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味道|明州府 記憶中的寧波味

2020-12-20 新民晚報

[意無涯]

上海人和寧波人,好像遠親近鄰,全國人民都認可的「阿拉」,其實是地道的寧波話。於是乎,寧波菜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上海的「家鄉菜」之一。

因地處海邊,寧波菜形成了以海鮮為主,以雪裡蕻、苔菜為輔「鮮鹹合一」的特色。有名的「狀元樓」好像是兩地同鄉會,常年甬紹鄉親濟濟一堂,平民氣息濃厚。近年來,一批以高品質、精製作的甬菜館走紅,讓人們對高端寧波菜有了新認識,明州府就是其中一家。

年終歲尾,想品嘗精緻的寧波家鄉味,明州府是一個不錯的好去處。 若丹

[申之魅]

明州府記憶中的寧波味

上海人談起寧波人,有種特別的親切感,或稱「老寧波」,或稱「小寧波」。在上海,如果調查一番,你會發現很多市民的祖籍來自寧波。寧波對上海這座城市而言,從語言到飲食各個方面都成為了一塊重要的拼圖。寧波菜作為一種家鄉味道,在上海擁有一大批忠實的粉絲。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悠久的歷史,寧波菜也源遠流長,由於地處大陸海岸線中段,瀕臨舟山漁場,所轄區域內島嶼遍布,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所產的海鮮品質特別高。甬幫廚師擅長烹飪海鮮,以蒸、燉等技法為主,菜餚講究鮮嫩軟滑、原汁原味。

為了將這種寧波菜餚的經典韻味體現得更好,位於富民路上的明州府,請來整套寧波當地的廚師班底,打造了一桌傳統的甬幫風味菜餚。據了解,為了保證食材新鮮,明州府所用的海鮮每天分上下午兩次從寧波漁港發往上海,在明州府裡吃到的都是當天最新鮮的出水海鮮。

明州府取寧波古名:明州。店中布置頗具古味,明清家具、各地名木、名人字畫隨處可見,這裡更是珍藏了清朝皇帝親筆題字:保衡錫祜。如果你喜歡文化古玩,那麼用餐之餘你一定會流連忘返,在古色古香遍布文玩真跡的環境下品嘗一頓傳統寧波菜,別有風味。

紅燒雷達網帶魚

帶魚,是寧波人最愛吃的海洋魚類之一,但是知道舟山帶魚,那只是入門,知道雷達網帶魚好吃,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美食家。雷達網是當地特有的一種漁網,一端用重物固定,漁網隨著潮水旋轉酷似雷達,用這種漁網捕獲的帶魚就是雷達網帶魚。由於舟山內港的水質更好,捕獲的雷達網帶魚品質也最高。

鑽進漁網的帶魚在雷達網裡掙扎,魚鱗有所損傷外形斑駁,沒有外海的拖網帶魚或者釣帶好看,但是雷達網的帶魚特別好吃。舟山內海捕上來的雷達網帶魚看上去有巴掌寬,小眼睛,魚身帶有天然脂肪,比一般帶魚更厚,集肥、油、嫩、鮮于一身,雷達網帶魚也被稱為油帶魚,只需最簡單的醬油紅燒,就能將雷達網帶魚的美味體現得淋漓盡致。雷達網帶魚肉質厚實,口感非常細嫩像絲綢般,鮮而不腥,肥而不膩,伴著海味透著濃濃的脂肪香氣,一塊帶魚落肚嘴唇油光潤潤。

紅燒冰糖甲魚

冰糖甲魚是寧波最著名的傳統菜餚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有幾位舉人趕考時在寧波甬江邊的酒樓小酌。一道冰糖甲魚讓他們吃得津津有味,便叫來堂倌詢問菜名,機靈的堂倌看到舉人便說這叫「獨佔鰲頭」,舉人們聽了十分開心,後來舉人們果然高中,這道冰糖甲魚就此流傳開來。

明州府選用寧波餘姚的本地生態甲魚,必須要三年以上純天然養殖,宰殺洗淨後加入冰糖、醬油紅燒,養到年份的老甲魚必須燒制45分鐘以上方能入味。端上桌的紅燒甲魚紅中透亮,冰糖化作晶瑩剔透的外衣,散發著濃鬱的醬香味,甲魚肉入口甜中透鮮,輕輕一舔便能脫骨,裙邊入口軟糯適口,膠質感相當明顯,繼而能夠品嘗出河鮮淡淡的清鮮味道,整道甲魚甜、香、鹹、鮮俱全滋味鮮美。這道菜加入了冰糖且烹飪時間很長,要做到入味且糖不焦,是十分考驗廚師火功的功夫菜。

黃魚獅子頭

要問黃魚怎麼吃?映入上海人腦海的肯定是紅燒、清蒸,不妨來嘗嘗用黃魚做的獅子頭。明州府選用每天清晨最新捕獲的黃魚,初冬季節的黃魚膘肥體壯,肉質細膩,鮮度極佳。洗淨後將潔白細嫩的黃魚肉改刀成粒捏成獅子頭。再將斬下的魚頭魚骨慢慢熬成奶白色的魚湯,真正做到將一整條黃魚的精華全部吃進肚子。黃魚獅子頭臥在奶白色的魚湯中,周圍臥著一根翠綠的小青菜,猶如蛟龍躍出雲海。

舀起咬上一口黃魚獅子頭,細嫩的黃魚肉塞滿口腔,一口下去滿足感爆棚,相比鮰魚獅子頭,黃魚肉富有彈性,能夠與牙齒形成互動,口感更佳。當天出水的黃魚,沒有一點腥味,細細咀嚼鮮味四溢,喝上一口黃魚湯滿嘴鮮香,濃度堪比牛奶。初冬的上海,吃好這個黃魚獅子頭渾身頓覺暖洋洋的。陳駿

[廚之神]

李沂寧 明州府行政總廚

李沂寧,寧波人,從廚三十多年,擅長烹飪傳統寧波菜,從學校畢業後進入涉外飯店華僑飯店工作,後任華僑飯店廚師長。先後在寧波金港大酒店、沈師橋大酒店工作,並前往日本參加寧波菜飲食文化交流。

李沂寧人高馬大一頭長髮,看上去頗具藝術家的氣質,而性格沉穩善於思考,廚房裡的他做起菜來不緊不慢,由於整個廚師團隊均來自寧波,廚房裡時常上演著寧波話和上海話的靈活切換。從小在寧波長大耳濡目染,讓他對寧波菜有著與生俱來的認知。他說寧波菜講究火候,比如冰糖甲魚就是,而寧波菜的核心是食材,只有最新鮮的海鮮、最新鮮的蔬菜才能做出地道的寧波菜。寧波菜對於食材產地有著嚴格的要求,炒年糕要用慈城的年糕,帶魚最好的是舟山內港的油帶魚,寧海的蟶子最飽滿等都有講究。他也不吝惜自己的手藝,帶出過很多徒弟,徒弟們沿襲傳統的寧波菜製作手法,已經成為滬上各大飯店的中堅力量。

寧波湯圓

去寧波,寧波人一定會推薦你去嘗一嘗缸鴨狗的寧波湯圓。湯圓是寧波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據傳當時的明州現在的寧波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少許白砂糖捏合在一起做餡,外面用糯米粉包裹搓成球,用開水煮熟後食用,吃起來香甜可口。

明州府的寧波湯圓,沿襲了寧波湯圓最傳統的製作方法,用豬板油、芝麻、白砂糖反覆揉捏成黑洋酥,將芝麻炒香後加入豬板油,豬板油全部處理乾淨。主廚介紹明州府的黑洋酥是由當地一位相當知名的阿姨純手工製作,產量有限,不少人前去求「餡」都被婉拒,明州府能夠每天拿到少量的黑洋酥。

明州府的寧波湯圓皮很薄,一眼就能看到裡面的芝麻餡。咬開一個小口後芝麻餡直往外淌,真正的「爆漿」,吃在嘴裡比普通湯圓更甜卻不感覺甜膩,並且伴著濃重的豬油香味特別好吃,外面的糯米皮非常糯,透著濃鬱的米香,是兒時記憶裡的味道。

相關焦點

  • 念念不忘的寧波湯圓,記憶中的味道是這樣的...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每逢此時,「缸鴨狗」現任掌門人陳開河回憶傳承人的委託就心生感慨,「近百年的中華老字號承載了好幾代人記憶中的年味,一顆湯糰背後沉澱的是時光,肩上的擔子很重。」「缸鴨狗」起源於上世紀20年代寧波老城隍廟門口的一個甜食攤。
  • 麻球在寧波有多種叫法 如何才能做出記憶中的味道
    61歲的董阿姨是土生土長的寧波人,在她的記憶深處,那些街頭巷尾的小吃自然也是揮之不去的童年印象。雖然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但董阿姨做麻球這類寧波老底子的味道,卻也有不少經驗和心得。  「所有材料包括餡料都是自備,這是做出麻球那種地道口感的關鍵。」我們到時,董舒國已經把芝麻豬油餡準備完畢了。她說看似很簡單的餡料,其實最費事。
  • 寧波這6家不起眼的小飯店裡,藏著記憶中的老味道,你吃過幾家呢
    看家的黃蜆河蝦螺螄,非常清爽新鮮,沒有一點泥土味,是供不應求的熱門菜。3、江北歐缸飯店的海鮮原來在白沙碼頭附近的這家店,一到夏天就全是去吃海鮮的人。個人最喜歡的還是我們寧波人推崇的鹹齏大黃魚。現在野生的大黃魚是基本吃不到了,真是讓人懷念的味道啊!
  • 旅展福利,說出你記憶中的家鄉味道,贏取2018寧波國際旅遊展門票
    朋友私下聚在一塊,聊起自己生命裡很多美好回憶的時候,總有個叫「記憶中家鄉的味道」的東西,一道美食的名字便能輕易把你帶回那個年歲,那條熟悉的街道裡還擲地有聲的飄揚著那聲親切的吆喝……哪一種味道能引起你最初的記
  • 夜上海·味道|專「鼠」年味 食全食美(之一)
    [申之魅]專「鼠」年味 食全食美(之一)小時候過年最有年味,穿上新買的衣服,在口袋裡裝上滿滿的糖果、瓜子,拿上長輩給的壓歲錢,吃完年夜飯和小夥伴們一起出門放鞭炮去……中國人對過年的看重以及對於吃的專注度
  • 上海人記憶中最經典的味道,上海經典老字號風雲榜
    「老字號」這三個字,代表著恆久、尊貴和榮耀,當你輕輕將這三個字念出口時,便仿佛有老味道從舊時光裡穿梭而來,十裡洋場的繁華舊夢恍若重現眼前。光明邨的鮮肉月餅、老大昌的冰糕、杏花樓的青團、沈大成的糕點……都是上海人記憶中最經典的味道。
  • 年糕,根植於寧波人腦海中最深的記憶
    《多少恨》老電影劇照家茵的母親大概是寧波人,否則怎會巴巴的給愛女帶了年糕來。也只有出門在外的寧波人會貪戀這從小到大味覺中柔滑的記憶。寧波年糕是用純晚粳稻的新米舂出來的,考究的很,尤以慈城為最。煮熟的年糕如同嬰兒的肌膚一般幼滑細膩。別處出品不及十分之一,摻雜大量糯米矇混過關,回味韌勁全無,吃口粘滯,久煮湯必混沌。和正宗寧波年糕不可同日而語。寧波年糕樸實無華,吃法卻眾多。
  • 咬一口老上海人氣糕點,喚醒你記憶中的年味兒!
    有沒有一種老上海糕點?能讓你感覺春節就要來了?  條頭糕:忘不了的,還是這種老味道  對於土生土長的上海寧來說,愛吃甜食應該算是一種情懷。而傳統的糕點就是感情的寄託,更是童年的美好回憶。  地址:七寶鎮南大街23號(七寶酒坊隔壁)  松糕:寓意高高興興年年高  松糕,是上海節日小吃之一,上海人有過年吃松糕的習慣。代表高高興興年年高。相信每一個上海人的心裡,都有一個記憶中的松糕。
  • 【記憶中的味道】記憶中的紅薯泥【創意家常菜】洛陽松肉 上海烤麩
    【記憶中的味道】記憶中的紅薯泥
  • 軒尼詩點亮仲夏·夜之味 軒尼詩天貓超級品牌日再臨,宵夜酒館直播...
    8月21日軒尼詩天貓超級品牌日再啟,一同點亮仲夏·夜之味軒尼詩X天貓,仲夏·夜之味一觸即發依據天貓國際最新發布的數據, 天貓國際平臺上18-29阿里媽媽發布的《超級夜場經濟潛力與熬夜人群洞察》報告顯示:每天,全國有近2億消費者活躍在晚8點到凌晨6點,嘴巴寂寞的夜晚是吃貨們的群體記憶。更有趣的是,在白蘭地類目中,軒尼詩消費者的「美食」特徵更為顯著。軒尼詩核心客群中,「吃貨」、「烹飪達人」、「酒品人生」、「速食客」等美食類標籤佔比普遍高於白蘭地品類平均值。抓住年輕「夜貓」們的心,就要先抓住他們熱衷宵夜的胃,軒尼詩點亮仲夏·夜之味創意呼之欲出。
  • 我記憶中的上海味道——梅乾菜燒肉
    上海的冬天夜來得特別早。每當街燈點亮,寒風吹起,緊一緊衣襟抵擋涼意的時候,特別想立刻回到家裡。       家在冬季顯得特別溫暖。屋子抵擋寒風雨雪;燈光碟機散黑暗;家人的微笑和擁抱暖心;沙發和床褥暖身。尤其是灶臺上,應該小火燉著一鍋。端上桌,揭開鍋蓋的剎那,香氣和暖意一起隨著霧氣瀰漫整個屋子。伴著香軟的飯,湯湯水水吃完,從腳趾頭到手指頭都暖和起來,從胃裡到腦袋裡都鬆弛下來。
  • 徽味,記憶中的味道
    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且歷史悠久,生息於此的古徽州百姓充分利用古徽州地域的食材,結合淵遠流長的中國烹飪技藝,經過長期的探索,賦予了徽菜獨有的味道。身為徽州人對徽菜最為熟悉不過了,徽菜中的故事您是否了解呢?
  • 上海生煎皇,記憶中的老上海味道:包大祥
    一雙手,一種味道,這就是美食的魅力。我們的腦海裡總會浮現出一位女子,其手持鍋鏟在灶臺上來回擺弄,亦或是坐在水池邊,一邊回頭對你微笑一邊洗著手裡的青菜,這是我們80-90一代人的兒時記憶。6、7月的上海是梅雨季節,很多老上海人會選擇找一個地方約上友人一起喝著小茶,吃著甜點,亦或是生煎,大談人生百事。上海人喜歡吃生煎,尤其是漢族風味小吃,其喜歡在面點上撒一些芝麻、蔥花等配飾。生煎的餡也很有講究,肉品要求很高,特別是剛出鍋油炸的聲音特別令人垂涎。一鍋端、一鏟聯排端到盤子裡還能感受到火熱的溫度。
  • 這20家老字號,是上海人記憶中最經典的味道!
    「老字號」這三個字,代表著恆久、尊貴和榮耀,當你輕輕將這三個字念出口時,便仿佛有老味道從舊時光裡穿梭而來,十裡洋場的繁華舊夢恍若重現眼前。光明邨的鮮肉月餅、老大昌的冰糕、杏花樓的青團、沈大成的糕點……都是上海人記憶中最經典的味道。
  • 上海味蕾記憶 最初的本色味道
    ,但是對於NeonMonkey來說,更多的是感情與夢的寄託,我們不妨跟著NeonMonkey,一起靜下心來感受上海最初的本色味道。南伶,就是上海味道的縮影,本幫的和異鄉的,本土的和異國的,草根的和精緻的,家常的和創意的。各自精彩,卻又時不時相互交融。就像上海這座年輕而又充滿韻味的城市一樣,兼容並蓄,海納百川。記憶片段一:摜奶油慣奶油——是我對於西點最原始的認知。
  • 舌尖上的年味|尋味八閩 尋找記憶中的味道
    舌尖上的年味則是凝結在舌尖上的回憶是寄託牽掛、凝聚鄉愁的溫暖味它是老舍心心念念的雜拌兒是王蒙過年才能吃得上的一頓肉是莫言記憶中帶錢的餃子是冰心筆下噴香的裹滿「紅糟」的糟肉勾著你去回味、去尋找、去想念跟著藥學學子們尋味八閩不僅僅是短暫地一飽口福
  • 【家鄉的味道】來一碗寧波湯圓和酒釀圓子,尋一尋兒時味,解一解思鄉愁,你記憶裡最熟悉的味道已上線!請查收!!!
    這首古老的寧波童謠是阿拉寧波小娘小歪從小聽到大的,寧波湯圓、酒釀圓子..這也是小時候寧波姆媽最常做的點心啦,是大家存放在腦海裡最熟悉的一種味道,不論何時何地回味起來都是甜甜的呢~~~【情懷】來一碗寧波湯圓和酒釀圓子不僅能讓你超有食慾,更是會讓你情懷滿滿那是因為你記憶裡最熟悉的味道已上線!!!
  • 愛上杭州灣新區,|邀您夢回夜上海
    團團來帶貨~今天邀您來杭州灣石庫門,夢回夜上海百樂門以三四十年代上海歷史為背景,整體空間中,以時代典故、名人故事為主題,結合當下流行的西餐廳時尚空間桌面布置,訂製化場景就餐,讓顧客既體驗到老上海的復古摩登感
  • 夜上海的老味道哪裡找? 四百多年的豫園有答案!
    夜上海的老味道哪裡找? 四百多年的豫園有答案! 清涼甘爽的松鶴樓綠豆湯、熱氣蒸騰的南翔小籠、爽滑潤喉的梨膏露,還有散發著怡人草本氣息的童涵春堂香囊……夏日裡的上海味道記憶
  • 寧波老味 | 阿馬蛋湯裡的故事
    寧波的故事,從一個夏夜講起寧波的味道,從一碗蛋湯開始對於在寧波長大的孩子來說,鹹鮮應該是從小圍在媽媽爐灶邊最記憶深刻的味道,海鮮大概是這個漫長的海岸線給予他們最好的饋贈。盛夏傍晚的巷子口,瓜果孩童蟬鳴聲,避開白天陽光的肆虐,躲在空調房下的人們開始尋覓夜幕降臨下的那份繁華。「夜倒吃宵夜去伐?「一道去白沙菜場坐坐啊」平常的對話卻道出了白沙菜場別樣的繁華,在這個喧囂的夜宵之城,海鮮與海風、人和酒,不斷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