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歷史上中國人首次登上珠峰,沒有留下證明的真相是什麼

2020-12-15 阿qin悅享吖

《攀登者》這部電影強有力地向世人展現中國人不屈服,勇於攀登的精神。生於新時代的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攀登者是如何在資源匱乏,信息不發達,設備不齊全的情況下徵服珠穆朗瑪峰的。

影片中的改編與現實的出入,也讓觀眾生出許多好奇,除去藝術化的成分,真實的人物和背景到底是怎樣的?那些真正的攀登者,他們恐怕才是最好的編劇,詮釋了生與死,詮釋了人性的光輝。

影片開頭先是演繹了中國攀登者在1960年攀登珠峰,雖然成功但是不被國際認可的故事。原因是他們沒有照片證明。團隊在攀登途中突遇暴風雪,負責攝影的曲松林被暴風雪無情地撲倒,在雪坡上滾至數百米,攝影機與他被迫分離。隊長方五洲為了救曲松林的性命,索性拋下攝影機不管,最終把他救了回來。

因此,當他們成功登頂的時候,沒有攝像機記錄這歷史性的一幕。

按照國際登山慣例,登頂者必須有充足的登頂證據才能得到公認。這個證據至少包括:第一,登頂者必須在頂峰留下紀念品,任後人來認可;第二,登頂者必須在頂峰拍攝360度的環境照片和登頂隊員在頂峰的照片。

那麼,史實裡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峰到底是為什麼沒有證明呢?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5分,三位中國登山隊員登上珠峰,他們分別是地質工作者王富洲、解放軍炊事員貢布、伐木工人屈銀華,這也是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上頂峰。 而當時支持隊友登頂的消防隊員劉連滿則因為在第二臺階處甘當人梯,耗盡了巨大的體能,只能留守。

當他們三人成功登上峰頂正值夜晚,因黑暗無法拍攝;他們放在頂峰留下的紀念物太輕,可能被大風捲走。三年後,當美國人登頂時,這些紀念物都不在那裡。而且,他們在極端惡劣的缺氧狀態下夜晚攀登珠峰,被西方認為不可能。

因此,他們的壯舉當時並未得到國際登山界認可。

在撤離頂峰後,天漸漸地亮了,快到海拔8700米時,屈銀華取出隨身攜帶的攝影機,回頭將珠峰峰頂拍了下來,這成了中國首次徵服珠峰最珍貴的畫面。

不過,目前中國1960年的登頂珠峰已經被逐漸認為是真實的,因為他們詳盡的登山細節已經被後來的各國攀登者證實,他們只是不敢相信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有何等強大的意志力。

那麼有人會問,為什麼1960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攀登上珠穆朗瑪峰呢?

1960年,我們之所以要登上珠穆朗瑪峰,不單單是為了爭氣,最重要的是它還事關我們跟泥泊爾的領土主權劃分。

當時中國和泥泊爾談邊境線,當時我們沒想獨吞珠穆朗瑪峰,而是說一人一半,一個北坡一個南坡,正好作為界山。但就是這樣的條件,當時泥泊爾在印度的教唆下也沒有答應。

當時他們的潛臺詞是:你的山,你倒是登一個啊!

於是我們就登了。

當我們決定要從中國西藏的北坡面登頂時,西方界就嘲諷不斷,因為他們斷定,沒有人能從險峻的北坡登上去,那是「連鳥都飛不過的地方。「

就是這樣,飛鳥都做不到的事情,我們做到了!

雖然第一次成功登頂因為時間原因沒有拍照記錄,遺憾是有,但是不得不承認祖國的實力,中國攀登者好樣的!自古以來,中國人除了有謙遜的特質以外,堅韌不拔的品質也是長久以來我們民族的本質。我們從不向西方界低頭,你們質疑,你們嘲諷,但是我們不會屈服,用實力證明我們不一樣。

珠穆朗瑪峰,中國的山峰。攀登珠穆朗瑪峰,彰顯中國民族精神!

相關焦點

  • 吳京章子怡胡歌《攀登者》:登上珠峰,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人
    我不敢說所有人都會喜歡這部電影,但在我眼裡,《攀登者》還是一部質量不錯、值得一看的電影,歷史上的攀登者,都是值得銘記的英雄。這部電影還是國內首部戶外攀登題材的電影,它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其中蘊含的意義更是值得深思。
  • 《攀登者》看不懂?讓我來給你講講,中國人攀登珠峰背後的故事
    當然也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懂,因為他們不了解這一段歷史,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中國人攀登珠峰背後的故事。中國人為什麼要攀登珠峰?說實話完全是出於無奈,因為在1960年之前,已經有尼泊爾人登上珠峰。人家就說珠峰是尼泊爾的,因為你中國都沒登上過珠峰,憑什麼說珠峰是你們的,於是乎就有了60年中國第一次攀登珠峰。
  • 《攀登者》:登頂珠峰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為國登頂,寸土不讓
    1960年,中國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當時物資匱乏,設備簡陋。最終,王富洲,屈銀華與貢布齊心協力讓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珠峰最高處,也成為世界上成功從珠峰北坡登頂的第一人。1975年,後輩接過任務,再次登頂,進行了測繪並架上了「中國梯」。電影《攀登者》的主線故事是二次登頂,也就是中國登山隊在1975年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 《攀登者》為什麼將生死置之度外,1960和1975年一定要登上珠峰?
    然而遺憾的是當時國際上並未承認中國第一次登上珠峰,因為當時的標準是在珠峰頂拍攝360度影像,方五洲在雪崩的時候為了救曲松林,丟了攝像機,這成了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心病。正如多年後,他們再次重聚,因為當年赤腳上山頂凍傷而切除了腳趾的曲松林和頭髮依稀斑白的方五洲彼此爭論人命和攝像機的重要性那樣,1960年證明中國人登上了珠穆拉瑪峰真的那麼重要嗎?
  •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
    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之巔,這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60年後的5月25日,珠峰依然巍峨,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們正克服重重困難,向峰頂發起第三次衝擊。世界期待著,他們為人類揭曉「世界高度」新答案。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喬治·馬洛裡|攀登者|夏伯渝|珠峰史詩|...
    這一次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也許是一個契機,讓我們可以重新來審視這部電影,一部用心拍攝的好電影——中國第一部登山冒險題材電影。《攀登者》拍攝的是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向珠峰發起衝刺的故事。1960年第一次登頂珠峰,中國登山隊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但由於沒有拍下照片,因而這一次登頂珠峰並沒有被西方世界承認。
  • 《攀登者》有中國人的答案:中國人的山,要自己登上去!
    「中國人的山,要自己登上去!」 以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1975年兩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真實歷史事件為題材的電影《攀登者》9月30日將正式與觀眾見面。影片近日發布「使命」版預告,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等組成的中國登山隊,向珠峰頂峰發起衝刺和挑戰。
  • 向山而行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
    那時,登山隊沒有先進的技術裝備,沒有提前鋪設好的保護繩,沒有成熟的攀登路線可參考,甚至連從日喀則到珠峰山腳下300多公裡的路,都是攀登前臨時修好的。他們換來的,是舉國歡慶的一個歷史定格,是艱苦歲月中一個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英雄的中國人民!」通過新華社記者郭超人長篇通訊《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中國人登頂珠峰的喜訊傳遍大江南北,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也第一次生動地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並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 觀《攀登者》後漫談攀登精神及其現實意義
    前言:《攀登者》是根據中國登山隊1960年和1975年兩次登頂珠峰的真實歷史改編的。影片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完成了世界首次珠峰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並取得成功的故事。
  • 吳京版《攀登者》開拍!成龍、章子怡一起登珠峰!
    對中國來說,攀登高峰有特殊政治意義:當時中國與尼泊爾正在商討珠穆朗瑪峰主權歸屬,中國主張一國一半,但尼泊爾曾於1953年成功登上珠峰,以此理由拒絕,這時登上珠峰迅速變成決定主權歸屬的政治任務。經過各種波折和磨難,中國登山隊三名隊員成功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與此同時,印度人因風雪,在8600米處放棄了攀登。1961年10月5日,中國與尼泊爾正式籤署邊界條約,珠穆朗瑪峰北坡主權歸屬中國。
  • 中國人登頂珠峰60周年,我們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戳視頻回顧中國人登頂珠峰60周年↓↓↓什麼是珠峰?從加吾拉山口眺望珠穆朗瑪峰,新華社記者黃豁 攝為什麼要攀登珠峰?視頻來源: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為什麼要登山?一千位攀登者,有一千個理由。他們中的一個,正是1953年從南坡幫助紐西蘭人埃德蒙·希拉蕊完成人類首次登頂珠峰壯舉的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幾個月後,中印兩國在喜馬拉雅山北南兩側展開了一場攀登競賽。珠穆朗瑪峰地處中國和尼泊爾兩國的邊境線上,中尼1955年建交後,對珠峰歸屬存在爭議。與尼泊爾關係密切的印度一直叫囂,中國人從沒有登上過珠穆朗瑪峰,怎麼能說是你們的?
  • 《攀登者》3重教育意義:為什麼我們要攀登珠峰?
    然而為了救曲松林,方五洲捨棄了攝影機,導致攀登珠峰沒有留下影像證據,遭到了國際的質疑。15年後,方五洲帶隊的9個人再次成功登頂,將五星紅旗插在了珠峰上,並且成功測繪了珠峰高度。為什麼在1960年的時候要登珠穆朗瑪峰呢?因為當時中國正在和尼泊爾談判關於邊界的問題。中國提出平分珠峰,尼泊爾不同意,甚至嘲諷到:貴國都沒有攀登成功過,憑什麼要分一半呢?
  • 中國人再次登頂珠峰,背後的故事讓人唏噓
    那是中國首次登頂珠峰,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有人從北坡登頂成功。珠穆朗瑪峰作為中國的最高峰,也是世界的最高峰,百年來一直是所有登山者們心中的嚮往之地。歷史上第一次登上山頂的,是紐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蕊,和夏爾巴嚮導丹增·諾爾蓋。
  • 《攀登者》結局方五洲登上珠穆朗瑪峰了嗎?方五洲原型又是誰?
    《攀登者》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影片講述的是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因為電影是由吳京出演的,所以還沒有上映就非常的紅火,吳京所飾演的方五洲也備受網友的期待。
  • 影評:《攀登者》在時代變換中不斷攀登
    但當鏡頭平實地對準珠峰上的攀登者,記錄他們的訓練,以及在雪峰留下的一串串堅實有力的腳印,我們才恍然——突破雪地嚴寒與生理極限的不過是日積月累的努力,觸目可及皆為白色的恐懼也能變為託起足底的大道。中國是登山資源最好的國家之一,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第一個甚至第二個登上珠峰頂峰的人都不是中國人。
  • 從電影《攀登者》管中窺豹,攀登者如何直面死亡
    作為一部國慶獻禮電影,故事在主題大致應該是愛國題材,再加上攀登,大家很容易想到中國首次攀登珠穆朗瑪峰事件。我對於這個事件了解的並不多,單從電影上看,中國首次攀登珠穆朗瑪峰,因為沒有留下影像資料而不被承認,然後時隔13年後再次攀登,一系列挫折的故事也就這樣展開了。今天咱不講當時真實的歷史,不講電影還原歷史的程度,只講電影本身,以及電影本身所反應的真實細節。首先說一下電影的主角——吳京。
  • 《攀登者》背後的攀登珠峰故事:比電影更加精彩悲壯|喬治·馬洛裡|...
    這是電影《攀登者》裡的情節。這部電影由香港導演李仁港執導,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電影固然讓人大呼過癮,但電影背後真實的攀登珠峰故事,更加精彩悲壯。讓我們把目光投向60年前的50年代。
  • 影評——《攀登者》
    而在1960年登頂前,只有外國人通過南坡首次登頂珠峰,他們揚言,從中國一側是不可能登頂成功的!1960年正是將這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中國也才能向世界莊嚴宣布:「我們偉大勇敢的中國人民,登頂了珠穆朗瑪峰!」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能夠留下影像資料,登頂成功飽受爭議。
  • 這些真相比電影《攀登者》更加慘烈,但他們鑄成了人類的珠峰
    他們留下了北坳路線上的「中國梯」。 電影《攀登者》中的一些人物,在現實中確有原型。 登上北山脊之後就轉向東北山脊,在那裡,攀登者要面對的是海拔8595 米處的第二臺階。這是一面極難攀爬的 8 米高的垂直巖壁。
  • 《攀登者》——勇者
    為國登頂,寸土不讓,《攀登者》作為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片之一,為了展現真實的景致和環境,真實還原英雄們在登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克服的難關,這部電影所有的場景都是在珠穆朗瑪峰上實地取景,攝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員們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戲,只為了給祖國獻上最美的禮物。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