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支撐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2020-12-18 西藏主要新聞

氣象工作人員在野外調查,收集氣象數據。圖由查日提供

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國氣象局和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投入空前,2012年和2018年兩輪省部合作協議,如同歷史的軸承,將西藏氣象事業從跨越式發展推進到高質量發展。西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氣象現代化發展道路,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與全國氣象部門一道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縣縣有局鄉鄉有站

氣象災害監測能力大幅提升

2012年以前,我區只有40個縣(區)設立了氣象局,基層氣象服務缺位嚴重。

氣象服務沒有根,高大上的科技支撐不落地,何談氣象現代化?此時,《推進西藏氣象事業跨越式發展合作協議》綱舉目張。根據省部合作協議,中國氣象局提出在基礎設施、技術設備及業務系統建設上支持,自治區政府在規劃及土地徵用、機構人員編制等方面給予支持,啟動了「縣縣有局、鄉鄉有站」建設。經過全區氣象部門的不斷努力,2020年,全區74個縣(區)實現氣象機構全覆蓋。7市(地)及74個縣(區)成立了氣象防災減災指揮部,初步形成氣象災害防禦組織體系。經過幾年努力,西藏自動氣象觀測站點從最初的200多個增長到875個;還建立了5顆風雲氣象衛星、6顆高分衛星及國外衛星等系列衛星數據接收處理系統,氣象觀測數據傳輸時效從1小時提升到1分鐘。

站網密集顛覆了固有認知,以前站點較少時西藏年降水量最大的在波密一帶,有800多毫米,但在墨脫建站以後,發現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認識越來越清晰,預報服務也有了抓手。自治區氣象局局長向毓意說:「這對西藏氣象來說是質的跨越,2012年時確定的現代化指標已經實現。」

點滴匯聚由表及裡

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面向防災減災救災,國突平臺直連全區維穩指揮大廳,覆蓋至區、7市(地)和54個縣(區),並與應急等16個重點部門實現對接,預警發布提前量達到35分鐘。直面災害的一線,力量更加凝聚,山南市氣象局和水利、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等部門共建共用氣象水文地質災害信息共享平臺,等一旦發出預警,幾個部門針對隱患點立即啟動線上會商;氣象還與公安數據共享,對1000多個攝像頭進行圖像識別,判斷積雪和暗冰,服務道路交通。

面向生態文明建設,充分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圍繞川藏鐵路、「電力天路」、拉薩「河變湖」「樹上山」工程、糧食生產安全等提供遙感監測服務。多年來,雅魯藏布江曲水至澤當段(北岸)揚沙天氣頻發,影響了自治區在雅江北岸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重大戰略部署,自治區氣象局採用地面氣象監測、高空探測、衛星遙感、實地調研等多種技術手段,分析沙化成因,並提出對策建議。

面向重大活動,氣象成功保障了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慶典、慶祝自治區成立50周年、中國西藏旅遊文化國際博覽會等重大活動和青藏鐵路、藏青電網、拉日鐵路、拉林鐵路等重大工程。今年5月,氣象保障珠峰高程測量,濃墨重彩。自治區氣象局首席預報員羅布堅參和代華光,在珠峰大本營的應急車裡製作出首份現場登山氣象專報,提出了出發衝頂的窗口時間。衝頂當天,每兩小時採集一次9000米以內各高度層氣象要素,製作逐3小時預報,做出5月27日凌晨至上午11時,多雲間陰天,風力適宜登頂的建議。登山測量隊如期登頂後,前線指揮部總指揮王勇峰說:「氣象保障就是我們衝頂階段最大的保障。」(中國西藏新聞網—西藏商報 趙越)

■新聞+

拉薩市氣象局與拉薩消防救援支隊共商應急救援氣象保障服務

本網訊(鄭澤會 記者 趙越)為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減少財產損失,應拉薩消防救援支隊邀請,12月2日,拉薩市氣象局副局長熊亞軍一行與拉薩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主任旦增扎巴舉行座談,共商如何發揮氣象保障服務在應急救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座談會上,旦增扎巴表達了在救援搶險工作中對氣象數據迫切需求的渴望,介紹了具體需求,並對雙方合作的具體內容、方式給出了初步的建議。熊亞軍介紹了拉薩市氣象局在預報預警服務方面的基本情況並表示,拉薩市氣象局將加強與拉薩消防救援支隊的溝通和聯繫,充分利用好現有觀測設備和技術做好監測預報,強化部門協作,為應急救援提供必要的氣象數據支撐。此外,雙方還就下一步合作計劃達成了初步意向。

相關焦點

  •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國氣象局和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投入空前,2012年和2018年兩輪省部合作協議,如同歷史的軸承,將西藏氣象事業從跨越式發展推進到高質量發展。西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氣象現代化發展道路,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與全國氣象部門一道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
    西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道路,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與全國氣象部門一道基本實現現代化。服務沒有根,高大上的科技支撐不落地,何談氣象現代化?對此,《推進西藏氣象事業跨越式發展合作協議》綱舉目張。根據協議,中國氣象局提出在基礎設施、技術設備及業務系統建設上支持,自治區政府在規劃及土地徵用、機構人員編制等方面支持,啟動「縣縣有局、鄉鄉有站」建設。在西藏建縣級氣象局,難在思想轉變,融入政府。
  • 奮鬥在千山之巔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西藏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道路,基本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布局合理、適應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與全國氣象部門一道基本實現現代化。  縣縣有局,鄉鄉有站,氣象服務向下紮根  氣象現代化,莫要於安民。
  • 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是最基本特徵
    黨的十七大以來,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與成就表明,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道路,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始終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  沒有現代化建設,就沒有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的巨大發展。從當初落後西方近百年到如今成為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從寥若晨星的臺站、單一陳舊的觀測設備到如今氣象衛星、通信網絡、高空探測以及高性能計算機等先進設備的廣泛應用,現代化建設讓我們的氣象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聚力築牢高質量發展氣象保障基礎——湖北省政府推進氣象現代化...
    在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周邊,湖北氣象人快速建成自動氣象站及大氣電場儀監測站,實現雷電監測預警組網運行,可提前20分鐘至30分鐘實現醫院區域雷暴的短時臨近預報預警,以精益求精的監測預報服務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全國數字氣象檔案業務系統基本建成 初步實現國省、省際資源共享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 通訊員範增祿報導近日,全國數字氣象檔案業務系統建設基本完成,實現了館內實體檔案和電子檔案的自動借閱、歸檔和有效管理,初步實現國省、省際間跨館訪問和資源共享。同時,館內成功接入智能物聯繫統,可利用環境監測和控制設備實時監測、調節檔案館環境要素,確保氣象檔案安全並實現節能降耗。近年來,隨著氣象現代化建設推進,建設數字氣象檔案館,保障國家科技信息資源安全,挖掘紙質記錄檔案的氣象數據價值,為客觀、數字預報提供資料支撐,成為新時代氣象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 讓夢想領航——湖北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回眸
    編者按 2017年,湖北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豐碩,經由政府主導的第三方機構評估認定,湖北在中部地區率先達到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目標。從2012年在武漢、宜昌、襄陽三市試點先行,到2014年全省全面推進,再到2017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六年來,湖北氣象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中國氣象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氣象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始終瞄準國際和國內先進省市水平。
  • 氣象局:新中國氣象事業60年主要成就和基本經驗
    按照幹部「四化」方針,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氣象業務技術骨幹走上各級領導崗位,順利實現新老幹部交替。1984年初全國氣象局長會議通過了《建國以來氣象工作基本經驗總結》,進一步統一了思想。通過的《氣象現代化建設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到2000年要建成適合我國特點、布局合理、協調發展、比較現代化的業務技術體系,勾畫出了一幅宏偉的現代化藍圖。這一階段為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全面起步作了比較充分的思想和組織準備。
  • ——盤點我國重大活動氣象服務保障的科技支撐
    這為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和城市精細化天氣預報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奧運氣象服務取得的技術進步,使2010年上海世博會氣象服務直接受益。奧運氣象服務理念、方法、平臺和流程的建立,推動我國氣象服務能力全面增強,其核心技術成果的主要模塊早已納入全國短時臨近基本氣象業務支撐系統中,並通過參與北京奧運氣象服務的28名國(境)外專家以及世界氣象組織的科學計劃,與世界各國氣象部門共享。
  • 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
    這組數據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全省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4%,大氣環境預報時效延長到30天,城市熱島監測精細到10米級,臨近預報、短時預報、中短期預報分別實現10分鐘、3小時、6小時滾動發布……昨日,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召開省部合作第四次聯席會議,共同謀劃江蘇「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早在2011年8月,省政府就與中國氣象局籤署了共同推進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合作備忘錄。
  • 氣象通信現代化建設進展令人矚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氣象通信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經過13年的努力,建成了以郵電公用通信網為主,自建專門通信網為輔,有線無線相結合,國內國外相連接,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的氣象通信網。  早在1973年經周總理批准建設的BQS系統,經過長期籌建,於1980年1月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 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 系列評論之六
    「十四五」時期,氣象部門將構建自立自強、開放協同的現代氣象科技創新體系,構建保障國家戰略、普惠共享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構建面向地球系統、智慧精準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構建制度完備、規範有序的現代氣象治理體系,形成氣象事業開放協調發展新格局。這五方面重點任務,體現了「十四五」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體現了實現從氣象大國到氣象強國奮鬥目標的實踐要求。
  • 西藏篇:七十載變革 雪域高原氣象新
    西南軍區派出氣象人員在甘孜、鄧江達、洛隆等空投場地建立觀測站點,為空軍飛行提供氣象保障。從1951年開始,根據國家和西藏長遠建設發展需要,西藏建立正規氣象站。截至1980年,西藏建成了39個有人值守氣象站,相當於每一萬平方公裡的範圍內有0.3個氣象站。從2004年開始,西藏全區實施地面觀測自動化建設項目,綜合觀測業務現代化發展從此步入快車道。
  • 中國氣象局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
    中國氣象報記者賈靜淅報導 4月8日,中國氣象局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暨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2019年第1次會議在京召開,研究部署今年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重點任務。
  • ——感受廣東省遂溪縣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
    10月13日,記者來到遂溪縣氣象局採訪,感受這裡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巨大成效和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如火如荼。  從湛江市區驅車到遂溪需要50分鐘左右,一下車,設計新穎的氣象大樓讓記者耳目一新。白色的樓體,簡潔的造型,樓前還設計有外掛的樓梯,這個寬敞明亮的辦公樓讓人感覺非常「洋氣」,很有現代感。
  • 北京:到2035年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市委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35年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11月28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召開。
  • 氣象局發布《氣象發展規劃(2011~2015年)》
    樹立了「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發展理念,確立了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實現「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臺站」(以下簡稱「四個一流」)的戰略目標,明確了不斷提高「氣象預測預報能力、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開發利用氣候資源能力」(以下簡稱「四個能力」)的戰略任務,形成了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氣象科技創新體系、氣象人才體系構成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新格局。
  • 歐洲氣象現代化建設一瞥
    歐洲是世界上最早開展現代氣象觀測和服務的地區,整個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二戰以來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和發展,形成了遍布全境的密集的現代化氣象監測網絡和快速可靠的數據傳輸體系,氣象服務業相當發達。尤其在歐盟成立以來,歐洲各國加強了氣象領域內的合作,使得歐洲在氣象領域的整體實力大大增強。
  • 台州全市域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
    記者昨日(1月9日)從台州市教育局獲悉,浙江省第9批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縣(市、區)名單日前公布,黃巖、三門名列其中。至此,台州9個縣(市、區)全部創成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縣(市、區),標誌著台州全市域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為「十三五」教育規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包頭機場與地方氣象局實現氣象數據共享
    攝影:王勝利   民航資源網2018年1月17日消息:1月16日,隨著包頭機場氣象臺MICAPS系統升級到4.0版本,成功實現了機場氣象臺與包頭市氣象局氣象資料的共享。  據了解,MICAPS系統是現代化人機互動氣象信息處理和天氣預報製作系統,系中國氣象部門氣象衛星、天氣雷達和數值預報等產品的綜合應用最強有力業務技術支撐平臺,是中國氣象部門氣象預報最主要的預報業務系統。包頭機場2009年投入使用的MICAPS系統版本為2.0,氣象臺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資料不全、資料滯後等現象,氣象服務質量不是能夠很好地滿足航空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