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紅胸黑雁繁殖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北極凍原地帶,每年9月中旬至9月末,它們會成群離開繁殖地,遷徙到歐洲東南部的黑海西部、裏海南部等地過冬。
但在冬天飛到中國內陸地區,卻十分罕見。因為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內地只有洞庭湖、鄱陽湖和瀋陽等地曾有過零星記錄。在四川省內見到它的身影,這還是第一次。
這是一隻從北極凍原地帶飛來的紅胸黑雁,遙遙幾千公裡的遷徙旅程,極喜好群居的它,卻落單了。
待在廣漢鴨子河的河灘上,這隻孤雁沒有同伴,整天只能和野鴨一起「混著」,偶爾,還要和這些「陌生鄰居」們打打架,爭一下食物與地盤。
從北極凍原飛來四川,這隻孤雁一路上經歷了多少磨難,又為何會落單?
如今在鴨子河溼地自然保護區過冬,它什麼時候能找回同伴?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鄉?
飛了幾千公裡的它,還能找到回家的路嗎?
落單的候鳥
尋找溫暖的一個角落
排好人型的一群候鳥又要南飛畫好類似的未來地圖
我和其他人朝著目標汗流浹背要令人羨慕要麼得到
它們說完成這樣的夢值得驕傲但現在的我卻不知道
飛在無邊的這片藍天好不好
……
——遊鴻明同名歌曲歌詞(節選)
一位來客
成為鴨子河的「另類」
1月20日中午,濃霧過後的廣漢鴨子河,籠罩在暖暖的陽光中。被河流分割而成的大小淺灘上,三三兩兩的野鴨悠閒地遊泳、覓食,「嘎嘎嘎」的聲音伴著緩緩流水,構成了一幅與世無爭的安寧畫面。
在幾百隻水鳥中,有一隻與眾不同。它身長和普通鴨子差不多,頭、後頸黑褐色,兩側眼和嘴之間有一橢圓形白斑,胸部頸部呈慄紅色,外面圍有一條窄的白邊。這條白邊沿頸側一直向上,與頰部的白邊相連,顏色醒目而鮮豔。
這隻漂亮的鳥,學名叫「紅胸黑雁」,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球性瀕危鳥類,一般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的北極凍原地帶。
一會兒下水遊泳,一會兒從水裡鑽上岸,這隻黑雁抖抖羽毛上的水珠,眼睛警惕地東張西望。而它周圍的「陌生鄰居」們,也在打量著這位陌生來客。
對望一陣,它們開始自顧自地在水邊淺灘上休息、飲水,不時低頭找尋著地上的青草填飽肚子。
突然,水面上的赤麻鴨驚叫起來,一隻只撲騰著翅膀慌忙起飛,水花四濺。而這隻紅胸黑雁,連忙扇動翅膀,小跑著跟在「陌生鄰居」們屁股後面,飛向空中。
原來,不遠處飛來一隻遊隼在低空盤旋,找尋著覓食的最佳機會。
從地面仰視,紅胸黑雁的飛行姿態跟群體類似,但全黑色的翅膀卻與其他「一半黑、一半白」的顏色相差甚多,顯得格格不入,看上去稍顯滑稽與「另類」。
十分鐘後,遊隼終於飛走,紅胸黑雁在上空盤旋好幾圈後,又與赤麻鴨一起,回到水面上。
一隻孤雁
與野鴨們「若即若離」
偶爾,為了食物與地盤,紅胸黑雁和赤麻鴨還會打上一架。撲著翅膀,伸著脖子,用嘴巴去啄對方。然後,赤麻鴨結伴離開,只剩下這隻黑雁,形單影隻。
整個鴨子河溼地保護區範圍,所有野鴨都有自己的「親戚朋友」,唯獨它沒有。
這隻孤雁為了生存,只好每天與赤麻鴨們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遇到天敵來襲,「鄰居們」的驚叫聲會提醒自己,但大部分時候,它總是獨自覓食、休息,與其他鴨子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
極喜好群居的它,會孤獨嗎?這個問題誰也無法給出答案。紅胸黑雁這種雁,不管是在飛翔、覓食還是休息時,總是成群結隊,高聲叫喊。
它的同伴去了哪裡?孤單的它能否很好地生活下去?會不會在某一天,突然不見蹤影?
一個推測
這隻孤雁怎麼來的?
一般來說,紅胸黑雁繁殖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北極凍原地帶,每年9月中旬至9月末,它們會成群離開繁殖地,遷徙到歐洲東南部的黑海西部、裏海南部等地過冬。
但在冬天飛到中國內陸地區,卻十分罕見。因為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內地只有洞庭湖、鄱陽湖和瀋陽等地曾有過零星記錄。在四川省內見到它的身影,這還是第一次。
為何只有一隻紅胸黑雁出現在廣漢鴨子河?它是雄性還是雌性?是不是和隊伍飛散之後迷了路?它又是怎麼找到這裡的?
「這是只雄性紅胸黑雁。最大的可能,是受到天氣比如寒潮的影響,或體力原因與大隊伍走散了。」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推測說,嚴格意義上講,它不算是「迷鳥」,說「漂鳥」也許更合適。
因為從理論上講,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是紅胸黑雁越冬的活動區域,它出現在四川,應該說比較正常,只是非常罕見。
「從北極圈到鴨子河,它起碼飛行了五六千公裡,如果中間有停歇,或者繞了彎,有可能會達到上萬公裡。」沈尤說,就像人行走在道路上一樣,鳥類也有遷徙通道。鴨子河正好在這條通道之上,所以每年冬季,都可以在保護區看到不少候鳥的身影。
遷徙的這3個多月裡,這隻紅胸黑雁與大隊伍之間發生了什麼事,誰也不清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最終選擇在鴨子河溼地自然保護區落腳越冬,這說明保護區良好的棲息環境適合它生存。
「如果是過路的話,最多待一兩天,覓食休息之後就會飛走,不可能停留這麼長時間。」沈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