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之鳥礁位於日本南部的西太平洋海域,距離東京直線距離達1700公裡。退潮時呈現東西長4.5公裡,南北寬1.7公裡的淺灘,有5塊巖石露出水面。漲潮時只有兩塊巖石露出水面。中國稱之為東露巖和西露巖,但是日本堅持稱之為東小島和西小島。
1543年,西班牙人貝爾南多在航行時發現了衝之鳥礁,並在海圖上標註出來,提醒過往船隻警惕礁石。1789年,英國人道格拉斯抵達此處,將其命名為道格拉斯礁。沒有人認為這是一座島。後來被西班牙人佔領,1898年美西戰爭後,衝之鳥礁被西班牙出售給了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凡爾賽條約,原屬於德國的衝之鳥礁被轉交給日本管理。從此變成日本的領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放棄所有海外領地,衝之鳥礁被美國管理。後來日本勾搭上美國,雙方籤訂條約,美國將眾多島嶼轉交給日本,包括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等等,其中就包括了衝之鳥礁。
日本為何堅持要將衝之鳥礁變成島嶼?
因為如果變成島嶼,日本就可以主張以衝之鳥礁為中心的47萬平方公裡的專屬經濟區和25.5萬平方公裡的大陸架。這裡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會給日本帶來巨大的利益。如果只是礁不是島的話,那就只有12海裡的領海和24海裡的毗連區,沒有經濟權利。並且此處是中國從東海進入太平洋的交通要道,位於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如果填海造陸建立港口、機場和軍事基地,就可以遏制中國進出太平洋。因此日本始終堅持稱之為衝之鳥島,是日本最南端的土地。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款明確界定,島嶼是在漲潮時露出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巖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所以中國一直沒有承認其為島嶼。
日本為了防止衝之鳥礁被風化和海水侵蝕,對這幾塊石頭澆築了水泥防護層,1999年又給它們做了鈦合金防護網,設置郵編和燈塔,2006年開啟珊瑚養殖計劃,希望把礁盤變得更大。總之,日本為將了將礁石變成島嶼,花費了巨額資金。2008年日本向聯合國提出衝之鳥礁的大陸架申請,對此中國提出反對,2012年日本的申請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批准。因此日本對衝之鳥礁所有的投資建設到目前來看都是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