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在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達到頂峰

2020-12-23 資格就業專注

維吉爾並非唯一一個被認為其指導是前所未有的古典人物。部分由於其著作和評註從伊斯蘭世界傳到西方而為人所熟悉,亞里斯多德逐漸受到了特別的尊崇。即使不能將他作為聖徒,教會至少將其視為一種先知式的人物。他的著作中所提供的更為廣泛的知識所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位多明我會修士大阿爾伯特(AlbertusMangus)及其學生託馬斯阿奎那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種新的知識調整和整合。最顯著的成果便是中世紀系統而理性的經院哲學,這個名稱指代那些闡釋基督教教導含義的學術努力。

其中包含著掃視一切的力量,而展現得最卓越的當屬阿奎那未完成的《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ca),其被評論為無與倫比的成就與脆弱的體系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是中世紀許多著作中最偉大的一部,藉此基督教學術對中世紀的思想的邏輯思考進行了一次有力的訓練,甚至只有少數孤立和特別的人才能朦朧地看出衝破邏輯與權威束縛,探詢另一條理解自然世界道路的可能性。

正是借著經院哲學的學術爭論,中世紀西方思想對未來歐洲思想的塑造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它使得一種經常被視為非常理性的變化成為可能,人文主義作品從14世紀開始就出現了偉大的復興。文藝復興是或曾經是最有效的神話之一,它可以幫助人們掌握自己的舉止風度並因此而更有效率地行動。當一些義大利人開始從事古典作家的研究時這個詞才開始應用,明確地援引異教的古典觀念,開始認為他們自己是失去的傳統「重生」的一部分,是古典時代的「復興」。

他們是在文化上形成的,而12世紀以來基督教文明的重大變化使其成為可能。如果我們記住語境的局限來使用這個詞並談論文藝復興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我們認為其代表著中世紀基督教文明的文化斷裂則是對歷史的一種篡改。在最具體的意義上而言,這個詞是歐洲藝術與學術繁榮的一個標籤,大約從14世紀初直到16世紀末。

我們無法用一條清晰的脈絡將「文藝復興」從「中世紀」當中剝離出來,而能夠指出的是在高層文化上的漸進變化。一些城市大街上的男男女女可能會在那些奢華的新風格建築中、在市政廳模仿古代的雕塑和噴泉裝飾中、在各種市民演出和化裝舞會中以及種種新事物中,真切地感受到這種變化。但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人們在思想上的變化,首先是那些學者、知識分子、富人和上流社會。雖然俄國以西的所有歐洲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經歷了這種變化(甚至在俄國那些由西方建築師設計的建築中也有所體現),義大利則是其中聯繫最為緊密的。

大約在一個世紀中,即1350至1450年,在義大利生活著比其他地方都多的學者、藝術家、科學家和詩人(他們當中很多人來自海外)。整個歐洲都在向義大利學習。所學的東西首要的便是古典時代的優越性。文藝復興有著人文主義的根源,它重新發現了古老的過去。這些長期以來都是通過拉丁語來實現的;彼特拉克不懂希臘文。至1500年,第一部威尼斯阿爾定版(Aldine)希臘語與拉丁語對照的古典文本出現了。

人文主義作者長期努力模仿羅馬人西塞羅的風格。畫家拉斐爾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雅典學派》(School of Athens),便是對希臘哲學家的歌頌。漸漸的,變化就在越發受到重視的過去這條路上出現了。16世紀的人們像13世紀的人們一樣,仍然經常給那些古代的偉人們穿上他們自己時代的服裝(雖然拉斐爾並不這麼做)。

亞歷山大大帝在中世紀的人們眼中看來與他們所知的國王非常相像;莎士比亞筆下的愷撒並未穿著羅馬的寬外袍而是男式緊身衣與長筒襪。在這樣的演出中沒有真正的歷史感,並且沒有意識到古代與現在之間人、事的巨大差異。取而代之的是,歷史被視為一座最好的學習典範的學校。但是在解讀這些典範方面卻有些變化。人們仔細尋找著古代神聖計劃的蛛絲馬跡,尋找那些再一次成功維護了教會訓導正確性的證明。

這是奧古斯丁的遺產,但丁將之繼承了下來。但是到1500年,一些過去的東西被識別出來,雖然同樣是非歷史的,但是人們感覺其對於他們的時代和境況更有用。一些人領會了古代的靈感,甚至那些可能是異教的,完全與基督教沒有任何關聯。這不僅是一種先驅,對古代作品的新重視也是結果之一。文藝復興的概念非常流行,尤其與藝術上的創新聯繫在一起。從12世紀開始,中世紀歐洲看起來已經在一條新路上充滿了活力與創造力。那時出現在音樂、戲劇和詩歌上的嶄新類型與風格至今仍能感動我們。

到15世紀,已經很清楚地看出他們不再僅僅局限於為上帝服務了。藝術變得越發自主。其風格越發多樣,越發世俗化。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在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達到頂峰,那是拉斐爾(建築師、畫家)、米開朗琪羅(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以及萊奧納多達文西(畫家、工程師、建築師、科學家和雕塑家)以及其他許多人的時代。文藝復興時期盛產這樣的多面手。他們擴大了人們對人類卓越品質的觀點。

文藝復興最終傳承到我們這個時代的就是體裁風格上的創新,而且它們是革命性的,標誌著文化上基督教體系和教會壟斷局面的最後破裂。古典與中世紀神話之間慢慢出現的分歧便是表現之一;其他的還包括羅曼詩與普羅旺斯愛情詩(其大多是受到阿拉伯人的影響)的出現,在世俗建築中精心雕琢的哥德式風格的發展(比如北歐諸多新城市中的市政廳),專供受過教育的世俗人閱讀的本地方言文學的興起,以及精英教育的世俗化和革命性發展。

人們敏銳地發覺塵世成就的巨大潛力要遠遠超過教會的教導。在米開朗琪羅名作《創造亞當》(Greation of Adam)中,人類的始祖被描繪為一個高大且具有英雄氣概的形象,甚至比通過手指賦予他生命的創造者更為有力,畫面極具戲劇性效果。

相關焦點

  • 15世紀末至16世紀的德意志長矛兵
    15世紀末至16世紀的德意志長矛兵* 許二斌 德意志長矛兵(landsknecht)是15世紀末到16世紀歐洲戰場上非常活躍的一種僱傭兵。
  •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設計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設計思想文藝復興是發生在14-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邦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之一。
  • 是什麼導致15世紀到16世紀的義大利戰爭?
    01 15世紀末至16世紀中葉,一場曠日持久的義大利戰爭,成為歐洲歷史上一段揮之不去的陰影。有關義大利戰爭背景,可追溯到十五世紀歐洲的局勢和政治形態。
  • 佛羅倫斯為何能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世界藝術的中心?
    佛羅倫斯是因藝術而發展起來的城市,在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人才優勢,迅速發展起來,自此後,一直作為義大利,乃至歐洲的文化中心而存在,到現在依然是全球很有影響力的藝術中心,文化地位相當高,以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藝術氛圍吸引著許多遊客前去觀光。
  • 為什麼佛羅倫斯是早期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中心
    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文化中心,在15世紀的義大利推出了許多著名藝術家的職業生涯。那麼,佛羅倫斯如何成功佔領中心舞臺?這一切都與這些地區的環境有關。決鬥教皇在15世紀(以及14世紀,並且一直追溯到4世紀)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羅馬天主教會對一切都有最終決定權。這就是為什麼14世紀末看到競爭對手教皇的重要性。在所謂的「西方大分裂」中,有一位法國教皇在阿維尼翁和一位義大利教皇在羅馬,每個都有不同的政治盟友。
  • 解析16世紀末歐洲關於野蠻人的辯論
    引言16世紀末,歐洲關於野蠻人的辯論長期展開。同樣也是在16世紀的美洲,由於被研究的人群的消失,民 族志見證的緊迫性也得到了徹底承認。長期以來,人類學史的研究者們相信,這一學科與歐洲支配性語境無法分離。直到20 世紀末,他們都認為人類學家總是分享同樣的緊迫之情,去保護正在滅絕的人群,去研究正在消失的文化。
  • 【西方近世紀時期家具】荷蘭巴洛克時期家具
    歐洲發生的文藝復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解除了精神枷鎖。歐洲的資產階級文化在人類文明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從而也促進了科學和文藝的迅速發展。西方近世紀家具從16世紀至19 世紀經歷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四個時期,尤以英法兩國為代表。現在所說的西方古典家具主要是指這時期的家具,體現出一種歐洲文化深厚的內涵,至今仍受到人們情有獨鐘的厚愛。
  • 「覺醒:文藝復興至二十世紀的宮廷珍寶」在深圳開展
    人民網深圳1月6日電 日前,「覺醒:文藝復興至二十世紀的宮廷珍寶」首展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開幕。來自文藝復興至二十世紀期間的兩百件宮廷珍寶亮相展會現場。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景園林
    作者:於冰沁(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風景園林系副教授)  文藝復興運動是14世紀興起於義大利、15世紀以後遍及歐洲的,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運動,16世紀達到巔峰,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促進了希臘羅馬古典美學的再生。
  • 文藝復興的藝術殿堂
    歷史悠久的託斯卡納首府佛羅倫斯宛如一幅文藝復興時的油畫,徐志摩曾富有詩意地稱之為「翡冷翠」,賦予這座城市以色彩。沿著阿諾河行走,城內遍布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建築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珍品。置身其中,你一定不會錯過這座「鮮花之城」的藝術瑰寶——烏菲茲美術館。它不僅是義大利最具影響力的美術館,也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美術館之一。
  • 【西方近世紀時期家具】英國巴洛克時期家具
    歐洲發生的文藝復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解除了精神枷鎖。歐洲的資產階級文化在人類文明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從而也促進了科學和文藝的迅速發展。西方近世紀家具從16世紀至19 世紀經歷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四個時期,尤以英法兩國為代表。現在所說的西方古典家具主要是指這時期的家具,體現出一種歐洲文化深厚的內涵,至今仍受到人們情有獨鐘的厚愛。
  • 19世紀法國畫家讓-萊昂·傑羅姆,把學院派繪畫藝術推向了頂峰
    #法國畫家讓-萊昂·傑羅姆(Jean-Leon Gerome,1824 - 1904),是19世紀最有影響的古典主義學院派畫家和雕塑家,他與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是同時代的法國學院派翹楚。
  •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比起中世紀更世俗(內含有獎問答)
    歷史學家用中世紀這個名詞總稱從羅馬帝國滅亡到美洲新大陸被發現(15世紀末,以哥倫布航海為標誌)之間的千年歷史。
  • 文藝復興在歐洲各國的特徵
    導讀: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文藝復興體現的是人文主義,但各國的文藝復興又有不同的特徵。
  •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消費能力得到提升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德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在這一時期,人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物價水平在不斷上升。由於受到收入增長的影響,人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也在不斷變化,但是這一時期總的趨勢是收入水平要略高於物價水平。
  • 歷史說:帶著政治色彩的的文學,為何深受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
    俄羅斯從蒙古韃靼統治下解放後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伊凡雷帝自稱沙皇,莫斯科修建了民族風格的克裡姆林宮鐘樓和瓦西裡升天教堂,聖像繪畫藝術達到高水平。編年史的收集和編纂興盛,《教堂曆書大集成》(16世紀中期)廣泛收編聖徒傳及其他體裁的供教堂月曆用的讀物,以振興東正教文化傳統。
  • 英倫藝術(二):6-19世紀的英國建築
    英國的文藝復興來得很遲緩,在美術方面主要體現在建築上,其次才是雕塑和繪畫。  從16世紀初,大型的宗教建築活動停止了,代之而起的是公共建築和鄉村建築。新貴族和資產階級開始在農村莊園裡建造舒適的世俗建築。混合著傳統的中世紀建築和大陸文藝復興手法的建築風格──都鐸風格出現了。
  • 蒙古人在義大利:十四世紀義大利藝術中的「蒙古人形象」問題
    初探:貝倫森的直覺20年代初,美國藝術史家伯納德·貝倫森(Bernard Berenson)在1908年的文章《一位錫耶納畫家筆下的聖方濟各傳說》(「A Sienese Painter of the Franciscan Legend」)中提出了一個直覺性的假說,他在14、15世紀錫耶納藝術中似乎看到了一個有別於西方的精神源頭。
  • 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的社會重構
    本期刊發的文章分別從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和近代早期的法國歷史著手,旨在探討傳統的熟人社會解體後,國家在推動現代性社會重構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15世紀的佛羅倫斯 資料圖片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研究史上,19世紀是布克哈特的世紀,20世紀是漢斯·巴隆的世紀,兩人都高度重視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歷史意義。
  • 藝術國家化的一個樣本: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美學
    在這個後-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一方面,現代民族國家已經成形,儘管有大批如笛卡爾那樣的所謂「自由思想者」逃逸在君主制和天主教之外,文化藝術仍直接受國家和教會的幹預,中學至大學的受教育權主要為特權階級所享有;另一方面,行政絕對主義體制的成功建立,國家一切權力高度集中在君主及其權臣手中,他們於是有能力去控制文化藝術的主流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