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提高我市對外開放水平,更好地發揮外貿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爭取到2017年初步建成外貿大市,根據省政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對外貿易發展的重大意義
對外開放以來,我市對外貿易加快發展。「十一五」期間,全市進出口總額實現175億美元,比「十五」期間增長2倍多,外貿依存度達到11.7%。雖然我市對外貿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外貿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總量少、拉動力弱、出口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作為開放型經濟標誌的外貿依存度偏低,與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巨大差距。
當前,我市經濟社會加速發展,2013年全市GDP達到2638億元,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迅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為我市加快對外貿易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加快對外貿易發展,實施外貿大市建設,將有利於推動全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有利於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競爭;有利於拓寬就業渠道,培養外向型人才;有利於提升全市對外開放水平,促進鞍山經濟全面振興。各地區、各部門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統一思想,加強領導,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全市對外貿易又好又快發展。
二、加快對外貿易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促進出口基地建設為依託,以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外貿發展與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對外貿易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實現建設外貿大市的戰略目標,為鞍山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貢獻。
(二)主要目標。到2015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超過6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達37億美元,年均增長17.2%。到2017年,外貿進出口總額超過100億美元,其中,全市出口額達到57億美元,與2013年相比翻一番,年均增幅20.5%,成為全省出口前三強城市;進口額達到43億美元 ,年均增長19.5%;全市外貿依存度達到16%。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2014-2015年年均增幅達到16.4%;2016-2017年年均增幅達到24%,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三、加快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加快調整出口結構。
要加大投入,加快技術創新、實現產品升級換代,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實現外貿出口結構調整,開發潛在比較優勢。
1.加快調整冶金產品出口結構。提高冶金工業產品的出口檔次和技術水平,推進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鋼鐵工業產品的開發和出口。地方冶金行業要從鞍鋼的下遊產品做起,拉長鋼鐵產業鏈,重點開發專用鋼新品種和鋼鐵製品的深度加工。到2015年,全市鋼材出口額達到20億美元,2017年達到28億美元。
2.加快調整機電產品出口結構。圍繞我市裝備製造業的戰略調整,重點推進冶金設備、電力裝備、礦山設備、工程機械、汽車配件、改裝車輛、環保設備等高技術機電產品的開發和出口,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到2017年,機電產品出口額達到10億美元。
3.加快調整礦產品出口結構。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菱鎂、滑石資源,重點推進鎂合金、鎂化工、鎂建材等菱鎂產品和高細目滑石產品的開發和出口。到2017年,礦產品出口額達到6億美元。
4.加快調整輕紡產品出口結構。以海城西柳及南臺箱包兩個市場為中心,推進國家商務部市場採購試點,加快我市輕紡行業轉型升級,力爭2017年,紡織服裝及輕工產品出口額達到5億美元。
5.加快調整新興產業產品出口結構,培育新的出口增長點。重點是發展雷射科技、高端閥門、彩塗板、新能源電池、精細化工、健康製造、高分子材料等新興產業,推進產品開發和出口。到2017年,新興產業產品出口額力爭達到8億美元。
6.加快調整農產品出口結構。通過積極推動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全力推進膠原蛋白、鴨鵝、南果梨、食用菌、山野菜、果蔬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深加工農副產品和綠色食品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增加農副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到2017年,農業出口額達到2億美元。
7.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積極搭建平臺,推動軟體、技術、文化、會計、醫療等重點領域服務出口以及信息服務、商貿流通、金融等新興服務出口。著力引進總部、高端、離岸型服務外包企業。以遼寧科技大學服務外包為突破口,全面提升我市服務外包水平,著力培養一批服務貿易龍頭企業,提高服務貿易在全市出口中的比重。到2017年,力爭服務貿易出口額實現1億美元。
8.加快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利用我市加工能力、技術及勞動力優勢,積極尋求國外企業合作,擴大加工貿易規模,提高加工貿易檔次和水平。到2017年,加工貿易出口額達到1億美元。
(二)大力推進出口基地建設。
根據產業現狀及發展潛力,重點推進鋼鐵製品、機電及高新技術、紡織服裝、新興工業產業、農產品等領域的出口基地建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鞍山特色的出口基地,使之成為我市出口產業的聚集地和沿海發達地區出口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力爭到2017年,全市形成2個國家級出口基地、7個省級出口基地、9個市級出口基地。基地出口總額要達到53億美元以上,佔全市出口總額90%以上。
1.經濟開發區要重點打造精特鋼國家級出口基地及精細化工、高端閥門兩個省級出口基地。到2017年,鋼材出口額達到28億美元(含鞍鋼);到2017年,精細化工和高端閥門出口額力爭達到2億美元。
2.高新區要重點打造工業自動化及裝備製造、雷射兩個省級出口基地。到2017年,工業自動化及裝備製造產業力爭實現出口額4億美元,雷射產業出口額力爭達到3億美元。
3.海城市要重點打造菱鎂新材料國家級出口基地和以西柳、南臺兩個專業市場為中心的輕紡省級出口基地。到2017年,菱鎂新材料出口額達到5億美元,其中深加工礦產品比重要達到90%;輕紡出口額達到5億美元。
4.岫巖縣要重點打造食用菌省級出口基地、高分子材料市級出口基地,臺安縣要重點打造彩塗板省級出口基地、工藝品市級出口基地。到2017年,食用菌基地出口額力爭達到0.5億美元,高分子材料基地出口額達到0.5億美元,彩塗板基地出口額達到1億美元,工藝品基地出口額達到0.5億美元。
5.鐵西區要重點打造新能源電池市級出口基地,立山區要重點打造冶金礦山設備市級出口基地,千山區要重點打造健康製造產品市級出口基地。力爭到2017年,新能源電池出口額達到0.5億美元,冶金礦山設備出口額達到1億美元,健康製造產品出口額達到0.5億美元。
6.海城市、臺安縣、岫巖縣、千山區要重點打造4個特色農業市級出口基地。到2017年,力爭市級特色農業出口基地出口額達到1.5億美元。
(三)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
1.引導企業走出去積極搶佔國際市場。在鞏固歐、美、日、韓傳統市場的同時,全力開拓俄羅斯、南美、東歐、非洲、中東亞等新興市場。要充分利用國家、省鼓勵國際市場開拓的各項優惠政策,組織企業參加省外經貿廳確定的重點展會,努力擴大出口成交額。從2014年開始,我市每年將組織超過20個以上境外重點展會,利用國外各類展會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積極推進我市跨境電子商務工作,鼓勵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對外貿易,不斷提高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對外貿易的比重。
2.加強出口品牌培育。制訂品牌發展戰略,為出口名牌成長提供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創品牌、買品牌、租品牌,鼓勵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商標的產品出口企業,申請商標國際註冊和國際專利註冊,增加商標和專利的國際註冊數量,維護企業海外商標權益。通過政策引導,每年境外商標註冊30件以上,到2017年,爭取境外商標註冊達到150件,境外商標註冊企業超過100戶。
3.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境外工程承包,帶動相關產業產品出口。充分利用三冶、鞍鋼國貿、鞍鋼建設公司、環宇公司、紫竹集團、榮信股份的工程承包權到國外承攬工程,力爭到2017年新增出口額4億美元。
4.強化國際貿易摩擦案件的應訴,建立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和技術性貿易壁壘應對體系,幫助企業制訂貿易摩擦應對預案。
(四)狠抓重點出口大戶培育。
1.鞍鋼出口佔全市出口額的一半,是我市出口大戶中的重點。對鞍鋼的出口工作要加強溝通與協調,從政策落實、業務辦理等方面積極搞好服務,確保鞍鋼的出口額穩定增長。進一步推動鞍鋼與地方企業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工作,充分發揮鞍鋼在國際貿易中較強的管理、資金、人才、銷售網絡優勢及國際化運作經驗,帶動地方企業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利用好地方企業產能擴大鞍鋼出口。
2.對紫竹集團、後英集團、北方鋼管、榮信電力、亞世光電等50戶出口額在500萬美元以上的大戶企業重點支持,密切跟蹤企業生產、經營、出口情況,予以重點幫扶與指導。力爭到2017年出口額1億美元以上的企業達到12家,出口額1千萬美元以上的企業達到20家。
3.通過業務指導與服務,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出口供貨企業開展自營出口,由向外地代理窗口公司供貨變為直接出口。
(五)積極發展外貿服務平臺建設。
要以基地企業的需求為核心,通過政策扶持,努力培養一批服務設施完備、服務能力較強、外貿關聯度較高的出口基地公共服務平臺,為外貿企業提供技術創新、質量檢測、市場開拓、信息查詢、人才培訓、倉儲運輸、設備共享等服務。可採取政府投資企業化運行、龍頭企業建設、基地商會(協會)建設、第三方建設等方式搭建外貿公共服務平臺。要積極爭取國家支持,規劃和建設鞍山西柳綜合保稅倉庫,大力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高我市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以完善的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吸引更多企業向出口基地聚集。
(六)積極擴大進口。
認真落實國家及省進口貼息、進口信貸等政策措施,進一步簡化進口程序,提高進口通關的效率和服務水平,為企業營造良好的進口環境。通過擴大進口,實現加速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培育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目標。一是服務鞍鋼大力進口原材料、先進設備及零部件,保證鞍鋼持續發展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需要;二是引導地方工業企業擴大進口,積極進口生產所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進口適應結構調整需要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三是鼓勵我市各類商貿企業積極進口生活消費品及文化消費品,滿足群眾需求。
四、加快對外貿易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政府已成立鞍山市建設外貿大市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副市長、副秘書長擔任;領導小組成員由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農委、市財政局、市服務業委、市外經貿局、市外事辦、市工商局、鞍山海關、鞍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市國稅局、人民銀行鞍山市中心支行、市貿促會負責同志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外經貿局,主要負責編制鞍山市外貿發展及出口基地建設整體規劃和推進方案;制訂加快外貿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外貿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制訂對各縣(市)區、各開發區出口目標責任制並進行考核。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將定期組織召開會議及時了解、協調解決企業在出口環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對出口工作的領導。
(二)落實目標責任制和獎懲機制。
將全市出口目標和基地建設目標落實到各縣(市)區、各開發區,明確目標責任;建立對出口工作的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市政府每年對各縣(市)區、各開發區出口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對出口工作先進單位進行獎勵,對達不到考核要求的單位予以處罰,用目標管理推動加快發展。(責任單位:市外經貿局、市財政局)
(三)健全促進外貿發展的政策措施。
在用好用足國家及省支持外貿穩定發展政策的同時,加大市本級對外貿發展的資金支持規模。市政府每年安排2000萬元,建立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對出口基地建設、品牌創建、開拓市場、信用保險、對外投資合作、應對貿易摩擦等方面給與扶持。加強財稅、金融對外貿的支持,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確保及時足額退稅。在金融政策上,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進出口信貸業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為全市各類出口企業安全收匯保駕護航。(責任部門:市外經貿局、市財政局、市國稅局、人民銀行鞍山市中心支行)
(四)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進一步優化監管方式方法,推動區域通關檢驗一體化。推行「一站式」通關檢驗服務,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加快通關速度。深化「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區域通關改革,所有進出口貨物均通過電子監管檢驗放行;落實出口直通放行便利措施,將更多的出口企業納入檢驗檢疫直通放行範圍,對重點企業全部實行「無紙化通關」。整頓和規範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服務和收費,減少收費項目,減輕企業負擔。(責任部門:鞍山海關、鞍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五)加大出口項目招商引資工作力度。
依託重點出口基地,按照產業發展方向,規劃出口集中區,優化區域出口軟硬環境,大力做好出口型企業和項目引進的主題招商,引進一批具有出口潛力和國際市場發展前景的大項目,成為出口產業的龍頭,帶動地方企業出口。制訂相關政策,鼓勵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落戶鞍山開展業務,為全市外貿出口調結構、擴規模做貢獻。(責任部門:市外經貿局、市協作辦)
(六)加強外貿隊伍建設。
要加強外貿工作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的政策業務培訓,提高全市外貿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出口企業一線業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培養一支專業化、國際化的人才隊伍。要進一步落實人才引進的各項政策,為出口企業人才引進搭建平臺。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通過舉辦外貿人才招聘會、對接會等形式,幫助企業引進外貿實用人才;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積極組織專題培訓班,培養報關、退稅、報檢、核銷等專業崗位上的外貿專門人才,為企業開展外貿業務提供人才支持。(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貿促會)
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4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