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千山之巔!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2020-12-18 澎湃新聞

在今年8月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

歷史的縱深,鑄就戰略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西藏發展。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國氣象局和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投入空前,2012年和2018年先後開展兩輪省部合作,如同歷史的軸承,將西藏氣象事業從跨越式發展推向高質量發展。

現代化的步伐,勇毅篤行。西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道路,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與全國氣象部門一道基本實現現代化。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大院 拍攝:洛桑

縣縣有局,鄉鄉有站,氣象服務向下紮根

氣象現代化,莫要於安民。但在2012年以前,西藏只有40個縣(區)設立了氣象局,基層氣象服務缺位嚴重。

服務沒有根,高大上的科技支撐不落地,何談氣象現代化?

對此,《推進西藏氣象事業跨越式發展合作協議》綱舉目張。根據協議,中國氣象局提出在基礎設施、技術設備及業務系統建設上支持,自治區政府在規劃及土地徵用、機構人員編制等方面支持,啟動「縣縣有局、鄉鄉有站」建設。

在西藏建縣級氣象局,難在思想轉變,融入政府。

在林芝,朗縣氣象局於2017年8月27日成立,租借縣政府35平方米場地辦公。局長平措次仁原先只是一名地面觀測人員,他主動轉換身份開拓服務。他走遍52個行政村、136個自然村,廣泛徵集老百姓的氣象服務需求,為當地經濟支柱產業辣椒提供氣象服務。「以前每天守著晚上9點半的電視,看林芝電視氣象節目,也沒有朗縣的預報。現在會給我們直接發送朗縣天氣簡訊。」辣椒種植戶羅布央金說。

朗縣氣象局工作人員在拉多鄉扎村藥材種植基地開展「直通式」氣象服務 拍攝:拉姆次仁

朗縣並不是個例,經過西藏全區氣象部門的努力,今年74個縣(區)實現氣象機構全覆蓋,7地(市)及74個縣(區)成立氣象防災減災指揮部,初步形成氣象災害防禦組織體系。

在西藏建觀測站,難在翻山越嶺,道路艱險。

在山南市,建站人員五進玉麥,創造了西藏氣象部門自動氣象站建站史上最長周期。自2018年年初項目啟動以來,建站人員多次遇到雨雪大霧、滾石滑坡等。其中一次他們離玉麥僅有10公裡,但山上滾石不斷,車子無法前行。他們在黑暗中打手電徒步穿過1公裡多的灌木叢,還是由於道路中斷無法到達。歷經艱險,6月22日,玉麥鄉無人自動氣象站第一組測試數據成功採集,建站人員歡呼雀躍,相擁慶祝。

那曲2019年共建成83個自動站,氣象職工吳江記得,去嘎美鄉建站時,翻過海拔6000米的高山,穿過雲海向下走,眼前的嘎美鄉如世外桃源,建站時獐子就在身邊奔跑。也正是因為建站,他們才知道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那曲竟然還有海拔3000多米、含氧量相對充足的鄉鎮。

那曲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在索縣江達鄉建設自動氣象站 拍攝:郭青林

站網密集顛覆了固有認知,以前站點較少時西藏年降水量極值在波密一帶,有800多毫米。但墨脫建站以後,監測到這裡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數據越來越清晰,預報服務也有了抓手。

如今,西藏自動氣象觀測站點從最初的200餘個增長到875個;建立風雲衛星、高分衛星及國外衛星的數據接收處理系統,數據傳輸時效從1小時提升到1分鐘。自治區氣象局局長向毓意說:「對西藏氣象來說是質的跨越,2012年制定的現代化指標我們已經實現。」

點滴匯聚,由表及裡,氣象融入經濟社會發展

機構建起來,站網密起來,樓立起來,在自治區氣象局黨組看來,只是補齊短板,從硬實力提高向軟實力提升,才是更高質量、更有效益的氣象現代化。

有了硬體支撐,從站點預報發展到精細化智能網格預報,從過去粗略的定性預報發展到客觀、定量化預報。各級氣象部門更有底氣,逐步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做好服務保障。

那曲市安多縣氣象局工作人員對自動雨量器進行校準。拍攝:王亞

行動是最有說服力的語言。

面向防災減災救災,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直連全區維穩指揮大廳,覆蓋7地(市)和54個縣(區),並與應急管理等16個重點部門實現對接,預警發布提前量達到35分鐘。基層的力量更加凝聚,山南市氣象局和水利、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等部門共建共用氣象水文地質災害信息共享平臺,一旦發出預警,幾個部門針對隱患點立即啟動線上會商;氣象還與公安等部門共享數據,對1000多個攝像頭進行圖像識別,判斷積雪和暗冰,服務道路交通。

「氣象現代化是國家實力的體現。經濟民生、國家穩定、守護邊疆,都與氣象緊密相關。」山南市副市長黃金城說。

面向生態文明建設,西藏氣象部門充分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圍繞拉薩「河變湖」「樹上山」工程、糧食生產安全等提供遙感監測服務。多年來,雅魯藏布江曲水至澤當段(北岸)揚沙天氣頻發,影響了雅江北岸易地扶貧搬遷等重大戰略部署,自治區氣象局採用地面氣象監測、高空探測、衛星遙感、實地調研等多種技術手段,分析沙化成因,提出對策建議。自治區主席齊扎拉給予充分肯定,要求繼續深入研究,為政府有效治理沙化土地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面向重大活動,氣象部門成功服務保障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慶典、慶祝自治區成立50周年等重大活動和青藏鐵路、藏青電網等重大工程。今年5月,氣象保障珠峰高程測量。自治區氣象局首席預報員羅布堅參和代華光,在珠峰大本營應急車裡製作出首份現場登山氣象專報,提出出發衝頂的窗口時間。衝頂當天,每兩小時採集一次9000米以下各高度層氣象要素,製作逐3小時預報,做出「27日凌晨至上午11時,多雲間陰,風力適宜登頂」的建議。登山測量隊如期登頂後,前線指揮部總指揮王勇峰說:「氣象保障就是我們衝頂階段最大的保障。」

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自治區氣象部門不斷創新氣象服務業態和模式。在山南,隆子黑青稞由於特殊的海拔和氣候滋養,獲得2019年度「中國氣候好產品」稱號。「好多企業都找上門來,爭相購買,現在銷路不愁了。」黑青稞農業氣象示範點的種植戶卓瑪喜笑顏開。在林芝,氣象局作為桃花旅遊文化節組委會成員,打造星空下的桃花節。「調度會上,氣象局是不能缺少的部門。」林芝市政府副秘書長卓瑪說。

林芝市米林縣氣象局工作人員在科技示範家庭農場指導農戶科學晾曬靈芝 拍攝:樊書雯

千山之巔,氣象精神,現代化隊伍匯集雪域高原

西藏既是地理高地,也是精神高地。

在那曲,空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絕大部分職工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疾病。除了身體上的苦以外,還有心靈上的苦。那曲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劉雪松在此堅守23年,自嘲對家庭就是個「提款機」。他女兒今年18歲,過去他們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加起來不足兩年。

位於珠峰腳下的自動氣象站 拍攝:洛桑

精神的高度,是潤物無聲的力量,縱使「流淚」「流血」,也沒有阻止現代化隊伍建設。那曲氣象局不斷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如針對10萬名蟲草採挖者,年年不斷加強科普宣傳,老百姓以前使用鐵棍採挖,現在換成木製工具以防雷擊。各個縣氣象局從觀測向預報服務轉型,班戈縣氣象局2017年參與當地政府組織的納木錯朗多島牧民救援工作,氣象信息成為救援的重要參考;申扎縣氣象局大力開展公眾服務,今年獲得地方經費18.92萬元。

氣象部門已有9批援藏幹部進藏履職。河南省三門峽市氣象局的黃克磊是第八批援藏幹部,協調業務科技援助、組建業務科技團隊、成功申報9項科研項目,加快那曲氣象現代化建設步伐。援藏3年,他始終保持床邊放一個吸氧器的習慣,因為經常有同事因缺氧被送去搶救。接黃克磊班的是遼寧省大連市氣象局的郭本軍。郭本軍幫助那曲市氣象局申請了地方科技廳課題。

一人援藏,一局援藏。西藏氣象現代化有著全國氣象部門的影子。「援藏幹部是連接西藏和全國的橋梁,通過項目、人才、科研、資金等關鍵要素,輻射帶動西藏氣象現代化建設駛入快車道。」自治區氣象局黨組書記拉卓說。

在千山之巔,西藏氣象人精神代代傳承。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西藏將做好面向2025年的氣象現代化發展規劃,堅持需求牽引、堅持目標導向,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智能觀測、智能預報、智慧氣象服務,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提升氣象現代化水平,為推動新時代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END

推 薦 閱 讀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原標題:《奮鬥在千山之巔!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奮鬥在千山之巔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西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道路,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與全國氣象部門一道基本實現現代化。  縣縣有局,鄉鄉有站,氣象服務向下紮根  氣象現代化,莫要於安民。
  •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國氣象局和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投入空前,2012年和2018年兩輪省部合作協議,如同歷史的軸承,將西藏氣象事業從跨越式發展推進到高質量發展。西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氣象現代化發展道路,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與全國氣象部門一道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 高科技支撐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國氣象局和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投入空前,2012年和2018年兩輪省部合作協議,如同歷史的軸承,將西藏氣象事業從跨越式發展推進到高質量發展。西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氣象現代化發展道路,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與全國氣象部門一道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 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是最基本特徵
    黨的十七大以來,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與成就表明,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道路,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始終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  沒有現代化建設,就沒有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的巨大發展。從當初落後西方近百年到如今成為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從寥若晨星的臺站、單一陳舊的觀測設備到如今氣象衛星、通信網絡、高空探測以及高性能計算機等先進設備的廣泛應用,現代化建設讓我們的氣象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①之悠悠青藏線青海段
    千墨藝術網消息(朱啟榮/文、攝影)都說西藏是一副「毒藥」,去過的人容易「中毒」,對西藏產生「毒癮」,去了還想去,還沒完沒了。我是一位中了「西藏毒」很深的人之一,對西藏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是那麼著迷。從2006年伊始,第一自駕進藏,就「染」上了西藏之「癮」,八次進藏,也難解對西藏高原的眷戀,2020應約再次走近千山之巔、萬水之源——西藏。
  • 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 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原標題: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 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中共北京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召開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市委常委會主持會議 蔡奇就《建議(審議稿)》作說明並講話  11月28日至11月29日,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召開。
  • 聚力築牢高質量發展氣象保障基礎——湖北省政府推進氣象現代化...
    中國氣象報記者 唐悅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湖北省氣象局落實《中國氣象局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在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周邊,湖北氣象人快速建成自動氣象站及大氣電場儀監測站,實現雷電監測預警組網運行,可提前20分鐘至30分鐘實現醫院區域雷暴的短時臨近預報預警,以精益求精的監測預報服務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北京:到2035年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市委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35年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11月28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召開。
  • 氣象通信現代化建設進展令人矚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氣象通信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經過13年的努力,建成了以郵電公用通信網為主,自建專門通信網為輔,有線無線相結合,國內國外相連接,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的氣象通信網。  早在1973年經周總理批准建設的BQS系統,經過長期籌建,於1980年1月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 ——感受廣東省遂溪縣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
    10月13日,記者來到遂溪縣氣象局採訪,感受這裡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巨大成效和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如火如荼。  從湛江市區驅車到遂溪需要50分鐘左右,一下車,設計新穎的氣象大樓讓記者耳目一新。白色的樓體,簡潔的造型,樓前還設計有外掛的樓梯,這個寬敞明亮的辦公樓讓人感覺非常「洋氣」,很有現代感。
  • 鞍山市局開展千山風景區賞紅葉氣象預報服務
    目前,鞍山市千山風景區已經進入紅葉觀賞的最佳時期,鞍山市氣象部門參考中央氣象臺發布的《2020年全國紅葉生態景觀最佳觀賞期監測預報》開展本地旅遊景區的紅葉預報氣象服務。紅葉是鞍山市千山風景區秋季重要生態景觀,每年秋季千山風景區迎來眾多遊客賞紅葉、遊玩和拍照。
  • 讓夢想領航——湖北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回眸
    編者按 2017年,湖北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豐碩,經由政府主導的第三方機構評估認定,湖北在中部地區率先達到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目標。從2012年在武漢、宜昌、襄陽三市試點先行,到2014年全省全面推進,再到2017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六年來,湖北氣象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中國氣象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氣象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始終瞄準國際和國內先進省市水平。
  • 氣象局:新中國氣象事業60年主要成就和基本經驗
    按照幹部「四化」方針,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氣象業務技術骨幹走上各級領導崗位,順利實現新老幹部交替。1984年初全國氣象局長會議通過了《建國以來氣象工作基本經驗總結》,進一步統一了思想。通過的《氣象現代化建設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到2000年要建成適合我國特點、布局合理、協調發展、比較現代化的業務技術體系,勾畫出了一幅宏偉的現代化藍圖。這一階段為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全面起步作了比較充分的思想和組織準備。
  • 我終於站在了世界之巔,但西藏就只是西藏
    」是很多人的人生理想,而我,一不小心把它實現了。黃金周過後,天氣轉涼,入秋的西藏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最佳旅行季節。我並沒有懷著「淨化心靈」的強烈目的,踏上了前往世界之巔的旅程。但這次與以往不同,我想要了解這個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究竟好在哪裡,對沒去過的人又會是怎樣的遺憾。
  • 中國氣象局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
    中國氣象報記者賈靜淅報導 4月8日,中國氣象局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暨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2019年第1次會議在京召開,研究部署今年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重點任務。
  • 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
    這組數據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全省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4%,大氣環境預報時效延長到30天,城市熱島監測精細到10米級,臨近預報、短時預報、中短期預報分別實現10分鐘、3小時、6小時滾動發布……昨日,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召開省部合作第四次聯席會議,共同謀劃江蘇「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早在2011年8月,省政府就與中國氣象局籤署了共同推進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合作備忘錄。
  • 全國數字氣象檔案業務系統基本建成 初步實現國省、省際資源共享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 通訊員範增祿報導近日,全國數字氣象檔案業務系統建設基本完成,實現了館內實體檔案和電子檔案的自動借閱、歸檔和有效管理,初步實現國省、省際間跨館訪問和資源共享。同時,館內成功接入智能物聯繫統,可利用環境監測和控制設備實時監測、調節檔案館環境要素,確保氣象檔案安全並實現節能降耗。近年來,隨著氣象現代化建設推進,建設數字氣象檔案館,保障國家科技信息資源安全,挖掘紙質記錄檔案的氣象數據價值,為客觀、數字預報提供資料支撐,成為新時代氣象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八)之珠穆朗瑪峰
    1978年,西藏自治區政府修建了一條全長110公裡的四級砂石路,路面寬3.5米,起點在中尼公路318國道邊,終點在珠峰腳下的珠峰大本營,即為「珠峰公路」。這段著名的「搓衣板」路在2015年6月已經全部實現柏油化了,這條令人難以置信的新鋪道路連接著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還要穿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口,沿途能看到希夏邦馬峰、卓奧友峰、珠穆朗瑪峰、馬卡魯峰和洛子峰等驚人美景。我想,它應該是地球上最酷的一條公路。
  • 西藏拉薩,千山暮雪,只想見你
    心中的聖地這個魂牽夢繞的聖地,乃是千山之巔、萬水之源。西藏,早已深入我的骨髓與血液。拉薩,是西藏賜予我生活與故事的城市。又在高原上呆了半個多月,這一次哪裡都沒去,只在拉薩。「第三極」雪域高原從來都是極有魅力的,她粗獷卻也細膩,她質樸但又浪漫,獨特的藏文化使得西藏擁有著別具一格的氣質,這是任何地方都無法比擬的。
  • 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 系列評論之六
    在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方向、戰略定位、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任務。以此為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我們幹出新業績、取得新進展!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