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何時起,國內車市掀起了一陣小排量渦輪風,各大廠家都開始節約成本打造三缸機。不過,這個決策卻是讓很多車型都「敗」在這上面,就好比福特福克斯這一經典車型,就在三缸之路上越走越遠。不過,在此路上也有懸崖勒馬的,就好比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別克英朗。
從開始的「搶手貨」到以價換量,別克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想要在中國市場混下去,四缸才是明路。在本年度第三季度,別克終究是向市場低了頭,取消1.0T車型,新增1.5L四缸車型,並且依舊是保持有很大的終端優惠。而此次「改革」後的結果,就是從先前的一兩萬臺月銷量,回到目前巔峰的月售40440臺,並穩壓卡羅拉一頭,位居轎車暢銷榜第四名。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中期小改款的別克英朗,究竟有何不同?
此次的小改款最大的變化,就是動力系統的變更,由原來的全系三缸變為三缸與四缸。其中,三缸車型依舊是採用了通用1.3T發動機,最大馬力163匹,峰值扭矩230牛米,匹配有愛信6AT變速箱。此外,1.3T車型還加入了48V輕混系統,在燃油經濟性上有一定幫助,據工信部數據顯示,其百公裡綜合油耗低至5.3L,相當節油。而四缸車型則是配備有原來的那臺1.5L四缸發動機,最大馬力為113匹,峰值扭矩為141牛米,與之匹配的也是一臺6AT變速箱。雖然動力不及1.3T車型,但滿足日常家用不是問題。
當然,除了四缸之外,別克英朗身上,還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讚許的,如底盤懸架配備,是採用了前麥弗遜式+後多連杆式的四輪獨立懸架,雖然這套懸架組合併沒有什麼亮點,但出現在別克英朗身上卻是一種優勢。畢竟,這個價位下,大部分車型在後懸掛上,基本都是配備的後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可見英朗還是比較厚道的。
除此之外,全新的設計語言,讓其還頗有別克凱越的風採,飛翼式鍍鉻前格柵,周邊還使用了粗壯的格柵包裹,提升整車精緻感,顯得尤為時尚、大氣。而下方的貫通式下格柵,在視覺效果上拉寬車頭,顯得整車很寬。英朗的側面是常規的三廂造型,一條腰線從前大燈拉至尾燈,不過後半段的揚起,一定程度地提升整車運動感。整體來看,雖然別克英朗的外觀不似思域、軒逸般動感,但看上去也比較精緻、靚麗。
相比外觀的精緻,別克英朗的內飾就略顯「簡陋」了,大面積硬質塑料覆蓋中控臺,觸感極差,且沒有全液晶儀表,讓它有著不小的「廉價味」。不過,好在層次化明顯的線條,以及環抱式的布局,在視覺效果上看起來比較不錯。雖然,中控屏的尺寸只有7英寸,但好在功能豐富,不僅支持CarPlay/CarLife功能,而且還支持OTA升級。整體來看,別克英朗內飾的優缺點都很鮮明,畢竟終端賣價本身就不是很高。
最後,在家用車所注重的空間上,別克英朗整體表現中規中矩,並無太多亮點。這也是因為別克英朗那4609*1798*1464mm的整車尺寸,在同級中也比較主流。並且,英朗這2640mm的軸距數據,也並不佔優勢,而實際乘坐空間也確實如尺寸一樣較為一般,超過1米8的乘客很容易與車頂發生親密接觸。除此之外,英朗的後備箱空間也不是很突出,在常規狀態下雖然能裝下三個20、24、28英寸的行李箱,但較之朗逸、軒逸這些主流選手還有一定的差距。
既然英朗的實用性很一般,那作為家用車的它為何能如此熱銷?這也是因為它的終端售價很有誠意。別克英朗雖然定價為11.99-12.59萬,但不少地區都持有很大的終端優惠。比如成都地區,經銷商報價僅7.79萬起,即便是頂配報價也才8萬出頭,在巨大的終端讓利面前,相信很多用戶都難以把持住,畢竟這還是一輛合資緊湊型車。所以,這也是英朗為何能夠持續熱銷的核心原因,那麼對於這款車,你們又是怎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