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貼「福」字舊俗:康熙御題「福」字不能倒貼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戶力平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京城的年味兒越來越濃。早年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之說,這所寫的大字便是那「福」字。貼「福」字乃經年舊俗,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寫個大紅的「福」字,或在門框貼上「五福臨門」的橫批,俗稱「迎春接福」。那麼,「福」字都有哪些含義?過年貼「福」字源於何時?「福」字為什麼還有「正福」、「倒福」和小個兒的「福」字之分?為什麼很多地方不能貼「倒福」?

  過年貼「福」字源於何時

  有關過年貼「福」字最早的記述,是宋代錢塘(今杭州)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的記述:「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所謂「貼春牌」,就是把「福」字寫在紅紙上,貼在大門前。由此可知,貼「福」字的風俗,至少從南宋已經開始。而今對「福」字的解釋是「幸福」,但過去則指福氣、福運。

  關於貼「福」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西周時期的齊國開國君主姜子牙(即姜太公)在封神時,他的老婆姬氏(另說馬氏)也來討封。姜子牙很不高興,怎能先封自家之人,且這姬氏生來嫌貧愛富,便生氣地把她封為「窮神」,並告訴她不得到有「福」字人家去。封窮神這一天正是舊歲除夕,百姓們得知此事後,紛紛在自家的門窗寫上「福」字,以示驅趕「窮神」。從此,貼「福」字便成為民間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延續至今。此後又有了將「福」字倒過來貼,借「倒了」的諧音表示「福氣到了」。

  「福」字有哪些含義

  「福」字是我國出現很早的文字之一,為會意字,其甲骨文字形是「兩手捧酒獻於祭臺上」,在金文中也保留了酒罈的形狀以及將酒罈用於祭祀的意思。因為古人用酒象徵生活富裕,福字最初是裝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狀。「福」字,從字形上說:左邊為「礻」,意為「神祇」(泛指神靈),而右邊由「一」、「口」和「田」組成,「一」字按《說文》解釋為「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口」字《說文》解釋為「口,人所以言食也。」「田」即指耕地、打獵。在這個「福」字上,寄託了古人祈求得到田地,以滿足溫飽需求和得到神靈保佑的願望。其實「福」字在古籍中還有多種解釋,《韓非子·解老》中說:「全壽富貴之謂福。」《說文解字》解釋:「福,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還有的將「福」解釋為「福者富也」、「福者裕也」、「福者善也」、「福者祥也」……

  其實,「福」字還有五種具體的含義,即「五福」。經典史籍《尚書·洪範》上所記載的「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壽」為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富」為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康寧」為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好德」為生性仁善且寬厚寧靜;「善終」為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裡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俗語中的「五福臨門」中的「五福」即源於此。過去過年有「迎春接福」之俗,所接之「福」即為「五福」,即春節的前幾天(一般在臘月二十三以前),在大門上貼上「福」字,或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吉祥圖案,如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貼在門上,以此表達人們「迎福」、「納福」、「祈福」、「福入家門」、「五福臨門」之意。

  貼「福」有哪些講究

  而今大多數人將「福」字倒著貼在門上,取「福到了」之意,其實是一種誤解。過去,「福」字的貼法有很多講究。首先是「福」字有「正福」、「倒福」和小個兒的「福」字之分,不同的「福」字,所貼的地方也不盡相同。

  正福是鬥方,一家只能貼一個,須坐東面西,象徵「福如東海」;大門上所貼的「福」字必須是「正福」,有「迎福」、「納福」「出門見福」、「福入家門」和「五福臨門」之意。因為大門是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福」字應端正大方,不能貼歪了。如果把「福」倒貼在大門外,被視為不吉利。將「福」弄倒了,「福」怎麼能「走」進家門呢?

  「倒福」也是鬥方,要坐北朝南貼在門廳的正前方,這叫「福入廳堂」,一家也只能貼一個,如果多貼了,叫做「重蹈覆轍」,不吉利;小個兒的「福」字一般倒貼在家中的角落裡,有「福氣無處不到」的意思。如廚房、庫房、茅房、牲口棚、磨坊和存放雜物的地方,也可貼在窗戶、柱子、柜子、箱子、水缸等處。

  「福」字還有「兩不貼」之說:一是祖輩(三輩之內,即父親、祖父、曾祖)名字(含名、字、號)中有「福」字的不能貼,意為避諱,以示對祖輩、長輩的尊敬,多貼「祿」字。因為「祿」字的本義是福氣、福運,同時古音「谷」與「祿」同韻同義,有錢財、錢糧之意。貼上「祿」字意為希望得到福氣和財運;二是當年家中有長輩過世的,不能貼「福」字,俗稱「不見紅」,意為守孝一年,表示對逝者的尊敬。

  此外,貼「福」字時間應也有講究,應在除夕的下午,太陽尚未落山之前,且順序應該是從外向裡貼,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以此類推,最後一個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

  不能倒貼的「福」字

  按照舊俗,有一個「福」字絕不能倒著貼,這就是清代康熙皇帝御題的「福」字。

  這個「福」字與眾不同,最直觀的是字體瘦長,與其他體型富態的「福」字迥異。「福」字右半部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所以「福」字暗含「壽」字。民間稱之為「福中有壽,福壽雙全」。更有深意的是,康熙皇帝的一個「福」字中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數個漢字,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由於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又是鴻福無邊之福,民間稱之為「五福之本、萬福之源」。一直以來,這個「福」字為民間所青睞,特別是每至新春之際,多將其貼在家中最為顯眼的地方。

  康熙皇帝因何題寫這個「福」字?相傳,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后六十大壽將至時,突染沉痾,太醫束手無策。無奈之時,康熙皇帝查知上古「承帝事」中有「請福續壽」之說,意思是真命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可以向天父「請福續壽」,遂決定為祖母請福,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一氣呵成寫下一個碩大的「福」字,為祖母祈福、續壽,並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

  說來也巧,孝莊太后自得到了這「福」字,百病全消,15年後,以75歲高齡得以善終。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所以盛傳此「福」為「天賜鴻福」,尤其是家中有老人者,過年時多貼此「福」字。

  對子攤上寫「福」字

  早年間,一過「臘八」,老北京街頭就陸續出現一些專門出售春聯和「福」字的「對子攤兒」,寫好的對子多掛在攤前攤後,任人挑選,也可以隨買主的要求現場書寫。特別是臘月二十四前後,選購春聯的人很多,因為臘月二十三被視為「小年」,一過二十三就視為過年了。不但年貨要備得差不多了,屋裡屋外要打掃乾淨,春聯、「福」字、燈籠也要張貼懸掛好了。

  對子攤兒多設在街口、胡同口或街巷中的小廟前。一般是一張桌子,一把椅子,旁邊拉上一根繩子,用以懸掛寫好的對子。

  京城街頭擺對子攤兒的大致為三種人。一種是落魄的文人,寫得一手好字,但家裡日子過得拮据,萬般無奈,只好到街頭舞文弄墨,靠賣對子掙幾個錢過年。第二種是私塾先生,閒時寫上幾十副春聯,一到臘月二十幾,讓學生拿到街上擺地攤兒。第三種是「書法愛好者」,平時沒機會顯示自己的文採,於是快過年時在街頭設攤,邊寫邊出售,不為掙錢,只是讓街坊鄰居見識一下自己的水平,所以多數對聯是白送的。從文筆和書寫水平上看,落魄的文人所出售的春聯最具文採,文化底蘊濃厚,上品位。

  對子攤兒的攤主不但寫對子,還寫「福」字。因過去過春節除了貼春聯外,還要貼「福」字。由於民間極為重視這個「福」字,所以攤主在題寫時也頗費心思,往往拿出看家的本領,將「福」字寫得或大氣、莊重,或灑脫、飄逸,多為楷書或行書。而顧客來此買「福」字,不能說「買」,而要說「請」,俗稱「請五福」,即為「請福入門」、「請福到家」之意。攤主不僅題寫「福」字,有時還要告訴主顧如何貼「福」字,有哪些規矩,別犯了忌諱。

相關焦點

  • 過年為什麼要貼福字:大門貼倒福是誤解 貼字時間有講究
    早年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之說,這所寫的大字便是那「福」字。貼「福」字乃經年舊俗,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寫個大紅的「福」字,或在門框貼上「五福臨門」的橫批,俗稱「迎春接福」。 那麼,「福」字都有哪些含義?過年貼「福」字源於何時?「福」字為什麼還有有「正福」、「倒福」和小個兒的「福」字之分?為什麼很多地方不能貼「倒福」?
  • 春節「福」字怎麼貼?「正福」「倒福」貼的地方不同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題寫的「福」字包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早年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之說,這所寫的大字便是那「福」字。貼「福」字乃經年舊俗,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寫個大紅的「福」字,或在門框貼上「五福臨門」的橫批,俗稱「迎春接福」。那麼,「福」字都有哪些含義?過年貼「福」字源於何時?「福」字為什麼還有「正福」、「倒福」和小個兒的「福」字之分?為什麼很多地方不能貼「倒福」?
  • 倒貼「福」是為討「福到」口彩,多貼於4處,該地方忌倒貼「福」
    (七點發)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又是一年春來到,又到了每年除夕貼春聯的時刻了。「福」字是春節貼春聯時常被用到的一個字,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貼到這個字,不信等大家春聯貼好之後,你可以去看看,幾乎家家都會貼這個字。
  • 把「福」字倒貼,寓意福到了,那麼第一個倒貼「福」字的人是誰?
    春節在我們國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按照傳統,家家戶戶都會舉行一些大大小小的活動,比如貼春聯、放鞭炮、貼福字等等。我們都知道,在貼福字的時候,要把福字倒著貼,寓意是福到了;這樣一個傳統禮儀,幾乎在全國上下形成了統一。很多人或許會有疑問,是誰發明了倒貼福字?第一個倒貼福字的人是誰?
  • 幾點貼福字才對?一年一次請福回家,千萬別貼錯了!
    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上面這件事怎麼說呢?重八皇帝也好騙,一個「福到」了就被騙了?可見人們對於「貼福字,貼倒福」這件事已經「溺愛到喪心病狂」了...那麼,第一個問題——貼福字什麼時候貼最好?
  • 梅亦風清:「福」字的風俗來歷和寓意
    福晉聽罷轉怒為喜,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真是良言吉語帶祥和,心情大悅之下, 便重賞了大管家和那個貼倒福字的人。自此,倒貼福字,傳入民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訪華,因把福字倒過來拿,遭英國國內媒體譏諷,譏諷她沒文化,其實是英國媒體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淺薄,不懂民俗,不知道「福」字反過來,在中國還有吉慶、納福的寓意。那麼,哪些地方可倒貼福字呢?
  • 平常大家都喜歡貼「倒福」,但為何康熙寫的這個福不能倒著貼?
    平常大家都喜歡貼「倒福」,但為何康熙寫的這個福不能倒著貼?前言:2020年即將又要過去了,沒有幾個月份就會迎來新的一年,每年的「貼春聯」就是一個很值得開心的事情,然而春聯上的字也是有著各種不同含義存在的。除了春聯之外,我們也都需要在家中的各個角落上貼上「福」字,不難以發現到一個問題,為何福字總是倒貼的狀態呢?
  • 過年「福」字怎麼貼才旺運?原來講究這麼多,再也不敢亂貼了!
    倒福的由來相傳,在明朝時期,朱元璋曾經用「福」字作為暗號準備殺人,而善良的馬皇后為了消除這場災難,命令所有人在家門口必須貼一個福字。但有一家人不認識字,把福給貼倒了,這把皇帝給惹怒了,馬皇后見此不妙,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你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是福到了的意思呀!
  • 關於「福」字需要倒著貼的歷史傳說
    他為此想了許久,才琢磨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他安排人在無辜人家的大門上張貼一個福氣的"福"字,然後命令軍隊凡是大門上沒有貼"福"字的人家,盡數屠滅。心思細膩而冷靜的馬皇后在得知這個情況後,當天晚上緊急下令,讓所有人家的大門都貼上"福"字,緊接著再去勸阻朱元璋,最後讓全城大半百姓倖免於難。
  • 什麼時候貼春聯,貼哪?福倒貼怎麼貼?一定要知道!
    春聯可不能亂貼,若想要新的一年事事順利,那就先來熟知貼春聯的禁忌吧!禁忌一:左右聯勿貼錯在張貼春聯時,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聯貼錯位置,春聯有兩幅直聯,每幅的最後一個字有平、上、去、入等聲韻,正確的貼法是:平聲(國字注音第一、二聲)在左邊,上聲、去聲(國字注音第三、四聲)及入聲字在右邊。
  • 過年的時候,「福」字為什麼要倒著貼?原來跟清朝的這個故事有關
    過年時候,有很多習俗。比如說,家家戶戶辭舊迎新,要將去年的春聯、「福」字取下來,再貼上嶄新的春聯、「福」字,寓意著新的一年福氣滿滿,萬事如意。那麼,為什麼「福」字要倒著貼呢?「福」字圖片原來,「福」字倒著貼跟古代清朝一個故事有關。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恭親王的府中。
  • 春節為何貼「福」,又為何倒貼,以及起源是由何?
    春節為何貼「福」,又為何倒貼,以及起源是由何? 馬上就要過年了,也到了快貼對聯和門畫的時間了,在此之際,不知有沒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春節為何要貼「福」,又為何要倒貼,以及貼「福」的起源是什麼? 「五福」說法出自《書經洪範》,「五福臨門」又被作為一種美好祝福和願望流傳下來,不過了解這些,不代表就知道了春節貼「福」的所以然。即使再了解「福」這個字最早是由兩人舉酒的象形文字演化而來,也不能解釋為何春節貼「福」的所以然。 關於為何貼倒「福」,民間有三種典故流傳最廣。
  • 「福」字的由來,過年為什麼要貼福字
    「福」在日常生活中的出鏡率為什麼這麼高?支付寶臨近春節就有集五福的活動,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貼「福」字。這其實跟我們的原始人祖先有關,正是不識字的原始人,在無意中開啟了「福」文化的先河。在祭臺上雙手捧著酒杯,這就是「福」的甲骨文。一般有酒就有肉,所以「福」最開始是指祭祀用的酒肉。不平凡的出身,讓這個字一開始就自帶神明護佑的光環。不平凡的出身,就要被不平凡的人擁有。一開始「福」只有帝王才能享受,一般人不能隨便用。然而周朝時,出現了一個很牛逼的老頭,改變了這一切。
  • 古代吉祥字那麼多,為何中國人選「福」字貼在門上?
    在這個「福」字上,寄託了古代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滿足溫飽需求的願望。在「福」字上面最著名的,莫過於清代康熙帝御筆所題寫的「天下第一福字」了。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莊太后六十大壽將至,不料得了重病,宮廷太醫束手無策。
  • 福字的倒貼,代表福到了,但有一種寫法的福字不能貼
    「福」中國漢字絕對排名第一,「福」儼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貼福字在民間有很多有趣的傳說,比如福字的倒貼,代表福到了,那麼和大家分享下「福」倒貼的傳說與不能倒貼的「福」字。福倒貼的由來有兩種傳說1、來自清代恭王府福」字倒貼的傳說。
  • 除夕幾點貼春聯?「福」字是正著還是倒著貼?
    張貼的順序是:從外面向裡貼,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最後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且由大門開始從外到裡的福字先大後小。「福"字,在過去指"福氣"、"福運"。"福字"分正福、倒福和各類小"福字"。根據"福字"的大小,該貼在什麼地方也是有講究的。
  • 過年貼福字,倒貼還是正貼有講究,不懂別亂貼
    我說我上網查過資料,不是所有福字都要倒貼,但老人就是難於溝通,她說福字倒貼,代表福到了,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那麼福字到底該怎麼貼呢?農村娃通過仔細翻閱資料,才知道原來過年貼福字是大有講究的。先來看一個關於貼福字的故事:傳說清代恭王府為迎接春節的到來,請人寫了很多的福字,然後分發給下人貼在王府的各個角落。
  • 貼春聯時間有講究,「福」字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倒著貼,你都知道嗎?
    貼春聯最好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布新的意思。禁忌三:單數才吉利在大門貼春聯,記的要貼單數,單數象徵吉祥,還有家門口不要單貼「春」字,可以貼福、招財進寶等,因為古代,只有怡紅院會在門口貼「春」字。咱們再來說一說貼福字
  • 春節民間貼「福」始於此事?倒貼福有兩傳說,專家不認同
    春節期間貼「福」字,無論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但你知道春節民間貼「福」始於什麼時候?倒貼福又有什麼傳說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相傳,最早民間貼「福」之風開始於周朝,姜太公幫周武王滅了商朝,在封神的時候,各路神仙都分配妥當,姜太公的老婆馬氏也來討神位。姜太公很無奈,便把她封為「窮神」,並規定凡是貼了福字的地方都不能去,於是老百姓家家都貼了福字,燃放鞭炮,驅趕這位不受歡迎的「窮神」。
  • 福字不能倒貼?貼福字竟有這樣的歷史和講究!
    關於福字,現在人們看的這個字,想到的是幸福。在過去,福字在人們眼裡是福氣、福運的象徵。關於福字能不能倒貼,小編今天來給大家解答。大門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貼,寓意是開門迎福,倒著貼福字則是會把福字擋在門外。福字這個字裡的偏旁的意思是祈求神的祝福,右面的字則可以拆分為一、口、田三個字,寓意是家裡每個人都有飯吃、有工作或是學業,有這些就是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