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山,就在那裡,登上去

2020-09-05 燦爛愛笑的向日葵

《攀登者》的故事很簡單,1960年,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攀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三位登山者,因為沒有拍攝登山後的影片,不被國際認可。

十五年後,為了實現「珠穆朗瑪峰上必須有中國人的腳印」,國家再次組織了登珠穆朗瑪峰大本營,這次經過各方配合,攀登者們不怕犧牲的精神,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

可是就是這麼簡單的故事,在我觀看的時候,心潮澎湃:心中湧起一股愛國情操;熱淚盈眶:中國登山者將國旗插在珠穆朗瑪峰頂的自豪感;感慨萬分:為那群登山犧牲者感到自豪和痛心。

1

攀登者,攀登什麼?登山,登什麼山?最高的珠穆朗瑪峰。

在影片中,有兩次提到「為什麼登山?」

第一次是方五洲在課堂上講述登山的經驗,下面的學生問到:「人為什麼登山?」方五洲回答:「人是註定要走向未來的,我們就要在這個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走向未來。」

從遠古時代到如今,人們不停地在探索、摸索、研究和發明,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再到如今的資訊時代,人們在往上走、一直在攀登,從未停下腳步。

在徐纓要去國外留學的前一天,徐纓在鍋爐房問方五洲,他在鍋爐房這裡算逃避嗎?

方五洲回答:「對我來說,登山是天堂,可是對於普通人來說,登山就是地獄。」

珠穆朗瑪峰,全世界最高的山峰,氣溫低、山路崎嶇、雪崩、裂縫、氧氣不足等等各個原因都會使人致命,普通人會害怕,不敢嘗試,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是地獄,他們不敢登山。

可是方五洲不怕,這是他的夢想,這是他對死去隊長的交代,這是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攀登上了珠穆朗瑪峰,所以這是他的天堂。

方五洲想登什麼?他就想登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在中國組織登山大本營的時候,全國各地登山者都來報名參加,這時松林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要登山?」

楊光很簡單的回答:「我們是登山隊的。」引來一陣爆笑,隨之楊光回答:「因為我想成為方隊長這樣的隊員。」

一代人的精神引領著下一代人的精神,方五洲成為了下一批登山者的榜樣,不怕吃苦、勇於探索的精神持續下來了。

2

在影片中,有個很有爭議的人物——曲松林。

在1960年登山途中,為了救松林,方五洲捨棄了攝影機,雖然最終成功登頂,卻因沒有留下攝影證據,而不被國家登山隊承認,甚至在今後的十五年中,中國登山隊一直被質疑。

雖然政委書記說:「不管是我們今天的勝利還是明天的強大,都不需要承認。」

但是在登山隊解散後,曲松林回到了訓練營,每天對著他們曾經登頂的珠穆朗瑪峰,一直記錄著整個珠峰地區的氣象資料,甚至倒背如流。

1975年,中國再次組織登山訓練營,三兄弟再次重逢,重逢中的松林心中有一座山。

在三兄弟重逢喝酒的過程中,松林說:「方隊長,我敬你,感謝當年你救了我一命。」喝完第一杯酒,他又說:「再來,第二杯,我敬你——我恨你。」

他心中有恨,恨當年方五洲救了他。他想登山,登上那座每天在他眼前的珠穆朗瑪峰。

「你們知道我這幾年是怎麼過來的嗎?」透過屏幕,松林心中的恨,想再次登頂的願望能強烈傳遞到螢屏前的你我。

再次登頂已經成為他心中強烈的執念,也是他心中一道跨不過去的山。

因為這種執念,讓他看起來很不友善,做事也偏執。

在訓練過程中,他不顧李國梁體力透支,仍然讓他堅持訓練。

在第一次登山的時候,不顧氣象部的預警——將有強烈天氣變化,他仍然要求繼續前進,導致楊光腿部受傷。

不顧那群年輕小夥子的經驗不足,仍然批准李國梁帶隊登山,導致李國梁犧牲。

李國梁的犧牲,讓他明白了當年方五洲的所作所為——什麼叫責任。

心中的那座山,他跨過去了,所以當再次有機會可以登山的時候,他提出了反對,他不再強烈堅持「不管任何手段,以登上山頂為目標」的想法。

當總指揮室傳來「報告大本營、報告北京、報告祖國,現在是1975年5月27日14時30分中國登山隊九名隊員成功登頂」的時候,松林哭了,激動的哭了。

山,他登上了。

3

影片中方五洲和徐纓的愛情是一個沒有寫完的故事。

1960年,方五洲作為登山英雄歸鄉了。

方五洲的登山偶像馬洛裡回憶錄裡抄下的筆記裡,馬洛裡通過他矯健的身手徵服了他愛人的心,他們因攀登結緣。

在無人區廠房裡,方五洲用他矯健的身體攀爬上了廢棄的廠房,他站在最高處,對下面的徐纓說:「徐纓,我想對你說一句話,我想說……」

徐纓滿臉笑容地看著方五洲,甜美的笑容讓人感受到了愛情來了。

可惜的是這句話沒有說完就被打斷了。

被打斷的不只是沒有說出口的話,也是登山英雄的質疑以及國家登山隊的否認。

徐纓出國留學前,徐纓對謾罵方五洲的落跑者,大聲吼著:「都出來,有本事就別藏著,出來說句話有那麼難嗎?全是孬種。」表面上她罵的是那些落跑者,實際上是對方五洲說的,她希望他說出來,可惜最終沒有,她帶著失望出國了。

方五洲與徐纓之間隔著一座山,那座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當年因為氣象設施不完善,導致登山困難阻阻,徐纓即是為了出國學習氣象知識,也是為了方五洲,就像她說的「地獄怎麼了,只要能幫你離開,我什麼都願意做。」

徐纓做到了,她帶著從國外學習到的氣象知識,不惜已經得了肺水腫,仍然做著後援措施,給最精準的氣象信息,最終讓方五洲登上了珠穆朗瑪峰。

徐纓與方五洲之間的那座山沒有了,他們共同走上珠穆朗瑪峰,方五洲也在珠穆朗瑪峰途中對徐纓說出來十五年前的那句話「我要娶你。」

結局如何,誰都不知道,徐纓最後暈倒在隊員懷裡死了嗎?不知道。

但是我們希望她活下來,能在這個悲壯的登山過程中留下甜蜜的味道。

相關焦點

  • 《攀登者》有中國人的答案:中國人的山,要自己登上去!
    「中國人的山,要自己登上去!」 以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1975年兩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真實歷史事件為題材的電影《攀登者》9月30日將正式與觀眾見面。影片近日發布「使命」版預告,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等組成的中國登山隊,向珠峰頂峰發起衝刺和挑戰。
  • 《攀登者》影評 我們為什麼要登山不僅僅因為山就在那裡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攀登者》影評 我們為什麼要登山不僅僅因為山就在那裡 2019年9月30日,由徐克監製、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劉小鋒、多布傑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電影《攀登者》在各大院線上映。
  • 《攀登者》:山登絕頂我為峰
    10月1日,去看了《攀登者》,它講述了中國登山隊成功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 影片一開頭就讓人心跳加速,忍不住想一口氣看完。那蒼茫的雪山、風雲變幻的氣象、碧藍碧藍的天空,緊緊牽引了我們的視線。在現實面前,方五洲無能為力,但登珠峰的念頭,從未放棄。1973年收到通知,國家要再次成立登峰隊。方五洲和幾個隊友也再次聚到一起,還新增了一些隊員。經過兩年多的訓練,登山隊再次出發。第二次登山,他們等待了15年。這一次,還有纓子的氣象專業做指導,但是前兩次的嘗試都失敗了,還有隊員獻出了生命。
  • 每一座山都值得敬畏——《攀登者》影評
    《攀登者》是愛國片嗎?肯定!要愛國嗎?當然!珠峰難爬嗎?廢話!攀登者值得尊敬嗎?從《攀登者》片子裡總算知道珠峰一開始是以舉國之力去攀登的。1960年派出200人登山,為了運裝備還一邊修路一邊打土匪,最後3人登頂;1975年再次派出幾百人登山和測量,最後9人登頂,當然很多是後勤人員不少,死傷者皆不計其數。
  • 珠峰都能登上去,怎麼還有山99%的人都登不上去?
    02 絕對的技術難度 冰巖混合的陡峭的山壁,對攀登者的能力有著非常強悍的要求,需要絕對技術和體能的山峰在這裡舉幾個例子。 山體龐大的像巨人,由四個不同的峰頂組合出的巨大山塊。
  • 《攀登者》中國電影的又一次全新的攀登
    山高人為峰,倔強的中國人,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員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三人完成中國人首次在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就算死,也要死在上面」登山隊的決心)。珠峰的北坡的兇險,已經讓很多登山者長眠北坡,由此不得不佩服當時中國登山隊的勇敢。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喬治·馬洛裡|攀登者|夏伯渝|珠峰史詩|...
    聳立在中尼邊境的這座高峰,見證了世事變遷,從高不可攀的神,到中英角逐的籌碼,再到人類壯舉的體現,山還是山,看山已不是山,看山卻又是山,幾度春秋,幾度風雨,這是攀登珠峰的傳奇。《攀登者》:電影與現實2019年9月30日,電影《攀登者》公映,卻遭遇了差評,豆瓣評分竟然只有6.1分。
  • 《攀登者》:中國電影登「峰」 需要衝頂精神
    我們觀察到國外的登山影片,注重寫實主義,主要表現人在山難面前的生死選擇,以及登山者之間的生死情誼,並且將它放大到人性極致。當然,我們注意到登山題材的規定性、場景的規定性、演員表演空間的規定性,會給影片表現帶來某種限制。這是登山題材的魅力所在,也是局限所在。創作,需要創造。電影《攀登者》是中國首部登山電影,如何突破?中國英雄,東方敘事,是我們的答案。
  • 《攀登者》3重教育意義:為什麼我們要攀登珠峰?
    昨天是國慶節,下午得空去電影院看《攀登者》。在觀影過程中,我流了兩次淚,一次是因為李國梁的犧牲,一次是因為徐纓的犧牲。當然,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懸念的電影:攀登過程中一定會有犧牲,一定會有生與義的抉擇,最後一定會攀登成功。電影大概播放到2/3的時候,聽見旁邊的觀眾小聲說了一句:為什麼不等第二年再去?為什麼非要攀登,直接用直升機降到峰頂不行嗎?
  • 你攀登的第一座山是名利之山,第二座是創造之山,力量來自哪?
    01攀登者的三種姿態人攀登的第一座山通常叫成功,是一座名利之山。對於這座山,有三種人,攀登者,紮營者和放棄者。前面有一座山,但這不是我想要的, 我不喜歡登這座山,我的設備還沒到位,在郵寄途中,風力天氣溫度不適合,我要再觀察等待一段時間,我在等我的夥伴,夥伴沒到我不能莽撞起步。你總是有理由,總是沒有開始,總是在等待,你實際上是放棄者,從來沒有真正活過,沒有真正體驗過登山的感覺。
  • 攀登者:歷史上中國人首次登上珠峰,沒有留下證明的真相是什麼
    《攀登者》這部電影強有力地向世人展現中國人不屈服,勇於攀登的精神。生於新時代的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攀登者是如何在資源匱乏,信息不發達,設備不齊全的情況下徵服珠穆朗瑪峰的。那些真正的攀登者,他們恐怕才是最好的編劇,詮釋了生與死,詮釋了人性的光輝。影片開頭先是演繹了中國攀登者在1960年攀登珠峰,雖然成功但是不被國際認可的故事。原因是他們沒有照片證明。團隊在攀登途中突遇暴風雪,負責攝影的曲松林被暴風雪無情地撲倒,在雪坡上滾至數百米,攝影機與他被迫分離。隊長方五洲為了救曲松林的性命,索性拋下攝影機不管,最終把他救了回來。
  • 攀登者,攀登的是什麼
    攀登者這個電影我看了,包括其它兩個電影我也看過了,相比之下攀登者確實要略遜一點嗯,主要的原因就是導演的原因。為什麼說是導演的原因,很清楚,當所有的人看完這個電影都不知道不清楚為什麼要攀登,如果不是前面的一些宣傳和一些媒體的前期的報導,讓它造成了這麼大的一個觀影效應和前面一些背景資料的鋪墊,可能單純的只是去看這個電影的話,很多人會更一頭霧水,更不會有這麼好的票房。
  •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座高山,致敬攀登者
    昨天攻略君下午一口氣連看了三場電影,都是今年國慶的熱映大片,分別是《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作為一名資深西藏旅行從業者,在三部影片中,都多少出現了與自己職業相關的電影情節,《中國機長》創作原型是從成都飛往拉薩的航班,因為前往高海拔地區,所以駕駛艙配備了三名駕駛員;《我和我的祖國》裡新中國在羅布泊無人區爆炸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而影片《攀登者》則是完全根據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位於中尼邊境珠峰的真實經歷改編
  • 《攀登者》:為國登頂,寸土不讓,國際版預告成龍飾演神秘角色
    此次電影《攀登者》中除了以上的幾位實力派演員以外,更是邀請到影帝成龍的重磅加盟。據透露,這次成龍將在《攀登者》中飾演一個神秘角色,從最新曝光的劇照中可以看到,身穿橙色登山服的他,手拉登山繩正在向上奮力攀登的登山者形象讓人好奇。而成龍跟吳京,兩大功夫巨星此次共同出現在《攀登者》中,也大家對影片的期待值倍增。
  • 我們都是《攀登者》
    歷史長河漫漫歲月留痕,在共和國的歷史上,曾經為了爭取主權和話語權,即便是在異常困難的國內外環境下,依然不放棄衝頂珠穆朗瑪峰的事跡因最近一部飽受爭議的影片《攀登者》再次進入我們的視界。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藏語中的大地之母,冷酷考驗每一個試圖登上珠峰山巔的人的意志力,直到他們徵服登頂的那一刻或最終遺憾放棄,甚至有人為此而獻出生命,但珠峰那攝人心魄的魅力仍然吸引無數挑戰者前來攀登挑戰。
  • 山,就在那裡!所以,氣象人就會在珠峰上,守望!
    山,就在那裡!所以,氣象人就會在珠峰上,守望!成功故事先要從60年前說起「你們自己的山都沒登上去,憑什麼說是你的?」因為,山,就在那裡60年來當中國人每一次懷揣對大自然的敬畏向這座高峰發起衝鋒時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珠峰營地總有這群氣象人在默默守望四川人代華光
  • 《攀登者》:我們要攀登的,除了山峰還有什麼?
    我看了《攀登者》的提前預售場,發現全場爆滿。整場我都非常緊張,不敢鬆懈,怕鬆一口氣,劇中人就會在風暴中長眠,我會錯過看他的最後一眼。1975年,登頂珠峰的攀登者們。從三位曾經登頂過的攀登者開始,每一個人物,背後都帶著自己的故事,這部電影,給我更多的是這些細膩的打動。電影最後,多年後,裝上了義肢的楊光,也登上了珠峰,在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完成了他向去世的父親表白的夙願。這一段,也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攀登者又送出一份賀禮!北京時間5月28日9點許,深圳山友厲偉、顧文婷、李曉林三人登頂珠峰。其中,李曉林2019年從南坡登頂珠峰,他是深圳第四位南北都登頂的山友。至此,深圳登頂珠峰的人數已達35人,共計39人次(包括重複登頂者),其中包括27名男性和8名女性。從業餘登山的角度來說,是全球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城市。
  • 山高人為峰——記女攝影師戶外攀登者 何靜
    山高人為峰 記女攝影師戶外攀登者 何靜如果不是這一次嘗試,我還不知道生命裡有多少人曾經默默陪我成長,當雪崩落石從我身邊落下時,那一刻,忍不住說後悔,忽然明白脆弱也是一種力量,很遺憾因為天氣原因止步7800米,也許未來有機會我仍願意嘗試接近他,因為山在那裡。
  • 季琦:山就在那裡,華住將繼續勇敢攀登
    他以「攀登新高峰」為主題,分享了自己對宏觀經濟、酒店行業發展以及企業發展的哲思。在去年的華住世界大會上,季琦說:「(少年華住)越過山丘,看到(酒店業)依然人聲鼎沸」。今年,那個越過山丘的少年放言,要再次勇攀高峰。「攀登」,因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影片《攀登者》成為今年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