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氣象現代化進展簡介

2020-12-25 中國氣象局

  拿大是世界上氣象和水文服務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擁有價值3.75億加元的技術設施。由於地廣人稀,地處高緯,人口居住集中,加拿大氣象事業的發展具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加拿大氣象局(MSC)隸屬於加拿大環境部,負責全國的氣象和環境預報業務。近年由於政府為解決長期以來的赤字,大規模減少政府預算,使氣象的常規預算(包括工資、業務和基建)接近於零增長。但加拿大氣象局為完成其使命,積極開展改革,繼續技術創新,使得氣象業務獲得了可持續的發展,氣象現代化也朝著期望的方向邁進。

  一、監測網絡

  天氣監測網絡目前加拿大共有770個陸地公共地面天氣觀測站提供1小時一次的觀測資料,這是加拿大公共天氣觀測網的核心部分,其中261個是航空氣象站,31個是加拿大國防部設立的觀測站。大部分(513個)是自動站。另外還有31個高空探測站,46個固定浮標觀測站和26個海洋漂浮站。此外,大量志願觀測船舶也提交觀測報告,作為海洋觀測資料的補充。加拿大地面測站空間分布極不平衡。在靠近美加邊境地區,測站密度很高,超過了世界氣象組織所規定的測站密度。

  天氣雷達網絡加拿大現有28部雷達在運行,其中兩部屬於加拿大國防部,一部屬於麥吉爾大學,其它都屬於加拿大環境部。加拿大環境部正在實施「國家雷達計劃」,內容包括建設新的雷達和升級已有的雷達。「國家雷達計劃」將於2003年底完成,到時候加拿大將有總計31部雷達。所有的雷達都是都卜勒雷達。

  由於加拿大對流天氣頻繁,雷達的作用非常突出。加拿大一個預報臺管幾部雷達。因此,加拿大的雷達拼圖做得很有特色。同時因為在考慮雷達站址時主要考慮三個因素:人口、災害天氣發生的頻率和美國的雷達位置。加拿大大部分人口居住在靠近美加邊境的狹長地帶,所以天氣雷達站主要集中在靠近美加邊境地區。

  雷電監測網加拿大雷電監測網絡於1998年建成。加拿大和美國組成世界上最大的雷電監測網,共有189個自動監測點,其中加拿大有83個,另外106個在美國。這個網絡的控制中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該中心一小時可以處理超過20萬個雷電的資料。

  加拿大的雷電監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落地時間測定,另一種是雷電發生方向測定。加拿大雷電監測網的探測效率超過90%,定位精度500米。雷電監測網不僅提供所有的正、負雲地閃電資料,還可監測2%-5%的雲中閃。

  浮標觀測網加拿大環境部的海洋資料獲取系統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的浮標觀測網(美國第一)。現有46個固定浮標站,26個漂流浮標站(18個在太平洋,2個在大西洋,6個在北冰洋)。加拿大環境部準備在東北太平洋再布設一些漂流浮標觀測站,在內湖再布設一些固定浮標觀測站,另外在北冰洋和加拿大東南部的聖勞倫斯灣也要再布設一些浮標站。

  衛星接收主要接收美國的兩顆靜止氣象衛星資料:GOES-8(75W)、GOES-10(135W)。兩顆衛星覆蓋北美地區,每15分鐘一次資料。加拿大也使用極軌衛星資料監測冰、雪、霧、強對流天氣等。

  二、資料與通信

  加拿大現在的國家資料庫是在90年代初開始建設,在1997年開始投入業務使用。到目前為止,該資料庫存儲了超過一百年的氣候資料。這些資料隨時為科研、新聞媒體和用戶服務。現在有80億的觀測數據存儲在計算機資料庫裡,佔用了5500億字節數的硬碟。每天都有20萬個新的觀測數據輸入到資料庫裡。為滿足存儲諸如都卜勒雷達資料、衛星資料等的要求和做到讓用戶能上網獲取實時資料,加拿大氣象局將改進現有的國家資料庫,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三、數值模式與預報

  當前加拿大業務數值預報主要依靠「全球環境多尺度」模式(簡稱GEM模式)。2001年11月,完成三維變分同化,包括質量控制和重大意義資料上的改進。這些極大改進了GEM模式的預報水平,可以說是加拿大數值預報發展歷史上的裡程碑,從此,GEM模式接近了歐洲中心ECMWF模式的預報水平。其計算系統也將完成從NEC平臺到新的IBM超級計算機系統的遷移,在計算能力上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加拿大氣象局的天氣預報流程基本上體現了以工作站為平臺,以數值預報產品為基礎,綜合運用衛星、雷達、閃電定位等多種探測資料的多種方法,結合預報員經驗的預報技術路線。其天氣預報強調自動化,以U-MOS為主的數值天氣預報釋用方法起主要作用。另外還有風寒預報、雪颮預報等預報系統。閃電預報方法也已在今年5月份投入業務運行。這些新的以網絡為基礎的業務系統,利用多媒體技術,幾乎所有資料產品都有彩色動畫功能,方便、直觀、簡單、全面,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四、公眾信息服務

  依託信息技術的發展,加拿大的管理、預報、服務、培訓都主要依靠網絡。內部網和外部網有機結合。單一天氣窗口網頁可以瀏覽各個城市和各種氣象產品,可以獲得加拿大環境部的全部服務信息。這不僅方便了公眾,也有利於提升氣象局的整體形象。可以說網際網路是加拿大公眾氣象服務的有效途徑;另外由環境部運行的Weatherradio通過廣播提供公眾服務;還有免費電話自動答詢服務;天氣諮詢氣象專家則24小時在線提供收費的、適時的、最新的天氣信息;警報準備氣象專家WPM,是草原和北部區域建立的一種服務,服務重點是高影響天氣,即在嚴重天氣事件發生前、中和後,保證媒體、緊急事件處理組織和公眾與氣象專家溝通,這一服務即將推廣到加拿大全境。 (來源於2003年9月2日《中國氣象報》 作者:顧青峰)

相關焦點

  • 氣象通信現代化建設進展令人矚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氣象通信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經過13年的努力,建成了以郵電公用通信網為主,自建專門通信網為輔,有線無線相結合,國內國外相連接,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的氣象通信網。  早在1973年經周總理批准建設的BQS系統,經過長期籌建,於1980年1月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 含山:副縣長調研指導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周華報導 12月9日上午,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副縣長黃維平一行來到縣氣象局調研指導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  調研組首先聽取了氣象現代化建設進展情況的匯報,詳細詢問了氣象現代化建設目標任務以及各項氣象工作的開展情況,隨後參觀了綜合氣象業務平臺、地面觀測場及正在建設中的城山人影煙爐作業點。黃維平充分肯定了含山縣氣象局在氣象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時要求該局繼續貫徹落實省、市政府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工作會議精神,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勇於創新,進一步提高氣象服務能力,更好服務含山經濟社會發展。
  • 中國氣象局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
    中國氣象報記者賈靜淅報導 4月8日,中國氣象局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暨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2019年第1次會議在京召開,研究部署今年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重點任務。
  •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氣象工作人員在野外調查,收集氣象數據。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國氣象局和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投入空前,2012年和2018年兩輪省部合作協議,如同歷史的軸承,將西藏氣象事業從跨越式發展推進到高質量發展。西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氣象現代化發展道路,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與全國氣象部門一道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 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是最基本特徵
    黨的十七大以來,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與成就表明,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道路,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始終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  沒有現代化建設,就沒有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的巨大發展。從當初落後西方近百年到如今成為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從寥若晨星的臺站、單一陳舊的觀測設備到如今氣象衛星、通信網絡、高空探測以及高性能計算機等先進設備的廣泛應用,現代化建設讓我們的氣象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聚力築牢高質量發展氣象保障基礎——湖北省政府推進氣象現代化...
    湖北省氣象部門開發的軍運會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系統、軍運會天氣網和微信小程序投入使用,圍繞賽事需求提供定製化氣象要素預報產品,氣象服務滿意度達98%。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氣象現代化建設駛上「快車道」。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政府率先出臺《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助力湖北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氣象工作納入省委、省政府目標責任制管理。
  • 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
    這組數據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全省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4%,大氣環境預報時效延長到30天,城市熱島監測精細到10米級,臨近預報、短時預報、中短期預報分別實現10分鐘、3小時、6小時滾動發布……昨日,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召開省部合作第四次聯席會議,共同謀劃江蘇「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早在2011年8月,省政府就與中國氣象局籤署了共同推進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合作備忘錄。
  • 高科技支撐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國氣象局和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投入空前,2012年和2018年兩輪省部合作協議,如同歷史的軸承,將西藏氣象事業從跨越式發展推進到高質量發展。西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氣象現代化發展道路,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與全國氣象部門一道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 ——感受廣東省遂溪縣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
    10月13日,記者來到遂溪縣氣象局採訪,感受這裡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巨大成效和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如火如荼。  從湛江市區驅車到遂溪需要50分鐘左右,一下車,設計新穎的氣象大樓讓記者耳目一新。白色的樓體,簡潔的造型,樓前還設計有外掛的樓梯,這個寬敞明亮的辦公樓讓人感覺非常「洋氣」,很有現代感。
  • 讓夢想領航——湖北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回眸
    編者按 2017年,湖北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豐碩,經由政府主導的第三方機構評估認定,湖北在中部地區率先達到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目標。從2012年在武漢、宜昌、襄陽三市試點先行,到2014年全省全面推進,再到2017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六年來,湖北氣象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中國氣象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氣象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始終瞄準國際和國內先進省市水平。
  •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國氣象局和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投入空前,2012年和2018年先後開展兩輪省部合作,如同歷史的軸承,將西藏氣象事業從跨越式發展推向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的步伐,勇毅篤行。
  • 國內外海洋氣象組織及其現狀簡介
    但是由於海洋氣象是大氣與海洋兩個學科的邊緣學科與交叉學科,因此在學科分類和歸屬方面還存在模糊,例如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4年出版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中,所列海洋科學一級學科(編號0707)的範圍共涵蓋5項: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與生物海洋學、海洋地質學,以及海洋技術,並不包含海洋氣象學。
  • 歐洲氣象現代化建設一瞥
    歐洲是世界上最早開展現代氣象觀測和服務的地區,整個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二戰以來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和發展,形成了遍布全境的密集的現代化氣象監測網絡和快速可靠的數據傳輸體系,氣象服務業相當發達。尤其在歐盟成立以來,歐洲各國加強了氣象領域內的合作,使得歐洲在氣象領域的整體實力大大增強。
  • 中國氣象局專題研討桂黔滇氣象現代化建設
    12月16日,中國氣象局在雲南昆明召開專題研討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精神,研討桂黔滇地區氣象現代化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中國氣象局總工程師黎健出席會議。
  • 山東:建成氣象檔案館館藏珍貴氣象檔案展室
    11月26日,山東省氣象局完成省氣象檔案館館藏珍貴氣象檔案展室建設任務,積極推動珍貴氣象檔案管理與保護工作。  山東省氣象檔案館館藏珍貴氣象檔案展室按照《特藏檔案庫基本要求》(DA/T 55-2014)》標準建設,展室內展出了山東省氣象檔案館從10餘萬卷檔案中精心挑選出的自1827年以來的珍貴氣象資料和檔案32件,以及1919年以來的使用過的氣象觀測儀器設備、檔案信息化設備等19件,整個展室包括檔案館簡介、檔案存真歷史、信息引領未來和山東百年臺站介紹等4個版塊
  • 2013日本氣象業務現代化及近幾年目標
    近日,日本氣象廳發布的「2013年度日本氣象廳業務評價實施計劃」及研究所中期研究計劃,介紹了日本氣象廳業務現代化2013年度及近幾年目標。大致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加強氣象觀測、監測及氣象情報。
  • 奮鬥在千山之巔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國氣象局和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投入空前,2012年和2018年先後開展兩輪省部合作,如同歷史的軸承,將西藏氣象事業從跨越式發展推向高質量發展。  現代化的步伐,勇毅篤行。
  • 天津:海洋氣象現代化手段助力颱風預報預警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妍 通訊員史得道報導 8月11日上午,颱風「利奇馬」外圍雲系已影響天津,市區出現明顯降雨,渤海海面風力加大。截至11時,渤海海面風力已達7級,渤海中部最大風力達9級。
  • 中國氣象局與貴州省政府召開省部合作聯席會議 共推氣象現代化高...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蘭蘭報導8月12日,中國氣象局與貴州省政府在貴陽召開省部合作聯席會議,總結省部合作以來氣象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共商推進貴州實現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工作。會前,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會見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一行。
  • 加拿大留學:維多利亞大學概況簡介
    簡介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http://school.liuxue360.com/ca/uvic/)坐落在加拿大最西部卑詩省的省會維多利亞市,成立於1963年7月1日。此前60年它曾分別是麥基爾大學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分校――維多利亞學院,而現在它已成為加拿大高等院校聯合會AUCC(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Canada)成員。作為加拿大最著名的大學之一,維多利亞大學為師生們營造了獨特的學習氛圍,在學術研究、獎學金制度及合作教育領域有極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