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人為峰——記女攝影師戶外攀登者 何靜

2020-12-20 騰訊網

山高人為峰

記女攝影師戶外攀登者 何靜

何 靜

1988年出生,陝西西安,碩土,工程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陝西省女攝影家協會會員,國家運動健將。

部分攀登記錄

● 2016年10月4日 攀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8201 )米

● 2017年9月25日 華人女性首位無氧攀登世界第八高峰瑪納斯魯( 8163 )米

● 2018年5月14日 無氧攀登世界第五高峰瑪卡魯峰( 8463 )米

● 2018年8月14日 烏蒙山330公裡越野跑( 105小時)女子第四名,陝西首位女子完賽

● 2019年4月25日 華人首位無氧攀登世界第十高峰安納普爾納( 8091 )米

……

何靜是個「歪」女子。

她至今已經登上了26座海拔5000米至8000米高山之巔,她也曾經寫了26封「遺書」。

「何靜一點都『靜』不下來。2020年國慶黃金周,何靜借了朋友一輛排氣量1200CC的摩託車,從西安到西藏,川藏進青藏出用時8天,往返騎行5885KM。一個女生『萬裡走單騎』的騎行記錄由此誕生。很了不起啊!」資深戶外裝備玩家蒲桃女士,開門見山地介紹了自己的摯友何靜。

▲2018年4月26日 我的隊友他們吸氧所以適應結束了,我選擇了無氧所以必須繼續適應。我站立在二號營地帳篷外面,看著他們逐漸消失在轉彎的地方,隊友離開後,只有我的嚮導陪我一個人拉練,從二號營地6500米到四號營地7400米進行了八天七夜地獄式的拉練。看著對面的珠峰我知道一切只是剛剛開始。

「何靜每周要負重20公斤爬樓訓練3次,樓高50層。我倆曾經共同爬過一次,一趟耗時30分鐘,爬到頂層時我的心臟都要『跳』出來了,何靜卻平靜如水。」話音未落,蒲濤又補充說到。

用陝西話描述何靜,確實很「歪」!「歪」,本地方言,厲害的意思。

2020年10月30日,西安大唐西市。第五屆絲路影博會在此舉辦。由陝西省女攝影家協會主席山新莉策展的《跑出的影像》與觀眾見面。展位前人人頭攢動,一幅幅作品吸引觀眾目光。可誰又能想到這些作品出自一位「單薄」的女性作者——何靜。

▲走金屬梯。瑪納斯魯5700米一號到二號營地到處有冰裂縫,裂縫大的區域不得不使用金屬梯通過。

正是這位「柔弱」的西安姑娘,她一次又一次用實力和毅力站在雪山之巔,成為無氧攀登海拔8091米世界第十高峰——「安納普爾納」的首位華人女性,讓人由衷讚嘆。

期間,何靜以安靜的姿態神情與觀眾交流,從容地講述著照片背後的故事……

專訪前,從影展策展語上看到此組「硬核」數據:何靜跑步累計15000公裡+,騎行40000公裡+,堅持每周負重20公斤爬樓50層,訓練8趟,累計突破144000臺階……簡直就是一個「女漢子」。

何靜正是以其堅毅、勇敢、執著的堅持與付出,灑下的汗水見證了這一切。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開始用手機相機拍攝戶外極限運動的精彩瞬間,於是有了「跑出來的影像」專題呈現。

▲兒行千裡母擔憂。

2018年5月14日8:50分 成功登頂馬卡魯峰(8463米)。對於家人這些年多少一直有虧欠,站在頂峰那一刻我只能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謝。

何靜何許人也?通過專訪,我面前的主體人物形象輪廓越來越清晰還原。

何靜,一個普普通通的「80」後西安女孩,出生在西安高陵。讀書時代與其他孩子一樣小學、中學、高中,完成了規定的學業。2004年上學期間有緣結識一位特別喜歡戶外運動的遼湘老師,隨著潛移默化,從那時起一顆戶外運動的種子悄悄地埋在心裡。

「我的名字是姨奶奶給起的,作為一個女孩子就是希望我能可以做一個安安靜靜、文文氣氣的人。其實,平時生活中我是一個特別安靜的人。一個人在家看書、刺繡、寫字。然而我有也自己的兩面性,一靜一動反差就比較明顯。戶外極限運動是我正常生活中的一種調劑。」何靜開口說道。

▲從一號營地前往二號營地,必須翻越一段冰壁,追逐夢想的路很艱辛,相信自己不要輕易放棄,付出才有體會。

2016年對何靜而言最有意義的年份。這一年10月4日,她成功登上了人生第一座海拔8201米的雪山,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這座山地處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界。山勢魁偉,巍然屹立在喜馬拉雅山脈,山體常年積雪,四周雪峰林立,層巒疊嶂,十分壯觀。

何靜坦白地說,登上這座8000多米的高峰後何靜很淡定。2017年春季登山季,她的隊友大多數去了珠峰,高昂的費用讓她不得不止步,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次珠峰的攀登花費近50萬,自己數著一個月不到5000元的工資,算著哪一年才能攢夠攀登珠峰的費用。8848至今成了她心裡永遠的夢想,她多麼期望有一天親近珠穆朗瑪……

▲洛子南壁的攀登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目前全球沒有一個人成功,如果成功將被記入攀登史冊上。修好的路又一次被毀壞了,三節金屬梯我們不得不重新再進行加固。底下就是萬丈深淵,冰爪踩在金屬梯隨時都會打滑,一不留神就會掉下去,步步驚心。如果不是這一次嘗試,我還不知道生命裡有多少人曾經默默陪我成長,當雪崩落石從我身邊落下時,那一刻,忍不住說後悔,忽然明白脆弱也是一種力量,很遺憾因為天氣原因止步7800米,也許未來有機會我仍願意嘗試接近他,因為山在那裡。

2017年7月份,十四座俱樂部張偉先生來西安做秋季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推介會,8萬元就可以登一座8000米的雪山,何靜本來平靜的心又蠢蠢欲動起來。

為了節約費用,何靜一個瘋狂的念頭萌生:無氧攀登!

在尼泊爾一瓶氧氣要人民幣4000元左右,她評估了自己去年在卓奧友攀登只用了一瓶氧氣,這次能不能不用氧氣呢?省下的錢正好夠付嚮導的小費。

2017年9月10日,何靜開啟夢想之旅。怕家人擔心她沒有告訴他們自己去了哪裡,怕被其他人笑話自己不自量力,也沒有告訴朋友們自己去了哪裡。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營地經過無氧攀登前的艱苦拉練和適應,9月25日11時,何靜成功無氧登頂瑪納斯魯峰,並創造了華人女性無氧攀登8000米級雪山的空白。站在山巔,何靜說自己既不是山,也不是峰,只不過是通過這麼長時間的努力自己終於做到了。

卓奧友峰、馬納斯魯、馬卡魯……一座又一座雪山之巔成了向後的背影。

▲6500米三號營地前往7200米四號營地,在火熱的太陽下低頭我們像蝸牛一般、流著汗水繼續前進,繼續前進在追夢的道路上。

又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何靜有緣結識了戶外極限運動攝影師龍江。每當看到龍江老師鏡頭裡美好記憶,何靜登山時身上又多了一個裝備——卡片照相機,登山途中她用手機、相機開始拍攝照片和視頻,記錄著一次又一次不凡出行。從此戶外運動與攝影結緣。

「何靜,不能死在這裡,你一定要活著回去!這不是親人對我的叮囑,而是我內心的真誠告誡。」何靜認真地說。

戶外極限運動充滿刺激的同時,也意味著風險同在。何靜說,選擇了戶外攀登自己就應該坦然面對死亡。她回憶2012年第一次攀登海拔5276米的四姑娘二峰起,大大小小每次參加都與戶外機構籤訂生死協議書,包括遺書她自己都記不清楚改了多少次。也是為了給家人留個東西。協議的大致內容是個人自願行為,參與戶外極限運動,如果發生意外與組織機構無任何關聯。

眾所周知,因為無氧攀登比有氧攀登更加耗費體力,更加傷害大腦,嚴重時會危及生命。何靜也很無奈,無錢難倒英雄好漢嘛。

▲安娜普爾納因為我是無氧攀登,修路隊為了讓我適應好,他們將3號營地打通,這一天我們五個人擠在一頂帳篷相互靠著坐著睡了一夜。

2018年5月,何靜在尼泊爾攀登世界第五高峰曾經遭遇了死亡的威脅。訓練時由於天氣原因,沒辦法迅速無氧拉練到7400米的C4營地。原本在山上計劃5天完成適應訓練,結果遇見暴風雪,食物短缺供給受到嚴重考驗,那次她在山上待了8天7夜。何靜也曾悲觀地想到,這次她是不是要永久地留存山上了……

回憶此時,何靜眼淚湧出了眼眶。

「參加戶外極限登山運動,時刻都會有危險伴生,比如雪崩、暴風雪、凍傷和食品缺失等等,有些戶外運動者就永遠地把自己留在了山上。我每一次攀登成功,在大自然面前,更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每次登頂成功我都心存感恩。一路走來,感謝機緣、感謝單位、感謝家人,感謝所有支持幫助過我的親人朋友。」何靜感慨說道。

▲2019年4月23日16:30分 成功登頂安娜普爾納峰(8091米)。欣賞著頂峰風光,平日艱苦卓越的努力灑下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戶外極限運動有成功,當然也有失敗。

酷愛此項運動的何靜學會堅持,亦懂得了放棄。在結束安娜普爾納峰攀登之後,她獨自一人前往海拔8516米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開始攀登。當朋友聽說她要攀登這座山時,所有人都認為她瘋了。因為全迄今為止,世界還沒有一個人從南壁成功攀登洛子峰。

參加這次活動的原因何靜還是為了省錢。這聽起來似乎很可笑,為了登山竟然不顧性命。這次是攀登的費用由一家公司出資,且由美國國家地理全程進行拍攝,總共有6名隊員組成。作為唯一的一位中國人,她坦言自己特意將國旗繡在衣服上,要向他們展示我們中國的蓬勃發展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決心。

洛子南壁的攀登與之前的攀登方式完全不同。沒有嚮導陪伴,每位攀登者各自照顧自己。在登山途中,有兩次差點將她留在了山上。一天她從C3下降C2營地時,不慎將下降器丟失,傍晚她告訴其他幾位隊友下降器丟了,希望明天有人陪她一起下去。

▲安娜普爾納峰(8091米)。梵語「豐收之神」,世界第十高峰,死亡率為30%,雪崩是安娜普爾納最大的危險。圖中是我的隊友龍江和他的嚮導跨越冰裂縫,早上才發生過小雪崩,隨處可見的都是雪崩之後的小雪球。

第二天凌晨5點,何靜發現被隊友拋棄了。她望著他們下去的背影,這時只有自己拯救自己。她用平時學習的義大利半扣下降,因為是巖石路段,有的陡的地方稍有不慎手一松就會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她告訴自己「何靜,你不能死在這裡,你一定要活著回去!」

還有一次歷險記,在一次衝頂途中遇到了雪崩,跟一位隊友險些被雪崩擊中,又一次死裡逃生。

跌跌撞撞跋涉了 10 個小時,何靜終於有驚無險返回到營地。

攀登洛子南壁,她總共發起了兩次衝頂,因為極端惡劣的氣候、極高難度的路線,最高只抵達海拔7800米。雖然沒有登頂成功,依然積累了很多高山無氧攀登的技巧和面對突發情況的處理能力。

有人問何靜為什麼喜歡登山?因為在她內心深處一直存在著對山的摯愛,這份感情如同愛情,濃烈純粹,一旦投入就義無反顧。

何靜,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極限攀登,在此也祝願她也早日登上愛情高峰。

衡國良 /文 何靜 /圖

相關焦點

  • 《攀登者》山高人為峰,情深心作虹
    但是,我覺得「山高人為峰,情深心作虹」更符合《攀登者》這部片子的主題。只是,作為70周年獻禮,且現今的形勢下,「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更切合吧。《攀登者》是根據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真實歷史改編,其實,單單講這兩段歷史故事就已經足夠燃了。但是,編劇畫蛇添足地加了兩段所謂的「愛情」,又加了兩個推波助瀾的女角反而讓這電影變得不倫不類。
  • 徒步登山與「山高人為峰」的新認知
    「山高人為峰」,岀自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友人所贈送的對聯"山至高處人為峰,海到盡頭天是岸"。每當讀罷這首對聯,感覺對聯的意境是的麼深邃高遠,富含哲理。的確,一個人只要肯攀登,就能達到"山高人為峰"的新境界。如同與每次戶外徒登山到頂的自豪感一樣。
  • 山高人為峰,海闊心無界!
    山高人為峰,海闊心無界!山高人為峰,海闊心無界!中國人再次成功登頂珠峰,祝賀!致敬攀登者!
  • 山高人為峰,海闊心無界
    站在山頂,人比山高;行在路上,心比路寬。要想比山高,你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到山頂,要想心寬,請把名利與得失看淡且能容忍他人的缺點。山高人為峰,心寬路才長。「唐朝杜甫在《望嶽》中寫道: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 《攀登者》中國電影的又一次全新的攀登
    山高人為峰,倔強的中國人,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員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三人完成中國人首次在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就算死,也要死在上面」登山隊的決心)。珠峰的北坡的兇險,已經讓很多登山者長眠北坡,由此不得不佩服當時中國登山隊的勇敢。
  • 《攀登者》總策劃汪天雲講電影黨課:「山高人為峰,情深心作虹」
    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回顧今年熱門電影,一部以1960、1975年中國人兩次從珠峰北坡登頂的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改編而成的電影《攀登者》,在今年的國慶檔打動了無數國人。雖然影片已下映,有關攀登的故事,仍在繼續。
  • 山高人為峰!祝賀為珠峰測身高的勇士成功登頂!扎西德勒!
    山高人為峰! 祝賀為珠峰測身高的勇士成功登頂! 扎西德勒! 同時也向護目鏡裡反射的兩位攝影師致敬!向攀登珠峰的科考勇士們致敬! 五星紅旗你是我們的驕傲! 登峰英雄我們為你們自豪!
  • 鈞瓷窯變意境:山高人為峰
    登山者身軀強健是必須的,這絕妙的意境理順了我的思維,並讓我想起了張大千的友人贈他的兩句詩:「海到盡頭天是岸,山至高處人為峰。」這詩讓我心境開闊,含義無窮。我理解為「山比人高高無比,人矮非峰能成峰。」好了、足以了,朋友,我們有夢想就去追求,是英雄就去攀登。讓我們自己高喊出:海闊心無界,山高人為峰!
  • 山高人為峰
    今年恰逢人類從北坡登頂成功60周年,六十年風雨歷程,六十載歲月如歌,這期間流逝的是歲月,不變的是中國人勇於攀登、敢於登頂的毅力和決心。「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如果說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取土實現了自古以來的「上九天攬月」情結,「奮鬥者」號徵服馬裡亞納海溝圓了「下五洋捉鱉」之夢,那麼此次珠峰高程的成功測量則實現了古人所說的「登峰造極」,譜寫了又一曲中華兒女「鬥罷艱險再出發」的英雄壯歌。古往今來,凡做出一番事業、成就一番功名的,無一不是腳踏實地、勇於攀登的結果,可以說沒有一代代弄潮兒勇立潮頭,沒有一批批攀登者勇攀高峰,就沒有今天的輝煌成就。
  • 攀登者角色原型揭秘 胡歌稱人字一撇一捺就是一座山
    攀登者角色原型揭秘 胡歌稱人字一撇一捺就是一座山  電影《攀登者》上映7日票房憑藉口碑的增長成功實現逆跌,突破7.6億大關,與此同時票房排片也在逐漸穩步增長。10月7日截至發稿時,影片已逼近8億大關。  繼南京站路演攀登小隊完成合體後,導演李仁港、吳京、張譯、井柏然、胡歌五人伴隨觀眾的支持一路前行,來到了杭州站。
  • 山高人為峰,猝不及防地被「為國登頂寸土不讓」的攀登精神戳中了
    而國慶檔的獻禮片《攀登者》,就讓世人看到了中國登峰者們的信念感與能量。 在這裡,沒有個人主義,唯有集體夢想,他們的心、魂、命早已水乳交融,聚焦成一份「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的勇氣。
  • 在電影中與攀登者同行 - 華語電影新聞 - 21CN.COM
    當時的故事,被拍進了2019年國慶檔電影《攀登者》。   人類對大自然的徵服從未停止,登山運動作為人類生命力和嚴酷生存條件之間的較量,更是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攀登者。即使沒有親身攀登的勇氣和機會,但從電影的影像中,我們還是能一窺這項運動的魅力。
  • 王茅實力演繹酒業「攀登者」
    伴隨著此次測量登山隊登頂的成功,王茅見證了整個攀登歷程。5月5日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王茅酒相隨助力;第一營地、第二營地、第三營地……王茅酒一路相伴;5月27日,在珠峰峰頂,王茅酒隨登山隊屹立巔峰!在此之前,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先後於1975年和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
  • 攀登者「黃埔軍校」,撐起中國登山界半壁江山
    5月9日,陳剛等人從6500米營地前往7028米營地,攀登大冰壁途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供圖8名登頂珠峰隊員與2名高山攝像師在珠峰頂合影。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李偉)6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攀登者「黃埔軍校」,撐起中國登山界半壁江山——在2020珠峰高程測量隊中,有12名地大校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的報導。
  • 《攀登者》:山,就在那裡,登上去
    《攀登者十五年後,為了實現「珠穆朗瑪峰上必須有中國人的腳印」,國家再次組織了登珠穆朗瑪峰大本營,這次經過各方配合,攀登者們不怕犧牲的精神,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可是就是這麼簡單的故事,在我觀看的時候,心潮澎湃:心中湧起一股愛國情操;熱淚盈眶:中國登山者將國旗插在珠穆朗瑪峰頂的自豪感;感慨萬分:為那群登山犧牲者感到自豪和痛心。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攀登者劉萍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作為一名女性,作為一名友邦保險的保險營銷員,劉萍再一次用行動證明著自己,攀登者的人生,永不會停止,「因為山就在那裡」!道路千難萬險,強大的人永不言敗登高,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推崇的精神。杜甫就有著名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攀登者青睞的「蜀山皇后」四姑娘山曾坐千年「冷板凳」
    成功登頂者屈指可數,他們可以因此收穫來自全球的讚譽與擁躉。英國登山家米克·福勒(Mick Fowler)曾說:我從雜誌上第一眼看到四姑娘山的西北壁時,就被這座山峰震撼到了,並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和狂喜……四姑娘北壁是我至今攀登過的最宏偉的路線,四姑娘山也是最具魅力的山峰。
  • 登山 | 十四座2019尼泊爾春季攀登進展(07)
    截至目前來自多個國家的至少32名攀登者(包括承擔修路的夏爾巴協作)已實現安納普爾納峰登頂。登頂者包括計劃在7個月內登頂全部十四座八千米級雪山的Nirmal Purja。十四座2019年安納普爾納峰攀登隊隊友任哥、何靜、龍江、盧華傑於同日登頂,並於24號及25號平安回到大本營。
  • 何靜被老公監聽,欠下巨債讓何靜償還,為還錢帶著女兒跑夜場
    娛樂圈很多表面光鮮亮麗的女明星其實一直過著很辛苦的日子,但是為了生活她們只能將辛酸全部吞到肚子裡,何靜就是其中之一。何靜曾經因為一首《月亮在偷著哭》一炮而紅,隨後何靜就迎來了璀璨的星路,當時何靜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大眾的追捧,這樣的高人氣不僅為何靜帶來了更多的事業發展機會,也讓她身邊出現了很多追求者。
  • 極限先鋒攀登筆記 自由攀登者的苦與樂[組圖]
    國家的大環境與自由攀登者的生活狀態息息相關。比如在發達國家的環境下,社會風氣、社會保障,戶外商業體系、攀登環境等,都已處於一種理性的、成熟的狀態。自由攀登者可以把攀登運動作為一個不錯的職業,可以使愛好成為自己的工作。而我們的國家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物質基礎還很薄弱,絕大部分人民都是在為生存而工作,不是為愛好、夢想、精神而工作,所以無論社會環境、商業環境,還是體系制度都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