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百家號原創,歡迎轉載,歡迎討論。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是為了找出萬事萬物之間有引力的原因,簡單說,地球對物體有個吸引力,這個引力它是怎麼來的,就是說重力它是怎麼來的?
廣義相對論論證萬有引力是因為時空的彎曲,提出光速是可以變化的,能量和光速的平方成正比,由此推導出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為了維持宇宙有個常態,還設立了一個宇宙常數。
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就是這個時空彎曲的概念,能量它是呈幾何倍數來增長的,所以宇宙的膨脹它看起來是無限的。它超越了此前物理學靜止世界模型裡的經典力學,這是廣義相對論給我們打開的新視界。
沒有解決的問題就是原子核內部是不是也遵守萬有引力,就是沒有統一量子力學這一塊。
拋開那些繁瑣的數學的物理的幾何的論證,廣義相對論就是說了這麼幾個要點,此後物理學的發展也主要在這幾方面。廣義相對論論證天體超強壓力下會出現黑洞,愛因斯坦以後,科學界一直在探索黑洞的存在,探討黑洞內部它會是什麼樣。還有,通過紅移現象證明了宇宙是在不斷的膨脹。
這個內容你說我們普通人能理解嗎?
其實,真的不難理解,只要能理解我們這個世界,從小到原子核裡面的量子世界,到人體結構,大到星球星系整個宇宙,它都是在旋轉的,是大大小小的旋轉體結構起來的旋轉力場。
在這裡,先不討論物質粒子它是怎麼開始旋轉的,我在二十年前推導《道力論》時曾做過詳細推證。在此我先說已知的現象。先從大的說,我們已知銀河系中心,它是一個渦旋狀旋轉的螺旋體,帶動著所有的星系星團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我們的太陽系,它也在旋轉,太陽的自轉產生的旋轉力場,帶動行星系圍繞它旋轉,我們的地球它在旋轉,在自轉,圍繞著太陽在做公轉,其自旋力場帶動著月球繞其旋轉
整個宇宙,它也會圍繞宇宙中心的渦旋旋轉。
旋轉就會產生一個旋轉力場,在旋轉力場作用範圍內,物體都會跟隨它旋轉。
因為旋轉,它內部就會產生一個旋轉的壓力,球體在旋轉的時候,它都有一個內壓力,這個旋轉壓力就是壓著我們向內,向這個旋轉中心去。地球的旋轉壓力,讓我們吸附在地球上,承受重力,不會飛起來。
當我們脫離了地球的這個旋轉引力場,哪怕是一座巨大的高山,它會變得只有質量沒有重量,甚至一個手指頭就能把它推遠,成為一個漂浮的物體。
是旋轉力,統一了所有宇宙空間的力形態,這就是我在《道力論》中論述的。旋轉向內對自身產生壓力,對外旋轉力場作用到的物體,它就是一個引力,壓力和引力是旋轉力場一體兩態的力。
磁力,兩個同方向旋轉的粒子,有個斥力,兩個相反方向旋轉的物體,它有個吸引力,它會相吸相繞成為一個新的旋轉體。這個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的力,就是我們常說的磁力。
愛因斯坦是正確的,但是他還沒有說到如見真實,而只掀開了冰山的一角。他說引力是因為時空彎曲,他還不能直截了當說引力就是因為旋轉。一個彎曲面的延伸,從一個大的空間裡它必然是一個圓的空間,之所以成為圓形,那是因為旋轉。
各個層級的旋轉力場以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及力場程度構成層層旋轉體系,這就是這個宇宙的基本狀態。
旋轉力可以統一量子力學,因為原子核內部它也是在旋轉,質子和中子互相圍繞旋轉,構成了原子核的旋轉力場,外圍它帶動著一顆電子在圍繞著原子核旋轉,因為原子核對電子有一個旋轉力場引力,電子才圍繞著原子核旋轉。
第一層最原始的宇宙會生長成一個旋轉的氣渦旋,旋轉就有內壓力,內壓力加大到足夠程度承壓中心會爆炸,就會爆炸成一個全新的宇宙,爆炸後它仍然是一個旋轉體,它的外圍爆炸物,再圍繞著這個中心旋轉力場轉動,在旋轉力作用下,會旋轉成星球。
原初宇宙逐漸冷卻凝固以後,它會變成一個不發光的巨大橢球狀旋轉體,通常是被大爆炸產生的水所淹沒,變成一塊水中巨大的陸地。
有兩種旋轉力場結構,一種是外甩的渦旋狀結構,它結構橢球狀或中間突出的草帽橢球形,這種旋轉力結構能量大,因為它是空心的內部不承壓,宇宙和星系的渦旋中心是這種結構。一種是雙力內壓的旋轉力場,它結構出球形,星球都是這種力結構。
而所謂的時間概念,是人造出來的一個虛擬尺度,宇宙只有空間,力在空間裡不斷衍生擴散,空間是真實的。
宇宙是不斷生長的,這個生長的原因是因為力生長的參差性,它沒有互相湮滅,而是留出了生長的空間,相反相成相生相容,這是我們世界的一個基本的生長狀態。所以宇宙是膨脹生長。
原初宇宙是一個不斷生長的力箭頭,它的生長方式是全方位幾何生長,是力的全方位生長,因為宇宙它就是一個全方位生長的狀態。
宇宙常數的設立,其實非常有意義,因為這個不斷生長的原初力箭頭,它用什麼程度的力量來生長,速度是什麼,是一個恆定的數值,宇宙基層的生長,一直是用這種不急不緩的狀態在生長,這個力的大小是均勻的,不同的只是方向,這就是所說的宇宙的常數。宇宙常數的另一重意義,它還會指向宇宙創生的底基它也是個恆定狀態,它應該也是一種力的介質。
旋轉力場,它統一了萬有引力,統一了力的四種形態,統一了能量和物質(物質就是能量的自我旋轉封閉)。量子世界和宏觀世界都統一起來了,它還統一了弦理論。弦理論說宇宙就像是一根弦在抖動生長。這個也容易理解,原初力箭頭不停以波動衍射的方式全方位生長,生長到一定程度它會因力密度越來越大受擠壓,它會變成一些內旋彎曲的弦狀力箭頭,這些不同方向旋轉的力箭頭,它又互相圍繞旋轉,構成了基本的物質粒子。
量子力學裡還有一個波粒二象性,就是說在旋轉成基本的物質粒子以前,原子核裡最微小的粒子,夸克,一個一個自我彎曲旋轉的基本物質粒子,它實際上不是桌球那樣的封閉的粒子,而是一束不斷跳躍波動的力,它可以同時通過不同方位上的介質,這個就是波的現象,是可以被幹擾,一點意念力就可以影響和改變這種基本粒子的狀態,波力二象性為意念改變物相留出了空間。
智力和意念力,實際是繼波力 引力 壓力 磁力 電力放射力,這一些力以後,新生形態的力,就是到了我們包括人在內的靈命這個層級,靈力可以左右改變整個物質世界,這種改變應該是對深層根本力形態的改變。
黑洞,它肯定存在的,因為旋轉壓力會讓一個物體的內部旋轉越來越快,承受的旋轉壓力越大,它就能解構它自身內部的物質,把物質結構解構成向外輻射的高速高能粒子,壓力不及它緊密的物質會被吞噬,這個就是黑洞。
黑洞和暗物質是這個宏觀世界的普遍狀態,像星球,星系中心,一層宇宙的中心,黑洞比比皆是,一個老年的星系中心會蹋縮變成黑洞,只有黑洞能把一部分物質世界燒成灰燼,最終燒成一個大灰堆,宇宙中存在許多這樣不熱的灰燼堆。巨大的宇宙風會把它吹散。
暗物質是宇宙中主要的物質形態,因為畢竟在發光的,爆發的星系星球是少數,爆發以後還會逐漸冷卻。
滿天的繁星,只是巨大星系的外圍層,最多的都是不發光的暗物質,許多的星球也不發光,像我們的地球它並不發光,已知的圍繞太陽旋轉的這幾顆大行星除了木星都不發光,但是它們看起來也是閃亮的星星,那都是在反射太陽的光芒,只是一個黑暗星球的剪影。星系渦旋中心冷卻後,會變成黑暗的旋轉體,它也不會發光。
仰望夜空裡的點點繁星,它本身不見得是在發光,並不是炙熱的發光的星體,一個是剪影,一個是折射反射的幻影。因為在太空中光的折射反射會形成很多的星影,夜空中閃閃發光的星星,也許只是炙熱發光的星球體折射成的影子,或者是幾重折射後出來的多個影子,並不是真的星星在燃燒發光,天空裡有很多這樣虛幻的折射出來的星光,其實多數都是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