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文化建設之問的現實求解

2020-12-20 中國氣象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林水利工會主席盛明富在北京鐵道大廈駐地接受中國氣象報記者專訪

  中國氣象報記者談媛報導 「氣象文化是中國特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話匣子一打開,全國政協委員盛明富便直奔主題,向記者拋出了兩問:「氣象文化的核心在於什麼?如何加強氣象文化建設?」身為中國農林水利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分黨組書記的他,一直「把氣象部門的事兒當作自己的事兒」。在這次「兩會」上,他與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世平遞交聯名提案,建議加快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立法工作。而對於氣象文化建設,他不僅有著足夠的發言權,亦有著獨到的見解。

  以氣象人精神打造氣象文化核心

  「氣象事業事關國家發展戰略、關乎國計民生;氣象部門是一個知識分子雲集的地方;氣象站遍布全國各地包括最艱苦、最偏遠的地方。」從氣象事業的重要性和氣象部門的特點出發,盛明富給出了他對氣象文化建設第一問的答案:氣象人精神是氣象文化的核心,而在眾多的氣象人優秀品質中,他認為:艱苦奮鬥、拼搏向上,攻堅克難、科技創新等品質是最為重要、最具氣象特色的。

  一直以來,盛明富對基層氣象職工的生產生活投以關注的目光,他不僅先後寫過六七份提案,還注重實地考察,經常前往艱苦氣象臺站調研、慰問。採訪中,他特別提到了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歷。有一年,盛明富到新疆一個偏遠基層氣象臺站調研,儘管時值酷暑,但當地人還身穿厚厚的羽絨服。而在他看來,對該地職工影響最大、最為深遠的,當屬高海拔對其身體造成的傷害。該地人跡罕至,一些單位因為堅持不住而撤離,氣象職工卻一直矢志不渝地堅守著、全力以赴地完成每一項業務服務工作。這讓盛明富內心充盈著感動,久久無法散去。

  「條件那麼艱苦,他們何以做到?」盛明富將其歸因為氣象工作者對職業的敬畏之心和對事業的執著之情,「沒有對氣象事業的熱愛,沒有艱苦奮鬥、拼搏向上強大精神的支撐,是無法經受住惡劣環境考驗的。」

  「氣象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務是要駕馭天氣氣候規律,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首先需要認識這種規律。」在盛明富看來,如果說,氣象工作者對天氣氣候規律的認識是一種攻堅克難的話,那麼,通過駕馭這種規律進行趨利避害,便是一個科技創新的過程,「這對於氣象工作者來說,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

  以信仰之名凝練氣象文化內涵

  一支隊伍凝聚力的大小、戰鬥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支隊伍是否具有堅強有力的文化。2012年1月4日,中國氣象局黨組印發一號文件《中共中國氣象局黨組關於推進氣象文化發展的意見》指出,充分發揮氣象文化在體現氣象事業前進方向、凝聚氣象隊伍力量、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為全社會提供優質氣象服務等方面的保障作用,用先進的氣象文化引領氣象幹部職工的思想和行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於「如何加強氣象文化建設」之問,盛明富認為,這首先需要努力打造氣象文化精品,不斷豐富氣象文化載體和內容。「要以氣象人精神為核心,以廣泛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為平臺,以反映職工的精神面貌為內容,在凝聚隊伍的同時,向全社會展示氣象工作者的精神面貌,從而讓全社會認同氣象工作者對經濟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他特別指出,氣象文化作品要儘量多反映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特別是基層,更應該多寫、多演一些反映氣象職工精神面貌的精品,這樣才會在氣象工作者中間引起廣泛共鳴,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隊伍的能動性和創造力。」

  幾千年來,中國人以儒家文化「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精髓約束自己,這幾個字雖然很簡練,但卻深入人心。以此為例,盛明富表示,氣象文化建設重在形成氣象工作者的一種信仰和理念,「這是最牢固、最具深層次的。」從這種意義上來看,氣象文化建設需要經歷一個滲透和薰陶的過程。「需要通過建立機制,凝練氣象文化內涵,並形成一種核心理念,讓氣象工作者從內心接受並遵守,最終落實到行動上,散發在舉手投足之間,於無形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氣質。」

  對於如何通過學習和紀念雷鋒,開展氣象文化建設這一問題,盛明富表示,氣象工作者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在學習雷鋒。氣象工作者要學習雷鋒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地做好預報服務,努力去認識自然、掌握自然,並通過順應自然規律,不斷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氣象預報準確率提高了,氣象服務更具人性化和針對性,對於國家發展和百姓生活就是最實在的幫助。」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焦點

  • 貴州氣象部門大力推進氣象文化建設工作 服務滿意度全國第三
    2019年,社會公眾對貴州氣象服務滿意度排名全國第三。  「三個著力」打造氣象文化建設體系  用制度築牢文化建設基石,近年來,貴州省氣象局著力構建制度體系,切實把氣象文化建設工作擺到突出的位置,並在黨員和幹部職工中牢固樹立起「防災減災,氣象先行」的服務理念,讓文化建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 中國氣象文化研究
    氣象精神作為一種思想財富,不僅具有歷史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狹義的氣象文化是指氣象人在從事氣象事業的實踐中所形成的具有氣象特色的思想、意識、觀念等意識形態和行為模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體系和制度。氣象文化是一種行業文化,它是整個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子系統。因此,它既具有社會文化的一般屬性,又具有氣象事業的顯著特點。
  • Chemkin 求解複雜化學反應問題的得力助手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軟體技術服務業規模迅速擴大,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軟體技術服務加速向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滲透應用,為支撐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深圳超算作為走在國家前沿的計算機平臺,不但硬體設備基礎設施強大,軟實力也是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強者。
  • 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是最基本特徵
    黨的十七大以來,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與成就表明,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道路,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始終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  沒有現代化建設,就沒有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的巨大發展。從當初落後西方近百年到如今成為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從寥若晨星的臺站、單一陳舊的觀測設備到如今氣象衛星、通信網絡、高空探測以及高性能計算機等先進設備的廣泛應用,現代化建設讓我們的氣象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氣象局就中國氣象狀況等答記者問
    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氣候變化問題,胡錦濤主席談到氣候變化不僅僅是環境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而氣候變化過去是科學問題,現在是現實問題,比如說預警、避險、應急保險等等,都跟氣候變化工作有關係。
  • 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
    上下聯動、協同發力,江蘇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氣象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汛情程度之重、覆蓋範圍之廣,歷史罕見。「防在未發之前、抗在第一時間、救在關鍵環節,必須下好『先手棋』,精準判斷天氣變化趨勢及其致災影響。」省氣象局黨組書記翟武全介紹,氣象部門主動靠前服務,作出中長期和短期預測預報預警,先後發布各類服務專報400餘期、預警信號3840條,為科學決策指揮、精準調度、有效應對提供有力支撐。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是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
  • 重慶正在爭取建設三峽國家氣象公園,開州被規劃為建設範圍內
    ,重慶三峽國家氣象公園裡將有縹緲雲海、絢麗佛光等天氣氣候景觀;有立體氣候條件下不同海拔中層次分明、豐富多彩的獨特景象;還有集休閒、康養、科普等功能的景區和深厚的氣象歷史文化,讓人流連忘返。「根據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建設相關標準和要求,結合我市氣象旅遊資源挖掘和評估結果,我們編制了《重慶三峽國家氣象公園創建方案》。」
  • 關於加快推進氣象強省建設的意見
    建立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洛陽副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智能氣象觀測系統。推進安陽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完善農業、生態、交通、能源、旅遊等專業氣象觀測網。強化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深化社會化氣象觀測應用。(省氣象局、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文化和旅遊廳等部門和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管委會、各省直管縣〔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氣象預報精準度。
  • ——中央氣象臺強化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建設
    中央氣象臺依託GRAPES全球預報系統(GRAPES-GFS)中的海洋天氣數值預報技術,同時吸納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具有多年航海經驗的資深船長,自主研發建設了氣象導航系統、氣象導航專業網站及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導航App應用,組建了一支專業化的船舶氣象導航團隊(以下簡稱導航團隊),開展專業氣象服務。
  • 重慶正在爭取建設三峽國家氣象公園
    ,重慶三峽國家氣象公園裡將有縹緲雲海、絢麗佛光等天氣氣候景觀;有立體氣候條件下不同海拔中層次分明、豐富多彩的獨特景象;還有集休閒、康養、科普等功能的景區和深厚的氣象歷史文化,讓人流連忘返。重慶海拔高差2650米,立體氣候巧奪天工,可契合「春賞花」「夏消暑」「秋觀葉」「冬玩雪」,譜寫重慶旅遊的「四季歌」和「二十四節氣歌」;三是具有悠久厚重的氣象歷史文化資源。
  • 黑龍江省將建設旅遊氣象綜合數據服務平臺 提高旅遊氣象服務信息化...
    人民網哈爾濱6月5日電 為合作開發黑龍江省旅遊氣象資源,提高旅遊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服務保障文化、旅遊強省戰略,6月3日,省氣象局與省文化旅遊廳舉行座談,雙方就共同開展旅遊強省戰略、共建共享交換意見並形成共識。
  • 讓夢想領航——湖北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回眸
    編者按 2017年,湖北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豐碩,經由政府主導的第三方機構評估認定,湖北在中部地區率先達到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目標。從2012年在武漢、宜昌、襄陽三市試點先行,到2014年全省全面推進,再到2017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六年來,湖北氣象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中國氣象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氣象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始終瞄準國際和國內先進省市水平。
  • 亞馬遜check in問題,求解
    亞馬遜check in問題,求解問過客服,沒有明確的解釋,請問各位大神,你們有類似的問題嗎?
  • 奉節:積極推動三峽國家氣象公園建設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雷東燊報導 11月以來,長江三峽迎來紅葉最佳觀賞期。位於重慶市奉節縣境內的瞿塘峽峽谷兩側漫山的紅葉,同日出、雲霞一起組成美麗的圖畫,為重慶三峽國家氣象公園增添不少色彩。
  • 璧山有望納入三峽國家氣象公園建設範圍!
    ,重慶三峽國家氣象公園裡將有縹緲雲海、絢麗佛光等天氣氣候景觀;有立體氣候條件下不同海拔中層次分明、豐富多彩的獨特景象;還有集休閒、康養、科普等功能的景區和深厚的氣象歷史文化,讓人流連忘返。什麼是國家氣象公園?這是由中國氣象局命名授牌,展現自然氣候奇觀和與天氣氣候有關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體驗生態氣候和科普教育於一體的特定旅遊區域。
  • 安徽省黃山光明頂氣象站將建設高山氣象博物館
    核心提示:1月10日,黃山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建設申報方案在省氣象局通過專家論證,光明頂氣象站將建設高山氣象博物館。
  • 氣象部門加強各級婦女組織建設和能力建設
    ,近年來,氣象部門廣大女幹部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積極參與氣象事業改革發展,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用智慧和辛勞創造了「巾幗不讓鬚眉」的精彩業績,發揮了獨特優勢和不可替代作用。重視發揮婦女工作機構橋梁作用,通過宣傳表彰先進、加強專題教育培訓、開展豐富特色活動、維護其合法權益等,積極為女幹部職工順應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在氣象事業發展中建功立業創造條件搭建平臺。  截至目前,在氣象部門重要業務科研崗位上,女性已成為氣象事業發展名副其實的「半邊天」。
  • ——感受廣東省遂溪縣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
    10月13日,記者來到遂溪縣氣象局採訪,感受這裡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巨大成效和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如火如荼。  從湛江市區驅車到遂溪需要50分鐘左右,一下車,設計新穎的氣象大樓讓記者耳目一新。白色的樓體,簡潔的造型,樓前還設計有外掛的樓梯,這個寬敞明亮的辦公樓讓人感覺非常「洋氣」,很有現代感。
  • 亞洲航空氣象中心建設工作進入實施階段
    該協議的籤署,標誌著亞洲航空氣象中心的建設工作由籌備階段進入實施階段。  籤署協議的三方將按照「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統一開放」的原則聯合建設亞洲航空氣象中心,以建設「亞洲區域危險天氣諮詢中心」為階段目標,以建設「世界區域預報中心」為長期目標。
  • 歐洲氣象現代化建設一瞥
    歐洲是世界上最早開展現代氣象觀測和服務的地區,整個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二戰以來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和發展,形成了遍布全境的密集的現代化氣象監測網絡和快速可靠的數據傳輸體系,氣象服務業相當發達。尤其在歐盟成立以來,歐洲各國加強了氣象領域內的合作,使得歐洲在氣象領域的整體實力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