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通信現代化建設進展令人矚目

2020-12-18 中國氣象局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氣象通信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經過13年的努力,建成了以郵電公用通信網為主,自建專門通信網為輔,有線無線相結合,國內國外相連接,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的氣象通信網。

  早在1973年經周總理批准建設的BQS系統,經過長期籌建,於1980年1月正式投入業務運行。該系統的功能比較完善,自動化程度高,信息處理能力強,當設備發生故障時能自動切換,繼續工作,保證傳輸不中斷。它的建成,標誌著我國氣象通信進入了以計算機為手段的新階段。

  1972年我國恢復在世界氣象組織合法席位後,先後建立了北京—廣州—香港,北京—東京、奧芬巴赫之間9600比特/秒氣象電路。北京—莫斯科、伯力電路由原來的地面電路改為衛星電路,前者年升速為7200比特/秒,使原有的通信質量顯著改善。這些電路的建立,不僅為進一步加強國際氣象科技合作,更多更快地獲取全球氣象資料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時也為國內氣象通信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經驗。

  隨著國際現代化通信技術的發展,國家氣象中心新建的DECnct—VAX群機通信自動化系統,已於1991年6月投入業務運行,既縮小了同發達國家的差距;同時,進一步適應了我國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發展的需要。

  1980年省以上氣象通信網,都由原來50波特低速有線電傳電路改為75波特。傳輸速度雖有提高,但仍不敷使用。為了提高通信速率,1983年6個區域通信樞紐的計算機自動轉報系統開始籌建,武漢區域通信樞紐利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援助資金,引進國外PDPII/44計算機,採用世界氣象組織推薦的「MSS」軟體包,建立起區域通信樞紐一級自動轉報系統,於1986年11月投入業務運行,同時將北京一武漢之間的幹線電路升速為9600比特/秒。之後,廣州、上海、瀋陽、成都區域通信樞紐,相繼建立起相同規模的自動轉報系統並先後升速為9600、2400比特/秒。

  與此同時,省際電路先後由75波特報路改為「報話復用」。國家氣象中心和有關省氣象局,結合我國氣象通信的特點和業務需要,開發研製成以IBM或蘋果機為主機的、主要用於省一級的氣象自動轉報系統和自動填圖系統,取代了人工電傳通信和手工填圖,基本解決了通信傳輸能力低的問題。

  為充分發揮計算機通信的功能,在省以上氣象通信網上開展了程控交換業務,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氣象數字傳真傳輸系統,分別在北京—廣州、武漢、上海等電路上投入業務運行。北京市氣象臺與國家氣象中心、衛星氣象中心之間鋪設光纜後,實現了高速遠程調用。國家氣象局與各省局之間開通了遠程漢字中文通信。

  在BQS系統的帶動下,省以上氣象通信基本實現了計算機通信,不僅提高了信息傳輸速率而且具有數據、圖形圖做傳輸能力,並在部分網點之間實現了計算機廣域網絡的遠程聯網。10多年的建設,基本適應了業務的需要。

       多年來,各種定時氣象情報自下而上的傳輸主要依靠各地電信部門。由於過去一直側重於省以上氣象通信網的建設,很少注意省以下氣象通信網建設。進入八十年代,各臺站橫向交流的各種氣象信息越來越多,單純依靠電信部門網傳遞氣象信息,其時效遠不能適應實際需要。

       八十年代以來,各省堅持從本省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採用無線甚高頻、短波通信,或者租用電路等不同方式,自行建立起省內氣象通信網。根據防汛和海洋氣象服務的需要,還建立起長江、黃河、淮河、遼河流域和沿海跨省無線通信網。目前,全國各省的省內氣象通信網已初具規模,其中湖北、廣東、內蒙、江西、安徽、福建等省的部分地(市)級臺實現了與省臺天氣預報實時業務系統的遠程聯網。改變了長期以來省一地一縣臺站之間不能直接「對話」的落後局面。這不僅在天氣會商、聯防、氣象信息傳輸,以及行政通話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而且為地方黨政領導組織指揮防汛防臺抗災搶險提供了條件。對此,李鵬總理曾給予充分肯定:「你們走了這樣一條路子,少花錢多辦事,講究經濟效益。結合氣象部門的具體情況,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路子。」

       隨著傳真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七十年代在北京建成我國第一組氣象無線傳真廣播,播發中央氣象臺加工處理後的各種分析、預報和一些物理量,供各地氣象臺站接收使用,改變了建國以來一直利用無線莫爾斯、電傳廣播主要播發實時氣象情報資料的狀況,開始播發製作預報的加工產品。八十年代初,我們組織研製成功包括滾筒掃描和普通紙記錄的傳真機、有源環形天線和定頻接收機的整套傳真接收設備,在廣大基層臺站普及使用後增加了預報依據,接受大臺的技術指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縣站預報質量。

       同時,先後增建了上海、廣州、成都和蘭州四組區域二級氣象無線傳真廣播,分別為所負責的區域基層臺站服務。隨著國家氣象中心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的不斷改進和發展,傳真廣播每天播發的加工產品數量明顯增加,質量不斷提高,廣大氣象臺已經比較自覺地接受大臺的技術指導,減少了不必要的重複勞動。目前,上述五組傳真廣播每天播發各種加工天氣圖表170多張。

       長期以來,氣象臺主要依靠新聞媒介、市用電話和書面文字等方式,為公眾和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提供氣象信息服務,很不適應服務工作發展的需要。如何解決氣象服務信息的發送問題?一直是困擾氣象服務發展、影響服務效益的一大難題。1983年我國試製出了無線甚高頻天氣警報服務系統樣機。目前,全國氣象部門已擁有該系統發射臺1249座,接收用戶近7萬個,不少地方已普及到鄉鎮。天氣警報服務系統的建立,開創了氣象臺站具有自己的服務通信手段的新局面,填補了氣象通信工作中的一項空白。

       13年來,氣象通信水平明顯提高。據統計,1988至1991年,省以上電路的暢通率年平均達96%以上。以郵電公眾電路為主要渠道的基層臺站發報的傳輸時效和質量,一直保持較好水平,國家基本發報站及時報率平均達到97%以上,缺報率在0.5%以下。我國參加全球交換的氣象電報來報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受到國際氣象界的好評。(來源於1992年10月12日《中國氣象報》 作者:陳綏宇)

相關焦點

  • 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是最基本特徵
    黨的十七大以來,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與成就表明,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道路,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始終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  沒有現代化建設,就沒有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的巨大發展。從當初落後西方近百年到如今成為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從寥若晨星的臺站、單一陳舊的觀測設備到如今氣象衛星、通信網絡、高空探測以及高性能計算機等先進設備的廣泛應用,現代化建設讓我們的氣象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含山:副縣長調研指導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周華報導 12月9日上午,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副縣長黃維平一行來到縣氣象局調研指導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  調研組首先聽取了氣象現代化建設進展情況的匯報,詳細詢問了氣象現代化建設目標任務以及各項氣象工作的開展情況,隨後參觀了綜合氣象業務平臺、地面觀測場及正在建設中的城山人影煙爐作業點。黃維平充分肯定了含山縣氣象局在氣象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時要求該局繼續貫徹落實省、市政府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工作會議精神,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勇於創新,進一步提高氣象服務能力,更好服務含山經濟社會發展。
  • 歐洲氣象現代化建設一瞥
    歐洲是世界上最早開展現代氣象觀測和服務的地區,整個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二戰以來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和發展,形成了遍布全境的密集的現代化氣象監測網絡和快速可靠的數據傳輸體系,氣象服務業相當發達。尤其在歐盟成立以來,歐洲各國加強了氣象領域內的合作,使得歐洲在氣象領域的整體實力大大增強。
  • 加拿大氣象現代化進展簡介
    加拿大是世界上氣象和水文服務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擁有價值3.75億加元的技術設施。由於地廣人稀,地處高緯,人口居住集中,加拿大氣象事業的發展具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加拿大氣象局(MSC)隸屬於加拿大環境部,負責全國的氣象和環境預報業務。
  • 讓夢想領航——湖北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回眸
    編者按 2017年,湖北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豐碩,經由政府主導的第三方機構評估認定,湖北在中部地區率先達到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目標。從2012年在武漢、宜昌、襄陽三市試點先行,到2014年全省全面推進,再到2017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六年來,湖北氣象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中國氣象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氣象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始終瞄準國際和國內先進省市水平。
  • 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
    這組數據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全省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4%,大氣環境預報時效延長到30天,城市熱島監測精細到10米級,臨近預報、短時預報、中短期預報分別實現10分鐘、3小時、6小時滾動發布……昨日,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召開省部合作第四次聯席會議,共同謀劃江蘇「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早在2011年8月,省政府就與中國氣象局籤署了共同推進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合作備忘錄。
  • ——感受廣東省遂溪縣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
    10月13日,記者來到遂溪縣氣象局採訪,感受這裡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巨大成效和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如火如荼。  從湛江市區驅車到遂溪需要50分鐘左右,一下車,設計新穎的氣象大樓讓記者耳目一新。白色的樓體,簡潔的造型,樓前還設計有外掛的樓梯,這個寬敞明亮的辦公樓讓人感覺非常「洋氣」,很有現代感。
  • 中國氣象局專題研討桂黔滇氣象現代化建設
    12月16日,中國氣象局在雲南昆明召開專題研討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精神,研討桂黔滇地區氣象現代化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中國氣象局總工程師黎健出席會議。
  • 中國氣象局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
    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領導小組組長劉雅鳴強調,要站在服務保障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高度,進一步明確目標、突出重點、聚焦關鍵、細化責任,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為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保障。  今年,中國氣象局將繼續堅持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持續推進以智慧氣象為重要標誌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建設,聚焦提升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能力,通過統籌謀劃科技攻關、業務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調整破解現代化發展關鍵難題,聚焦信息化基礎能力推進基礎設施雲平臺、大數據云平臺、「天鏡」綜合業務監控平臺建設,重點在實況分析業務、研究型業務等方面實現顯著突破,推動形成發展合力
  •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國氣象局和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投入空前,2012年和2018年兩輪省部合作協議,如同歷史的軸承,將西藏氣象事業從跨越式發展推進到高質量發展。西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氣象現代化發展道路,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與全國氣象部門一道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 聚力築牢高質量發展氣象保障基礎——湖北省政府推進氣象現代化...
    這一年,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在統籌抓好防汛抗旱與疫情防控工作的過程中發揮出積極作用;更高水平的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在湖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穩步推進,為更好助力湖北高質量發展打下穩固基礎。高位推動 積蓄動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
  • 關於加快推進氣象強省建設的意見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趨利避害並舉和問題、目標、結果導向,以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建設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突出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發揮氣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重要作用,建設氣象強省,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提供堅實保障。  (二)發展目標。
  • 高科技支撐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國氣象局和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投入空前,2012年和2018年兩輪省部合作協議,如同歷史的軸承,將西藏氣象事業從跨越式發展推進到高質量發展。西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氣象現代化發展道路,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與全國氣象部門一道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在今年8月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歷史的縱深,鑄就戰略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西藏發展。
  •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
    聯繫系統工程室、標委會、氣象通信和信息技術學會。     2.承擔氣象通信任務,負責國家級區域網、氣象通信廣域網(CMANet)、衛星廣播系統(CMACast)、中國氣象局網際網路等業務系統建設、運行;負責全國應急通信系統建設、運行、應急通信協調與技術保障;負責全國天氣預報電視會商系統及相關多媒體業務系統建設、運行和用戶服務。
  • 小薩馬蘭奇:北京冬奧會籌備進展令人矚目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 2021年到來之際,國際奧委會委員、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小薩馬蘭奇)表示,儘管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面對困難,北京冬奧會籌備取得的進展依然令人矚目。「受新冠疫情影響,測試項目面臨挑戰,但冬奧會其他籌辦工作進展都很順利。」
  • 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 系列評論之六
    在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方向、戰略定位、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任務。以此為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我們幹出新業績、取得新進展!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河北將建設氣象短波電臺消除海洋氣象服務"盲區"
    日前從河北省氣象局傳來消息,「十一五」期間,河北省將建設完成覆蓋全省近海300km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短波電臺,以解決近海氣象服務的盲區問題,全面提升海洋氣象災害綜合預警服務效果。    河北省東臨渤海,海岸線位於遼東灣和渤海灣內,長421千米,沿海灘涂面積為1167.9平方千米,沿海有海島132個,島嶼岸線長178千米,海洋資源較為豐富,同時海上大風、風暴潮等海洋氣象災害也多有發生。氣象短波電臺的建設,將為海洋運輸、海洋漁業、海上搜救、海洋資源利用和防災減災提供更加有力的氣象服務保障,為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提供優質的氣象服務。
  • 工信部四點要求嚴抓汛期通信建設安全生產工作
    2017年6月10日,四川省華鎣市一通信鐵塔基坑作業點因連日暴雨,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事故,致4人死亡,事故詳細原因仍在調查之中。為深刻吸取事故教訓,進一步落實各項安全生產措施,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類似事故發生,7月10日,工信部發布了《關於做好2017年汛期通信建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 氣象局:新中國氣象事業60年主要成就和基本經驗
    按照幹部「四化」方針,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氣象業務技術骨幹走上各級領導崗位,順利實現新老幹部交替。1984年初全國氣象局長會議通過了《建國以來氣象工作基本經驗總結》,進一步統一了思想。通過的《氣象現代化建設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到2000年要建成適合我國特點、布局合理、協調發展、比較現代化的業務技術體系,勾畫出了一幅宏偉的現代化藍圖。這一階段為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全面起步作了比較充分的思想和組織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