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寫在大地上的歷史,地名有著和生命一樣豐富和深刻的內涵。」
——《臺灣地名溯源》
冠故鄉地名 慰思鄉之情
清代,部分閩粵人由於生活所迫遷徙臺灣,他們十分思念家鄉,其安土重遷之情,表現在其移民地所建的新聚落,不少冠以故鄉閩粵兩省各府所轄的地名,形成冠籍地名(地緣村),如泉州厝、漳州厝、龍巖厝、福州厝、潮州裡、饒平厝等。
這種積澱著海峽兩岸地緣信息的冠籍地名,是臺灣民眾對大陸家鄉的認同,他們認為在臺灣新開闢的聚落是家鄉的延伸與擴展。
在臺灣,大陸移民以宗族血緣相互集結,形成聚落,並在聚居地名前加上本族姓氏,形成冠姓地名(血緣村)。例如,臺南縣的謝厝寮,迄今謝姓仍佔半數;六甲鄉的三姓寮,就是陳、黃、吳三姓移民所創建的。
這種以姓氏加厝、厝莊、寮、屋等的地名,體現了臺灣民眾對大陸宗族親緣的認同。
地名文化作為臺灣地域獨特的文化外衣,在其形成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大陸的影響,滲透著一股濃厚的大陸情結。其中有歷史文化的積澱,有民族的感情,有地域的特徵,有生命的孕育。
穿行在臺北的大街小巷
如同穿行在大陸的某個地方
大陸人到臺灣,總感到非常親切。有許多街道與大陸同名,或者是以中華傳統文化所倡導的道德規範來命名。
打開臺北地圖,你就可以發現廣州街、南寧街、昆明街、貴陽街、桂林路、梧州街、長沙街、康定路、內江街等等再熟悉不過的名字。
臺北街道路牌
再一細想,這些地名多是大陸西南、華中、華南的城市,它們彼此相鄰。除了這個,臺北市還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四條大路,以及民族、民權、民生「三民路」。
臺北街道路牌
以福建「泉州」命名的地方
超過10處
從大陸遷移至臺灣的大陸居民,在開發寶島的過程中,或是以大陸原籍地命名當地,以寄託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或是以肇基創業的人物作為地名,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臺灣各地,以「泉州」命名的地方超過10處。稱「泉州厝」的分別在苗慄的卓蘭鎮、臺北的淡水鎮、桃園的新屋鄉、臺中的清水鎮和大甲鎮。此外,南投竹山鎮有「泉州寮」,彰化伸港鄉有「泉州社」,雲林臺西鄉有「泉州村」,彰化線西鄉有「泉州裡」,臺北市有「泉州街」。
漳州人也很早就移居臺灣,因此,在臺灣可以見到許多漳州的痕跡。例如,臺北芝山巖源於漳州芝山,臺北圓山也源於漳州圓山。臺北林口鄉東林村有漳州寮,臺南有漳州裡。凡此種種,據說達200多處。
以鄭成功命名的地方隨處可見
鄭成功不僅被臺灣民眾認為是民族英雄,而且被他們奉若神明。為了紀念他,人們將他的名字和封號「延平郡王」作為地名和路名。
像臺東縣有「成功鎮」,彰化、宜蘭、新竹、臺東分別有「成功裡」,臺中、彰化、澎湖和臺南有「成功村」,臺中縣烏日鄉有「成功嶺」,臺北和雲林等地方有「成功路」,花蓮市有「成功街」。
一個臺灣地名,就是一個歷史片段,就是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它猶如陳年老酒,甘醇綿厚,歷久彌香,值得我們慢慢品味。
你還知道哪些有著大陸情結的臺灣地名?留言區一起分享呀。
來源| 綜合海峽衛視
京彩臺灣
親人,你來了,我的心就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