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評論員
意義總是在後續歷史進程中確定和顯現。氣象事業的發展進程告訴我們,氣象現代化建設是一條興業之路。黨的十七大以來,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與成就表明,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道路,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始終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
沒有現代化建設,就沒有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的巨大發展。從當初落後西方近百年到如今成為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從寥若晨星的臺站、單一陳舊的觀測設備到如今氣象衛星、通信網絡、高空探測以及高性能計算機等先進設備的廣泛應用,現代化建設讓我們的氣象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們堅持把氣象現代化體系建設作為主攻方向,從「硬體」建設向「軟體」建設突破,注重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注重現代化建設效益的發揮。一方面,實現了氣象通信的自動化,徹底改變了信息傳輸和存儲系統的落後面貌,跨進了世界氣象通信先進行列;建立了災害性天氣實時監測、短時臨近和短期預報預警業務,完成了覆蓋全國85%以上鄉鎮的3.3萬多個自動氣象站的建設;「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資料及產品用戶遍及70多個國家和地區。另一方面,先後出臺了現代氣象業務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業務發展、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氣象人才體系建設、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等一系列紮實推進氣象現代化體系建設的政策舉措、管理辦法……「四個能力」不斷提升,「四個一流」不斷實現。
這不是自然而然的歷史演變,而是幾代氣象人對現代化建設執著追求的結果。實踐證明,不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就不可能出現如此顯著的發展優勢、服務優勢和創新優勢。因此,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把推進氣象現代化貫穿始終,牢牢把握氣象現代化的總體布局,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走出一條興業之路,一條不斷拓展的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道路。
然而,氣象現代化建設又是一項「未完成的工程」,一項需要不斷改進、不斷自我創新的艱巨事業。當前,我們離2020年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的氣象現代化體系目標還有一定差距;氣象服務還不夠適度超前,還需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中國氣象局黨組提出了率先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試點工作與基層氣象臺站綜合改革。這是前所未有的嘗試,需要在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鼓足勇氣,改革創新。要深刻把握率先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試點工作中的先進性、探索性、差異性等顯著特點;密切關注基層綜合改革與現代化建設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著力推進業務、服務、科技、人才、管理以及法制、黨建、文化等工作全面協調、統籌兼顧,真正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在不斷探索的徵程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這是開闢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廣闊前景的根本途徑。
同時,氣象現代化建設還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不同時代和階段有著不同的內涵、特徵與目標。在2006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將氣象工作放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去通盤考慮,氣象現代化已經成為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的氣象現代化內涵更豐富、要求更全面、領域更寬廣、任務更艱巨。尤其是黨的十七大以來,氣象現代化建設已經涵蓋氣象業務、服務、科技、人才、管理乃至文化等諸多方面。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著力推進氣象工作政府化、氣象業務現代化、氣象服務社會化,建立與氣象現代化體系相適應的新型事業結構成為當前氣象現代化建設最為關鍵和重要的內容。我們將要建設的氣象現代化,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提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國家安全、人民群眾安全福祉氣象保障水平,不斷增強氣象綜合實力、氣象創新活力、氣象國際影響力的氣象現代化。
今天,使命在肩,風雲在前。我們將以更堅定的決心、更清晰的思路、更有力的舉措,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如既往地承擔起奮力推進氣象現代化的歷史責任,始終如一地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這條興業之路。
(責任編輯: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