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李國梁愛情線多餘?登頂後,黑牡丹一句哽咽的話點明重要性

2021-01-12 歡樂劇賞

自從《戰狼2》之後,吳京的作品必須看。

因為他已經幫觀眾做了一些甄選,題材三觀正,且保證最大力度的實景拍攝。

最近上映的《攀登者》也不例外。

拍攝《攀登者》前,主創演員都要進行相應的登山技能訓練。

而且《攀登者》大部分都是實景拍攝,雪山部分都是在青海海拔5254.5米的崗什卡雪山上完成的。

主創人員背著十幾斤重的登山包在雪山裡拍攝,凍得直呼太冷,有時候還需要吸氧才可以順暢呼吸。

實景拍攝及演員培訓相應的技能,讓投資者的錢都用到正道上,而不是用在演員身上。

影片質量得到保證,少用摳圖、替身和五毛線特效,提高觀眾的觀影效果。

或許吳京終結很多人的財路,所以他的電影從《戰狼2》起就被唱衰。

比如《攀登者》,還沒上映上千條黑評。

點映開始就鋪天蓋地的吐槽,而說來說去就只有一點——感情戲多餘。

125分鐘的電影,所謂的感情戲才不到18分鐘,就被說成是「愛情片」,這些人是有多久沒看過愛情片了?

有一些黑評甚至感覺都沒看過電影。

比如沒弄明白心肺復甦的概念,就吐槽人工呼吸沒有按胸;

而且戲裡明明戴雪山防護眼鏡,結果說沒帶,害得二刷的時候還特別留意了一下。

二刷《攀登者》,對於被人嘴裡的槽點「感情戲」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也終於明白為何在戲裡,加入表面看起來格格不入的兩段兩代攀登者的感情戲。

真的要慢慢去品,才能明白其中的精髓。

方五洲是兩次登山的執行者,他與徐纓感情線也延長了15年。主要體現愛情為國為理想讓步的偉大。

也從側面說明英雄也是有七情六慾的普通人。

也會有情愛,有自己的小家。

只不過在國家大愛面前選擇後退而已。

李國梁的愛情線也安排地很奇妙,含義也是多重的,如果是一刷匆匆而過,很難體會到。

第一,體現李國梁從普通登山者到堅定為國登頂珠峰的心理變化。

方五洲曲松林之所以登珠峰,因為那是他們的夢想及使命。

胡歌飾演的楊光之所以登山,是為了告慰已經去世的父親。

章子怡飾演的徐纓之所以來到珠峰,是為了研究珠峰的氣象課題,同時為第二次攀登者提供適合登珠峰的合適數據。

而李國梁等珠峰,是因為自己是一位有過登山經驗的攝影師,是為了彌補上一次沒有拍下峰頂影像的遺憾而來。

但1975年,珠峰北玻已屬於中國,他們年輕一代為國登頂的使命感已經沒那麼強烈。

他們這一代,對於不能在3分鐘內完成訓練的質疑,就是最好的佐證。

李國梁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在荷爾蒙爆棚的年紀,看到喜歡的女孩,他也會心動,會暗中偷拍她的照片。

他沒意識到,作為登頂珠峰的攀登者,不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兒女私情上。

這就需要有人給他當頭一棒,徹底喚起他的使命感、

而因沒能拍下影像而負罪生活了15年的黑臉教練曲松林,就是最好的人選。

李國梁因為訓練受到打擊而悶悶不樂,得知曲松林不是針對他,而是因為珍惜他時,立馬有了登頂珠峰的使命感。

這是一種上一輩對下一輩精神的傳承及期許,是一種不想辜負的責任。

因為這個意識的轉變,李國梁在選擇保護攝影機而割斷救命繩時,才那麼毫不猶豫。

但眼裡的熱淚、不甘及留戀,表明他做出這個決定需要的勇氣有多大。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為國登頂,生命、愛情都可拋棄,這是一種怎樣崇高的中國精神。

第二,給戲劇化的黑牡丹,找一個必須登頂珠峰的出發點及意志力支撐點。

黑牡丹的原型是第一個登頂珠峰的女人潘多,那時候潘多已是3個小孩的母親。

戲裡為電影效果,把潘多改成一個20歲左右且心思單純的小丫頭。

剛開始她只是一個後勤人員,沒有意識到登頂珠峰的意義及殘酷。

要不然她不會因為不忍心愛之人受苦,就公然放水。

但是這樣一個戀愛腦的女孩,因為李國梁的去世而瞬間成長。

畢竟世間能讓一個人快速蛻變的特效藥,就是愛情或是親情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李國梁登頂珠峰的夢想成了黑牡丹的夢想,正因為有了這個精神支撐,黑牡丹才會誓必登頂。

只為能讓李國峰通過她的眼睛,目睹他為之奮鬥的珠峰峰頂的風景。

登頂後,她那句哽咽的「李國梁,你看到了嗎」,就點出了這條感情線的必要性。

影視作品是現實生活的升華,而不是展現生活原生形態和完整過程的紀錄片。

雖然《攀登者》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但也不能把原型所有關係的細枝末節都搬上熒幕。

兩次登頂珠峰涉及到那麼多人及家庭,做一些戲劇上的改編,這是不可避免的。

相關焦點

  • 《攀登者》山高人為峰,情深心作虹
    前後兩版的海報配詞,其實我更喜歡的是「為國登頂,寸土不讓」。但是,我覺得「山高人為峰,情深心作虹」更符合《攀登者》這部片子的主題。只是,作為70周年獻禮,且現今的形勢下,「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更切合吧。
  • 曲尼次仁《攀登者》即將來襲 眾星集結相約9.30
    9月10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國產電影特別推介活動中,《攀登者》劇組亮相,陣容十分強大。影片大咖雲集,集合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曲尼次仁等主演,更有成龍友情出演,共同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令人十分期待。
  • 李國梁長眠珠峰是《攀登者》最大的遺憾,井柏然用演技致敬英雄
    文/小七追劇站期待已久的《攀登者》終於上映,首映日票房輕鬆破億,相信第一天的票房還會繼續突破。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登山隊攀登珠峰的故事,前後兩次登上珠峰,第一次不被認可,第二次終於完成任務。整部電影中,演員們用自己精湛的演技還原當時攀登珠峰的艱難,展現了那代人為了祖國榮譽而奮鬥的精神,其中最讓人動容的還是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梁。李國梁是一名攝影師,有過登山經驗,所以登山隊組建的時候他就接到了命令前來報到。一名攝影師對於登山隊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呢?
  • 攀登者:最後就是,片尾一定要看,瑕不掩瑜,向所有的攀登者致敬
    看完攀登者以後的感想。一直很喜歡這種團體奮鬥的電影和劇,而且登珠穆朗瑪峰這個真實的事件非常的偉大。攀登珠峰的目的,是為了捍衛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結合影片1960-1975年的歷史背景,更覺不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影片剛剛開始的時候,三個攀登者為了攀登第二臺階搭人形梯,張譯飾演的曲松林為了站穩在零下幾十度冰天雪地的環境下赤腳攀登。也因此曲松林截掉了半隻腳掌,的後半生只能一瘸一拐。比起吳京飾演的方五洲我更加喜歡張譯扮演的這個角色。
  • 曲尼次仁憑《攀登者》提名百花獎最佳女配 獲益良多感恩前輩
    近日,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在鄭州隆重舉辦,來自西藏阿里的演員曲尼次仁憑藉在電影《攀登者》中的精彩表現,成功提名最佳女配角獎。這不僅是一次演技的肯定,也是表演生涯的裡程碑。在電影《攀登者》中,曲尼次仁扮演一位身體素質過硬、體能優異的藏族女孩黑牡丹,她駐紮在珠峰腳下的訓練營中,擔任教練助理,負責安頓登山隊員們的飲食起居,協助教練一起開展訓練工作。拍攝時她與吳京、章子怡、井柏然、張譯、胡歌等一眾演技大咖同臺飆戲。
  • 《攀登者》
    15 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 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幕後花絮為了塑造好角色,章子怡在開拍前特地進行學習和體驗生活。
  • 原創│影評:《攀登者》
    在糾結看《攀登者》還是《中國機長》的時候,因為後者裡有換頭寶貝,所以原本不在我的選擇範圍內。沒想到的是在上映當天,最先出來很多差評的卻是《攀登者》。也有很多兩極分化嚴重的評論。影片講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 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
  • 攀登者李國梁原型是鄔宗嶽嗎 為保護攝影機犧牲虐哭網友
    攀登者李國梁故事原型是誰,據悉,李國梁原型是鄔宗嶽,在攀登中犧牲了。嚴格來說,電影《攀登者》中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梁是男三號,但對於劇情整體來說他是僅次於吳京飾演的方五洲的重要角色。李國梁是一個攝影師,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各方麵條件都非常不錯,影片中還為他安排了感情戲,黑牡丹第一眼看到他的時候就被他吸引住了。
  • 登陸網播平臺的《攀登者》,豆瓣評分下滑嚴重,加之大批「差評」
    11月22號,國慶檔期三駕馬車之一的《攀登者》正式登陸網絡播放平臺,當天即飆升至電影領域播放熱度第一位。票房成績上《攀登者》最終未能突破11億,但相較於電影本身的熱度以及電影的主演陣容而言,觀影人次要明顯落後於實際需求,所以對於眾多還未觀看該電影的朋友,以及明星自帶的吸引力,都讓《攀登者》在短期內迎來了一波播放熱潮。
  • 《攀登者》衝擊珠峰的片段讓人落淚,李國梁犧牲有點冤
    《攀登者》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電影,是在西藏實地取景拍攝的,裡面有很多的我們認識的明星,比如像吳京,張譯,胡歌,章子怡等,他們都是很有實力,也是很多人喜歡的演員,這個影片場景很壯觀,也非常驚險刺激,看了之後讓人印象很深刻,所以這個影片很是值得一看的。
  • 《攀登者》:二次登頂,李國梁捨命護攝影機,這種做法值得嗎?
    ,《攀登者》便是以登珠峰為背景,攝影機成為榮譽的曝光者,而劇中攝影師李國梁的犧牲,究竟值不值?方五洲、曲松林等三人在1960年登上珠穆朗瑪峰,也是國人首次登頂成功的先例,但這一榮譽,卻不被世界所承認,原因在於方五洲三人登頂成功之後並沒有留下來證明登頂成功的證據,其實曲松林是帶著攝影機的,因為在到達珠峰二次臺階衝頂的時候險些意外墜崖,幸好方五洲及時搭救,放棄了攝影機,於是才釀成沒即使登頂成功也沒有留下證據的後果在這15年內,曲松林一直都在痛恨方五洲,恨方五洲救了自己而放棄了最為寶貴的攝影機
  • 《攀登者》豆瓣評分6.9,故事懶散,偏於紀實風格
    徐纓在片中的給人的感覺,她的最高任務和攀登珠峰的動機更像是為了愛情,小我的感覺體現得實在是太濃厚。 像,李國梁和黑牡丹的感情戲,也是讓人眉頭一皺。
  • 《攀登者》:為國登頂,豈止是一句口號
    9月30日,《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正式上映,我在影院見到了這樣的一群年輕人: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貼著小小的國旗,手上也拿著國旗,興高採烈的排著隊進場。儘管是提前一天購票,但《我和我的祖國》已經場場爆滿,最後墨君只買到了《攀登者》的票,還是最後一排,那些年輕孩子們坐在我的前面,興奮的拿出手機自拍,等待影片正式開始。愛國,是無關於年齡的,更無關乎題材。《攀登者》看起來是冒險片或是極限運動?
  • 《攀登者》——勇者
    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攀登者》作為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片之一,為了展現真實的景致和環境,真實還原英雄們在登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克服的難關,這部電影所有的場景都是在珠穆朗瑪峰上實地取景,攝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員們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戲,只為了給祖國獻上最美的禮物。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攀登者》唯一登頂的女性黑牡丹、用義肢登頂的楊光,原型是誰?
    國慶檔大片《攀登者》,在上映之前,就已經有不少網友科普過關於當年從北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真實歷史背景了,無論是吳京飾演的方五洲,還是張譯飾演的曲松林,都有真實的人物原型。前段時間,央視的《開學第一課》還曾邀請《攀登者》原型之一夏伯渝講述當年攀登珠峰、講述「中國梯」的故事。
  • 吳京:1960年登頂珠峰不被承認,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攀登者》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吳京飾)和曲松林(張譯飾)在氣象學家徐纓(章子怡飾)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 《攀登者》失敗在哪?
    這次登頂向一直質疑中國的外國人證明了,中國人是最早從北坡(在此之前北坡一直被認為不能登上珠峰)登上珠峰的,這次登頂也是女性首次從北坡登上珠峰。 一直以來,我國很少有涉及登山這類極限運動題材的電影,2015年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的出現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白。而《攀登者》作為首部登山題材的類型片,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 《攀登者》為什麼將生死置之度外,1960和1975年一定要登上珠峰?
    正如多年後,他們再次重聚,因為當年赤腳上山頂凍傷而切除了腳趾的曲松林和頭髮依稀斑白的方五洲彼此爭論人命和攝像機的重要性那樣,1960年證明中國人登上了珠穆拉瑪峰真的那麼重要嗎?三段畫蛇添足的感情戲《攀登者》這麼好的現實題材,電影中雪崩、暴風、冰裂縫、隊員凍傷、帳篷掀飛特效畫面也是很用心,吳京拉輪胎、翻障礙物、水中憋氣用三分鐘完成訓練動作,徒手攀上廢棄工廠煙囪、鍋爐房裡引體向上,張譯光腳踩隊員上第二階梯、拿出已經被切除的半個腳掌、拉回李國梁屍體的悲痛等等都刻畫的很好。
  • 攀登者:李國梁明明避開了風暴,為何副指揮還要為他的犧牲自責
    《攀登者》中最觸動圈姐的是曲吉林抱著方五洲哭的鏡頭。曲吉林跛著腳親自將李國梁的屍體拉了回來,滿臉冰碴子的他看到方五洲後第一句話是「我錯了」,方五洲什麼都沒說將他拉過去扣住他的肩膀,曲吉林也終於控制不住情緒,哭的像個做了錯事的孩子。
  • 電影攀登者影評
    年輕一代的出現而又拉出了另一段的感情線,李國梁和黑牡丹一見鍾情。但礙於登山在即,便都顯得十分內斂。看了很多評論大多數都覺得這段感情線強加的有些突兀,而我並不這麼認為。 首先在影片有一單線方五洲和徐纓感情線出現的同時,這段感情線與其更能產生對比。老一代是如何對待感情,追尋幸福,而那時候的青年又是如何追尋幸福更能產生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