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這座城市,歷史與世界相遇,陸地與河流相遇,工業與商業相遇,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相遇,藝術與生活相遇,人與人相遇。正是在各種』相遇』的重疊與交織中,上海這座城市發展起來了,」在通氣會上,本屆藝術季的總策展人,也是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發起人的北川富朗圍繞本屆藝術季主題「相遇」闡釋道。
北川富朗表示,圍繞「相遇」這一主題,本屆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通過三大概念展開。其一是「百年工業,百年人文」。浦江兩岸曾經廠房、碼頭、倉庫林立。楊浦濱江擁有15.5公裡長的黃浦江岸線,以其豐富的工業建築遺存,記載了上海百年市政、百年工業的城市發展歷史。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展將以原上海船廠舊址地區(包括船塢和毛麻倉庫)作為本屆藝術季的主展展場和展館,以楊浦區濱江南段5.5公裡濱水公共空間(從秦皇島路至定海路)作為戶外公共藝術作品的延伸展場。目前楊浦大橋以西2.8公裡公共空間已實現貫通並開放,以東2.7公裡將於今年9月與藝術季同步對外開放,與此同時,一批工業老建築陸續修繕完成,部分重現了歷史風貌;一批功能性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展區所在的原上海船廠舊址——毛麻倉庫 圖:嚴帥帥其二是「源自河流的城市與藝術」。上海最初是漁村,既是中國通向世界的門戶,也是世界進入中國的門戶,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物資、能源以上海作為起點,流入中國內陸。因此,北川富朗透露,本屆藝術季會聚焦「河流」,在毛麻倉庫中推出16個各具魅力的區域,通過藝術家的思考,以藝術的形式呈現,將它們命名為「上海16景」,通過藝術家的思考,以藝術的形式呈現,並將製作一個「沒有水的河流水族館」,把河流與藝術相結合。
碼頭間搭建的鋼棧橋 圖:蘇聖亮其三是「與世界相連的藝術網絡」。「一個城市的魅力根源在於人們步行期間所能體驗的樂趣,」北川富朗在會上說道,「我們希望通過創造一個藝術的網絡,將其與上海的文化與藝術相融合,提供世界一流的城市體驗。讓人們漫步與楊浦濱江時,可以與一個又一個藝術品相遇。」「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本屆藝術季邀請世界各國藝術家,結合楊浦濱江的歷史底蘊、空間特點和未來展望,在地創作約20件公共藝術作品,留存在5.5公裡濱江空間中。與此同時,藝術季還將提供5個公共藝術品點位,向世界募集優秀作品,募集遴選出的優秀作品將有機會製作永久留存於濱江空間內。
「再生水的魔力」「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在通氣會上了解到,2019年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展將以「城市空間藝術」和「規劃建築」兩個板塊,演繹濱水空間的話題。其中,城市空間藝術版塊將以北川富朗先生為主,欣稚峰藝術機構負責人汪斌女士配合擔任策展人。規劃建築板塊策展人由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阮昕教授擔任。該板塊將生動演繹國內外濱水空間的規劃建設理念,綜合呈現上海一江一河建設的成就和未來展望,豐富本屆空間藝術季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激發人們更多的理性思考,引導形成對濱水空間發展目標的社會共識。
夏日傍晚納涼的城市居民 圖:戰長恆阮昕在會上表示,藝術季的規劃建築板塊將展示濱水空間的規劃和建築對於城市的再生和轉型所起到的「魔力」。「我們板塊的主題就是『再生水的魔力』,」阮昕表示,圍繞該主題,規劃建築板塊將探討上海城市的兩次轉型,「第一次轉型,是從水網密布的生態構成轉變為現代工業城市;第二次轉型,是從現代工業城市邁向卓越的國際化大都市。」另一方面,阮昕表示,為了講好上海的故事,規劃建築板塊將以威尼斯和雪梨的案例作為對比襯託。
楊浦濱江 主辦方供圖雨水溼地 圖:秦曙
此外,本屆空間藝術季將由同濟大學建築系副主任章明擔任總建築師,對藝術季重要作品船塢在展期內的再利用進行整體建築設計,並會同參與設計和建設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的各建築師團隊共同完成展場設計,打造藝術季的整體形象。章明及其原作工作室曾成功完成了楊浦濱江公共空間貫通工程一期示範段的設計。在通氣會上,章明表示,本屆藝術季需要建築師和藝術家緊密合作,「室內藝術往往體現的是藝術家的個人表達,而在公共空間,除了表達個性之外,藝術家更多的是要和場地對話,和場所精神發生關聯。而建築師在其中起到橋梁作用。我們配合北川富朗的團隊做了25個點位的選點工作,每個點位都擁有各自的空間特質和歷史故事。」
「流動的展場」——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會」為進一步促進上海的轉型發展,推動城市有機更新,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打造上海城市魅力的名片,增強上海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文化競爭力,2014年10月,經市政府批准,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主辦,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主展所在區人民政府承辦「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 (英文簡稱「SUSAS」)主題活動。活動原則上每兩年舉辦一次,時間一般安排在9月至11月。
2017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展場 主辦方供圖
2015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展場 主辦方供圖空間藝術季繼承發揚「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精神,以「文化興市,藝術建城」為理念,以「城市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為目標,通過「藝術植入空間」、「展覽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將公共藝術和城市更新的實踐成果引入展覽,將舉辦空間藝術季取得的收穫應用於城市更新的實踐中,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會」。
「城市空間」既是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展場,也是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重要展品,通過活動的舉辦讓市民感受城市空間品質提升的藝術魅力,這是空間藝術季有別於其他文化藝術活動的重要特點。「流動的展場」是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舉辦策略,每屆空間藝術季結合上海當下城市發展密切相關的城市空間品質提升話題,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區域,會同所在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空間藝術季「主展」。2015年和2017年,空間藝術季分別在徐匯西岸飛機庫舊址和浦東民生碼頭8萬噸糧倉舊址成功舉辦。除了舉辦「主展」,每屆藝術季還將在全市邀請與當屆主題相契合的城市空間所在區舉辦「實踐案例展」,發動社會各界舉辦「聯合展」以及開展各類「公眾活動(SUSAS學院)」,共同拓展活動的影響力。
作為2019城市空間藝術季的主辦地,楊浦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擁有「百年大學」「百年工業」「百年市政」的輝煌歷史。中國最早的工業化造紙廠、中國第一家自來水廠、第一家城市煤氣廠、上海最大的修船塢都坐落於楊浦江邊。未來,站在船塢和毛麻倉庫裡,觀眾們或許能夠感受到百年前船廠中厚重的工業氣息,但眼前的城市案例展及當代藝術作品,又將觀眾們的思緒拉回當下,思考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看完展覽,爬上毛麻倉庫的頂樓眺望浦江風光,現代都市與工業歷史的錯落交織將是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獨特體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