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貴陽9月4日消息(記者孟海 通訊員陳思靜)「十三五」以來,貴州省氣象部門始終牢固樹立「防災減災,氣象先行」的工作理念,切實發揮氣象文化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政治作用,全力推進貴州氣象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形成氣象文化建設與氣象事業統籌發展的良好格局,多次有力應對暴雨和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過程。2019年,社會公眾對貴州氣象服務滿意度排名全國第三。
「三個著力」打造氣象文化建設體系
用制度築牢文化建設基石,近年來,貴州省氣象局著力構建制度體系,切實把氣象文化建設工作擺到突出的位置,並在黨員和幹部職工中牢固樹立起「防災減災,氣象先行」的服務理念,讓文化建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省氣象局始終堅持行業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及生態文化相融合,著力推進氣象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採取多項措施改善職工工作生活環境,修建並完善道徳講堂、職工書屋、氣象陳列室、標準化黨員活動室、籃球場及五人制足球場等文體活動場所。
此外,著力抓黨建和文明創建等重點領域,助推氣象文化建設發展,打造「防災減災,我當先鋒」氣象黨建品牌,研究提出在防災減災氣象服務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八項舉措,建立黨組班子成員黨建工作任務單籤派制度;以文明單位創建為引領,深入推進氣象文化建設,全省已有80個縣級以上文明單位,佔創建單位總數的78%。
「四個強化」夯實氣象文化建設內涵
夯實文化內涵是文化建設的基礎,貴州省氣象局始終堅持強化學習教育、強化思想引導、強化道德引領、強化文化弘揚,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每月一講、道德講堂、主題徵文、讀書分享會、演講比賽、微黨課等多形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
近年來,省氣象局先後開展了以「立足崗位強本領,勇於擔當有作為」、「牢記囑託守防線,防災減災做貢獻」等為主題的「談心月」活動,激發了全體氣象幹部職工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的工作熱情。
精彩紛呈的節日活動豐富了廣大幹部職工的精神食糧,春節文體活動、清明文明祭祀活動、端午包粽子活動、重陽節慰問老同志及重大節日紀念等等活動,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美德。
「四個聚焦」凸顯氣象文化建設成效
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以氣象業務服務實效檢驗氣象文化建設成效。針對近年來全省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頻發,貴州省氣象局多次有力應對暴雨和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過程,在「7·23」水城特大山體滑坡災害搶險救援中,氣象保障獲省委、省政府表彰;全國首創的氣象綜合防災減災「一張圖」有力提升氣象災害防禦成效,中國氣象局在全國推廣;「三個叫應」服務最大限度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為各級黨委政府指揮生產和防災減災提供堅實保障。
廣播、電視、微博、微信、抖音……氣象服務信息早已「無處不在」。近年來,貴州省氣象局聚焦人民生產生活,以氣象文化建設提升氣象服務滿意度,氣象信息發布涵蓋多渠道,年平均服務公眾8000多萬人次;在春運、春節、數博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等重大活動中,始終做好氣象保障,為中國「天眼」提供冰雹防禦氣象服務。2019年,社會公眾對貴州氣象服務滿意度排名全國第三。
舉全省氣象部門之力,上下聯動、盡銳出戰,聚焦決勝脫貧攻堅,以氣象文化建設促進氣象扶貧有貢獻。截止目前,全省各級氣象部門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幫扶幹部840餘人次,已幫扶105個貧困村順利脫貧摘帽,對口幫扶的3511戶貧困戶脫貧摘帽走上致富路。
打破常規思維,走出一條氣象新道路。近年來,貴州省氣象局聚焦生態文明建設,以氣象文化建設開啟特色氣象服務新思路。積極打造避暑旅遊品牌,「中國避暑之都·貴陽」、「中國涼都·六盤水」、「中國四季康養之都·黔西南」、「中國花海洞天避暑福地·畢節」已成為貴州發展旅遊的「金字招牌」;3個市(縣)獲評「中國天然氧吧」,4個市(縣)獲評「2019避暑旅遊十佳城市」。
文化建設蔚然成風,文化之花不斷綻放。在更加完善的氣象文化建設工作保障機制下,全省氣象部門持續推進氣象文化建設工作,突出部門特色、地域特色,與時俱進地豐富和發展「防災減災,氣象先行」這一貴州氣象行業特有品牌及其內涵,將其打造成為一張亮麗的貴州氣象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