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三白」之白魚

2021-02-16 蘇園六記

「太湖三白」一直都是饕客們對白魚、白蝦、銀魚這三樣太湖魚珍的讚譽之詞。

白魚眾所周知,江南魚珍之一。明代萬曆年間的顧起元(號遁園居士)的《魚品》中有記:「江東魚國也,為人所珍,自鰣魚、刀鰷、河豚外,有白魚,身窄而長,鱗細肉白,甚美而不韌。」在民間傳說中,白魚作為珍饌可追溯至吳越春秋時期,著名的「專諸刺僚」的故事中,刺客專諸用來藏匿魚腸劍的就是一條絕品太湖白魚。到隋代,白魚不但成了貢品,連白魚籽也成了皇命督辦的進貢之物,「大業中,吳郡送太湖白魚種子敕苑內海中」。捕撈魚籽的方法大致:先在沿湖處放上許多草把,引來無數小魚聚生於此,到夏至前的三五日,成熟的白魚就會在晚上產卵,魚籽綴著草上,漁民用網罟把白魚抓走,再「刈取菰蔣草有魚子者,曝幹為把,運送東都,至唐時東都猶有白魚。」(《吳郡圖經續記》)由此可見,白魚北上,始於姑蘇。清代,康熙皇帝對白魚也是情有獨鍾。據清康熙年間的江蘇巡撫宋犖所記:康熙三十四年南巡時,於七月十五日午後,康熙與隨從一路泛舟遊覽蘇州水景,行途遇見漁人網得白魚,便立刻命令奚奴買之,隨即便坐船頭煮魚小飲。之後,太湖白魚也隨即納入了歲貢的清單。

白魚又有俗稱「白鰷」魚。蘇州有一句經典老話「川鰷釣白鰷」,常常用來形容以小博大,事半功倍。川鰷也是太湖野生魚種之一,時下在太湖地區農家樂中常有供應的「油汆雜魚」大多都是用川鰷做成。川鰷魚和白魚外形也十分相似,首尾翹起,體長狹扁,銀鱗閃爍,魚嘴高凸,酷似鋼刀利刃,只是體形相差甚遠。川鰷和白魚最大的不同在於長不大,一般只有三寸左右,遠不如白魚那樣通常的就有一二尺,更大的則由四五尺之長。川鰷、白鰷同為太湖水系中的上層魚類,白魚天性喜活食,川鰷向來是首選,所以漁家們釣捕白魚時,常常就拿川鰷來當誘餌,「川鰷釣白鰷」也就升華成了為人處世之道。

白魚的做法有清蒸、紅燒、醃漬、燻烤、香糟煎等多種做法,但最為常見的還是清蒸。白魚清蒸和其他魚種略有不同,一是要蒸得透,這是因為白魚的魚皮有些類似鰣魚,含有大量的魚脂,足夠的時間才能使得魚皮中的魚脂化成汁水滲入魚肉,才能吃出肥腴鮮嫩的感覺;其次是蒸前一定要做好預處理,一般的做法是將白魚活殺洗淨後,在魚背魚腹處都抹上重鹽,放置兩三個小時,用清水漂淨再上蒸籠。否則鹹味不到,白魚的鮮味必定會大打折扣。

清蒸白魚的配料也很有講究,與香糟可謂絕配,在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有記:「白魚肉最細,用糟鰣魚同蒸之,最佳。或冬日微醃,加酒釀糟二日,亦佳。餘在江中得網起活者,用酒蒸食,美不可言。糟之最佳,不可太久,久則肉木矣。」至於用在清蒸白魚時,配以蝦籽、火腿等鮮物也都是常法。總之,「太湖白魚實冠天下也」,斷然離不開「鹹鮮」這二字。對於吃口偏淡的人,拿白魚做魚圓是個不錯的選項。《隨園食單》有一節「魚圓」:用白魚、青魚活者,剖半釘板上,用刀刮下肉,留刺在板上;將肉斬化,用豆粉、豬油拌,將手攪之;放微微鹽水,不用清醬,加蔥、薑汁作團,成後,放滾水中煮熟撈起,冷水養之,臨吃入雞湯、紫菜滾。筆者曾按圖索驥體驗過這道菜,心得頗為不錯。第一取肉簡單,白魚身薄,用刀背拍剁後,骨肉便已見分離,另則白魚魚骨多為直刺,少有倒刺,剔骨取肉要比其他魚方便很多。第二則是白魚肉質緊實,做成魚圓後既糯又彈,肥腴爽滑。若是用蓴菜替代袁枚的紫菜,味覺更是美妙無比,冠以「絲綢般的感覺」絲毫也不為過。

相關焦點

  • 太湖三白
    來到無錫,聽了好聽的方言調調,看了美景,那就還一定要嘗一嘗無錫太湖三白。到無錫吃飯,基本每家蘇浙菜系餐廳都有「太湖三白」,到底是指哪「三白」呢?相信不少吃客都了如指掌,其實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白魚、銀魚和白蝦,它們的色澤都呈白色,固以此為名。「太湖三白」這一說法已經歷史久遠、約定俗成,而且馳名中外,太湖的美在於景色以及豐盛的美食資源,吸引了不少遠道而來的遊客。
  • 太湖三白的餐飲文化
    古語有云:吳郡太湖產名食,以太湖銀魚、白魚、白蝦三味湖鮮之形冠名,故曰太湖三白。
  • 太湖三白是哪三白?太湖三寶是哪三寶?吃貨必吃
    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白魚、銀魚和白蝦;太湖三寶,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梅鱭魚、銀魚和白蝦。太湖三白和太湖三寶幾乎家喻戶曉,在食客心中,它們就是太湖湖鮮的代名詞。白魚學名為鰷,白蝦學名為秀麗長臂蝦,俗稱「水晶蝦」(或白泥蝦)。目前太湖三白和太湖三寶均已實現人工養殖。
  • 太湖三白為什麼無法長途運輸?
    太湖位於江蘇,素來有三白之鮮:白魚、銀魚和白蝦。太湖周邊是蘇州、無錫、常州和湖州市。依靠漕運,這些水鄉號稱「蘇湖熟,天下足」,尤其近幾年轉而發展手工業和商業,成為極為富庶之地。明朝時,太祖朱元璋為防止太湖地區抱團,將其分成浙江和江蘇。於是這極具江南人的特性更加精緻,日子過得越發的精細,對美食也更加看重。初秋的太湖,藏著最極致的鮮。太湖開漁季從每年的九月初到來年二月,持續五個月。此後的七個月都是封湖禁漁時節。
  • 【文化蘇州】蘇州太湖三白,賽過陸上三鮮
    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白魚、銀魚和白蝦。由於其色澤均呈白色,因而稱為「太湖三白」。對飲食文化感興趣的你,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蘇州「太湖三白的由來吧。太湖三白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原武進縣)、蘇州市吳中區(原吳縣)和無錫市的地方著名系列菜「太湖船菜」的招牌食材,蘇錫常三城的太湖三白做法都有所不同。.
  • 舌尖上的無錫,你怎麼評價美食「太湖三白」
    :帶我們去最好吃的太湖三白,具體的位置我現在也想不起來了,但師傅是個暴脾氣,一腳油門就直接帶我們去了。一聽我們是外地口音,就直接開始誇獎太湖三白,在快下下車的時候師傅就說:記住啊!太湖三白是三道菜,如果服務員給你說是一道菜你就直接反駁它。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白魚、銀魚和白蝦,無錫市的著名系列菜「太湖船菜」的招牌食材。太湖三白做法都有所不同;白魚、白蝦、銀魚、由於其色澤均呈白色,因而稱為「太湖三白」。
  • 「太湖三白」 指的是什麼美味佳餚呢?
    「太湖三白」 指的是什麼美味佳餚呢?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白魚、銀魚和白蝦,是江蘇省常州市蘇州市和無錫市的地方著名系列菜「太湖船菜」的招牌食材。因為它們的顏色都是白色,所以稱為「太湖三白」。
  • 初秋的太湖三白,鮮到有仙氣
    太湖三白是誰?這可能是包郵區人民才能心領神會的暗號了:白魚,白蝦和銀魚,三種不同的光潔,晶瑩剔透,鮮得走不出太湖。我們去了太湖邊一座小漁村,這裡離捕撈區不到兩公裡,每天早上都有小漁船停在岸邊,兜售剛剛收穫的戰利品:
  • 江蘇無錫醉月樓,江南地區的船菜代表太湖三白
    無錫醉月樓 一紅三白太湖古稱震澤,中國第三大淡水湖,位於江蘇和浙江交界處。遼闊的水域,孕育了豐富的水產。名聞遐邇的「太湖三白」,就是典型代表。「太湖三白」,又叫「無錫三白」,指的是白蝦、銀魚和白魚。這三者的顏色都是銀白的,味道純正鮮美。從清代時起,太湖三白就作為江南地區的船菜,廣為流傳。
  • 太湖三白,最是清鮮,初秋閃亮登場
    除此之外,對於吃貨們而言,更有一場「吃貨盛宴」正在向大家靠近……數百條古老的太湖漁船,亟待千帆競發,太湖開捕啦!太湖白魚也稱為白水魚,學名翹嘴紅鮊,又稱白絲魚、白條或白脊魚,是遠近聞名的「太湖三白之一」。
  • 太湖要開捕了!盛傳已久的太湖三白,到底是哪幾味珍餚?你吃過嗎
    太湖要開捕了!盛傳已久的太湖三白,到底是哪幾味珍餚?你吃過嗎?在過幾天,就到了太湖開捕節了!在美世界盛傳已久的太湖三白就要和大家見面了,太湖三白不論是賣相還是味道,在美食界都是有非常高的地位的,而且其中有兩白,之前都是皇宮的貢品之一。那麼太湖三白究竟是哪三白呢?分別有什麼特點?下面給大家詳細說一下。第一白【白蝦】,太湖白蝦沒有特定的汛期,一般來說,每年的5-7月是捕撈的好季節。
  • 再有人問倷太湖三白是啥么子?請把這條微信甩給TA......
    到了吳中,怎能不品嘗太湖三白?太湖三白究竟是啥? 吳郡太湖產名食,以太湖銀魚、白魚、白蝦三味湖鮮之形冠名,故曰:太湖三白,此說約定俗成、年代久遠、繪聲繪色。銀色和白色基本上屬於同種色系,太湖三白當中一定是要有叫「銀」的魚存在,一般人看到的那個叫「銀魚」的魚,論起顏色來,要比那個叫「白魚」更白。可是,這卻是一個誤會:銀魚被捕撈出水面時,它原來的銀色會立即變成白色。
  • 太湖三白餛飩,價高且難見,費時費力就為這口鮮,只有嘗過才知道
    【太湖三白餛飩,價高且難見,費時費力就為這口鮮,只有嘗過才知道】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白魚、銀魚和白蝦。由於其色澤均呈白色,因而稱為「太湖三白」。以太湖三白製作菜餚的方法,多為清蒸白灼,主要是為了強調食材的本味。
  • 太湖白魚疾病應該如何防治?用藥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太湖白魚(Eryghroculter ilishaeformis)又名翹嘴鮊,俗名白魚、白條,是遠近聞名的「太湖三白」之一其個體大、生長快、肉質潔白、肉味細嫩又鮮美為魚中上品,鮮食或醃食都十分可口,目前在江浙滬市場價格比較高;將是2002年最熱門的養殖品種之一。
  • 鱭魚、銀魚、白魚、汪刺魚、白鰱…… 太湖開漁啦 一網四萬斤!
    ,坐著太湖之洲特約遊艇,深入開漁第一線。「太湖三白。」「想吃一口白魚、銀魚、白蝦。」「可以吃湖蟹了嗎?」……從碼頭出發到捕撈點約半小時,一系列吃貨們關注的美食一一揭開面紗。「和去年相比,今年收成更好,這還沒撈完。我估計這一網得有4萬多斤,去年是捕了3.7萬斤。」
  • 五一打卡本幫菜,這家店的無錫太湖三白,不是很合我口味
    今日是無錫最後一天,當然要去小吃街打卡當地特色,太湖三白和小籠包!我和坤哥趁著午餐時間,來到南禪寺旁邊的小吃街,路窄人多,小路兩邊都是各式的小吃,屬於當地特色較少,並且大多沒地方坐下享受美食!這家店位於小吃街十字街口,樓下有3個吧檯,樓上也有卡間和散座!
  • 蘇州太湖一日遊----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太湖自古就是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中,」一直生活在蘇州,卻很少融入她的生活。周末與朋友一起相約太湖一日遊。我們的大廚東方,找了一家漁船,上去買食材,這裡的漁民非常熱情,我們的到訪,也為他們平靜的生活增添了一點樂趣,買到了非常新鮮的太湖三白
  • 蘇州自駕太湖一日遊,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太湖自古就是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中,」一直生活在蘇州,卻很少融入她的生活。周末與朋友一起相約太湖一日遊。驅車行駛在前往太湖度假村的路上,打開車窗,呼吸這新鮮的太湖空氣,一半煙火,一半詩與遠方。
  • 旅遊食文化——太湖三白
    蠡園往烏龜山,水路約近一小時,船離蠡園不久,船老大就將「船菜」擺上了長桌面,在我的影像中,這一桌菜主要以太湖水產及蔬菜為主,有清蒸白水魚、鹽水白米蝦、面丈魚炒蛋(上三樣為太湖三白)、油麵筋塞肉或炒麵筋、水芹炒乾絲、紅燒魚塊、蕃茄炒蛋、炒螺絲、炸小湖魚、魚湯或大魚頭湯……,總之,每桌八人上八菜,其質與量則根據遊客所付鈔票多少而定。
  • 太湖開捕了,這些太湖美食你不要錯過!
    太湖船菜以太湖的湖鮮為主,做法上講究「味真」,每一道菜都是原汁原味,所以太湖船菜多照家常做法烹飪,簡單卻妙不可言。來到船上,拿到菜單,頭一份要點的就是被稱為「太湖三白」的白魚、白蝦和銀魚。清蒸白魚白魚可謂是太湖第一珍,自隋朝起就名聲在外,並成為歷代皇庭貢品。白魚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嘴巴翹的非常高,二是頭背平直恰似一把銀刀,所以也稱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