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氣象部門大力推進氣象文化建設工作 服務滿意度全國第三

2020-12-10 大眾網

  央廣網貴陽9月4日消息(記者孟海 通訊員陳思靜)「十三五」以來,貴州省氣象部門始終牢固樹立「防災減災,氣象先行」的工作理念,切實發揮氣象文化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政治作用,全力推進貴州氣象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形成氣象文化建設與氣象事業統籌發展的良好格局,多次有力應對暴雨和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過程。2019年,社會公眾對貴州氣象服務滿意度排名全國第三。

  「三個著力」打造氣象文化建設體系

  用制度築牢文化建設基石,近年來,貴州省氣象局著力構建制度體系,切實把氣象文化建設工作擺到突出的位置,並在黨員和幹部職工中牢固樹立起「防災減災,氣象先行」的服務理念,讓文化建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省氣象局始終堅持行業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及生態文化相融合,著力推進氣象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採取多項措施改善職工工作生活環境,修建並完善道徳講堂、職工書屋、氣象陳列室、標準化黨員活動室、籃球場及五人制足球場等文體活動場所。

  此外,著力抓黨建和文明創建等重點領域,助推氣象文化建設發展,打造「防災減災,我當先鋒」氣象黨建品牌,研究提出在防災減災氣象服務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八項舉措,建立黨組班子成員黨建工作任務單籤派制度;以文明單位創建為引領,深入推進氣象文化建設,全省已有80個縣級以上文明單位,佔創建單位總數的78%。

  「四個強化」夯實氣象文化建設內涵

  夯實文化內涵是文化建設的基礎,貴州省氣象局始終堅持強化學習教育、強化思想引導、強化道德引領、強化文化弘揚,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每月一講、道德講堂、主題徵文、讀書分享會、演講比賽、微黨課等多形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

  近年來,省氣象局先後開展了以「立足崗位強本領,勇於擔當有作為」、「牢記囑託守防線,防災減災做貢獻」等為主題的「談心月」活動,激發了全體氣象幹部職工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的工作熱情。

  精彩紛呈的節日活動豐富了廣大幹部職工的精神食糧,春節文體活動、清明文明祭祀活動、端午包粽子活動、重陽節慰問老同志及重大節日紀念等等活動,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美德。

  「四個聚焦」凸顯氣象文化建設成效

  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以氣象業務服務實效檢驗氣象文化建設成效。針對近年來全省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頻發,貴州省氣象局多次有力應對暴雨和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過程,在「7·23」水城特大山體滑坡災害搶險救援中,氣象保障獲省委、省政府表彰;全國首創的氣象綜合防災減災「一張圖」有力提升氣象災害防禦成效,中國氣象局在全國推廣;「三個叫應」服務最大限度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為各級黨委政府指揮生產和防災減災提供堅實保障。

  廣播、電視、微博、微信、抖音……氣象服務信息早已「無處不在」。近年來,貴州省氣象局聚焦人民生產生活,以氣象文化建設提升氣象服務滿意度,氣象信息發布涵蓋多渠道,年平均服務公眾8000多萬人次;在春運、春節、數博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等重大活動中,始終做好氣象保障,為中國「天眼」提供冰雹防禦氣象服務。2019年,社會公眾對貴州氣象服務滿意度排名全國第三。

  舉全省氣象部門之力,上下聯動、盡銳出戰,聚焦決勝脫貧攻堅,以氣象文化建設促進氣象扶貧有貢獻。截止目前,全省各級氣象部門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幫扶幹部840餘人次,已幫扶105個貧困村順利脫貧摘帽,對口幫扶的3511戶貧困戶脫貧摘帽走上致富路。

  打破常規思維,走出一條氣象新道路。近年來,貴州省氣象局聚焦生態文明建設,以氣象文化建設開啟特色氣象服務新思路。積極打造避暑旅遊品牌,「中國避暑之都·貴陽」、「中國涼都·六盤水」、「中國四季康養之都·黔西南」、「中國花海洞天避暑福地·畢節」已成為貴州發展旅遊的「金字招牌」;3個市(縣)獲評「中國天然氧吧」,4個市(縣)獲評「2019避暑旅遊十佳城市」。

  文化建設蔚然成風,文化之花不斷綻放。在更加完善的氣象文化建設工作保障機制下,全省氣象部門持續推進氣象文化建設工作,突出部門特色、地域特色,與時俱進地豐富和發展「防災減災,氣象先行」這一貴州氣象行業特有品牌及其內涵,將其打造成為一張亮麗的貴州氣象文化名片。

相關焦點

  • 聚力築牢高質量發展氣象保障基礎——湖北省政府推進氣象現代化...
    這一年,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在統籌抓好防汛抗旱與疫情防控工作的過程中發揮出積極作用;更高水平的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在湖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穩步推進,為更好助力湖北高質量發展打下穩固基礎。高位推動 積蓄動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
  • 讓夢想領航——湖北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回眸
    從2012年在武漢、宜昌、襄陽三市試點先行,到2014年全省全面推進,再到2017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六年來,湖北氣象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中國氣象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氣象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始終瞄準國際和國內先進省市水平。
  • ——2016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工作報告(摘編)
    推進氣象信息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工地、進企事業單位,中國氣象頻道覆蓋4.3億人口,較去年增長1.0億人口,氣象部門官方微博進入全國政務微博百強,基於微信、手機APP的氣象信息服務得到廣泛應用。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達87.3分,比2014年提高1.5分。全國氣象科學知識普及率達71.9%。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同時,在氣象、住建等部門的聯合推進下,目前全國已有102個城市修訂完成暴雨強度公式。  信息發布:新系統、新探索讓傳播更規範、更快捷  「今年5月,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將正式運行。屆時,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遞給各政府部門、公眾的時間,將實現由小時級到分鐘級的轉變。」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業務科技處處長裴順強介紹道。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部署春運氣象服務保障工作
    年春運大幕於2月4日開啟,為最大限度預防和減輕低溫、雨雪、冰凍、大風、霧、霾等不利天氣對春運工作的影響,中國氣象局於1月16日安排部署了春運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各地氣象部門也將嚴密監測天氣形勢,加強與交通、鐵路、民航等部門的聯動,擴大氣象信息發布覆蓋面,確保春運氣象保障服務工作安全有序開展。
  • 關於加快推進氣象強省建設的意見
    建立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洛陽副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智能氣象觀測系統。推進安陽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完善農業、生態、交通、能源、旅遊等專業氣象觀測網。強化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深化社會化氣象觀測應用。(省氣象局、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文化和旅遊廳等部門和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管委會、各省直管縣〔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氣象預報精準度。
  • 2019年氣象部門創新工作「新」在哪兒?(之二)
    1月7日,中國氣象局確定「創新重大活動氣象服務機制,有力保障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等32項工作為2019年氣象部門創新工作。為此,中國氣象局自2017年啟動全國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工作,並且將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作為中國氣象局推進業務技術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列入《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發展規劃(2016-2020年)》四個專項行動。該中心不僅創新利用ISO9000系列標準在本單位進行體系建設試點,還協助上海市氣象局等5個單位開展試點工作。
  • 氣象部門53個單位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11月20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名單。氣象部門共有53個單位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 氣象部門加強各級婦女組織建設和能力建設
    一年來,中國氣象局黨組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婦女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做好新時期婦女工作的要求,強化氣象部門婦女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切實加強對婦女工作的組織領導,推動婦女工作融入事業發展大局。
  • 氣象文化建設之問的現實求解
    話匣子一打開,全國政協委員盛明富便直奔主題,向記者拋出了兩問:「氣象文化的核心在於什麼?如何加強氣象文化建設?」身為中國農林水利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分黨組書記的他,一直「把氣象部門的事兒當作自己的事兒」。在這次「兩會」上,他與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世平遞交聯名提案,建議加快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立法工作。而對於氣象文化建設,他不僅有著足夠的發言權,亦有著獨到的見解。
  • 黑龍江省將建設旅遊氣象綜合數據服務平臺 提高旅遊氣象服務信息化...
    人民網哈爾濱6月5日電 為合作開發黑龍江省旅遊氣象資源,提高旅遊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服務保障文化、旅遊強省戰略,6月3日,省氣象局與省文化旅遊廳舉行座談,雙方就共同開展旅遊強省戰略、共建共享交換意見並形成共識。
  • 中國氣象文化研究
    (二)氣象文化與氣象事業共進在大力建設和調整鞏固時期,氣象部門從我國的國情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特點出發,提出了「以生產服務為綱,以農業服務為重點」的氣象工作方針,廣大氣象人員進一步樹立了服務思想,廣泛開展了縣氣象站補充天氣預報和農業氣象預報、情報服務;進行了人工影響局部天氣試驗研究的探索,打開了為經濟建設服務特別是為農業服務的局面,加強了氣象臺站網建設,基本建成了高空探測網和氣象服務網
  • 氣象科技滿園春——全國各地氣象科技發展掠影之一
    「十五」期間,通過「科技興氣象」戰略的大力實施,以「一院八所」為代表的國家級和省級氣象科技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初步形成了「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新的運行機制,促進了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有力地推進了學科的交叉融合,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科研能力建設等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帶動和促進了事業的整體發展。各級氣象部門領導對氣象科研高度重視,科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 強基鑄魂 擎旗奮進——「十三五」期間氣象部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紀實
    回望「十三五」時期的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歷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氣象部門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深入開展氣象現代化建設,推動氣象事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即日起我們推出「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氣象」系列報導,梳理「十三五」時期中國氣象事業發展取得的新成就,展現全國氣象工作者攻堅克難、奮力拼搏的新風貌。
  • 各地迅速貫徹全國汛期氣象服務動員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十是全省各級氣象部門對照《2012年全省汛期氣象服務準備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檢查方案》內容,迅速組織自查。  王建國指出,今年是河南全面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要一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汛期氣象服務,意義更為重大。全省各級氣象部門務必認識到今年汛期河南天氣氣候形勢的嚴峻性,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立足於防大汛、抗大旱、防多災、抗大災,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增強氣象服務的敏感性、主動性和針對性,把措施制訂得更周密,把工作做得更紮實,全力以赴地做好汛期氣象服務工作。
  • 中國氣象局研討推進全球氣象業務工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一鵬報導 5月9日,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全球氣象業務工作研討會,圍繞優化機制、再造流程、提升能力、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等,謀劃全球氣象業務發展思路,協調推進全球氣象業務發展任務,推動全球氣象業務體系建設。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矯梅燕出席會議。
  • 是時候「揭秘」氣象觀測工作的最新magic了
    11月8日至9日,2019年全國氣象觀測工作會議在陝西西安召開。10餘個單位圍繞綜合氣象觀測數據產品體系化應用、提升風雲衛星全球觀測能力、執行氣象觀測技術發展引領計劃等交流發言。這些觀測工作的最新magic,今天告訴你!基於一定的標準,小編對這些單位的發言進行了分類梳理,一起來看!
  • 公共氣象服務白皮書:江西四地成功申報「中國天然氧吧」
    中國江西網訊 胡小羽 汪如良 記者沈冠楠報導:4月9日,中國江西網記者從江西省氣象局獲悉,《2017年江西省公共氣象服務白皮書》於近日正式對外公布。白皮書顯示,2017年江西省氣象部門大力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著力提升氣象服務能力水平,全省氣象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公眾滿意度達91.1分,躍居全國第三,創歷史新高。
  • 任風雲變幻 氣象服務如影隨形
    開展基於5G通信的預警信息靶向發布試點工作,發布正確率提升至99.98%。截至2020年,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佔GDP比例從20世紀90年代的3.4%下降至0.6%,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進一步夯實。
  • 貴州:出臺方案 推進2021年鄉村振興服務工作
    12月3日,貴州省氣象局出臺《2021年鄉村振興氣象服務專項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總結了2012年至2020年貴州氣象服務農業生產取得的成效。  《方案》要求,加強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服務、抓好抓實基層突發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推進基層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做好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建設;構建縣農業氣象指標體系、農業氣象服務資料庫、農業氣象服務標準化體系、提升智慧化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建立完善部門合作機制、加強縣級農業氣象服務標準化能力建設;推進油茶氣象自動監測站點建設、油茶氣象服務關鍵技術研究、油茶氣象服務能力建設與實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