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黃淑慧
作為英國倫敦市前副市長,經濟學家羅思義(JohnRoss)在昨天舉行的2009第十二屆國際商業論壇上的發言《金融中心與貿易中心的互動》,可謂是上海建設「四大中心」的「他山之石」。他建議,金融中心與貿易中心建設應當互動推進。
「並非有金融政策、貿易政策就可以了,所有政策都必須完全一體化才行。」羅思義表示,金融中心與貿易中心素來相伴而生,國際金融中心大多位於重要的港口和交通中心,世界歷史上最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從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到倫敦、紐約,均是重要的港口。但在推動這兩大中心建設時,相關政策之間必須協調一致、互相呼應。
「上海會超過紐約、倫敦,我這麼說並不是處於禮貌。但我接下來的一句是」,羅思義話鋒一轉,「會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他認為,粗略估計這個過程起碼要20年,但是相比倫敦的300年,紐約的150年,「其實已經很快了」。
他表示,如今以「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為代表的新的經濟力量正在崛起,它們正在重建國際金融市場的新格局,但目前都還沒有一個能夠與紐約、倫敦相媲美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世界金融中心目前只有兩個:倫敦、紐約,接下來會在亞洲出現第三個,上海面臨與孟買、東京等城市的競爭。
而中國的基礎在於,中國在外貿出口方面已經取得重大成就並擁有雄厚的財政實力,而無論對中國還是上海,要建成國際金融中心,首要任務是增強財力。
但中國要加強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增強在國際勞動力市場的地位。比如在倫敦,有100萬金融從業人員管理著相當於英國GDP6倍的資產,這需要巨大的控制能力,而上海現在更多地還是在管理國內資產。
羅思義同時指出,中國在海外投資方面依然弱勢——尤其在能源與原材料以外的市場,中國的對外投資在世界幾個主要國家中仍然最低,佔GDP的百分比僅2.9%。因此,中國要打造金融和貿易中心,戰略上要在加強出口的同時,大力發展海外投資。
此外,紐約、倫敦這樣的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也是創意產業的集聚中心。作為國際中心城市,上海也要大力發展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