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高參】日前,錦江國際全球酒店管理委員會中國區會議召開,宣布錦江酒店中國區公司(下稱「中國區公司」)正式成立。明確了中國區公司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組織架構,確定了公司以品牌為導向,後臺職能整合共享。
據了解,錦江酒店中國區公司的成立,是錦江國際集團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大勢變化,推進「深耕國內、全球布局、跨國經營」戰略的重要舉措。錦江酒店中國區公司將在旗下3個品牌「錦江都城、鉑濤酒店和維也納酒店」的基礎上進行整合,貫徹「基因不變、後臺整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據悉,錦江酒店中國區,其後臺職能機構總共設置有9個中心(一級組織),各職能中心根據職責,業務流程及支持對象等劃分設置系統(二級組織)及部(三級組織)。
這九大中心分別為董事長辦公室、人力資源中心、公共關係與品牌建設中心、運營管理中心、財務管理中心、事業發展中心、績效管理中心、合規與風控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其中,董事長辦公室主要職責之一是統籌酒店行業分析與戰略規劃,確保公司管理方向的正確性和前瞻性。
此次合併後,錦江中國區品牌運營調整如下:
根據圖示,目前錦江酒店中國區公司的總部分別設在上海和深圳。錦江酒店中國區董事長、執行長由錦江國際集團副總裁、錦江酒店執行長張曉強擔任;副執行長由錦江都城酒店管理公司CEO昝琳擔任。
鉑濤系的7天酒店、7天優品、派酒店、IU酒店和其他品牌酒店被拆分開來管理,而維也納系的維也納國際也和其他品牌被拆分開來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百時快捷酒店、金廣快捷酒店等酒店品牌沒有出現在「中國區品牌運營」的矩陣中,被錦江收購的麗笙酒店集團和法國盧浮不在此次整合之列。
品牌矩陣,來源:錦江官網
根據此次職能機構調整,我們可以看到兩大趨勢:
一、深耕國內:錦江集團不斷加強品牌的集團屬性
官方表示,錦江酒店中國區對這3個品牌酒店的整合將保持前端品牌基因不變,保留每個品牌的特點和優勢。也就是說,「錦江都城、鉑濤酒店和維也納酒店」的品牌仍繼續沿用。而原來各品牌公司的職能部門將進行後臺整合,資源共享。
而從早前的一些傳聞中也可以看到錦江集團不斷加強品牌的集團屬性的布局。早前,就有傳聞原鉑濤集團總裁周奎離任,再加上此前鉑濤集團創始人鄭南雁,以及仍擁有維也納酒店20%股份的維也納創始人黃德滿先後隱退。
二、全球布局:錦江海外布局的野心
根據錦江國際集團方面表示,錦江酒店中國區公司的成立,則是為了進一步國際化市場的布局。與此同時,錦江國際集團還統籌推動全球「五大區域」建設,即:中國區、亞太區、歐洲區、美洲區、中東非洲區。
早在2011年9月,錦江之星就與菲律賓的上好佳(國際)正式籤約,以品牌輸出的方式跨出國門,通過品牌授權經營使錦江之星品牌正式落戶菲律賓,成為中國經濟型酒店品牌正式走向海外的第一例。而後,相繼在巴黎、尼斯、裡昂等多個歐洲城市布局。2014年錦江收購歐洲第二大酒店集團盧浮酒店集團,後又在2018年收購麗笙酒店集團,通過海外併購使得旗下酒店遍布海內外。
海外市場布局,各大本土酒店品牌都在布局。早前,酒店高參分享的《本土酒店的海外布局之路:心有猛虎?還是被迫出海》中做了簡單的分析。本土酒店集團在海外布局中會受到輸出方式受限、收併購酒店品牌和自身品牌的融合和對海外市場不夠熟悉等困難阻難。
而此次錦江成立專門的五大區域管理部門,不免看到其紮根海外酒店市場的野心。
寫在後面:
根據美國酒店權威雜誌《HOTELS》公布的「2018全球酒店325強」顯示,錦江集團以941,794間客房成為全球第二大酒店集團,而2017年的排名為第五,主要原因是其於2018年11月完成了對麗笙酒店集團的收購,增加了近20萬間客房。
此次錦江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並提出「深耕國內、全球布局、跨國經營」的戰略,是錦江集團不斷加強品牌的集團屬性和海外布局的野心。
而早前,華美酒店顧問有限公司首席知識管理專家趙煥焱指出,雖然直接收購酒店資產是擴大業務版圖的捷徑,但是錦江國際現有的外資酒店品牌美譽度、認知度不高,競爭優勢不足。此外,海外酒店品牌大雜燴並不能為錦江國際更好地創造效益。
從目前全球酒店業格局來看,近年來中國酒店集團雖發展迅猛,但在海外市場中的佔有率還較低。
期待錦江集團此次重大戰略布局,能夠帶領中國酒店業加速全球布局發展。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錦江酒店成立中國區公司,設上海、深圳「雙總部」》
環球旅訊 張夢菲 《後臺設立九大中心,前端運營26大品牌:錦江酒店實施中國區戰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