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西路十四號大門基本保持當年的原貌 重慶晚報 畢克勤 攝
儲奇門解放西路14號,抗戰期間的「重慶行營」現在成了進城務工人員的臨時居住點 鄒飛 攝
在渝中區儲奇門鬧市區,竟隱藏著蔣介石在渝最早的官邸!昨天,記者從市文廣局文物處獲悉,他們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意外地從民國檔案中發現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的存在,並於上周在儲奇門找到了這處保存較為完好的遺址。專家表示,這是我市首次在城區發現抗戰時期蔣介石在渝的最早官邸,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豪宅」70年未修繕結構完好
昨天下午,在儲奇門解放西路14號,記者找到了這處「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記者發現,「重慶行營」共有3幢兩樓一底的房子,為磚木結構建築群,坐東南朝西北,周圍有封火牆,屬於典型的中西結合的民國時期建築,僅與街邊一牆之隔,外面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記者看到,大門入口處的石柱、窗戶、牆腰,都用圓角磚砌出精美的紋飾,室內還留有殘缺的雕花扇門、壁爐、檯燈、地下室、哨臺等。同時,大門還專門修出了高出地面的門檻。據悉,這在當時是身份高的象徵,整個建築顯得大氣而別致。
「這個建築質量好得很!這麼多年了沒有哪一處維修過,但結構依然完好!」據在此處住了十多年的市民陳師傅稱,他是這裡的房東,房子是父母傳下來,他只知道是上世紀30年代修建的。陳師傅介紹,室內的空間高3.8米,還重疊修建了兩個窗戶,因此通氣性能好,冬暖夏涼。記者看到,門板結實厚重,有吊頂,樓梯欄杆上的大部分油漆都沒有掉落,擦乾淨還像新的一樣。
據了解,這3幢建築群現為附近一家幼兒園與進城務工人員的臨時居住點,屋內光線陰暗,散亂堆放著床鋪和雜物,內部破壞較嚴重,樓上閒置的樓閣布滿灰塵,牆壁有人為挖出的洞,屋內還四處搭滿了電線,原本寬敞氣派的一條甬道也被截成三段。
房東說,有些牆壁已在風化,如果再不維修擔心會出現危險。據陳師傅講,大約10年前,曾有人願意出1000萬元買下這片房子,但他只擁有這3幢建築群的使用權,產權屬於國土部門,他無權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