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漢首現全球性瀕危鳥類紅胸黑雁(圖)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一般來說,紅胸黑雁繁殖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北極凍原地帶,每年9月中旬至9月末,它們會成群離開繁殖地,遷徙到歐洲東南部的黑海西部、裏海南部等地過冬。

  但在冬天飛到中國內陸地區,卻十分罕見。因為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內地只有洞庭湖、鄱陽湖和瀋陽等地曾有過零星記錄。在四川省內見到它的身影,這還是第一次。

  這是一隻從北極凍原地帶飛來的紅胸黑雁,遙遙幾千公裡的遷徙旅程,極喜好群居的它,卻落單了。

  待在廣漢鴨子河的河灘上,這隻孤雁沒有同伴,整天只能和野鴨一起「混著」,偶爾,還要和這些「陌生鄰居」們打打架,爭一下食物與地盤。

  從北極凍原飛來四川,這隻孤雁一路上經歷了多少磨難,又為何會落單?

  如今在鴨子河溼地自然保護區過冬,它什麼時候能找回同伴?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鄉?

  飛了幾千公裡的它,還能找到回家的路嗎?

  落單的候鳥

  尋找溫暖的一個角落

  排好人型的一群候鳥又要南飛畫好類似的未來地圖

  我和其他人朝著目標汗流浹背要令人羨慕要麼得到

  它們說完成這樣的夢值得驕傲但現在的我卻不知道

  飛在無邊的這片藍天好不好

  ……

  ——遊鴻明同名歌曲歌詞(節選)

  一位來客

  成為鴨子河的「另類」

  1月20日中午,濃霧過後的廣漢鴨子河,籠罩在暖暖的陽光中。被河流分割而成的大小淺灘上,三三兩兩的野鴨悠閒地遊泳、覓食,「嘎嘎嘎」的聲音伴著緩緩流水,構成了一幅與世無爭的安寧畫面。

  在幾百隻水鳥中,有一隻與眾不同。它身長和普通鴨子差不多,頭、後頸黑褐色,兩側眼和嘴之間有一橢圓形白斑,胸部頸部呈慄紅色,外面圍有一條窄的白邊。這條白邊沿頸側一直向上,與頰部的白邊相連,顏色醒目而鮮豔。

  這隻漂亮的鳥,學名叫「紅胸黑雁」,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球性瀕危鳥類,一般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的北極凍原地帶。

  一會兒下水遊泳,一會兒從水裡鑽上岸,這隻黑雁抖抖羽毛上的水珠,眼睛警惕地東張西望。而它周圍的「陌生鄰居」們,也在打量著這位陌生來客。

  對望一陣,它們開始自顧自地在水邊淺灘上休息、飲水,不時低頭找尋著地上的青草填飽肚子。

  突然,水面上的赤麻鴨驚叫起來,一隻只撲騰著翅膀慌忙起飛,水花四濺。而這隻紅胸黑雁,連忙扇動翅膀,小跑著跟在「陌生鄰居」們屁股後面,飛向空中。

  原來,不遠處飛來一隻遊隼在低空盤旋,找尋著覓食的最佳機會。

  從地面仰視,紅胸黑雁的飛行姿態跟群體類似,但全黑色的翅膀卻與其他「一半黑、一半白」的顏色相差甚多,顯得格格不入,看上去稍顯滑稽與「另類」。

  十分鐘後,遊隼終於飛走,紅胸黑雁在上空盤旋好幾圈後,又與赤麻鴨一起,回到水面上。

  一隻孤雁

  與野鴨們「若即若離」

  偶爾,為了食物與地盤,紅胸黑雁和赤麻鴨還會打上一架。撲著翅膀,伸著脖子,用嘴巴去啄對方。然後,赤麻鴨結伴離開,只剩下這隻黑雁,形單影隻。

  整個鴨子河溼地保護區範圍,所有野鴨都有自己的「親戚朋友」,唯獨它沒有。

  這隻孤雁為了生存,只好每天與赤麻鴨們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遇到天敵來襲,「鄰居們」的驚叫聲會提醒自己,但大部分時候,它總是獨自覓食、休息,與其他鴨子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

  極喜好群居的它,會孤獨嗎?這個問題誰也無法給出答案。紅胸黑雁這種雁,不管是在飛翔、覓食還是休息時,總是成群結隊,高聲叫喊。

  它的同伴去了哪裡?孤單的它能否很好地生活下去?會不會在某一天,突然不見蹤影?

  一個推測

  這隻孤雁怎麼來的?

  一般來說,紅胸黑雁繁殖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北極凍原地帶,每年9月中旬至9月末,它們會成群離開繁殖地,遷徙到歐洲東南部的黑海西部、裏海南部等地過冬。

  但在冬天飛到中國內陸地區,卻十分罕見。因為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內地只有洞庭湖、鄱陽湖和瀋陽等地曾有過零星記錄。在四川省內見到它的身影,這還是第一次。

  為何只有一隻紅胸黑雁出現在廣漢鴨子河?它是雄性還是雌性?是不是和隊伍飛散之後迷了路?它又是怎麼找到這裡的?

  「這是只雄性紅胸黑雁。最大的可能,是受到天氣比如寒潮的影響,或體力原因與大隊伍走散了。」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推測說,嚴格意義上講,它不算是「迷鳥」,說「漂鳥」也許更合適。

  因為從理論上講,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是紅胸黑雁越冬的活動區域,它出現在四川,應該說比較正常,只是非常罕見。

  「從北極圈到鴨子河,它起碼飛行了五六千公裡,如果中間有停歇,或者繞了彎,有可能會達到上萬公裡。」沈尤說,就像人行走在道路上一樣,鳥類也有遷徙通道。鴨子河正好在這條通道之上,所以每年冬季,都可以在保護區看到不少候鳥的身影。

  遷徙的這3個多月裡,這隻紅胸黑雁與大隊伍之間發生了什麼事,誰也不清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最終選擇在鴨子河溼地自然保護區落腳越冬,這說明保護區良好的棲息環境適合它生存。

  「如果是過路的話,最多待一兩天,覓食休息之後就會飛走,不可能停留這麼長時間。」沈尤說。

相關焦點

  • 紅胸黑雁,一種鴨科黑雁屬的鳥類,是雁類中體色最豔麗的一種
    紅胸黑雁(學名:Branta ruficollis)為鴨科黑雁屬的鳥類。小型雁類。全長55釐米左右紅胸黑雁是一種小型的雁類,體長為53-56釐米,翼展110-125釐米,雌雁體重1200克 ;雄雁體重1300-1600克,壽命15年紅胸黑雁喜歡棲息於海灣、海港及河口等地善於遊泳和潛水,飛翔的速度也很快,從水面上飛起時,也總是在不停地鳴叫。
  • 衡水湖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紅胸黑雁
    近日,衡水湖國家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衡水湖溼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研究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中,在豆雁群中發現了來自北極凍原地帶正在南遷的稀有鳥類——國家Ⅱ級保護鳥類紅胸黑雁,這也是首次在衡水湖發現紅胸黑雁。紅胸黑雁為鴨科黑雁屬的小型雁類。全長55釐米左右。體羽有金屬光澤。
  • 全球又有24種鳥類入瀕危名錄 四川發現7種瀕危鳥
    棲息地破壞 成鳥類致危因素之首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首份《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1.0》出爐,盤點成都市內及周邊15處觀鳥...
    >除了常年留居成都的鳥類大多皆能看見之外這裡還有鶇科鳥類,如棕腹仙鶲、棕腹大仙鶲橙胸姬鶲、白眉鶇、橙頭地鶇藍短翅鶇、白尾藍地鴝、金色林鴝等其中不少為四川鳥類的新記錄棕腹大仙鶲。圖據沈尤小鱗胸鷦鶥。成為成都市首個「國家城市溼地公園」白鷺灣溼地及其所包含的歷史上的荷塘月色多次發現四川鳥類新記錄蒼鷺彩䴉。
  • 探訪臺灣首座平地森林園區:瀕危鳥類10年增20多倍
    中新網12月3日電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位於臺灣花東縱谷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是臺灣首座平地森林園區,2018年春、夏兩季記錄到60種鳥類足跡,數量比10年前增加了2倍,特別是曾被列為臺灣瀕危保育類野生鳥類的朱鸝數量比10年前增加了20多倍,顯見此園區已成為臺灣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生態廊道
  • 《山東野生鳥類圖集》收集470種野生鳥類
    遠處隱蔽著的一架相機「咔嚓」一下,這隻紅胸黑雁的樣子就被保存了起來。3年多來,山東野生鳥類調研課題組的研究人員在全省範圍內「捕捉」野生鳥類。近日,作為課題成果,470種在山東露過面的野生鳥類共同進了「影集」——《山東野生鳥類圖集》,其中,包括萊州灣的紅胸黑雁在內,有歷史資料未記載的新晉山東野生鳥35種。
  • 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命名鳥類 四川短翅鶯列入名錄
    它的鳴聲被收集起來,它的基因序列被反覆分析,終於,它收穫了自己的名字:四川短翅鶯。這是2008年發現弄崗穗鶥和華西柳鶯之後,在我國境內發現的又一鳥類新物種。為了紀念中國現代鳥類學奠基者之一的鄭作新院士(Cheng Tso- hsin),四川短翅鶯的種加詞(物種名第二部分)被指定為chengi,這也使它成為了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來命名的鳥類。
  • 海南越冬水鳥調查:5名年輕人會文趕海尋鳥 發現瀕危鳥類
    來源標題:海南越冬水鳥調查:5名年輕人會文趕海尋鳥 發現瀕危鳥類 3女2男,5名調查員泡在冰冷的海水裡,肩挎相機,手拿望遠鏡,苦苦尋找越冬水鳥。這是1月16日下午2點,記者在文昌市會文鎮南興村海邊看到的一幕。
  • 紅胸啄花鳥,為啄花鳥科啄花鳥屬的鳥類,俗名火胸啄花鳥
    紅胸啄花鳥,為啄花鳥科啄花鳥屬的鳥類,俗名紅心肝、火胸啄花鳥。紅胸啄花鳥,分布於尼泊爾,印度,孟加拉以及中國的部分地區。紅胸啄花鳥,一般棲息於開闊的村莊,田野,山丘,山谷等次生闊葉林,或溪邊樹叢間以及有時在原始森林的中下層也能見到。
  • 回遷候鳥中有「貴客」 國內罕見紅胸姬鶲現天津
    紅胸姬鶲(雌鳥)昨天,天津師範大學就傳來一個令人驚喜的好消息:校園裡發現1隻世界極危的青頭潛鴨雄鳥,以及1隻國內罕見、在天津首次記錄到的小型鳴禽——紅胸姬鶲。「這兩種珍稀鳥類是我們在校園做常規生態調查時發現的,當時真是喜出望外,全市都不多見,況且是在高校校園裡,能見到野生且不是標本的鳥類,應該全國高校也不超過5家。」
  • 鴨科黑雁屬的鳥類-加拿大雁
    加拿大黑雁飛行時有時呈斜線飛行,有時呈「V」字形,很不規則。主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葉、莖等為食,冬季有時還吃麥苗等農作物的幼苗。遷徙時常集成大群,白天飛翔,傍晚降落到湖泊等水域休息和覓食。曾有華人家庭移民加拿大,因嘴饞的緣故烘烤食用了一隻加拿大雁,就被遣送回國了,由此可見當地對這群鳥類的保護態度。但是擁有法律保護的加拿大雁,實際上也是個「急性子」,它們橫行在加拿大的公路之中,司機和行人看到他們需要避讓,因為如果惹到它們,它們就會追著你啄,頗有我們農村被大鵝追趕的樣子,但是它們明顯更兇一些。
  • 廣漢香港花園2018最新房價廣漢越地香港花園戶型圖
    廣漢是四川「擴權強縣」試點市、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自古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之說。截至2018年,全市幅員面積538平方公裡,轄18個鄉鎮,183個行政村,總人口60餘萬。    廣漢香港花園樓盤配套信息:    廣漢北外醫院、規劃中的三甲醫院幼兒園、酒店、籃球嘗羽毛球嘗漫步跑道等休閒娛樂設施。    學校:優尚泓景灣幼稚園,紅黃藍親子園,雒城鎮第一幼,廣漢六中,順河小學
  • 四川短翅鶯列入中國鳥類名錄(組圖)
    它的鳴聲被收集起來,它的基因序列被反覆分析,終於,它收穫了自己的名字:四川短翅鶯。這是2008年發現弄崗穗鶥和華西柳鶯之後,在我國境內發現的又一鳥類新物種。為了紀念中國現代鳥類學奠基者之一的鄭作新院士(Cheng Tso- hsin),四川短翅鶯的種加詞(物種名第二部分)被指定為chengi,這也使它成為了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來命名的鳥類。
  • 《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正式發布:丹頂鶴仍然是「瀕危」!
    12月15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工作人員收到來自國際鳥盟的最新通知,《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現已公布。「如您所見,我們已經更新了《鳥類紅色名錄》,其中包括對許多鳥類評估的更改。最新的評估和物種概況已經在國際鳥盟數據區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網站上公布。」來自國際鳥盟的信息告知綠會工作人員。
  • 四川不得不去的十大觀鳥勝地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近日,記者在採訪「鳥口普查」時,從成都觀鳥會獲得了一份《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1.0》。這份指南由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與成都觀鳥會聯合發布,包括四川省內有分布的41個中國特有鳥類、46處重點鳥區和四川十個最佳觀鳥地等信息。觀鳥愛好者們趕緊收藏吧!
  • 西安:閻良警民接力救助腿骨折落難的瀕危鳥類「黃嘴白鷺」
    夏季嘴橙黃色,眼先藍色,腳黑色,頭頂至枕部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叢狀羽冠;背部、兩戶生有蓑狀長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端,前頸基部的蓑羽垂至下胸。趾有四個,黃色,三前一後;前後趾位於同一平面上,前趾基部有蹼相連。冬季嘴暗褐色,下嘴基部黃色,眼先黃綠色,腳亦黃綠色,背、肩和前頸無蓑狀長羽。虹膜黃色,爪黑色。
  • 來看南京鳥類「族譜」!國際瀕危鳥種、「鳥中熊貓」都有
    而在他們組織的城市觀鳥大賽上,近年來國際瀕危鳥種黃胸鵐、「鳥中熊貓」的震旦鴉雀都在南京被發現和記錄。4月25日上午9:00,紅山森林動物園將對前期救助的紅隼等鳥類進行放飛活動。「今年我們的救護中心已經救助了293隻鳥兒,都是省重點保護鳥類。」紅山森林動物園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紅山森林動物園作為江蘇省和南京市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2019年共收容救護陸龜、蜥蜴、蟒蛇、野豬、蜂猴、鸚鵡、貓頭鷹等野生動物共計89種943(頭)只。
  • 龍海紅樹林驚現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
    7日下午,兩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突然造訪龍海九龍江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它們蹤跡的龍海市林業局浮宮林業站高級工程師薛志勇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引發關注。當天下午4:30許,薛志勇正在保護區內巡查,在九龍江入海口大塗洲邊的灘涂上(九龍江西溪和南溪交匯處的紅樹林),發現了兩隻黑臉琵鷺正在捉魚覓食,整個過程持續了半個多小時。
  • 紅胸啄花鳥,是啄花鳥科啄花鳥屬的鳥類,俗名紅心肝
    紅胸啄花鳥,是啄花鳥科啄花鳥屬的鳥類。俗名紅心肝、火胸啄花鳥。紅胸啄花鳥,因雄鳥胸部具有醒目的紅色斑塊而得名,雄鳥一道狹窄的黑色縱紋沿腹部而下。雌鳥上體橄欖綠色。紅胸啄花鳥,體形纖小。雄鳥上體呈輝亮的金屬綠色;下體棕黃,胸部具一朱紅色塊斑,極易與其他啄花鳥區別。
  • 190種廣西野生鳥類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名錄》裡共包含了190種廣西野生鳥類,有21目45科,種類數佔廣西總鳥種數的25.34%。、中華鳳頭燕鷗、禿鷲、烏雕、草原雕、白腹海雕14種由原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現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斑頭大翠鳥、大黃冠啄木鳥、黃冠啄木鳥、鵲鸝、小盤尾、藍綠鵲、黃胸綠鵲、歌百靈、雲雀、金胸雀鶥、短尾鴉雀、紅脅繡眼鳥、淡喉鷯鶥、弄崗穗鶥、大草鶥、畫眉、褐胸噪鶥、眼紋噪鶥、黑喉噪鶥、棕噪鶥、橙翅噪鶥、紅翅噪鶥、紅尾噪鶥、銀耳相思鳥、紅嘴相思鳥、巨鳾、鷯哥、紫寬嘴鶇、綠寬嘴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