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臺灣有這麼多大陸情結的地名!

2020-12-12 京彩臺灣

「作為寫在大地上的歷史,地名有著和生命一樣豐富和深刻的內涵。」

——《臺灣地名溯源》

冠故鄉地名 慰思鄉之情

清代,部分閩粵人由於生活所迫遷徙臺灣,他們十分思念家鄉,其安土重遷之情,表現在其移民地所建的新聚落,不少冠以故鄉閩粵兩省各府所轄的地名,形成冠籍地名(地緣村),如泉州厝、漳州厝、龍巖厝、福州厝、潮州裡、饒平厝等。

這種積澱著海峽兩岸地緣信息的冠籍地名,是臺灣民眾對大陸家鄉的認同,他們認為在臺灣新開闢的聚落是家鄉的延伸與擴展。

在臺灣,大陸移民以宗族血緣相互集結,形成聚落,並在聚居地名前加上本族姓氏,形成冠姓地名(血緣村)。例如,臺南縣的謝厝寮,迄今謝姓仍佔半數;六甲鄉的三姓寮,就是陳、黃、吳三姓移民所創建的。

這種以姓氏加厝、厝莊、寮、屋等的地名,體現了臺灣民眾對大陸宗族親緣的認同。

地名文化作為臺灣地域獨特的文化外衣,在其形成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大陸的影響,滲透著一股濃厚的大陸情結。其中有歷史文化的積澱,有民族的感情,有地域的特徵,有生命的孕育。

穿行在臺北的大街小巷

如同穿行在大陸的某個地方

大陸人到臺灣,總感到非常親切。有許多街道與大陸同名,或者是以中華傳統文化所倡導的道德規範來命名。

打開臺北地圖,你就可以發現廣州街、南寧街、昆明街、貴陽街、桂林路、梧州街、長沙街、康定路、內江街等等再熟悉不過的名字。

臺北街道路牌

再一細想,這些地名多是大陸西南、華中、華南的城市,它們彼此相鄰。除了這個,臺北市還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四條大路,以及民族、民權、民生「三民路」。

臺北街道路牌

以福建「泉州」命名的地方

超過10處

從大陸遷移至臺灣的大陸居民,在開發寶島的過程中,或是以大陸原籍地命名當地,以寄託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或是以肇基創業的人物作為地名,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臺灣各地,以「泉州」命名的地方超過10處。稱「泉州厝」的分別在苗慄的卓蘭鎮、臺北的淡水鎮、桃園的新屋鄉、臺中的清水鎮和大甲鎮。此外,南投竹山鎮有「泉州寮」,彰化伸港鄉有「泉州社」,雲林臺西鄉有「泉州村」,彰化線西鄉有「泉州裡」,臺北市有「泉州街」。

漳州人也很早就移居臺灣,因此,在臺灣可以見到許多漳州的痕跡。例如,臺北芝山巖源於漳州芝山,臺北圓山也源於漳州圓山。臺北林口鄉東林村有漳州寮,臺南有漳州裡。凡此種種,據說達200多處。

以鄭成功命名的地方隨處可見

鄭成功不僅被臺灣民眾認為是民族英雄,而且被他們奉若神明。為了紀念他,人們將他的名字和封號「延平郡王」作為地名和路名。

像臺東縣有「成功鎮」,彰化、宜蘭、新竹、臺東分別有「成功裡」,臺中、彰化、澎湖和臺南有「成功村」,臺中縣烏日鄉有「成功嶺」,臺北和雲林等地方有「成功路」,花蓮市有「成功街」。

一個臺灣地名,就是一個歷史片段,就是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它猶如陳年老酒,甘醇綿厚,歷久彌香,值得我們慢慢品味。

你還知道哪些有著大陸情結的臺灣地名?留言區一起分享呀。

來源| 綜合海峽衛視

京彩臺灣

親人,你來了,我的心就滿了...

相關焦點

  • 原來臺灣有這麼多大陸情結的地名!
    這種積澱著海峽兩岸地緣信息的冠籍地名,是臺灣民眾對大陸家鄉的認同,他們認為在臺灣新開闢的聚落是家鄉的延伸與擴展。地名文化作為臺灣地域獨特的文化外衣,在其形成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大陸的影響,滲透著一股濃厚的大陸情結。其中有歷史文化的積澱,有民族的感情,有地域的特徵,有生命的孕育。
  • 臺灣地名的大陸情結:鄉愁的一種
    ——《臺灣地名溯源》冠以故鄉地名,以慰思鄉之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後,閩南民眾開始大量遷到臺灣。雍正以後,廣東的客家人開始大批前往臺灣。在對臺灣南部土地的開發中,由於開發者大部分是無資力的佃農,因此以同宗族、同鄉組成村落,藉以有無相通、守望互助,由此形成地緣村和血緣村,其地名有著十分明顯的閩粵情結。
  • 臺灣地名的大陸情結,是鄉愁的一種
    這種積澱著海峽兩岸地緣信息的冠籍地名,是臺灣民眾對大陸家鄉的認同,他們認為在臺灣新開闢的聚落是家鄉的延伸與擴展。在臺灣,大陸移民以宗族血緣相互集結,形成聚落,並在聚居地名前加上本族姓氏,形成冠姓地名(血緣村)。例如,臺南縣的謝厝寮,迄今謝姓仍佔半數;六甲鄉的三姓寮,就是陳、黃、吳三姓移民所創建的。
  • 臺灣地名的大陸情結:懂中國地理就不怕迷路
    在對臺灣南部土地的開發中,由於開發者大部分是無資力的佃農,因此以同宗族、同鄉組成村落,藉以有無相通、守望互助,由此形成地緣村和血緣村,其地名有著十分明顯的閩粵情結。  地緣村也稱冠籍地名。所以,同血緣姓氏關係的,常結合形成一個聚落或聚落的一部分,並在聚居地名前加上本族姓氏,形成冠姓地名。例如,臺南縣的謝厝寮,迄今謝姓仍佔半數;六甲鄉的三姓寮,就是陳、黃、吳三姓移民所創建的。  陳名實說:「在當今臺灣的地名中,仍有不少姓後附加厝、厝莊、寮、屋等的地名,如黃厝莊、劉厝等冠姓地名在臺灣聚落髮展史上有許多,這體現了臺灣民眾對大陸宗族親緣的認同。」
  • 臺灣地名的大陸情結:懂中國地理就不怕迷路
    在對臺灣南部土地的開發中,由於開發者大部分是無資力的佃農,因此以同宗族、同鄉組成村落,藉以有無相通、守望互助,由此形成地緣村和血緣村,其地名有著十分明顯的閩粵情結。  地緣村也稱冠籍地名。所以,同血緣姓氏關係的,常結合形成一個聚落或聚落的一部分,並在聚居地名前加上本族姓氏,形成冠姓地名。例如,臺南縣的謝厝寮,迄今謝姓仍佔半數;六甲鄉的三姓寮,就是陳、黃、吳三姓移民所創建的。  陳名實說:「在當今臺灣的地名中,仍有不少姓後附加厝、厝莊、寮、屋等的地名,如黃厝莊、劉厝等冠姓地名在臺灣聚落髮展史上有許多,這體現了臺灣民眾對大陸宗族親緣的認同。」
  • 臺灣的地名原來是這麼來的!!
    報導稱有大陸遊客開始深究臺灣地名,「他們會在網上討論恆春、墾丁、鹿港這些地名的由來,甚至有人搭臺鐵火車,細數從北到南各車站名稱。」的確,地名包含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從地名入手,是深入了解臺灣的一條通道。
  • 漲姿勢啊,臺灣的地名原來是這麼來的!!
    近日,臺灣媒體報導大陸遊客對臺灣一些地名非常不理解,比如高雄舊名為打狗,嘉義民雄鄉舊名打貓,「打狗打貓都是地名,接下來不會有打老鼠吧
  • 大陸學生看臺灣:臺北城區的街道名
    可飛機一落地臺灣機場頓時感覺就不一樣,人來人往說的國語,說什麼都聽得很明白,瞬間就有種在內地的熟悉感,而這種熟悉的情形在臺灣街頭還有很多,你們可以在臺灣的大街小巷慢慢體會到……」於是我內心有了小許期待,期待在臺灣之行中親身感受朱老師眼裡的那種熟悉感。
  • 臺灣:地名習俗留下痕跡 「日本情結」仍在作怪
    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60周年紀念日。從1895年清政府籤訂《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到1945年日本投降、臺灣光復,日本佔據臺灣整整50年。時至今日,在臺灣還有不少日本的痕跡。  地名、習慣的影響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地名。臺北年輕人最愛去的西門町,一聽就知道其名字源於日本;高雄原名「打狗」,日據時代才改為現名。
  • 大陸人看臺灣:臺北街道 架在海峽的一座橋
    文章摘編如下:一月的臺北夜晚有點溼冷,蒙蒙小雨一直淅淅瀝瀝地下著,那句孟庭葦的「冬天來臺北看雨」讓我們的出行多了分雅興。在去臺北西門町夜市的路上,我好奇地觀察路邊每個角落,騎樓綿延的臺北街頭有一種既陌生,卻又有些熟悉的感覺。因為在這裡,看到的街道名稱,竟然幾乎都是大陸的地名。穿行在臺北的大街小巷,如同穿行在大陸的某個地方,很是有趣。
  • 大陸學生看臺灣:臺北城區的街道名
    可飛機一落地臺灣機場頓時感覺就不一樣,人來人往說的國語,說什麼都聽得很明白,瞬間就有種在內地的熟悉感,而這種熟悉的情形在臺灣街頭還有很多,你們可以在臺灣的大街小巷慢慢體會到……」於是我內心有了小許期待,期待在臺灣之行中親身感受朱老師眼裡的那種熟悉感。
  • 大陸人看臺灣:臺北街道 架在海峽的一座橋
    文章摘編如下:一月的臺北夜晚有點溼冷,蒙蒙小雨一直淅淅瀝瀝地下著,那句孟庭葦的「冬天來臺北看雨」讓我們的出行多了分雅興。在去臺北西門町夜市的路上,我好奇地觀察路邊每個角落,騎樓綿延的臺北街頭有一種既陌生,卻又有些熟悉的感覺。因為在這裡,看到的街道名稱,竟然幾乎都是大陸的地名。穿行在臺北的大街小巷,如同穿行在大陸的某個地方,很是有趣。
  • 臺灣姑娘到大陸遊玩,不禁感慨:世界原來這麼大!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發展越來越好,很多的臺灣人民蜂擁而至,大陸觀光、就業的機會,要求他們在大陸的認知也越來越冷靜,大部分的臺灣人民對大陸的印象是面積較大,高科技,最近,一位臺灣姑娘到大陸遊玩,不禁感慨,世界原來這麼大!
  • 廈臺淵源深厚 廈門地名臺灣情結由來已久
    坐落於臺灣街與仙嶽路交匯處的臺商會館於2001年建成,是中國大陸首家由臺商自發籌建的臺商會館。一晃眼,近10年的時光過去了,曾欽照一方面驚嘆於江頭片區的建設速度,一方面也為臺灣街未能將「臺味」發揚光大而深感遺憾。據介紹,目前入駐臺商會館的臺資企業多達二三十家,這恐怕也是臺灣街惟一與「臺」扯得上關係的數字了。
  • 臺灣士林夜市攤主紮根大陸的「味道」情結
    中新社石家莊9月20日電 題:臺灣士林夜市攤主紮根大陸的「味道」情結  作者 李茜  連日來,每當河北省會石家莊夜幕降臨,來自臺灣的53歲蚵仔煎鋪老闆陳忠雄便格外忙碌,他不僅要照顧自家店鋪生意,還要到其他攤鋪轉轉,看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 金門高粱酒成大陸以地名註冊的第一例臺灣商標
    金門高粱酒獲大陸商標註冊   商報訊 金門縣副縣長楊忠全21日在北京領取了商標註冊證書。至此,在大陸銷售多年的金門高粱酒,正式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准商標註冊,成為第一例在大陸以地名註冊的臺灣商標。   據金門酒廠(廈門)貿易有限公司執行經理翁延齡說,獲準註冊的商標名稱,是繁體「金門高粱酒」五個字。
  • 地名連連看:臺灣竟有這麼多和福建同名的村落
    此外,南投縣竹山鎮有「泉州寮」,彰化縣最北端的伸港鄉有「泉州社」,雲林縣臺西鄉有「泉州村」,彰化縣線西鄉有「泉州裡」,臺北市有「泉州街」,均源於早期在建立聚落是來自泉州府先民,故地名為泉州。雲林縣臺西鄉的泉州村地名,是1945年光復後改為泉州村。雲林縣刺桐鄉,早期稱「刺桐巷莊」,是移居臺灣的泉州先民以泉州刺桐古城名稱來冠名。
  • 臺灣美女來大陸旅行,回臺灣後感嘆:原來誤會了這麼久!
    臺灣美女來大陸旅行,回臺灣後感嘆:原來誤會了這麼久!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地理環境兩岸隔海相望,這也就導致了兩地的文化習俗稍有差異。一些祖祖輩輩生活在臺灣的人,對內陸的發展了解的也不是很多,甚至還有人認為內陸發展不及臺灣,其實這也不能全怪他們,主要是因為內陸近年的發展速度太快了,這不。最近就有一個臺灣美女來大陸旅行,首先她來到的便是深圳,深圳位於廣東省,是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臺灣美女乘坐火車到站後,就驚訝的久久合不攏嘴,本來他以為深圳只是一座小城市,和臺灣差不了多少。
  • 臺灣姑娘到大陸遊玩,不禁感慨:世界原來這麼大!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發展越來越好,很多的臺灣人民蜂擁而至,大陸觀光、就業的機會,要求他們在大陸的認知也越來越冷靜,大部分的臺灣人民對大陸的印象是面積較大,高科技,最近,一位臺灣姑娘到大陸遊玩,不禁感慨,世界原來這麼大!
  • 這些地方,臺灣與大陸同名(看臺灣)
    泉州、潮州、海豐、陸豐、泰山、三峽、長治……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由於歷史文化的淵源,臺灣有許多地方與大陸同名,因此,當你走進鄉野村鎮,深入臺灣腹地,你會發現兩岸原來有這麼多的歷史和文化連接,讓你由衷地感到親切和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