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主業故事破滅,*ST德奧何以10億收購「無人機」科比特?

2020-12-24 第一財經

賣牛奶的去拍電影、開飯店的要搞大數據、造房子的進軍P2P.....A股曾經風生水起的跨界故事越來越多被證偽,當潮水退去,「風口的豬」也成為讓股民流血的絞肉機。

6月7日,*ST德奧(002260.SZ)公告稱,將放棄與大康實業設立通航子公司拓浦精工,轉而將後者的股份轉讓給漢森科技。實際上,自今年3月,*ST德奧曝出2億元銀行貸款逾期,資金鍊告急後,「家電+通航」的雙主業模式就已經宣告破滅。在2017年年報中,*ST德奧計提海外同行資產減值4.38億元。

目前為止,*ST德奧已全面叫停已有的國內通航子公司投入,涉及項目十餘個。在這些被終止的十餘個項目中,如拓浦精工一樣停留在計劃書上的不在個別。在近日回復交易所的問詢中,*ST德奧披露,公司在邵陽、株洲等地的通航項目實際上均未有實際性進展。此前四年間,*ST德奧曾多次以發展同行業務為由進行定增融資,最終均以失敗告終。6月5日復牌以來,已連續三日跌停。

陷入資金危局的*ST德奧雖然稱要放棄通航板塊的投入,卻仍在策劃以不低於10億元的高價收購備受爭議的無人機企業——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比特」),2016、2017兩年,科比特分別虧損1840.63萬元、1.09億元。2017年11月,該公司董事長盧致輝曾公開表示,公司剛剛完成2億元人民幣Pre-IPO輪融資。

「通航」融資夢破碎

2013年6月,與「德隆系」難逃關聯的梧桐翔宇入主小家電企業伊立浦,在梧桐翔宇的主導下,伊立浦開始投資共軸雙旋翼直升機、無人機等產品,跨界通用航空業務領域,並改名德奧通航,直至2018年因連年虧損披星戴帽,成為如今的*ST德奧。

2013年至2016年,*ST德奧先後在歐洲收購了Hirth、Mesa、XtremeAir、Rotorfly、RSG、ASE等通航子公司,而這些子公司多數資質平庸,收購前多數已資不抵債,且這些遙遠的海外收購中,不乏如Rotorfly原本即是梧桐翔宇的關聯資產。(具體見第一財經此前《德奧通航資金鍊臨危再曝巨虧,「德隆系」老套路又陷滑鐵盧》報導)。

在眼花繚亂的海外收購之後,*ST德奧在國內的腳步也未停止,先後在江蘇、湖南等地與當地企業籤署了數十億的通航投資項目,設立子公司近十家。2016年上半年,*ST德奧在江蘇溧陽、南通,將分別投入10億和50億元的通航項目,2017年又先後與出資6000萬受讓卡拉卡爾 10%股權、增資無錫漢和18%股權、並宣布與株洲國投、湖南大康設立合資公司、向北京中天易觀增資。

公告計劃後,*ST德奧的國內的項目卻鮮有真正落地的。*ST德奧在6月5日回復交易所問詢中稱,溧陽、株洲、邵陽等地的項目均未有實質性開展。不過,這仍然不無法改變*ST德奧曾試圖以「雙主業」的跨界故事來進行大手筆融資的事實。

業績報表顯示,2015年—2016年,*ST德奧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為-0.23億元、-0.10億元,到2018年雙主業模式被證偽,2017年年報被迫計*ST德奧當年扣非後虧損5.39億元,淨資產也由3.4億元下滑至-1.66億元。

2014年下半年,*ST德奧欲通過配股募資不超過6.4億元人民幣,之後因重組取消上會。2015年10月,德奧通航發布48.96億元定增方案,拉鋸一年融資落空。融資失敗後,2016年年底,*ST德奧曾試圖賣殼珍愛網,同樣策劃近一年,最終遭監管叫停。

融資未果,德奧通航不得不表示,將通過自籌資金、籌備產業基金投入等方式推進通用航空重點項目的建設進度。

從經營數據來看,3年以來,*ST德奧的通航板塊仍然是襁褓中的嬰兒。2017年,通航板塊僅為*ST德奧貢獻3161.92萬的收入,佔比總營收僅4.16個百分點,相較2016年的3213.56萬元下滑1.61%。

今年2月25日。*ST德奧表示,公司重組了通航板塊業務負責團隊,重用國內外一線精兵強將,接下來將全面整合國內外資產,以此實現經營業績的根本性好轉。話音剛落不足一月,曝出2億元銀行貸款違約,梧桐翔宇持有德奧通航的6539萬股份也同時因債務糾紛被全部輪候凍結。直到4月16日,審計機構要求公司在2017年年報中對通航子公司涉及資產全額計提減值。最終,*ST德奧對通航業務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4.38 億元,並稱將放棄海外通航板塊。

在年報發布後,監管發函要求*ST德奧說明將如何處置國內外通航資產。*ST德奧最後給出的回答是——對海外通航子公司中止資金投入,並破產清算;對國內通航子公司暫停投入,業務停頓。

記者梳理發現,在放棄上述六大海外通航子公司的同時,*ST德奧也暫時終止了對包括德奧直升機、德奧斯太爾、德奧航空發動機、德奧無人機運營、 德奧飛悅在內的七大通航子公司的資金投入。最終將如何處置國內這些通航資產,第一財經多次致電*ST德奧,均未獲得回應。

定增10億收購科比特?

在原有的通航業務已停止投入或已經託管清算、計提減值的同時,*ST德奧仍在以新的方式抒寫它的跨界故事。

2017年11月6日,停牌近1年的*ST德奧復牌,21個交易日市值蒸發近30億元,隨後12月4日,*ST德奧再度緊急停牌策劃重組。今年1月,*ST德奧披露此次重組擬定增收購通用航空業務相關資產,預計交易金額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2018年2月,披露標的為科比特100%股權。

天眼查信息顯示,2014年10月成立的科比特主要從事多旋翼無人機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註冊資本約5080萬元,創始人為盧致輝,持有公司33.86%的股份。機構股東包括國信大族、晟田投資、梅花明世等多家PE。

關於科比特和盧致輝,可查的信息並不多。在天眼查上,盧致輝的身份還包括「大疆無人機創始人」之一,但這一身份已被多家媒體報導系無中生有,營銷包裝,其在大獎僅僅只是一名普通員工。對此,記者試圖致電科比特求證,但截至發稿,電話未有人接聽。

在科比特的官網,對公司和盧致輝的介紹也都不多,而坊間盛傳「科比特2015年融資3000萬估值1.2億,2016年融資4000萬估值5億」。2017年11月,科比特對外宣布獲得梅花資本領投的2億元Pre-IPO輪融資。也就是說,在獲得2億元融資後一個月,*ST德奧開始與科比特洽談收購。

儘管*ST德奧把科比特稱為國內知名的工業級無人機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但記者網絡檢索發現,除了官網之外,幾乎找不到與這家公司的產品信息。在此前監管的追問下,*ST德奧曾公布科比特未經審計的營收信息,公告顯示,這家無人機企業2016年和2017年分別虧損1840.63萬元、1.09億元。除此之外的資產負債情況,*ST德奧尚未披露。

對於這筆交易,外界並不看好,*ST股東甚至用腳投票,6月5日公告繼續重組並復牌以來,*ST德奧已連續三個跌停,這更將減少了收購成功的概率。從公開信息來看,梧桐翔宇的股權質押大可能已經觸發危機。在*ST德奧債務逾期後,梧桐翔宇所持的*ST德奧全部股份也先後被浙江中院、天津高院、江蘇中院輪候凍結,凍結理由均是債權人要求財產保全,是否涉及股權質押尚不明確。

公開披露顯示,梧桐翔宇自2014年月以來,不斷將*ST德奧股票用於質押融資,最新的一輪質押發生在2017年11—12月,梧桐翔宇先後向渤東方證券、渤海匯金質押了*ST德奧股份,且部分質押期僅不足一月。

對於為什麼還要繼續這筆交易,*ST德奧在6月5日的復牌公告中給出的重要理由是「提升公司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水平, 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這一理由,在2013年開始的那一輪跨界中,也曾被類似地寫進公告。

在此前的一季報中,*ST德奧預計2018年1-6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000萬元~-5000萬元。如果今年無法扭虧為盈,將被暫停上市。

相關焦點

  • 德隆重生記:故事大王與掏錢能手——《德奧通航篇》
    雙主業並行——「電飯煲裡造飛機」那邊剛收購完伊立浦,德隆系的新任高管們還沒在公司站穩腳跟,這邊就急切而高調地宣布了「通用航空項目五年戰略規劃」,宣稱要至2018 年在最安全的民用共軸直升機、無人機領域成為全球的製造商。實際上,就是要推行小家電+通航雙主業戰略。
  • *ST德奧擬收購中幼教育
    來源:新京報網5月18日晚間,已經暫停上市的*ST德奧又有新動向,*ST德奧公告顯示公司擬以發行股份、支付現金等方式收購深圳市中幼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幼教育」)不低於90%的股權,推進公司重整事項。
  • 重整計劃獲法院批准 *ST德奧重生初露曙光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趙琳5月29日,暫停上市逾一年的*ST德奧發布了關於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計劃暨重整進展的公告。隨著重整計劃獲法院批准,*ST德奧重生迎來一線曙光。*ST德奧董秘陳國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重整計劃獲得法院批准。接下來就是抓緊時間執行重整計劃,爭取早日化解公司債務負擔,走上正軌。」
  • *ST德奧擬收購中幼國際 深交所關注重組是否構成實質性障礙
    據披露,*ST德奧擬以發行股份、支付現金等方式收購深圳市中幼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幼國際」)不低於90%的股權。證券時報·e公司此前報導,此番*ST德奧擬收購的中幼國際,2年前*ST皇臺也曾籌劃收購,不過最終沒能如願。
  • *ST德奧:申請股票恢復上市
    摘要 【*ST德奧:申請股票恢復上市】*ST德奧(002260)7月6日晚間公告,公司當日向深交所提交了股票恢復上市的書面申請,後者將於將於公司提出恢復上市申請後五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 嘉善無人機全產業鏈項目開工
    2月28日下午,嘉善縣在科比特全產業鏈項目現場,舉辦年後首場全縣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吹響了全縣重大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的衝鋒號,打響了項目推進攻堅戰的當頭炮。嘉興市委常委、嘉善縣委書記許晴,嘉善縣委副書記、縣長徐鳴陽等領導出席活動。
  • 訪日本無人機公司Aeronext執行長田路圭輔
    新華社東京12月3日電 (記者 劉春燕)作為一家創新企業,日本無人機公司Aeronext的成長與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與深圳南山密不可分。公司執行長田路圭輔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分享了Aeronext的深圳情緣。
  • 專訪:深圳是我們走向世界的舞臺——訪日本無人機公司Aeronext首席...
    新華社東京12月3日電  專訪:深圳是我們走向世界的舞臺——訪日本無人機公司Aeronext執行長田路圭輔  新華社記者劉春燕  作為一家創新企業,日本無人機公司Aeronext的成長與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與深圳南山密不可分。
  • 深交所要求*ST德奧提交恢復上市補充材料
    原標題:深交所要求*ST德奧提交恢復上市補充材料   11月16日,深交所中小板
  • 2018首屆中國電力無人機智能運維技術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辦
    規劃無人機巡檢工作推進方案及實施成效》、《人工智慧在電力生產運行中應用思考》、《多旋翼無人機自動駕駛技術2020年發展規劃》《電力無人機檢測培訓與作業安全》、《天生橋局無人機巡檢應用情況》、《高海拔地區多旋翼無人機深化應用》、《北鬥時空智能助力電網運維》等多項專題進行交流分享,深入剖析和解讀電網智能運維最新技術和發展成效,共話新時代無人機等智能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未來發展之路。
  • 解密被臉書天價收購的Instagram如何實現月活10億
    Instagram面市第二年,就被臉書以10億美元收購了。這是當時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估值高達10億的應用軟體。2018年,Instagram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目前月活躍用戶數10億。2020年全球最具價值500大品牌榜中,Instagram排名第57位。
  • 永和智控易主一年:雙主業淨利持續下滑
    面對公司淨利增長乏力的窘境,曹德蒞入主後馬不停蹄地開始了併購計劃,並將目光盯向了醫療健康產業,欲打造「醫療健康產業+流體智控業務」的雙主業模式。歷時一年,永和智控已初步勾勒出了曹德蒞想要的模樣,但與此同時,公司帳上商譽也出現激增,從曹德蒞入主時的1334萬元已增至6025萬元(截至9月30日),這無疑成為了懸在公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 凱撒旅業:收購老牌康泰旅行社 出境遊主業再添發展新動力
    原標題:凱撒旅業:收購老牌康泰旅行社,出境遊主業再添發展新動力   天風證券指出,康泰旅行社是香港歷史最為悠久、最具規模旅行社之一
  • 凱撒旅業:收購老牌康泰旅行社,出境遊主業再添發展新動力
    此次收購彰顯公司主業發展決心。加碼免稅業態分享行業高成長紅利。公司實控人變更背景下,內部管理理順迎發展新篇章;聚焦主業發展,此次收購老牌康泰旅行社彰顯主業發展決心,同時開闢免稅新業態多元發展,雙輪驅動後續有望迎高速發展,我們預計公司19-20年EPS分別為0.35/0.42元/股,對應PE為26X/22X,建議重點關注。維持盈利預測,「買入」評級。
  • 北鬥星通降本挖潛前三季淨利增36倍 核心主業貢獻九成營收
    11月30日,針對投資者諮詢無人機訂單情況,公司稱,其與主要的無人機場都有合作。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北鬥星通的核心業務貢獻的營業收入均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九成。剝離基站業務聚焦主業北鬥星通經營業績大幅增長,也與公司聚焦主業、主動縮減部分毛利率低的基站建設等業務有關。近年來,北鬥星通持續進行產業布局,重點在衛星導航定位,5G通信和汽車智能網聯三個行業領域。
  • 前瞻無人機產業全球周報第53期:覆蓋6.5公裡!全球首例無人機5G高空...
    全球首例無人機5G高空基站應急通信測試通過5G「加成」無人機將能在很多領域大展身手。近日,中國移動聯合華為完成全球首個無人機5G高空基站應急通信測試,高空無人機基站飛行200m高空時覆蓋能力超過6.5KM。此次測試是全球首例以無人機加5G通信系統的覆蓋能力驗證。試點在河北雄安新區進行,採用系留式無人機+5G高空基站。
  • 連續兩年淨資產為負值 上市佛企*ST德奧暫停上市
    原標題:連續兩年淨資產為負值上市佛企*ST德奧暫停上市編輯|何欣鴻
  • 捧出張若昀的*st夢舟,終究還是徹底告別了影視業|資本故事
    鑫科材料花了9.3億收購的西安夢舟,沒過幾年就要轉讓了。5月5日晚間,*ST夢舟發布公告稱,為回歸銅加工主業,擬將公司擁有的影視文化板塊資產整體掛牌轉讓。在西安夢舟成了*ST夢舟戴帽不久後,*ST夢舟又宣布將徹底退出影視行業。
  • 光韻達收購通宇航空陽謀:布局商用集群無人機的製造藍海
    按照這一收購安排,光韻達對通宇航空的持股比例將從此前的51%上升至100%,讓後者成為其全資子公司。需要注意的是,光韻達進一步拿下通宇航空的剩餘股份,與其布局商用無人機產業的藍海陽謀不無關聯。據了解,作為一家通過3D列印技術提供航空飛行旗零部件廠商,通宇航空的業務涵蓋航空精密零部件數控加工、航空配套工裝設計製造、金屬級3D列印等領域,此外致力於無人機部件的生產研發也是其重點發展的業務之一。在業內人士看來,伴隨著無人機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對通宇航空的全資收購也將對未來光韻達的估值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