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窯變意境:山高人為峰

2020-12-21 李德漢說鈞瓷

鈞瓷掛盤意境賞析---李德漢

翰煜鈞窯作品:鈞瓷掛盤

我不知道這是清晨還是傍晚,

整個天空顯得魚肚白;

立陡的山崖矗立險峻,

霞光的照射給它披上了彩的衣裳;

風的力量讓你感覺到吹散的不是落葉,而是霞光。

一健壯身軀登山的場面清晰可見,

他身背行囊,不得不前躬身軀,穩健的雙腿顯得那麼有力。

他身披霞光享受著風的刺激,當然又不難看出他是多麼的吃力。

儘管如此,

又有多少仁人志士用登山來表現他們自己的意志堅強,

釋放他們精神的激昂。

登山者身軀強健是必須的,這絕妙的意境理順了我的思維,

並讓我想起了張大千的友人贈他的兩句詩:

「海到盡頭天是岸,山至高處人為峰。」

這詩讓我心境開闊,含義無窮。

我理解為「山比人高高無比,人矮非峰能成峰。」

當你站在山腳下的時候,你是多麼的渺小,小的像一粒石子。

但是當你備足力量、鼓足勇氣、克難除險、披荊斬棘、誓達頂峰的時候,

你不是石子,而是樹葉飄頂成巨人。

我曾想,

艱難險逐是英雄們的進升階梯,是弱者的無底深淵。

風雨過後,你眼前會是鷗翔魚遊水天一色,

走出荊棘,就是開滿鮮花的康莊大道。

登上山頂的時候,

你的腳下,

或是集萃如雲的空濛山色,

或是鑲金雕玉的樓群;

或是茫茫無邊的藍藍大海,

或是鬱鬱蔥蔥的腳下山林;

或是奔騰東去的江河,

或是無際田野的麥浪滾滾。

好了、足以了,

朋友,我們有夢想就去追求,是英雄就去攀登。

讓我們自己高喊出:海闊心無界,山高人為峰!

相關焦點

  • 星空藍釉色鈞瓷的收藏價值
    藍色鈞瓷祥和樽星空藍釉不是最初釉色,經過燒制產生窯變,最終為鈞瓷,釉色也隨之改變,顏色不統一。而星空藍釉以藍色為標準色,創造了千年來鈞瓷史的巔峰之作。俗話說「賞鈞先看釉」,釉色決定鈞瓷的成敗,釉色的改變離不開鈞瓷的窯變。鈞瓷以獨特的自然窯變藝術有別於其他的瓷種,有著「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說法,在窯變的過程中人工無法掌控、無法預判結果,所以稱之為「自然窯變」,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星空藍釉表層含蘊晶瑩,優美動人,形成特殊的斷面結構和絢麗多彩的外觀。
  • 鈞瓷《和平鍾》京城敲響,五洲迴蕩,呼喚和平!
    十月二十日,北京宋慶齡國際藝術中心,隨著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和原文化部長蔡武共同敲響鈞瓷《和平鍾》的陣陣回聲,由文旅部批准的第九屆「和平的旗幟」世界兒童呼喚和平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正式拉開了帷幕。
  • 徒步登山與「山高人為峰」的新認知
    「山高人為峰」,岀自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友人所贈送的對聯"山至高處人為峰,海到盡頭天是岸"。每當讀罷這首對聯,感覺對聯的意境是的麼深邃高遠,富含哲理。的確,一個人只要肯攀登,就能達到"山高人為峰"的新境界。如同與每次戶外徒登山到頂的自豪感一樣。
  • 鈞瓷《三羊開泰尊》耀目而來!
    更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神韻雄居鈞、汝、官、哥、定五大官窯之首,聞名於世。收藏大家馬未都都在CCTV百家講壇上盛讚「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這正是鈞瓷作為「帝王之瓷」的最好見證。入窯一體素淨,出窯五彩輝映,無任何繪畫、無任何塗抹,72道工序,30小時1300度涅槃重生,僅僅依靠土與火的藝術,以獨特的釉料及燒制方法產生神奇的窯變,經窯爐千錘百鍊後盡現鈞瓷驚豔之美。工藝難度之高難以想像,窯火凝珍,歷來有「十窯九不成」之說,僅有10%的成品率。
  • 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小編帶你走進館藏標準器及拍賣成交精品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 北宋鈞瓷始於東漢,興於宋朝,憑藉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的神奇窯變居於中國「五大名瓷」之首,素有 「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的美譽宋 鈞窯 天藍窯變丁香紫渣鬥式大花盆「千鈞萬變,意境無窮 」、「鈞瓷無對,窯變無雙」,鈞窯獨特的窯變色彩讓每一件成品都成為世間獨一無二的傳世珍品。
  • 欣賞同學收藏的鈞瓷,層次感強釉色變幻莫測,非常符合藝術審美
    鈞瓷,以其色彩豔麗風格奇特,在幾大名窯中它可以算是獨樹一枝,欣賞同學收藏的陶瓷藏品手拉胚荷口淑女瓶,煤燒鈞瓷作品,器型優雅,規整,比例協調,線條優美,細節處理到位,自然窯變,底部顯金,釉色層次感強,立體感強,釉質細膩,溫潤,玉質感。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鈞瓷
    北宋藍釉盞 鈞瓷為北方青瓷,始於唐,盛於宋,以其獨特的窯變成為皇家專用瓷器,民間歷來有「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說法。鈞瓷在北宋時期達到頂峰,宋徽宗親自監督,鈞官窯每年燒制數萬件,僅保留36件。
  • 窯變釉瓷 驚豔之美
    但也有一些在意料之外,比如在窯爐之中突然發生的變化,是工匠始料未及的,這種情況便稱為「窯變」。正如明代學者王圻編撰的《稗史彙編》中所說:「瓷有同是一質,遂成異質,同是一色,遂成異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謂窯變。」因為窯變,瓷器也得以擁有一種獨特的釉色,窯變釉。 事實上,早在唐代以前的青瓷上便有窯變出現。
  • 臺灣的故宮博物館收藏了哪些鈞瓷?
    我是鈞瓷TV《禹州鈞瓷》欄目主編,喜歡收藏鈞汝官哥定宋代五大名窯瓷器。請關注我,做您身邊的收藏顧問,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諮詢,我會及時回復您!根據行業信息及臺灣省臺北市的故宮博物院網站顯示,鈞瓷藏品數量相當可觀,其中包括:粉青釉窯變粉紅斑彩碗高8.7 釐米、深7.8釐米、口徑15.2 釐米、足徑4.6 釐米。敝口圓唇,弧壁,腹底內收,下有小圈足。器表施粉青釉,並窯變出大塊粉紅斑彩。
  • 御都鈞瓷《春芽》的故事吸引日媒熱寵
    柴田昌平一行步入御都鈞窯展廳的時刻,頓時被展廳陳列的萬彩鈞瓷作品所深深吸引住了,柴田昌平驚喜的感嘆到「鈞瓷太美了,我終於來到了中國鈞瓷的故鄉,鈞瓷的窯變真是太神奇了。」御都鈞窯為什麼會迎來日本媒體和導演光顧呢?柴田昌平又為什麼會激動的那樣感慨呢?話得從6月26日日本東京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中日鈞瓷文化交流展」說起。
  • 你可能沒有聽過的鈞瓷炭燒工藝
    眾所周知,每種工藝燒制出的鈞瓷都有不同之處.那你所知曉的鈞瓷燒制工藝有幾種呢?喜愛鈞瓷的大家應該都對氣燒、煤燒、柴燒這三種燒制工藝有所了解,不過還有一種特殊的炭燒工藝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耳聞呢?下面便為大家帶來幾件鈞瓷炭燒孤品欣賞一下。
  • 鈞瓷都有不同講究,專家講述其中含義,鈞瓷文化博大精深
    古人云,人間有五色,尚且千變萬化,何況鈞瓷色彩天成,更是變幻無窮,故世上絕無相同之兩件鈞瓷,所謂「鈞無 雙」也。加之鈞瓷燒制極難,有「十窯九不成」之說。宋代的鈞窯首先創造性地燒造成功銅紅釉,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
  • 建盞的魅力之窯變與茶變
    其實建盞真正迷人的地方不僅是它適合盛茶,而是它一生中的兩次神奇變化,而且是變化萬千卻無章可循,第一次變化是燒制中的「窯變」,第二次是使用中的「茶變」。窯變野兔紅毫束口盞一、窯變所謂窯變,是指瓷器在高溫燒制過程中,由於器物的釉中含有多種呈色元素,經氧化和還原作用,開窯後得到的產品,在釉彩、釉質等方面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 這是在無數次火與土的交融之中大自然造物賜予的瑰寶。
  • 山高人為峰,海闊心無界!
    山高人為峰,海闊心無界!山高人為峰,海闊心無界!中國人再次成功登頂珠峰,祝賀!致敬攀登者!
  • 鈞瓷攜手郵票共同發行
    本報訊(記者宋廣軍通訊員李濤)8月18日,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反覆燒造試驗,由中國郵政集郵產品研發中心河南分公司創意,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苗長強燒造的2017年《丁酉年》郵票配套作品鈞瓷《富貴雞》燒製成功。
  • 孔相卿大師國禮鈞瓷《太平有象》釉色高貴華美
    鈞瓷,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著稱於世,被譽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鈞瓷以畫作天成,以物見心的高雅審美獨樹一幟,其釉色華麗奪目、有玫瑰紫、海棠紅、茄子紫、天藍等顏色不一、變化萬千的神奇窯變,此次國禮鈞瓷《太平有象》由孔相卿大師親自設計創作,每一件都是天意妙成的大師珍品,每一件都絕世無雙的孤品原作,極為珍稀。
  • 入窯一色 出窯萬彩——燦若煙霞的窯變釉瓷器
    宋 鈞窯盤 翰海拍賣1996年秋窯變釉最早起源於宋代五大名窯中的鈞窯,從宋代到元代都有燒制,歷經約三四百年。截止元末,鈞窯是在全國範圍內唯一刻意將銅元素摻入釉料燒制瓷器的窯口。但因兩個因素使得鈞瓷並不完美:一是在燒造過程中釉料的自然流動。當時人們無法很好的掌控,若燒成後釉料與匣缽粘連則會成為廢品,所以只能施半截釉以備流釉。但如此一來,就會相應地影響到器物的美觀。
  • 鈞瓷造型「龍鳳呈祥」的設計理念
    我對鈞瓷「龍鳳呈祥」的設計理念是從這裡著手的: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觀念裡,龍和鳳都代表著恩愛情深、吉祥如意、盛世騰飛。不妨我們再來溫故一下關於「龍鳳呈祥」的歷史典故:翰煜鈞窯鈞瓷「龍鳳呈祥」相傳春秋時期,秦穆公有個小女兒,生來愛玉。秦穆公就給她取名為「弄玉」。
  • 初心不移傳承匠心 著名書法家胡小舟現身神垕鎮 揮毫助力謝氏鈞瓷
    胡小舟老師一行參觀了謝丙振鈞瓷藝術館,了解了中國鈞瓷文化,他們被中國鈞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藝術特點所深深吸引,並給予了極高的讚譽。鈞瓷是禹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始於唐、盛於宋,是中國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並以其獨特的釉料及燒成方法產生的窯變神奇而聞名於世。
  • 你知道什麼是建盞窯變嗎?窯變是怎麼形成的?其實沒那麼簡單
    建盞窯變,指瓷器在高溫燒制過程中,由器物的釉中含有多種呈色元素,經氧化和還原作用,得到的產品,在釉彩、釉質等方面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是無數次交融之中大自然造物賜予的瑰寶。《清波雜誌》記載:"饒州景德鎮,大觀間有窯變,色紅如硃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