原標題: 2019上海空間藝術季月底閉幕 21件公共藝術品將永久保留楊浦濱江
圖說:作品——起重機的對角線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下同)
未來,市民漫步在5.5公裡濱水公共空間,每隔兩三百米就能「遇見」一件藝術品。為期兩個月的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英文簡稱SUSAS)即將於本月30日閉幕。昨日,本屆SUSAS總策展人北川富朗表示,21件海內外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將永久保留在楊浦濱江,8件藝術作品已完成,另有13件永久藝術品將由楊浦區繼續推進作品製作及實施落地。
本屆藝術季主題為「相遇」,希望通過藝術植入空間的方式還江於民,搭建一個「濱水空間為人類帶來美好生活」的世界性對話平臺,讓藝術與公共空間、當下與歷史相遇。北川富朗表示,SUSAS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用各自的視角來捕捉上海,呈現上海在他們心中的樣貌,從而突出上海的多樣性,啟發更多人思考。
圖說:作品——城市的野生
提及藝術的有趣之處,北川富朗回憶起兒時的一段經歷:老師曾提問:「四分之一蘋果加上四分之一蘋果,答案是什麼?」他快速回答「二分之一蘋果」而贏得老師的表揚。「不久,我便開始懷疑這個答案:四分之一紅蘋果加上四分之一青蘋果,是二分之一蘋果嗎?四分之一小蘋果加上四分之一大蘋果,是二分之一蘋果嗎?」北川富朗認真地說道,很多沒有回答的孩子或許有更深刻的思考,更豐富的想像。
「未來,在楊浦濱江5.5公裡岸線,這21件永久藝術品或許就能引發你的思考。」北川富朗表示,上海是一個港口城市,又是外國與中國相遇的地方。本屆空間藝術季以「水」為重要主題,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以「水」為主題做作品,其中三分之一的藝術家來自不同國家。
從漁人碼頭入口進入楊浦濱江,你便能看到第一件藝術作品——藝術家劉建華的《天外之物》:這根約8米高的《天外之物》藝術品,被部分市民譽為「定海神針」;在漁人碼頭,原來的魚貨廊架被藝術家埃斯特·斯託克(Esther Stocker)改造成《自由方塊-花園》,將作品——黑色方塊和原本白色的拱廊結構相結合,並成為了拱廊的一部分,置身其中猶如進入黑白幾何世界。
如果從騰越路進入楊浦濱江,兩個原楊樹浦電廠廢棄的巨大紅色塔吊被瑞士藝術家費利斯·瓦裡尼漆上了一道道長短不一、粗細不勻的白線。這裡有什麼奧秘?經工作人員指點,你就能發現只有在一個特定位置,才能看到這些遠近參差的白線連成了一條條對角線。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位置因為每個人的身高不同而變化。
再往楊浦大橋方向走,你還可以看到英國藝術家理察·威爾遜的藝術作品,由一艘廢棄的輪船重新創作的《黃浦貨艙》;附近還可以看到沈烈毅創作的《徊》以及向陽的藝術作品《輕舟過隙》等優秀藝術品。
未來,在楊浦濱江岸線,還將有很多這樣讓人最初摸不著頭腦而最後不禁莞爾的作品:比如,葡萄牙藝術家吉馬良斯《ENCOUNTER》,德國藝術家託比亞斯·雷貝格《LIGHTHOUSE》,以及中國藝術家宋東作品《若衝園》、中國臺灣藝術家林舜龍的作品《沐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