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不亂於心,不困於情,無喜無悲,無所待才是逍遙之人

2020-12-13 好玩的國學

莊子是哲學家中最會講故事的,是小說家中最有哲學思考的,他的哲學思想往往通過出人意表的想像和浪漫的故事來展現。

在前面幾節,莊子都在講故事,其實是闡述他的哲學思想。他講大鵬高飛萬裡與小鳥林間跳躍的故事,是說明境界越遠大,心靈越開闊,越能看到美麗的風景,雖然在莊子看來,大鵬和小鳥都擺脫不了有所待的困境,而無法逍遙;他講不以俗世榮辱是非為念的宋榮子和御風飄然而行的列禦寇無法逍遙,是說明人類只有放棄一切有所待,達到無所待,才能走向逍遙之境;他講隱士許由拒絕接受堯禪讓天下的故事,是講人一旦擺脫人間的名利權勢地位的最大誘惑,實現「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就能走向逍遙之道。原來,莊子是一個偉大的寓言家,在他的故事背後,處處充滿了玄機,充滿了對人類如何追求心靈的絕對自由的思考。

但擺脫塵世的生活,用超越的審美的姿態,去追求心靈的絕對自由,談何容易?因此,即使是在莊子看來,無己、無功、無名,也只有那些至人、神人和聖人才能達到,而這些人,是莊子逍遙哲學的最高人格理想,接近於神話中的仙人。

接下來,莊子繼續講故事,在這一節,莊子給我們講了姑射山上仙人的故事。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這段故事中的肩吾、連叔和接輿,都是楚國的隱士,大約和老子孔子是一個時代的人。當時的隱士有一個傳統,就是痛罵諷刺孔子,可憐的孔子在周遊列國的過程中,一直有隱士諷刺挖苦孔子的那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傻勁,那些隱士根本就無法理解孔子汲汲於人世間的功名利祿,無法理解孔子的恢復周禮、追求小康社會和世界大同的夢想,他們覺得「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孔子沒事找事把自己弄得如喪家之犬般,簡直就是太傻。這個接輿,有人說他姓陸名通,是楚國的一個狂人,號稱是楚狂接輿。當年孔子駕車在楚國的大街上出行的時候,楚狂接輿對著孔子唱了一首歌,歌是這樣唱的: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意思是,鳳凰呀,鳳凰呀!為什麼你的美德一天不如一天?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勸阻。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防範。算了吧,算了吧!現在當官有多麼危險!

楚狂接輿勸孔子,現在天下已經無藥可救,你就不要瞻前顧後狼奔豕突汲汲於功名利祿,還是躲起來享受隱居的生活吧。可見,接輿是一個很典型的隱士。詩仙李白就說自己是「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後來的文學作品中,大多用楚狂接輿代指隱居世外的高人、高士,也是中國文人在廟堂之外的一個理想。莊子在這篇文章中,又把接輿搬出來,講了姑射山上一個仙人的故事。

肩吾向連叔求教說,我覺得接輿整天吹牛,大話連篇無邊無際,一說下去就滿嘴跑火車,再也回不到原來的話題上。我對他的話感到恐懼。他的話,就好像天上的銀河沒有邊際,跟一般人的言談差異甚遠,實在是不近情理了。

連叔問,他都說什麼了?肩吾轉述了接輿的話:在遙遠的姑射山上,住著一位神人,皮膚潔白像冰雪,體態柔美如處女,不食五穀,吸清風飲甘露,乘雲氣駕飛龍,遨遊於四海之外。他神情專注,可以讓世間萬物不受病害,年年五穀豐登。

肩吾說,這世界上還有這種人?我認為這全是虛妄之言,一點也不可信。

連叔曰:「然。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連叔說,我們無法和失明的人一起欣賞花紋和色彩,無法和失聰的人聆聽鐘鼓的樂聲。難道只有形體上的聾與瞎嗎?思想上也有聾和瞎啊!我覺得這個話好像就是在說你的啊。

看來,這個連叔還很刻薄,狠狠地諷刺了肩吾。

連叔說,那位神人,他的道德境界已經與萬物融合在一起,他用萬物一體之道治理天下,以此求得整個天下的和諧太平。有了這樣的境界,誰還會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當成回事!那樣的人,沒有什麼外物能傷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沒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熱。他所留下的塵埃以及癟谷糠麩之類的廢物,都能造就出堯舜那樣的聖賢仁君來,人家這樣的神人,怎麼會把忙著管理萬物當作自己的任務呢?

原來,莊子眼中的達到了逍遙之境的神人,是這個樣子的:

第一,膚如冰雪,不食人間煙火。第二,與萬物一體,不傷萬物,而萬物也傷不了他;第三,他根本就不把治理天下的煊赫權勢地位放在眼裡,用莊子的話說,就是「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其實,這個仙人完整地體現了莊子的人生理想。首先,逍遙就是要超越人世間的一切俗事,所以這個仙人不食人間煙火;第二,將世間的功名利祿完全拋在腦後,追求無功無名的境界。所以,這個仙人其實就是莊子逍遙哲學的最高理想人格。

講了這個仙人的故事,莊子還不過癮,他又講了一個俗世間做生意的故事。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喪其天下焉。

說有一個宋國人,販賣那些冠冕等帽子到南方的越國,哪想到到了越國才發現,原來人家越國人根本就不蓄頭髮,個個全是光頭,也不穿衣服,滿身都是刺青,那些代表著人間欲望的冠冕衣服,根本就用不上。而堯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內的政局,自己是志滿意得,但堯到了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見四位得道的高士之後,不禁悵然若失,忘記了自己曾經是手握天下的君主。

莊子筆下姑射山上的神人,其實是莊子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具體寫照。莊子說外物無法傷害他,可見他已經與自然融為一體,所以他們可以自由遨遊於天地之間;莊子說他不食人間煙火,不以俗世之事為念,可見他們已經忘記了俗世的名利地位;說他們不以物為事,是說他們已經超越了塵世間的一切困擾,凡事不亂於心,不擾於情,無喜無悲無情無累,他們才是真正的的逍遙之人。

因此,莊子在文章的最後說,堯見了這些神人之後,便茫茫然忘記了天下大事,這正是莊子所強調的「無己無功無名」的逍遙的境界。

相關焦點

  •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人生寥寥數十年,活著的今天比昨天更年輕一天,無論你是孩童、青年、中年…還是到了花甲之年,我們都應該珍惜餘下的人生。一、不亂於心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沒有煩擾,人生也不能一帆風順。我們每個人做的事情也不會讓每個人都喜歡。無論對與錯,好與壞全都歸結於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你若不動,風又耐我何。《 莊子-逍遙遊》: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 逍遙遊·莊子
    作品鑑賞《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思想。「逍遙遊」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逍遙遊」是指「無所待而遊無窮」,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一,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遊於世間。「逍遙」,在莊子這裡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活出人生大自在!
    突然被一句話擊中了:「來人間一趟,願你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如此,安好!」。總有些話,突然就入心了,以前覺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可是隨著年齡變大,那些原本不在意的話,突然就感覺不一樣了。「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
  •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負時光,不負自己
    文/張永琪豐子愷說過:「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有時候,不是對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對方看得太重。人生在世,所困惑的事情太多太多,只要心放下了,天地就一片澄明,所謂「千江水有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大千世界,種種煩惱,一切唯心造。心若自在了,一切就都自在了。困惑本無源,不究自輕鬆。
  • 中年女人「不亂於心,不困於情」才能歲月靜好
    中年女人,舍不下孩子 ,管不了老公,放不下身段,留不住 青春,既沒有青年的活力、敢闖敢拼的勁頭,也沒有老年的悠閒自在,兒孫滿堂。不到中年,無法體會到時間的珍貴,不到中年我們體會不到心的偉大,一切都在慢慢改變,我們只有不亂於心,不困於情,唯有如此,才能越來越好。不亂於心,不困於情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可以看看葉嘉瑩先生。
  • 莊子《逍遙遊》解讀:人生到底能不能實現逍遙?
    在《逍遙遊》中,莊子用無與倫比的想像力和汪洋恣肆的筆法,為我們講述了鯤鵬與小鳥,講述了宋榮子、列子以及至人、神人和聖人的不同的境界,用對比的手法揭示了逍遙遊的真諦:唯有無待才可自由,唯有無己才能逍遙。因此無待、無己才是逍遙遊的不二法門。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 莊子:逍遙遊,遊心於無窮
    但在工夫修為上,孟子所呈現的倫理特色與莊子所呈現的藝術精神,正反映出儒道兩者在「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的不同。王先謙《莊子集解》曰:「無所待而遊於無窮,方是《逍遙遊》一篇綱要。」鯤化鵬飛寓言之後,莊子有一段使用了論說方式來申訴《逍遙遊》的主題思想,那就是從「知效一官」到「至人無己」這一段,由有所待寫到無所待而遊於無窮,其思路層層遞進,由有我之境達到無我之境:「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一官」「一鄉」「一君」「一國」都是像學鳩一樣自得於一方的人。說是中國哲學的一大特點。
  • 莊子:人生四步驟,直達逍遙之境
    其實,莊子已經用四個詞親口告訴了我們,一共四步,所指出的正是那條逍遙之路。 這四個詞,出自莊子親筆的內七篇中的《人間世》和《大宗師》。老莊常言天道與境界,卻很少去說抵達的路徑和方法。所以莊子明白講出的這四個詞非常之難得,值得一再珍視和細細品悟。 這便是——心齋、坐忘、懸解、見獨。
  • 莊子:人生四步驟,直達逍遙之境!
    其實,莊子已經用四個詞親口告訴了我們,一共四步,所指出的正是那條逍遙之路。 這四個詞,出自莊子親筆的內七篇中的《人間世》和《大宗師》。老莊常言天道與境界,卻很少去說抵達的路徑和方法。所以莊子明白講出的這四個詞非常之難得,值得一再珍視和細細品悟。 這便是——心齋、坐忘、懸解、見獨。
  • 讀莊子的《逍遙遊》,我該學習其中的什麼道理呢?
    我在寫文章時,就是自己心裡想要抒發的感想,甚至不吐不快,感覺自己跟莊子的性格挺像的,或許他同我一樣,我要共情於莊子,然後去研究逍遙遊。知道嗎?在決定研究逍遙遊的時候,我剛才困了,然後睡了兩個小時,夢裡都是在寫,太有趣的體驗了,知道我為什麼給自己起名叫『我的從未』嗎?就是要對自己好一點,不想再像以前那樣活著了,以後儘量只想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接下來繼續寫吧。
  •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不妨讀讀莊子的「逍遙遊」,重新看待人生
    哎,誰叫它是一棵人見人愛的柿子樹啊!突然,我想起了莊子在《逍遙遊》中所描寫的一棵「無用之」樹:有這麼一棵大樹,人們都叫它「樗樹」。它的樹幹長滿疙瘩,不符合繩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樹枝彎彎扭扭,也不適應圓規和角尺取材的需要。雖然這棵大樹生長在人來人往的道路旁,但是木匠連看也不看它一眼。為什麼?
  • 解析《逍遙遊》,揭開莊子逍遙人生的神秘面紗
    第一部分例舉鯤鵬、蜩與學鳩、宋榮子、列子等例子,說明這些都「有所待」,而我們要做到無所待,進一步引出了本文的主旨,「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第二部分列舉事例分別講述何為「無名」、何為「無功」、怎樣做才是「無己」。許由「無名」,神人、堯「無功」,惠子與莊子的對話闡述有用與無用之別,怎樣達到「無己」。內容詮釋第一部分:利用三條線遞進式論述,提出主旨。
  • 《莊子》:逍遙遊
    陸處之人離天太遠難以看清天空的正色吧?而大鵬在空中看地面判斷大地的正色,也如人之看天罷了。況且水量若是積聚不厚,那麼託負大船就浮力不足。正如傾倒杯水於凹坑,僅能浮起芥草之船;放置杯子就會擱淺,因為水淺而船大。風雲若是積聚不厚,那麼託負大鵬就升力不足。所以大鵬遠飛九萬裡,漸積厚風在下,而後方能倚待厚風,背負青天而不中途墜一落 ,而後方能圖謀南飛。
  • 「點讚率超高」QQ空間說說,不亂於心,不困於情,如此,安好!
    「點讚率超高」QQ空間說說,不亂於心,不困於情,如此,安好!1.還在一起的時候他回憶過去我卻說沒有用的回不去了。可是現在我倒開始回憶過去了。我真可笑。我的難過我的後悔都是我的自作自受。我後悔為什麼當初要那樣傷害他我後悔為什麼當初不主動一點我後悔為什麼當初我不願意去努力我難過為什麼從幼稚到成熟卻沒有到老我難過現在在你身邊的人不是我2.在愛情方面,我是笨拙的,而我希望你愛上的就是我的笨拙,因為最真實,需要一點時間,把你還回人海,把我還給熱愛。
  •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啥意思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啥意思?戀愛婚姻家庭就是一場人生的長徵路,需要中式導師戴浩然 2020年12月11日這段話放在戀愛婚姻家庭經營當中,就是:不亂於心,自己的心是有定力的,不會因為一時的不好而亂了最初的判斷和基本的共識
  • 莊子《逍遙遊》的扶搖直上九萬裡,你讀懂了嗎
    我們都知道的是莊子生於亂世,對於當時王朝統治是極為不滿的,但是他又無力反抗,所以就採取了一種消極逃避的態度,幻想從虛無縹緲的境界中尋求思想解脫。寓言部分描繪了遨遊於九萬裡高空志向遠大的鵬鳥和生活與蓬蒿之間目光渺小的蜩與學鳩的形象,說明事物無大小都是各有所待的,算不上是逍遙遊。在這一部分首先以離奇、宏偉的想像和高度誇張的手法,塑造了一個碩大無比的鵬鳥形象。
  • 7天後,不亂於心,不困於情,身不由己,為愛痴狂,餘生只愛一人
    雙子座雙子,一直對自己要求特別高,他們不僅希望自己能在朋友圈中脫穎而出,更希望自己能真正地影響身邊的人。雙子有著巨大的光和熱,他們所釋放出的正能量影響著每一個人。七天後,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由自主,為愛痴狂,餘生只愛一個人。摩羯座魔摩羯座懷熱情,他們願意委屈自己,也不願意委屈別人。對他們來說,別人的利益總是排在他們前面。摩羯座的人總是把別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他們認為,想要別人對自己好,就要先自己對別人好。
  • 莊子《逍遙遊》原文及賞析
    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面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 莊子四忘四無逍遙哲學:忘物忘他忘我忘心,無情無功無名無己
    事實上,這只是莊子的寓言而已,人不可能不為外物所限所傷,但這是莊子的理想人格,他的理想是成為不為外物所限所傷、自由自在地遊於「無何有之鄉」,與天地合一的神人、聖人和真人,而這種生活的境界就是「逍遙」。那麼問題來了,人是集體的動物,沒有人可以脫離社會做一個離群索居的人,如何才能消滅泯滅人我之間的關係呢?東晉的陶淵明可謂是莊子的心靈知己,他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答案,陶淵明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原來泯滅人我就是處世而不入世,保持心如止水般的虛靜淡泊,人就朝著逍遙境界更近一步了。
  • 未來10天,不亂於心,不困於情,再次碰面,冰釋前嫌,重啟戀愛
    未來10天,不亂於心,不困於情,3星座再次碰面,冰釋前嫌,重啟戀愛,一起來看看吧!很多人都覺得嚴肅的處女座看起來一點都不可愛,甚至有一些嚴肅讓人不敢靠近。其實處女座的內心也充滿了粉紅色的泡泡,只是他們不願意把自己的這一面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處女座嬌柔溫暖的那一面,只會在自己最重要的人面前才會展現。對待不同的人,處女座往往有著不同的態度對待那些不太熟悉的人,處女座總是冷著一張臉,而對待自己特別親近的人,處女座就會心甘情願地付出自己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