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研究所:伽瑪射線爆發數據也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2020-12-10 量子認知

在2019年,神奇伽馬射線望遠鏡以非常高的能量探測到了第一個伽瑪射線爆發,是從這樣一個宇宙物體上獲得的最強烈的伽馬輻射。

神奇伽馬射線望遠鏡,英文:Major Atmospheric Gamma Imaging Cherenkov Telescopes,簡稱:MAGIC,是高能立體視野望遠鏡建造前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第一臺望遠鏡建於2004年,以獨立模式運行了五年。第二臺望遠鏡距離第一臺望遠鏡85米,於2009年7月開始採集數據。它們共同組成神奇伽馬射線望遠鏡系統。

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和神奇伽馬射線望遠鏡的科學家們,通過對伽瑪射線爆發數據的進一步分析,可以確認光速在真空中是恆定的,而不依賴於能量。因此,與許多其他測試一樣,伽瑪射線爆發數據也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該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今天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一個優美的理論,它解釋了質量和能量如何與時空相互作用,從而產生了一種通常稱為引力的現象。廣義相對論已在各種物理情況下和許多不同的規模上進行了測試和重新測試,並且假定光速是恆定的,因此它總是能夠出色地預測實驗結果。儘管如此,物理學家懷疑廣義相對論不是最基本的理論,並且可能存在一種潛在的引力量子力學描述,稱為量子引力。

一些量子引力理論認為,光速可能取決於能量。這種假設稱為洛倫茲不變性違反(Lorentz Invariance Violation,簡寫:LIV)。它的作用被認為太小而無法測量,除非它們在很長的時間內積累起來。那麼如何實現呢?一種解決方案是使用來自天文伽瑪射線源的信號。伽馬射線爆發是強大而遙遠的宇宙爆炸,它會發射高度可變、極具能量的信號。因此,它們是進行量子引力實驗測試的出色實驗室。預計高能光子將受到量子引力效應的影響更大,應該有很多。它們在到達地球之前就旅行了數十億年,這增強了效果。

伽瑪射線爆發每天都在用衛星探測器探測,探測器觀測天空的大部分,但能量比MAGIC等地面望遠鏡低。 2019年1月14日,MAGIC望遠鏡系統檢測到了萬億電子伏特級電子能量中的第一個伽瑪射線爆發,因此記錄了迄今為止從這樣的物體上觀察到的最高能的光子,並通過多次分析以研究該物體的性質和非常高的能量輻射。

研究人員表示:「從來沒有對TeV能量範圍內的伽瑪射線爆發數據進行洛倫茲不變性違反研究,這僅僅是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這樣的數據。二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期待這種觀察可以提高對洛倫茲不變性違反效應的敏感性,但是直到看到我們的分析最終結果,我們才能說出多少。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時期。」

科學家們希望利用這一獨特的觀察來尋找量子引力的作用。然而,從一開始,就遇到了障礙:用MAGIC望遠鏡記錄的信號隨時間單調衰減。雖然這對於天體物理學家研究伽瑪射線爆發是一個有趣的發現,但對洛倫茲不變性違反的測試不利。

研究人員表示:「在比較兩種不同能量的伽馬射線的到達時間時,我們假設它們是從源頭瞬時發出的。但是,我們對天體過程的認識仍然不夠精確到查明任何給定光子的發射時間。」

傳統上,天體物理學家依靠信號的可識別變化來限制光子的發射時間。單調變化的信號缺少這些功能。因此,研究人員使用了理論模型,該模型描述了MAGIC望遠鏡開始觀測之前預期的伽馬射線發射。該模型包括通量的快速上升、峰值發射和像MAGIC觀察到的那樣的單調衰減。這為科學家提供了真正尋找洛倫茲不變性違反的途徑。

然後仔細分析發現,伽馬射線的到達時間沒有能量依賴的時間延遲。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賈科莫·達米科(Giacomo D'Amico)表示:」在這項研究中,所設定的限值與使用衛星探測器進行伽瑪射線爆發觀測,與使用活動銀河核的地面觀測所獲得的最佳可用限值,是符合的。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都很高興,很榮幸能夠對TeV能量範圍內的伽瑪射線爆發數據首次進行了關於洛倫茲不變性違反的研究,並為將來的研究打開了大門!」

與以前的工作相比,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TeV能量下對伽瑪射線爆發信號進行的測試。通過這項開創性的研究,MAGIC團隊因此為21世紀的愛因斯坦理論的進一步研究和更嚴格的檢驗奠定了立足之地。 MAGIC項目合作的發言人Oscar Blanch總結道:「這次,我們觀察到了相對較近的伽瑪射線爆發。我們希望能儘快捕捉到更明亮、更遙遠的事件,從而進行更敏感的測試。」

參考:

Bounds on Lorentz invariance violation from MAGIC observation of GRB 190114C.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0.Teraelectronvolt emission from the γ-ray burst GRB 190114C. Nature, 2019. Observation of inverse Compton emission from a long γ-ray burst. Nature, 2019.

相關焦點

  • S2恆星軌道進動完全吻合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再度勝出
    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關注恆星的運動,這是測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好的場所之一,在這其中,最接近黑洞的S2恆星最特別,其軌道周期約16年。如果根據牛頓對重力場的描述,那麼S2恆星應以橢圓軌道運行,每趟周期都應沿著與上一個軌道完全相同的路徑前進,然而近代數據分析顯示:事實並非如此。相反地,S2恆星如廣義相對論預測那般,軌道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手稿原件
    楊振寧和愛因斯坦本人有過接觸,他說:「愛因斯坦是我非常佩服、仰慕的物理學家。二十世紀開頭三十年有三大觀念革命,分別是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其中有兩個半是愛因斯坦的貢獻。他對於物理學影響深遠,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有極大影響。」
  • 光速與普朗克常數引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及其命運的轉機:互為貴人
    鄒曉輝點評:愛因斯坦與勞厄分屬兩類很不同的情形,能走到一起,是因為普朗克的紐帶作用,同時,也有兩人內心思考和探索領域的迭交之處。這才有後來可交流的豐富內容。普朗克曾在報告會上講解愛因斯坦相對論。勞厄聽後非常震驚,因為,他一直信奉康德哲學時空絕對不變理論。「時空居然與物質運動有關?運動還會改變空間?」勞厄既感覺相對論有些道理,又有點難以置信。
  • 三城記:廣義相對論之路的戲劇舞臺|展卷
    為了得到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為之奮鬥了8年,為此他遇到了種種物理與數學的訴求。《相對論之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年8月)一書通過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手稿的歷史線索導讀與思想脈絡闡述,引導大家去了解愛因斯坦的想法和態度。
  • 雙語——由於它,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再次被證實
    【譯】用ESO的甚大望遠鏡(VLT)進行的觀測首次揭示了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恆星的運動,正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那樣。【單詞】Observations 原型:observation 名詞複數形式 [ob-zur-'vey-shuhn][bz'ven] n.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一個著名的物理理論,但人們對此知之甚少。相對論包含兩個不同的元素: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首先被介紹,後來被認為狹義相對論是更全面的廣義相對論的特例。廣義相對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7年至1915年間發展起來的一種引力理論,1915年之後,許多人為驗證廣義相對論做出了貢獻。
  • 廣義相對論的誕生,還要記住這兩位先生!
    一個世紀以前的1915年11月,身在柏林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普魯士科學院會刊上發表了他關於廣義相對論的四篇簡短的論文。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理論通常被看作是這位孤獨天才一個人的工作。而事實上,這位物理學家曾經得到過來自朋友和同事的大量幫助,他們中的大多數從不曾出名,並且已經被人們遺忘。
  • 相對論英雄譜:拉丁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的共同結晶
    洛倫茲提出了局域時( local time)的概念,當前的狹義相對論中的時空變換被龐加萊命名為洛倫茲變換。洛倫茲從一開始就支持愛因斯坦構造廣義相對論的努力,他試圖將愛因斯坦的表述同哈密頓原理結合起來。愛因斯坦是狹義相對論的奠基人之一,創立了廣義相對論。1905年愛因斯坦的兩篇論文標誌著狹義相對論的誕生,基於光速不變性的基本假設愛因斯坦得到了質能關係。愛因斯坦1915年給出了引力場方程,後來還提出了愛因斯坦贗張量和引力波方程。
  • 「項鍊」黑洞或顛覆廣義相對論
    (原標題:「項鍊」黑洞或顛覆廣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牛頓的定律是錯的嗎?
    愛因斯坦的革命引力跨越空間的秘密在200年後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揭開,他的廣義相對論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描述了引力。牛頓認為引力是一個力,而愛因斯坦把它看做空間本身的彎曲。帕內克說:「牛頓把引力描繪成在空間中發生的一種行為,但愛因斯坦認為這是物質和空間的相互作用。」
  • 科技手抄報資料:愛因斯坦相對論
    >科技手抄報資料:愛因斯坦相對論2012-12-29 00:29:0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點擊進入科技手抄報專題  相對論(Relativity)的基本假設是相對性原理,即物理定律與參照系的選擇無關。
  • 日全食退去科學繼續:廣義相對論被證實竟與此有關
    觀測到引力場中光線彎曲廣義相對論預言是真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大名家喻戶曉。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名為《廣義相對論的基礎》的論文,文中假定引力並不是一種力,而是時空連續體中彎曲的場,質量存在正是造成彎曲的原因。特別是在太陽系,牛頓的引力理論可以看作是廣義相對論的一級近似,通過測量水星軌道近日點的進動、引力場中光線的彎曲等實驗,是能夠驗證廣義相對論的。
  • 說天:怎樣看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你只要把世界理解成旋轉的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是為了找出萬事萬物之間有引力的原因,簡單說,地球對物體有個吸引力,這個引力它是怎麼來的,就是說重力它是怎麼來的?廣義相對論論證萬有引力是因為時空的彎曲,提出光速是可以變化的,能量和光速的平方成正比,由此推導出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為了維持宇宙有個常態,還設立了一個宇宙常數。
  • 愛因斯坦的「上帝之信」:宗教與科學精神未必就水火不容
    佳士得拍賣行將這封不到兩頁紙的信描述為「愛因斯坦在去世前一年寫下的、關於宗教和哲學觀點的最著名的一封信」。在信中,愛因斯坦表達了他對上帝的看法,因此被後人稱為「上帝之信」。不可知論或是愛因斯坦成功的一大原因愛因斯坦的「上帝之信」,如果僅從經濟價值來看,可以體現在拍賣了289萬美元。
  • 愛因斯坦相對論怎麼說
    1905年,20世紀著名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發表狹義相對論(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時,曾經假設時間可變。狹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發表的題為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一文中提出的區別於牛頓時空觀的新的平直時空理論。「狹義」表示它只適用於慣性參考系。這個理論的出發點是兩條基本假設: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理論的核心方程式是洛倫茲變換(見慣性系坐標變換)。
  • 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通俗的講一下這些不通俗的事
    然而,牛頓力學體系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並不是一種普遍的規律,其所描述的其實是一種普遍規律之中的一小部分特例,所以,之後便有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終於算是將力和運動的事情給說明白了。那麼,什麼是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以及廣義相對論呢?這些是複雜而高大上的話題,不是一句兩句,一天兩天能夠說清楚的。
  • 曹則賢2021跨年科學演講:什麼是相對論
    相對論的發展是一個長達300餘年的思想過程,在愛因斯坦1915年底奠立廣義相對論的那一刻達到了頂峰。相對論是純粹理性思維的勝利,是物理現實的內在和諧與數學表達的形式美學之間完美的相互激勵。物理規律的變換不換性是相對論的核心思想。沿著樸素相對論、伽利略相對論經由狹義相對論抵達廣義相對論,這一條綿密的思想河流上有最激動人心的關於物理學創造的歷史畫卷。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能解釋廣義相對論三大預測嗎?
    但是,對於大質量和高速運動的物體,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不再適用,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卻彌補了這一缺憾。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黑洞的存在和水星的近日點進動。這導致許多人認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是對立的,當年廣義相對論的三大預測:引力紅移、光線偏折和水星近日點進動,牛頓定律是無法預測的。
  • 1919年兩支遠徵隊觀測日全食,證實了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揭示了引力的本質屬性。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雖然揭示了這個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種力,而且也得出了這種力的規律,但是他沒能解釋出這種力的根源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力存在。因此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