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天:怎樣看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你只要把世界理解成旋轉的

2020-12-12 王藍道力論場

文章系百家號原創,歡迎轉載,歡迎討論。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是為了找出萬事萬物之間有引力的原因,簡單說,地球對物體有個吸引力,這個引力它是怎麼來的,就是說重力它是怎麼來的?

廣義相對論論證萬有引力是因為時空的彎曲,提出光速是可以變化的,能量和光速的平方成正比,由此推導出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為了維持宇宙有個常態,還設立了一個宇宙常數。

廣義上說,時空並不是如此彎曲

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就是這個時空彎曲的概念,能量它是呈幾何倍數來增長的,所以宇宙的膨脹它看起來是無限的。它超越了此前物理學靜止世界模型裡的經典力學,這是廣義相對論給我們打開的新視界。

沒有解決的問題就是原子核內部是不是也遵守萬有引力,就是沒有統一量子力學這一塊。

拋開那些繁瑣的數學的物理的幾何的論證,廣義相對論就是說了這麼幾個要點,此後物理學的發展也主要在這幾方面。廣義相對論論證天體超強壓力下會出現黑洞,愛因斯坦以後,科學界一直在探索黑洞的存在,探討黑洞內部它會是什麼樣。還有,通過紅移現象證明了宇宙是在不斷的膨脹。

這個內容你說我們普通人能理解嗎?

其實,真的不難理解,只要能理解我們這個世界,從小到原子核裡面的量子世界,到人體結構,大到星球星系整個宇宙,它都是在旋轉的,是大大小小的旋轉體結構起來的旋轉力場。

在這裡,先不討論物質粒子它是怎麼開始旋轉的,我在二十年前推導《道力論》時曾做過詳細推證。在此我先說已知的現象。先從大的說,我們已知銀河系中心,它是一個渦旋狀旋轉的螺旋體,帶動著所有的星系星團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我們的太陽系,它也在旋轉,太陽的自轉產生的旋轉力場,帶動行星系圍繞它旋轉,我們的地球它在旋轉,在自轉,圍繞著太陽在做公轉,其自旋力場帶動著月球繞其旋轉

整個宇宙,它也會圍繞宇宙中心的渦旋旋轉。

旋轉就會產生一個旋轉力場,在旋轉力場作用範圍內,物體都會跟隨它旋轉。

因為旋轉,它內部就會產生一個旋轉的壓力,球體在旋轉的時候,它都有一個內壓力,這個旋轉壓力就是壓著我們向內,向這個旋轉中心去。地球的旋轉壓力,讓我們吸附在地球上,承受重力,不會飛起來。

當我們脫離了地球的這個旋轉引力場,哪怕是一座巨大的高山,它會變得只有質量沒有重量,甚至一個手指頭就能把它推遠,成為一個漂浮的物體。

是旋轉力,統一了所有宇宙空間的力形態,這就是我在《道力論》中論述的。旋轉向內對自身產生壓力,對外旋轉力場作用到的物體,它就是一個引力,壓力和引力是旋轉力場一體兩態的力。

磁力,兩個同方向旋轉的粒子,有個斥力,兩個相反方向旋轉的物體,它有個吸引力,它會相吸相繞成為一個新的旋轉體。這個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的力,就是我們常說的磁力。

愛因斯坦是正確的,但是他還沒有說到如見真實,而只掀開了冰山的一角。他說引力是因為時空彎曲,他還不能直截了當說引力就是因為旋轉。一個彎曲面的延伸,從一個大的空間裡它必然是一個圓的空間,之所以成為圓形,那是因為旋轉。

各個層級的旋轉力場以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及力場程度構成層層旋轉體系,這就是這個宇宙的基本狀態。

旋轉力可以統一量子力學,因為原子核內部它也是在旋轉,質子和中子互相圍繞旋轉,構成了原子核的旋轉力場,外圍它帶動著一顆電子在圍繞著原子核旋轉,因為原子核對電子有一個旋轉力場引力,電子才圍繞著原子核旋轉。

第一層最原始的宇宙會生長成一個旋轉的氣渦旋,旋轉就有內壓力,內壓力加大到足夠程度承壓中心會爆炸,就會爆炸成一個全新的宇宙,爆炸後它仍然是一個旋轉體,它的外圍爆炸物,再圍繞著這個中心旋轉力場轉動,在旋轉力作用下,會旋轉成星球。

原初宇宙逐漸冷卻凝固以後,它會變成一個不發光的巨大橢球狀旋轉體,通常是被大爆炸產生的水所淹沒,變成一塊水中巨大的陸地。

有兩種旋轉力場結構,一種是外甩的渦旋狀結構,它結構橢球狀或中間突出的草帽橢球形,這種旋轉力結構能量大,因為它是空心的內部不承壓,宇宙和星系的渦旋中心是這種結構。一種是雙力內壓的旋轉力場,它結構出球形,星球都是這種力結構。

而所謂的時間概念,是人造出來的一個虛擬尺度,宇宙只有空間,力在空間裡不斷衍生擴散,空間是真實的。

宇宙是不斷生長的,這個生長的原因是因為力生長的參差性,它沒有互相湮滅,而是留出了生長的空間,相反相成相生相容,這是我們世界的一個基本的生長狀態。所以宇宙是膨脹生長。

原初宇宙是一個不斷生長的力箭頭,它的生長方式是全方位幾何生長,是力的全方位生長,因為宇宙它就是一個全方位生長的狀態。

宇宙常數的設立,其實非常有意義,因為這個不斷生長的原初力箭頭,它用什麼程度的力量來生長,速度是什麼,是一個恆定的數值,宇宙基層的生長,一直是用這種不急不緩的狀態在生長,這個力的大小是均勻的,不同的只是方向,這就是所說的宇宙的常數。宇宙常數的另一重意義,它還會指向宇宙創生的底基它也是個恆定狀態,它應該也是一種力的介質。

旋轉力場,它統一了萬有引力,統一了力的四種形態,統一了能量和物質(物質就是能量的自我旋轉封閉)。量子世界和宏觀世界都統一起來了,它還統一了弦理論。弦理論說宇宙就像是一根弦在抖動生長。這個也容易理解,原初力箭頭不停以波動衍射的方式全方位生長,生長到一定程度它會因力密度越來越大受擠壓,它會變成一些內旋彎曲的弦狀力箭頭,這些不同方向旋轉的力箭頭,它又互相圍繞旋轉,構成了基本的物質粒子。

量子力學裡還有一個波粒二象性,就是說在旋轉成基本的物質粒子以前,原子核裡最微小的粒子,夸克,一個一個自我彎曲旋轉的基本物質粒子,它實際上不是桌球那樣的封閉的粒子,而是一束不斷跳躍波動的力,它可以同時通過不同方位上的介質,這個就是波的現象,是可以被幹擾,一點意念力就可以影響和改變這種基本粒子的狀態,波力二象性為意念改變物相留出了空間。

智力和意念力,實際是繼波力 引力 壓力 磁力 電力放射力,這一些力以後,新生形態的力,就是到了我們包括人在內的靈命這個層級,靈力可以左右改變整個物質世界,這種改變應該是對深層根本力形態的改變。

黑洞,它肯定存在的,因為旋轉壓力會讓一個物體的內部旋轉越來越快,承受的旋轉壓力越大,它就能解構它自身內部的物質,把物質結構解構成向外輻射的高速高能粒子,壓力不及它緊密的物質會被吞噬,這個就是黑洞。

黑洞和暗物質是這個宏觀世界的普遍狀態,像星球,星系中心,一層宇宙的中心,黑洞比比皆是,一個老年的星系中心會蹋縮變成黑洞,只有黑洞能把一部分物質世界燒成灰燼,最終燒成一個大灰堆,宇宙中存在許多這樣不熱的灰燼堆。巨大的宇宙風會把它吹散。

暗物質是宇宙中主要的物質形態,因為畢竟在發光的,爆發的星系星球是少數,爆發以後還會逐漸冷卻。

滿天的繁星,只是巨大星系的外圍層,最多的都是不發光的暗物質,許多的星球也不發光,像我們的地球它並不發光,已知的圍繞太陽旋轉的這幾顆大行星除了木星都不發光,但是它們看起來也是閃亮的星星,那都是在反射太陽的光芒,只是一個黑暗星球的剪影。星系渦旋中心冷卻後,會變成黑暗的旋轉體,它也不會發光。

仰望夜空裡的點點繁星,它本身不見得是在發光,並不是炙熱的發光的星體,一個是剪影,一個是折射反射的幻影。因為在太空中光的折射反射會形成很多的星影,夜空中閃閃發光的星星,也許只是炙熱發光的星球體折射成的影子,或者是幾重折射後出來的多個影子,並不是真的星星在燃燒發光,天空裡有很多這樣虛幻的折射出來的星光,其實多數都是暗物質。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手稿原件
    ,「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將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向公眾正式開放。楊振寧和愛因斯坦本人有過接觸,他說:「愛因斯坦是我非常佩服、仰慕的物理學家。二十世紀開頭三十年有三大觀念革命,分別是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其中有兩個半是愛因斯坦的貢獻。他對於物理學影響深遠,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有極大影響。」
  •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牛頓的定律是錯的嗎?
    每當在萬有引力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發現,我們都會以一種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世界。圖片:高空跳傘。引力是物理學中我們已知的四個力之一,但是我們對引力的理解在不斷地深化。還有什麼能比引力更令我們熟悉呢?正如物理學家所說,力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那就意味著,如果你把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擴大一倍,它們之間的引力就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牛頓是這樣描述引力的:每個物體都在吸引著其他所有的東西,不管它們在哪裡,或者相距有多遠。但是重力的一些概念也困擾著他,力是如何跨越真空作用到物體上的?
  • 「項鍊」黑洞或顛覆廣義相對論
    (原標題:「項鍊」黑洞或顛覆廣義相對論)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一個著名的物理理論,但人們對此知之甚少。相對論包含兩個不同的元素: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首先被介紹,後來被認為狹義相對論是更全面的廣義相對論的特例。廣義相對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7年至1915年間發展起來的一種引力理論,1915年之後,許多人為驗證廣義相對論做出了貢獻。
  • S2恆星軌道進動完全吻合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再度勝出
    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關注恆星的運動,這是測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好的場所之一,在這其中,最接近黑洞的S2恆星最特別,其軌道周期約16年。如果根據牛頓對重力場的描述,那麼S2恆星應以橢圓軌道運行,每趟周期都應沿著與上一個軌道完全相同的路徑前進,然而近代數據分析顯示:事實並非如此。相反地,S2恆星如廣義相對論預測那般,軌道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
  • 三城記:廣義相對論之路的戲劇舞臺|展卷
    在那時候,廣義相對論最終理論的概貌已被勾畫出來。其中,對引力勢的源作出了正確理解,其不僅可以是具體物體的質量,也可以是引力場自身能量的等效質量。然而,直到這個時期的末尾,愛因斯坦仍然假定引力勢由單一函數表示——依賴於空間的光速,並且他所發展的理論仍然限制在靜態引力場。
  • 廣義相對論的誕生,還要記住這兩位先生!
    1912年,愛因斯坦回到蘇黎世,並在ETH與格羅斯曼重聚。兩人開始聯手構建一個堪稱大手筆的理論。與這一理論相關的數學部分是高斯曲面,愛因斯坦很可能是從格羅斯曼的筆記中學到這些知識。從一些回憶性質的談話我們知道,愛因斯坦曾跟格羅斯曼說:「你一定要幫我,要不我會瘋的。」
  • 雙語——由於它,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再次被證實
    【譯】用ESO的甚大望遠鏡(VLT)進行的觀測首次揭示了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恆星的運動,正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那樣。【單詞】Observations 原型:observation 名詞複數形式 [ob-zur-'vey-shuhn][bz'ven] n.
  • 普朗克研究所:伽瑪射線爆發數據也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神奇伽馬射線望遠鏡,英文:Major Atmospheric Gamma Imaging Cherenkov Telescopes,簡稱:MAGIC,是高能立體視野望遠鏡建造前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第一臺望遠鏡建於2004年,以獨立模式運行了五年。第二臺望遠鏡距離第一臺望遠鏡85米,於2009年7月開始採集數據。
  • 科技手抄報資料:愛因斯坦相對論
    >科技手抄報資料:愛因斯坦相對論2012-12-29 00:29:0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點擊進入科技手抄報專題  相對論(Relativity)的基本假設是相對性原理,即物理定律與參照系的選擇無關。
  • 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通俗的講一下這些不通俗的事
    牛頓,可以說是最為普羅大眾所熟知的一位科學家了。因為人人都知道萬有引力,而知道了萬有引力,自然也就知道了牛頓。牛頓所創建的牛頓力學體系可以說是近代物理學的基石。然而,牛頓力學體系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並不是一種普遍的規律,其所描述的其實是一種普遍規律之中的一小部分特例,所以,之後便有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終於算是將力和運動的事情給說明白了。那麼,什麼是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以及廣義相對論呢?這些是複雜而高大上的話題,不是一句兩句,一天兩天能夠說清楚的。
  • 宇宙究竟是怎樣的存在?愛因斯坦早已經給出了答案,宇宙是有限的
    愛因斯坦 1917年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的建立為科學家研究大尺度、大質量的宇宙提供了比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更先進更準確的武器。那麼對於「宇宙究竟是怎樣的存在」愛因斯坦是如何看待的呢?其實,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就提出過關於宇宙真實面目的理論,這個理論就是「有界無邊」理論,愛因斯坦用這個理論來形容宇宙的真實形態。
  • 曹則賢2021跨年科學演講:什麼是相對論
    有人說旋量不好理解,嗯,認真學會一元二次方程就好理解了。現在我們開始。「 這一句後來被一些碰廣義相對論瓷的人給用爛了。克利福德辭世後的第11天,愛因斯坦誕生。另一個人是黎曼,他1854年的「作為幾何基礎的幾個假設」 一文後來發展成了黎曼幾何。黎曼是電動力學的締造者之一。愛因斯坦的上述想法,來源於對牛頓的水桶實驗和馬赫關於此實驗的思考。回憶一下牛頓的水桶實驗,可觀察到水面變凹的問題。水面變凹是因為水面轉動起來才變凹的。
  • 日全食退去科學繼續:廣義相對論被證實竟與此有關
    觀測到引力場中光線彎曲廣義相對論預言是真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大名家喻戶曉。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名為《廣義相對論的基礎》的論文,文中假定引力並不是一種力,而是時空連續體中彎曲的場,質量存在正是造成彎曲的原因。特別是在太陽系,牛頓的引力理論可以看作是廣義相對論的一級近似,通過測量水星軌道近日點的進動、引力場中光線的彎曲等實驗,是能夠驗證廣義相對論的。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能解釋廣義相對論三大預測嗎?
    但是,對於大質量和高速運動的物體,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不再適用,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卻彌補了這一缺憾。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黑洞的存在和水星的近日點進動。這導致許多人認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是對立的,當年廣義相對論的三大預測:引力紅移、光線偏折和水星近日點進動,牛頓定律是無法預測的。
  • 愛因斯坦相對論怎麼說
    1905年,20世紀著名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發表狹義相對論(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時,曾經假設時間可變。狹義相對論預言了牛頓經典物理學所沒有的一些新效應(相對論效應),如時間膨脹 、長度收縮、橫向都卜勒效應、質速關係、質能關係等。狹義相對論已經成為現代物理理論的基礎之一:一切微觀物理理論(如基本粒子理論)和宏觀引力理論(如廣義相對論)都滿足狹義相對論的要求。這些相對論性的動力學理論已經被許多高精度實驗所證實。
  • 如何評價美麗的相對論呢?讓普通人都能理解的科普知識
    另外,相對論對於認識微觀世界的作用也遠遠沒有量子理論來的大,而量子理論在今天的科技中幾乎是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越是宏觀的運動和效應,用相對論來計算就越是準確。但是我認為評價相對論的價值不能從技術應用的角度去考慮,尤其是廣義相對論,它是我們人類認識宇宙的一次革命性的大飛躍,是一次人類智力上的偉大勝利。
  • 愛因斯坦錯了——我們的世界裡上帝不擲骰子!
    愛因斯坦在科學家的心目中的位置:當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廣為流播時,有人問證明廣義相對論成立的著名的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世界上只有三半人懂廣義相對論?愛丁頓沉默不回答。當別人又問了一遍時,他說:愛因斯坦是一個,我是一個。
  • 怎樣理解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簡析
    後來由一個籍籍無名的博士生、瑞士專利局的小職員愛因斯坦毅然拋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觀,提出相對空間、相對時間和絕對時空的全新時空觀。注意:這裡的時間是與空間一體的,也就是你不能把時間維度從任何一個空間維度中抽離出來。
  • 曹則賢開講:什麼是相對論?|「新年悟理」2021跨年科學演講
    很多人說變換不變性你說了半天我也沒理解,其實特別好理解,就是我們世界上有一個叫做婚禮誓詞的東西,那是對變換不變性的最好的詮釋。大家回憶一下婚禮誓詞是什麼,它的內涵是天可以變,地可以變,我可以變,但是你得對我好這一條不許變。這就是變換不變性。懂得這句話,物理學你就學會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