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爺叔的小餐館-中新網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上海爺叔的小餐館

2014-11-28 14:37:1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在香港交流一個月,剛回上海上班,中午就忙不迭地呼朋喚友去附件那家小餐館吃飯。這是家典型的夫妻店,夫妻倆都是上海人。老闆是位「老爺叔」,和老闆娘兩人負責燒菜、下單、跑堂、收銀所有的活兒。店面也不大,總共不過6、7張桌子,約摸30個座位。

  午市生意特別好,一來因周邊辦公樓密集,中午就餐者多,樓內食堂座位有限。二來這家店主打上海本地菜,紅燒蹄膀、酸菜黃魚、白蟹豆腐等幾款經典砂鍋特別符合本地人口味,菜肉餛飩更是美味無比;而且老闆還會根據時令和當日採購的原材料,調換當季菜品。

  對惡客不留情 「不吃就快走」

  有意思的是,這位爺叔老闆絕對是上海人口中的「模子」,他不容忍客人在店內撒野。這回遇到幾個在店裡抽菸、霸佔過道的客人。爺叔好言相勸,他們不耐煩:你趕緊上菜,再囉嗦我們不吃了。爺叔毫不讓步:不吃就不吃,你們快點走。

  可對一般食客,爺叔卻熱心又周到:他會勸告不要點太多造成浪費、建議年輕人注意營養均衡、會提醒食客當心砂鍋燙手……

  喜歡這家店,不僅因為菜式符合口味,更因為爺叔這樣的老闆,讓人覺得很親切,似乎能帶給我一種兒時的回憶。記得那時,人和人很親近。記憶裡那個弄堂口的點心鋪,絕對是美好的去處,聽大人們和老闆拉拉家常,我對「八卦」的最初認識便源於此;有時候,我還會仗著年紀小,向老闆娘討個脆些的大餅或是老些的油條,一得逞就能高興許久。

  只可惜,美好的舊時光不再,標準化大生產的車輪碾壓而過,也未放過餐飲業。如今走入餐館吃飯,很難再有當初的感覺,幸好還有這位爺叔的小餐館,保留下了些許。

  相比之下,我會覺得香港略好些。在這樣一個亞洲金融中心、一個高度發達的城市,仍可以略過馬路上星羅棋布的標準化餐館和連鎖快餐店,在窄窄的小街道上挖掘本地人的小餐廳,看到街坊式的親近。我總是特別喜歡挑這樣的館子坐下,點個燒臘飯或是糖水,半懂不懂地聽老闆和客人聊天,感覺很愜意。

  香港金融中心 街坊餐廳林立

  不過聽住在北角的兩個朋友說,最近一年左右,周邊關了好幾家不錯的老鋪子。這個消息顯然令我沮喪,因為在他們列出的幾家店裡,有一家還是上海朋友推薦的「北角必食」。

  突然有了一種「吃在當下」的緊迫感,一回到上海,立刻就奔向了爺叔的餐館,一邊品嘗酸菜黃魚砂鍋,一邊暗暗祈禱:這裡可不能關張啊。(摘編自香港《明報》 作者:高健)

相關焦點

  • 上海爺叔&上海阿姨
    &上海阿姨楊錫高前兩天,微信上看到一個視頻,主持人口口聲聲用普通話把「上海爺叔」讀成上海「野(ye)」叔了,令人啼笑皆非。不過那都是後話了,以後有機會再聊,今天,就跟各位講講上海爺叔和上海阿姨的話題。上海爺叔在上海,不是所有上了年紀的男人都可以被叫作「上海爺叔」的。因為,被稱作「上海爺叔」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熱心人,二是白相人,三是當家人。當然,這裡的「人」,發音「寧」。上海話把人念作「寧」,好比山東人把人說成「營」。
  • 上海爺叔兇猛!
    憑著吉他出國澳洲的爺叔,卻是憑中國二胡手藝在澳洲生活二年多。1988年,朋友在局門路開店,五金店鋪、賣電話機。幫朋友照料,不拿工資,也不收門面費。爺叔身份的修家電成份彰顯出來。那個年代,在盧灣區一帶,修無繩電話機,爺叔老有名了,也很賺錢!1990年之後,隨著上海夜生活興起,爺叔身份的音樂成份被叫醒。遊走各個舞廳、酒吧做DJ,兼修音響設備。
  • 論腔調,誰比得過上海爺叔!
    在家買汏燒,帶小孩有一手,業餘生活還聽聽歌劇,做一個不平凡的上海爺叔。這就是爺叔的腔調!人人都知道,上海爺叔頂頂會做菜,買汏燒堪稱滬上一景。上海爺叔的買汏燒,展示的是和睦家風和紳士風範。每天上街買菜,後面都要拖上一個兩輪的小車子。
  • 上海爺叔「買汏燒」
    有阿姨笑稱:「上海爺叔不都是這樣的嘛!」  上海爺叔安之若素買汏燒,堪稱滬上一景。早些年外埠來人,甚覺不可思議。於是就有了「圍裙丈夫,小家敗氣」「男做女工,越做越窮」之類的話來;或索性根據諧音稱之的「馬大嫂」。司空見慣中,人們漸悟:其實,上海爺叔的買汏燒,展示的是和睦家風、紳士風範和海派文化。先賢不也有「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哲理嗎?「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 上海爺叔的「五星級服務」沒有條條框框
    溫文爾雅,紳士品格,服務熱情,考慮周全,這些標籤貼在上海爺叔服務員身上,絲毫不突兀。如果你想知道「上海服務」是什麼樣,看看五星級酒店裡的這幾位爺叔就懂了。  考慮周全,是貼在爺叔服務員身上的標籤  這一類爺叔,很容易被客人記住。  在大眾點評上,客人們除了點評雷米咖啡館的咖啡和蛋糕外,說到最多的就是王工這位上海爺叔。  「環境復古,再加上店裡爺叔的服務,頗有老上海的感覺。」  「爺叔非常熱情,推薦特色給客人。並且很有紳士風度,從女客人角度著想。」
  • 的哥爺叔
    上個禮拜路堵,碰到一個的哥爺叔,聊得老開心。  爺叔60歲不到,黑手套,白毛巾,外頭陰天,還戴了副墨鏡。茶水擺在瓶子裡,花茶,加點西洋參。「枸杞不擺的,血壓高!」我喊伊「爺叔」,伊蠻開心。  車子裡放音樂,懷舊金曲。爺叔不聽交通臺,「一天到夜,做也做交通,聽也聽交通,頭漲死了。聽聽鄧麗君、周華健,蠻好!」  車子開得穩。爺叔講,老早路子野。
  • 上海爺叔提醒不要插隊,竟被打到骨折!
    「不插隊、守秩序」是幼兒園孩子都懂的道理然而,最近上海有人插隊卻把勸阻她的爺叔打成重傷前幾天早高峰莘莊3路公交車疏影路站臺上30多位乘客正有序地排隊等車卻有一名女子插到了隊伍裡63歲的上海爺叔夏先生看不過去了上前提醒了她:
  • 上海爺叔真的觸氣嗎?王阿姨說,嫁人就要嫁上海男人
    原標題:周日品「區」| 上海爺叔真的觸氣嗎?王阿姨說,嫁人就要嫁上海男人(附視頻)  兩周前,區情君寫了一篇上海阿姨的故事,王阿姨的老伴——王伯伯看後非常不服氣,「上海只有阿姨好嗎,沒有爺叔,哪來阿姨?」  想想也有道理。儘管外界一直流傳著對上海爺叔們的調侃,說是對上海男人最大的表揚,就是說你「不像上海男人」。
  • 富民路上殺出一個「壕」無人性的爺叔,上海寧都要瘋了
    爺叔是上海話(yashu),就是叔叔的意思!看店名就能猜到這家店是一位上海爺叔開的。爺叔今年60歲,溫文爾雅,渾身乾淨利落又不失風雅。本以為文雅的爺叔應是從事文字方面的工作,沒想到他的職業竟然是研發新材料,曾在日本留學。
  • 上海的「網紅店」是「上海爺叔」和「阿姨媽媽」吃出來的
    上海的「網紅店」是「上海爺叔」和「阿姨媽媽」吃出來的  上海是國際大都市,薈萃了中西美食,光早餐就能有湯包、生煎、粢飯糕、美式早餐、英式早餐等各種選擇;同樣的,小龍蝦、串串、米粉、燒烤等各地美食也讓夜宵變得眼花繚亂。除了摩天大廈,在海派的石庫門、法式的小洋樓之間,藏著豐富多彩的食肆,與商場裡的餐飲店共同構成了「舌尖上的上海」,「網紅店」層出不窮。
  • 農展館上演跨年保留節目,上海阿姨爺叔們帶著手拉車赴約,供需雙方...
    原標題:農展館上演跨年保留節目,上海阿姨爺叔們帶著手拉車赴約,供需雙方人手均告急上午8時15分,距農展館開門還有45分鐘,館外已聚集了一大群上海阿姨爺叔等待開門。  上海農展館作為上海服務全國三農的公益性平臺,全年檔期滿滿當當,承接了江蘇、江西、安徽、雲南、廣西、黑龍江、新疆、哈爾濱、安慶、本溪、果洛等省市、地區來滬舉行農產品展覽或推介活動,其中地產果品(盛夏)展、金秋農副產品大聯展和新春農副產品大聯展尤為家喻戶曉。此外,許多上海阿姨爺叔們知道,上海農展館每年還有一個「跨年保留節目」——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
  • 上海的阿姨爺叔又搶購了,小推車塞得滿滿!這是提早置年貨?
    要說整個博覽會哪裡人最多,阿拉上海寧還用說?肯定是吃的呀!今天就實惠點,小編帶大家一起雲吃喝!梅林展覽場地中,有一條美食的隊伍粗略估算排了10多米,久經排隊大場面的小活還是受到了一點驚嚇:是不是不要錢?隊伍裡的阿姨爺叔很多都拉了小車來「進貨」,他們的目標是梅林……經歷了眾多網紅店,大家對排隊都麻木了。
  • 上海本幫菜小餐館不完全指南
    想從上海本幫菜餐館寫起。這些餐廳基本都是平價版,個人覺得性價比很高。一是居住在上海的小夥伴可以看看以下餐廳還有哪些沒吃過的,可以種個草,下次去吃;二是方便外地的小夥伴來上海,想吃點具有上海特色的本幫菜,卻又不知道該挑哪個餐廳比較好。
  • 54歲上海爺叔2次鑽入車底救人,這5分鐘相當關鍵!
    危急時刻,幸好遇到一位好心爺叔,果斷鑽進車底將兩人救出。一名穿藍衣服的爺叔見狀也施以援手,毫不猶豫就鑽入車底救人。監控錄像記錄下了「大營救」的整個過程~只見爺叔動作超帥氣,趴到地上後,一下子就「滑」進了車底。
  • 安家,爺叔和老婆兒子過於客氣,其中是否有什麼隱情?
    安家,爺叔和老婆兒子過於客氣,其中是否有什麼隱情?日前《安家》爺叔按照劇情走向,終於也走到了不少粉絲和觀眾的心中,其中,不少粉絲和觀眾好奇《安家》中爺叔扮是怎麼回事,爺叔這一家家庭關係不太像?老婆不像是老婆,兒子呢也是很奇怪,一家子都是非常客氣,那麼爺叔和老婆兒子過於客氣,其中是否有什麼隱情?
  • 上海72歲爺叔考駕照:等考到手朋友都會羨慕我
    上海72歲爺叔考駕照:等考到手朋友都會羨慕我 2020-12-11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屬於阿姨爺叔們的青春回憶錄!「東海咖啡館」,你覺得米道哪能?
    在上海,各式各樣的咖啡館隱伏在街頭巷尾,或古樸或現代,有些暗藏禪意,有些極簡而素淨。86年前的南京東路上,有一家名叫東海的咖啡館,曾經是上海灘頂頂時髦的約會地點,很多老上海人的第一杯咖啡,就是在那裡喝到的。東海咖啡館於1934年開門營業,2007年,咖啡館暫停營業。去年5月,這家闊別了12年的老店,在滇池路110號正式回歸。
  • 上海楊浦宜家餐廳竟賣過期食品,網友:說明阿姨爺叔已經不愛去了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滬上這家宜家餐廳竟賣過期食品,網友:說明阿姨爺叔已經不愛去了說起宜家真的是個神奇的地方除了購買家居產品12月3日,一名消費者在宜家上海楊浦商場喝咖啡時,無意中發現,工作人員正在替換的咖啡原液竟然是過期的!再一看,剛剛換下來的咖啡原液居然也是過期的!
  • 最「土」醬菜櫃檯逆襲 阿姨爺叔「豪購」鹹菜 花生醬
    不少老上海還記得1991年央視春晚上姜昆的經典相聲《著急》,當時副食品價格波動,姜昆和搭檔唐傑忠一起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囤副食品的景象。沒想到,在淮海路上的上海全國土特產食品商店,15平米的醬菜櫃檯前,也上演了阿姨爺叔們憋久了,"買買買"囤貨的一幕。
  • 亞洲最能跑爺叔: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上海寶藏爺叔④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70歲,也非專業運動員,黃財富卻打破馬拉松亞洲紀錄,成為不少年輕人都「追不上」的上海爺叔。當時,上海有個馬拉松選拔賽,選出上海代表隊參加北京馬拉松。在選拔賽中,黃財富跑了2小時45分,達到報名標準。一年後,上海田徑俱樂部成立。他所屬的上海工人隊,跟隨俱樂部訓練、比賽,直到1996年俱樂部解散。當時,他又下崗,為生計奔忙而無暇顧及馬拉松。他還記得,1996年參加的「最後那場比賽」,也是上馬首賽,他跑了2小時51分53秒。「成績不算好,但也拿了第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