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中國電影的又一次全新的攀登

2021-01-10 李峰談影視

山高人為峰,倔強的中國人,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員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三人完成中國人首次在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就算死,也要死在上面」登山隊的決心)。珠峰的北坡的兇險,已經讓很多登山者長眠北坡,由此不得不佩服當時中國登山隊的勇敢。在前四次突擊失敗的遭遇下,第五次又是怎麼克服艱險,成功突擊的呢?

就算死,也要死在上面,1960年的攀登者

就算死,也要死在上面,1960年的攀登者記錄照片

登上去,活著回來

2019年9月30日上映的登山者劇照

吳京《攀登者》劇照

吳京:「但作為演員,我起碼知道了高原反應是什麼,如果在生病的狀態下登山又需要什麼。」

章子怡《攀登者》劇照

章子怡說,「從我第一次拍電影到今天正好是20年,這20年裡,我親身經歷了中國電影的蓬勃發展,和中國電影一起成長,我相信《攀登者》會是中國電影的又一次全新的攀登。」

胡歌《攀登者》劇照

胡歌:「不能說登頂就是徵服自然,而是自然接受了人類,我們能夠徵服的只有我們自己。」

2019.9.30《攀登者》震撼上映,讓1960年北坡登頂珠峰的壯舉再現。影投李峰,致敬英雄。關注我更多影視精彩奉上。

相關焦點

  • 胡歌參演吳京新片攀登者 電影攀登者上映時間及演員表曝光
    日前微博上曝光了一張關於吳京最新電影《攀登者》的劇照照片,讓人意料不及的是,胡歌竟然也出現在了照片中,由此胡歌參演吳京最新電影《攀登者》的傳聞終於被確認。  據悉,《攀登者》講述了一個關於中國人攀登珠穆拉瑪峰的驚險傳奇故事,1960年,我國的登山隊成員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等人在第五次突擊後終於完成了中國人首次攀登珠穆拉瑪峰,而電影正是圍繞這個故事展開的。
  • 電影《攀登者》定檔9月30日,夢幻陣容詮釋攀登精神
    電影《攀登者》「冰爪」版定檔海報展現首次北坡登頂壯烈歷史電影《攀登者》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當年的登山隊成員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
  • 《攀登者》首映:演繹中國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記者 | 實習生 湯明明 編輯 | 朱潔樹 1 在昨日上海影城舉行的電影《攀登者》首映上,觀眾們一邊揮舞著五星紅旗,一邊喊出「我們都是攀登者,我們都是追夢人」,與電影內攀登者方五洲激動地喊出「報告大本營!報告北京!
  • 中國登山隊:電影《攀登者》背後的史實,珠峰——中國高度
    珠穆朗瑪峰電影《攀登者》以歷史背景為題材,主要講述中國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事跡。對於中國的攀峰史不是職業攀登者可能對這方面不是很了解,看完電影後,相信大部分觀眾對當時中國隊員攀登珠峰的史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電影是根據歷史而改編的,那麼中國真實的攀登史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攀登者|中國攀登珠峰罹難者名單
    9月30日吳京主演的電影《攀登者》上映著實沸騰了一眾登山愛好者的心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攀登者》主要講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片中的中國登山隊,雖然在路途中遭遇雪崩與狂風等瞬息萬變的天險難關,但依舊以血肉之軀和險境抗爭,向珠峰頂峰發起衝刺和挑戰。真正傳遞了每一個中國人都擁有的攀登精神!然而,當這種精神沉降到現實之中的時候,不僅有榮耀,更有殘酷。
  • 從《人民日報》的兩個頭版解讀電影《攀登者》
    H5|致敬攀登者【點擊圖片查看詳情】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兩次都上了人民日報頭版。電影《攀登者》就講述了這個「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故事。在這個大片雲集的國慶檔,觀眾對《攀登者》的期待值頗高。電影由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擔任編劇,香港導演李仁港執導,徐克擔任監製。電影的演員陣容也非常華麗,包括了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成龍、何琳、陳龍等,用網友的說法是:「國民免檢陣容」。從題材上看,《攀登者》也是帶有首創性質的作品,它是中國首部巨製的登山題材電影,並且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
  • 《攀登者》背後的攀登珠峰故事:比電影更加精彩悲壯|喬治·馬洛裡|...
    15年後,中國登山隊員方五洲、曲松林、李國梁、楊光等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再次挑戰世界之巔。這是電影《攀登者》裡的情節。這部電影由香港導演李仁港執導,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電影固然讓人大呼過癮,但電影背後真實的攀登珠峰故事,更加精彩悲壯。讓我們把目光投向60年前的50年代。
  • 電影攀登者影評
    知道主角是吳京,有很多知名演員參演,然後對於電影也是褒貶不一,都說是靠賣演員名氣。其實在沒看之前我的大致想法也是差不多的,甚至覺著可能就是一部關於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紀錄片。 首先是新穎,因為很少有這種以登山為題材的電影,哪怕有也少有登珠穆朗瑪峰的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更是可以說是開創了先河,有了新的題材。其次,雖然是以記敘那段歷史為主,但沒有拍成純正的紀錄片,讓觀眾不會有太多的乏味感。最後,在滿滿紅色的打仗電影上,攀登者給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覺。
  • 《攀登者》:中國電影登「峰」 需要衝頂精神
    電影《攀登者》是中國首部登山電影,如何突破?中國英雄,東方敘事,是我們的答案。主流價值與商業類型的融合,是我們的追求。在思想價值上,應該是體現中國英雄本色。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的故事本身是感人的,他們在國家三年困難時期,登山設備極其簡陋、後勤保障極其簡單的情況下,冒著生死風險,前赴後繼登上珠峰之巔,這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上山頂。
  • 《攀登者》電影衍生品 「冰鎬項鍊」上線
    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主演的電影《攀登者》將於9月30日正式上映,影迷們翹首期待。近日,由該片出品方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獨家授權、遼寧當代藝術品交易中心限量推出的電影衍生品「攀登者·冰鎬項鍊」率先登場,與影迷來一次觀影前的「相約」。據介紹,遼寧當代藝術品交易中心是由遼寧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瀋陽市唯一一家民營控股、國有資本參股的正規藝術品網上交易平臺。該公司獲批後,正在陸續開發影視衍生產品上線交易。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線上交易的影視衍生品均為限量發售。
  • 攀登者,攀登的是什麼
    在說攀登者者這個電影之前,我想先插一下,前幾個月,上海堡壘這個電影,我覺得電影圈或者是電影藝術工作者協會可以開一個類似於這樣的研討會,討論一下為什麼它失敗的原因。攀登者這個電影我看了,包括其它兩個電影我也看過了,相比之下攀登者確實要略遜一點嗯,主要的原因就是導演的原因。
  • 《攀登者》首映 攀登者齊聚「只為國旗飄揚」
    27日,電影《攀登者》在上海舉辦「衝頂·中國高度」全球首映禮,影片出品人任仲倫,編劇兼導演李仁港,領銜主演吳京、張譯、井柏然、王景春、何琳、陳龍、劉小鋒、曲尼次仁、拉旺羅布,組成「攀登者聯盟」亮相。繼北京的特別首映活動之後,上海全球首映禮再辦千人觀影場,口碑依舊燃炸,觀眾熱烈反饋影片「驚險、刺激,也有感動,有血有肉,深入人心」、「看哭了四次」、「非常好看、非常震撼、非常佩服、非常精彩、非常自豪」、「看到了中國電影的進步」。伴隨好口碑的助推,電影《攀登者》更在9月27日全球首映禮當天,喜迎預售票房破億的好消息。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喬治·馬洛裡|攀登者|夏伯渝|珠峰史詩|...
    聳立在中尼邊境的這座高峰,見證了世事變遷,從高不可攀的神,到中英角逐的籌碼,再到人類壯舉的體現,山還是山,看山已不是山,看山卻又是山,幾度春秋,幾度風雨,這是攀登珠峰的傳奇。《攀登者》:電影與現實2019年9月30日,電影《攀登者》公映,卻遭遇了差評,豆瓣評分竟然只有6.1分。
  • 電影《攀登者》啟示:你是人生的「紮營者」,還是「攀登者」?
    《攀登者》是2019年上映的一部熱血大片,影片以1960年與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事跡為背景,講述方五洲、曲松林等中國攀登者懷揣著最純粹的夢想集結於珠峰,肩負時代使命於世界之巔的故事。《攀登者》給我們帶來啟示:如果把人生比喻為登山,一定會出現三類人:第一類人害怕辛苦,拒絕登山,就喜歡在山腳下轉悠,他們被稱為「放棄者」。
  • 影評——《攀登者》
    今天聊聊電影《攀登者》。片名The Climbers (2019)。2019年的國慶節可謂是大片雲集,大量影片集中在這個時間段上映,其中不乏高質量主旋律影片。其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集中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時刻上映,極大地激發了觀眾們高漲的愛國熱情和觀影興趣。一同上映可以形成浩大聲勢,也會被觀眾們拿來一同比較。這一比較自然就分出了高下,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影片中,《攀登者》是最令人失望的一部,評分將將及格。
  • 電影《攀登者》今日正式公映 原著小說上架書旗小說
    「山是咱中國的山,這回一定要讓全世界看見!」近日,由吳京、章子怡、胡歌、張譯等主演的電影《攀登者》取得了預售票房過億的好成績,不少觀眾在看過點映之後留下了「故事精彩、震撼人心」「看哭了四次」「很燃、很感人」等評價。隨著電影正式公映,其原著小說也於9月30日晚間上架書旗小說app。
  • 《攀登者》原型夏伯渝: 用堅持實現攀登夢想
    夏伯渝接受記者採訪9月30日,由吳京、章子怡等人主演的獻禮大片《攀登者》登陸全國影院,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與1975年兩次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並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確測量
  • 普及攀登對於中國的意義,吳京的《攀登者》的真正意義在於成長
    文/葉秋臣如果匯總一下電影《攀登者》在豆瓣影評中出現最多的關鍵詞,那可能就是「超出預期」吧。很多人一開始也許只是抱著無所謂的心態走進了電影院去消磨時間,但看完後卻發現自己起初想得可能真的太膚淺,因為這部作品除了登山之外,其實還另有深意。
  • 觀《攀登者》後漫談攀登精神及其現實意義
    前言:《攀登者》是根據中國登山隊1960年和1975年兩次登頂珠峰的真實歷史改編的。影片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完成了世界首次珠峰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並取得成功的故事。
  • 《攀登者》3重教育意義:為什麼我們要攀登珠峰?
    昨天是國慶節,下午得空去電影院看《攀登者》。在觀影過程中,我流了兩次淚,一次是因為李國梁的犧牲,一次是因為徐纓的犧牲。當然,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懸念的電影:攀登過程中一定會有犧牲,一定會有生與義的抉擇,最後一定會攀登成功。電影大概播放到2/3的時候,聽見旁邊的觀眾小聲說了一句:為什麼不等第二年再去?為什麼非要攀登,直接用直升機降到峰頂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