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葬著一個中國人,他的子孫去祭拜時,德川家族都得親自陪同

2021-01-08 騰訊網

魯迅在《藤野先生》裡提到了一個叫「水戶」的城市,是日本水戶德川家的發源地。很多人都聽說過日本江戶時代第一任幕府將軍德川家康,水戶德川家的家祖正是德川家康第11個兒子德川賴房,他是水戶藩的初代藩主。

德川家族在日本歷史上的地位人所共知,當水戶藩的藩主之位從第1代往第2代傳時,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清兵入關,明朝走向滅亡,明朝皇族遭到追殺。這種情況下,有個中國人冒險東渡日本,希望藉助日本的力量完成「反清復明」大業,他的名字叫做朱之瑜。

朱之瑜是浙江餘姚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他沒葬在中國,而是葬在了水戶德川家族的族墓裡,墓碑上刻有「明徵君子朱子墓」。德川家族對朱之瑜非常尊敬,直到現在,朱之瑜子孫後代去日本祭拜先祖,德川家族都要親自陪同。朱之瑜究竟有何特別之處,讓德川家族代代重視,魯迅創作《藤野先生》時也要專門講到他呢?

朱之瑜1600年出生於一個仕宦之家,長大之後因為才學聞名於世。不過,朱之瑜眼看朝綱敗壞,對功名沒什麼興趣,南明建立後,他三次推拒了皇帝徵召的詔命,以至於朝中的奸臣看不慣,派人追殺他。不過,朱之瑜還是心憂天下,南明弘光帝敗亡後他便第一次從舟山東渡去日本,想請來日本援兵幫助舟山的守將。

然而,那時候日本實行「海禁」,不許外人停留,朱之瑜無功而返。他不甘心,又試著東渡好幾次,還因此讓清兵抓住,差點被殺。他堅持不肯屈服,即使清兵將刀架在脖子上,他也不願意剃掉頭髮改成金錢鼠尾。好在,朱之瑜還是在他人幫助下逃出了監視,又參與了鄭成功等人的抗清之戰。

鄭成功退守之後,朱之瑜知道復明暫時沒有希望了,他不想做清朝的臣民,不想脫下明朝的衣冠,擺在他面前的只有東渡日本這一個選擇。1661年冬天,已經61歲高齡的朱之瑜再次啟程去日本,這一次,因為有日本學者安東守約等人為他奔走,朱之瑜終於登上了日本土地。

當時,水戶藩的藩主剛好換代了,德川賴房去世,藩主變成了他的兒子德川光國。德川光國聽說了朱之瑜,心中很仰慕這位中國學者,特意派人去朱之瑜所住的長崎,還準備重禮,希望他能接受國師之位的聘請,去江戶(今東京)講學。

朱之瑜接受了,德川光國十分歡喜,他倡導儒學,朱之瑜的到來對他來說就像瞌睡有人送枕頭。因此,他行弟子之禮,拜朱之瑜為師,號召其他人也向朱之瑜學習,甚至不敢直接稱呼朱之瑜的名、字,請朱之瑜另外取個號,朱之瑜便取了家鄉河流名稱「舜水」為號,因此後世也稱他朱舜水、舜水先生。

從那以後,朱之瑜就在日本往返江戶、水戶,大力講學,將儒學中的經世致用思想、明朝先進的生產方式都傳播開來,培養出大批日本新式人才,連德川光國設立的學宮也是他設計修建,並且制定教育內容、禮儀。他指導了日本學者修史書,強調尊王、抑藩、忠君、愛國、大一統、影響延續至明治維新時代的《大日本史》就是在他的努力下才得以修成。

晚年的朱之瑜,在日本已經成了「儒學至尊」般的存在,重要性堪比中國的孔子。但朱之瑜始終省吃儉用,83歲那年,朱之瑜在日本溘然長逝,他生前清貧度日,卻積攢了三千多黃金準備用於光復大明河山,他特意叮囑,自己的墓碑上一定要寫「故明人」這三個字。

由於朱之瑜對日本貢獻巨大,德川家族將他葬入族墓。他的思想學說在日本代代流傳,至今備受推崇,他的弟子安積覺是日本近代儒學重大流派水戶學派的開創者,安積覺曾說:「(舜水先生)片言隻字,皆藏而寶護之,凡吾子孫,當敬之如神明,其有淪落喪失者非吾子孫!」

正是因為朱之瑜在日本地位尊崇,他的11世孫朱育才前幾年赴日本祭拜這位先祖,德川家族依然從旁陪同,以表示對朱之瑜的敬重。清朝皇帝也許想不到,當他們焚燒書籍製造各種文字案時,日本卻在如饑似渴地汲取中國經世之學的智慧,數百年後日本的崛起、清朝的衰亡,也許早在朱之瑜東渡時就註定了。

相關焦點

  • 日本葬著一個中國人,他的11世孫去掃墓時,德川家族還得親自陪同
    文/日本葬著一個中國人,他的11世孫去掃墓時,德川家族還得親自陪同 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十三,每天更新歷史故事,歡迎點讚留言。 人死後一定要回到自己的故鄉,藏在自己的故土上,靈魂才會得到安息,而這種思想一直紮根在所有的中國人的心中。
  • 日本葬著一位中國名人,他的後代去掃墓時,德川家族還得親自陪同
    說到日本,就不得不想到上個世紀30年代,日本給我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給我國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災難。而日本至今也有著許多中國人的後裔長期定居於此,就像是劉邦的後代劉阿知曾經就在日本繁衍生息,他的後人雖然改了日本的姓氏,但祭祖的時候還是會回來祭拜劉邦的。
  • 日本葬著一個中國人,他的11世孫去掃墓時,德川家族前來親自陪同
    例如,在明末清初的那個動蕩年代,就有這麼一個人,他有著讓人敬佩的執著與毅力,雖然被埋葬在日本,但他對於學術的追求,對復明願望的強烈,不僅感動了中國人,也讓日本人為之落淚。雖然這位人物過去很久,但他的十一世孫去掃墓的時候,日本的德川家族甚至還得親自陪同著他。那麼這位執著的人物到底是誰呢?
  • 日本公墓葬著一位中國人,他的後世子孫去掃墓,德川家族定會陪同
    日本國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國,今人物一如長安……徐福,秦國方士,他為求長生不老藥,出海尋蓬萊仙山,從此下落不明,至於他是不是去了日本難以考證,倒是日本尊徐福為農神、藥神,日本各地為了供奉徐福,都修建起祠堂,雕像。
  • 日本葬著一個中國人,他的子孫後代去掃墓,德川家族也得全程陪同
    日本是中國的鄰國,也是一個受中國文化影響很大的國家,早在公元630年,舒明天皇便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來到中國,並在之後的260多年的時間裡,將中國的先進的制度、文化、技術等等都傳回了日本,對正處於變革中的日本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他是明朝人卻做了日本的國師,後人每次祭拜,德川家族都有人陪同
    只是,這樣的機會對我們國家來說,卻是一個大災難。好在,最後我們勝利了,並且也藉此實現了中國人的覺醒和自信,再一次開創了全新的時代。但是,我們兩個國家的聯繫也更加緊密了,以至於有人發現了一個中國的大人物,居然被安葬了日本,而且他的後人去祭拜他時,日本的德川家族還要陪同,這個人就朱舜水。
  • 日本葬著一個中國人,中國子孫前去掃墓,德川家族全程親自陪同
    今時今日一提到日本這個國家,很多國人都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日本的人文文化,恨是因為那段抹不去的歷史。日本因四面環海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別具風格的日本文化,而在這些文化的譜系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影子無所不在。
  • 日本葬著個中國人,中國後代若去掃墓,德川家族將親自陪同
    通過遣唐使,日本在各領域借鑑、傳承了中華文化,而對中華文化,日本也是打心底裡喜歡。也正因此,在歷史中才有那麼多諸如鑑真東渡等中日交流事件。此後,不管中國王朝如何變化,中日之間始終有一層紐帶進行著雙方的交流,而在明清時期,有位大師更讓日本崇拜不已,不僅尊其為「勝國賓師」,就連中國後人前往日本拜祭祖先時,日本德川家族都得派專人前往跟隨。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朱舜水。
  • 他是中國著名學者,死後葬在日本,後人去掃墓時德川家族親自接待
    他與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一起被稱為「明朝中國五大學者」,其死後,日本人德川光國父子將他生前講學的書札和問答刊印成書籍。在日本,他有很高的威望。甚至其後人去掃墓時,日本曾經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德川家族,還得親自陪同。此人,就是朱舜水。
  • 日本群馬縣葬著一中國人,每年其後代前去掃墓,德川家族必定陪同
    他父親朱正則擔任光祿大夫,授總督漕運軍門,在當時權傾一時。朱舜水自幼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年後在官場走得非常順。崇禎十一年,他以「文武全才第一」被薦於禮部任職。後由於東林黨弄權,朝政黑暗,朱舜水便辭官回餘姚隱居。1644年,清軍入關,在北京擊潰李自成,迅速佔領了北方地區。
  • 一個中國人葬在日本,後人前去掃墓,德川家族還得親自陪同
    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入關,在國家面臨滅亡的時候,一向不問國事的朱舜水卻積極地參加到反清復明的鬥爭中,甚至還曾經東渡日本,希望藉助日本的援兵來抵抗清軍,但是後來都接連失敗。復國無望而又不願效忠清朝的他最後只得做了定居日本的打算。
  • 本是中國人,死後卻被葬在日本,後人掃墓,德川家康後代還得陪著
    明朝末期,有一個中國人,在報國無望之時流亡日本,後來又以其精深的學問和優秀的經世致用之才,把中華文化傳播於日本。他就是朱舜水,他的一生堪稱傳奇。他的真實心態,在流亡日本後給德川光國的書信中也作出了明確的表述:他拒絕朝廷徵召,並非沽名釣譽,只是不願意與那些噁心的人同流合汙罷了。朱舜水為了積蓄抗清的力量,頻繁往返於日本外有清政權,內有農民起義軍,在如此雙重打擊下,明王朝以崇禎皇帝自縊為標誌,終宣告滅亡。
  • 走近德川家族 體驗江戶風情 日本茨城縣、櫪木縣、東京遊記
    觀光方面也都有一些盲從,並沒有針對性,其實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選擇一條既能感受文化氛圍,又能欣賞優美景色的獨特線路。就比如日本戰國主題,說起日本的戰國時代,知名的「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各個都如雷貫耳。
  • 德川家族的「遺訓」之謎
    在日木明治維新前二百多年的歷史裡,德川一直以「東照神君」、「權現樣」、 「神祖」等形象為日本人頂禮膜拜。在今天日本的名古屋、久能山、日光、上野等地的 「東照神宮」裡,到處都懸掛著德川家康的「訓條」。德川家康是日本歷史上唯一的英雄人物,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江戶幕府的第一代將軍。他1541年生於三河國岡崎,為岡崎城主松平廣忠之長子,原姓松平氏。他的先祖是發跡於三河地方的一個土豪,但其領國被夾在勢力較強的兩個大名尾張的織田氏和駿河的今川氏之間,地位很不鞏固。
  • 統治了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滅亡後,德川家族怎麼樣了?
    他熱衷於投入攝影、狩獵、民謠歌曲研究等生活興趣之中,並專注於這些工作,這挺好,大家都放心。明治三十年(1897年),他從靜岡回到東京居住。翌年他前往皇居(即前江戶城),首次覲見明治天皇。 人家都這麼懂事了,明治政府自然知道投桃報李,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慶喜被冊封為公爵。大正二年(1913年),慶喜因肺炎而逝世,享年七十六歲。算是得了善終。
  • 統治日本260年的德川幕府覆滅後,其家族怎樣了?說出來你都不信
    中國歷史悠久,也有不少的家族在其中隨著王朝更迭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是孔子的家族,因為聖人孔子他的家族也隨之輝煌。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家族大概是琅琊王氏了,作為一個政治世家,它實在是太過龐大。鼎盛時期還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 日本簡史:德川家康與他的新封臣
    此外,大名們維護藩內居所還有他們在江戶的居所的巨大費用以及高昂的路途花費,都需他們自己承擔,這成了間接徵稅,削弱了他們的財力。德川家康將他們的親屬扣為終身人質,住在江戶。大名之間的收養、通婚和政治經濟聯盟也被禁止。他還利用一個全面的、無處不在的間諜網絡來嚴密監視大名。德川家康利用大名之間長期以來的嫉妒和猜忌,避免他們發展聯繫。
  • 歷史上一統日本豐臣家族為什麼輸給了德川家族?有4個原因!
    在日本,從來沒有哪個農民最後能像他一樣,登上「天下人」的寶座,只能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形容此事。也因為他的農民出身,統一日本後,豐臣秀吉準備效仿前人,向天皇討要徵夷大將軍一職,成為全日本30萬武士的掌門人時,遭到了武士階級的一致反對,理由很簡單:你不是武士出身,請不要侮辱我們好嗎?
  • 妖刀村正到底有多邪乎,日本德川家族四代人都曾為它所害
    有需求就有供給,所以從室町中期到戰國末期,有一個著名的刀匠叫「岡崎黑澤明進道學正統」。52歲的時候,五郎在他的刀法鑄造過程中遇到了瓶頸。他決定去徒步旅行。畢竟,世界太大了,他想出去看看。然而,遇到每一片烏雲都有一線希望的人也會從不幸中受益。當時,德川家族的權力仍然很弱,由德川家康的祖父宋平慶康領導,他被他最忠誠的下屬的兒子殺害,因為沃爾達家族的煽動,使用了刻有「千子村正」的刀。
  • 日本人都想葬在高野山
    其一,藤原氏的墓地位於木幡(京都府宇治市)地區,原本是一片只有石塔的荒涼墓地,一般情況下人們根本不會來此祭拜。例如,《榮華物語》的「歌會」中就如實記載了這種情況。另外,藤原行成於寬弘八年(101年)改葬其外祖父和母親時用松脂和油焚燒遺骨,然後把骨灰撒入了鴨川的流水之中。總之,木幡最初是「古塚累累,幽邃寂寂」的景象,遺骨不是被埋葬就是被棄於鴨川或白川等河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