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兩版的海報配詞,其實我更喜歡的是「為國登頂,寸土不讓」。但是,我覺得「山高人為峰,情深心作虹」更符合《攀登者》這部片子的主題。只是,作為70周年獻禮,且現今的形勢下,「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更切合吧。
《攀登者》是根據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真實歷史改編,其實,單單講這兩段歷史故事就已經足夠燃了。但是,編劇畫蛇添足地加了兩段所謂的「愛情」,又加了兩個推波助瀾的女角反而讓這電影變得不倫不類。當大家被攀登隊員的激情點燃時,突然插入了些莫名其妙的愛情戲,真的有點讓人啼笑皆非的感覺,反倒是如果將方五洲和曲松林的瓜葛寫得在細膩點的話,這部片子會更好看一些。
也不知道是剪輯的原因還是真的沒有拍,曲松林和方五洲的「決裂」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另外就是拉練場上,曲松林和方五洲同時脫了外套,但是鏡頭一轉就只有方五洲在炫他的技藝,這是為了讓吳京一顯身手而為之,還是為了什麼,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
到了後來,李國梁犧牲後,曲松林抱著方五洲說:「我錯了……」這才漸漸的對曲松林對方五洲的之前態度有所理解,也像曲松林對方五洲說的:「你憑什麼替我決定扔掉攝影機」,登頂才是當時的首要任務,而人命並不重要。
張譯的曲松林演得不錯,只是,劇情有點不太流暢,細節沒有處理得當,讓這個本來可以很豐滿的人物失色不少。
吳京的方五洲延續了吳京以往角色的特色,我在觀影途中看到方五洲遇險的時候,就安靜的說了句:「吳京的電影,吳京是不會死的」,不管是英雄主義也好,是主角特權也罷,總之,吳京現在已是打不死的存在(流浪地球除外)。
章子怡的徐纓,犧牲得太不值得了,既沒有給電影帶來悲情的色彩,也沒有讓人覺得故事動人。甚至看到有一條評論說:「女主的死,就是因為她的作」……
至於井柏然的李國梁、胡歌的楊光,要不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他們的設定真的有點多餘,還不如放點筆墨去寫一下何琳的趙虹,而楊光的存在是為了最後讓成龍露一下臉嗎?更詭異的是作為女性的代表,最後跟著方五洲一起登上珠峰的居然是曲尼次仁的黑牡丹。
我知道1975年的那個次登頂中,中國登山隊女隊員潘多和8名男隊員從北坡登上珠峰,但是,在這裡由黑牡丹來演繹登上珠峰的女隊員卻讓人覺得唐突,在營地裡只是作為後勤人員,在拉練中只是作為計時員的黑牡丹就這麼登上了珠峰,這僅僅是為了交代她替代了李國梁完成任務嗎?也僅僅是因為她與李國梁那段似有似無的「愛情」嗎?反正,這一個人設有點讓人無法信服。
《攀登者》,題材很好,但是,愛情很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