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魚創始人李品熹:商業市場不是一張餅,而是一片需要開拓的海洋

2020-12-13 餐飲面孔

本期【餐飲面孔】——探魚創始人李品熹餐飲行業的下一個網紅品類是什麼?或許沒人能夠給出確切的答案。2014年起,包括韓式炸雞、潮汕牛肉火鍋、小龍蝦、潮汕滷鵝在內的多個品類相繼崛起。不過,它們大多都在爆火之後歸於沉寂。然而,烤魚品類的火爆卻貫穿始終。從2013年至今,開店熱已經持續七年之久。百度地圖搜索的數據顯示,全國的烤魚門店數如今已突破6萬3千家。其中,來自深圳的烤魚品牌「探魚」全國門店數突破220家,市場佔有率和品牌影響力遙遙領先,成為這一品類當之無愧的領軍品牌。今天,餐飲面孔帶你走近探魚傳奇80後女掌門李品熹,聆聽她的故事。

01 智鬥歹徒

1995年,杭州市某市內主幹道上,幾個壯漢抬起路邊的窨井蓋正準備離開。

一個身材瘦削、長發飄飄的男子挺身而出,大喝一聲「你們給我抬回去」!與此同時,他的另一隻腳卻機智的跨在腳蹬上,隨時準備逃跑。

此時,一名記者和工作人員走了出來。原來,這是杭州市西湖明珠電視臺做的一個測試:他們安排了幾個壯漢在路邊偷井蓋,攝像機在旁邊偷拍,想測試一下西湖市民對這種行為的反應。

市民們一個個的路過,但是沒有一個人制止。最終,只有這個其貌不揚的青年人站出來阻止這件看上去與自己並不相干,而且面臨危險的事情。

今天,大多數人都對這個故事耳熟能詳,故事的主角就是後來被稱為「馬爸爸」的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

在餐飲行業,有一位創始人有著和馬雲頗為相似的經歷,當時的情景甚至比馬雲當日面臨的狀況更加兇險萬分。

2002年,李品熹在新疆大學讀大二。

一天,遊泳結束的她像往常一樣乘坐巴士返校。學校距離市區很遠,巴士發車頻次很少,又是一趟擁擠的路程。

巴士越開越遠,周圍的環境也逐漸荒涼起來。在座位上坐著的李品熹不經意間抬頭,猛然間發現一隻手伸到了一個女乘客的包裡。

行竊正在發生,但是周圍的乘客卻全都默不作聲。李品熹內心著急起來,她想起剛入學校時,有同學因為阻止小偷行竊被刺死的慘劇。她很害怕,但是內心的正義感又使得她無法裝作沒看見。

幾經思索,李品熹開始大聲咳嗽,她想通過這種方式提醒那位女乘客。沒想到的是,女乘客沒有反應,卻引來了小偷的注意。

聽到咳嗽聲,小偷停止了偷竊。他轉過身,走向了李品熹。他撩起上衣,一把明晃晃的匕首露了出來。

李品熹緊張的能夠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她閉上眼睛,假裝自己在睡覺,等到要換車的時候,頭也不回的下車了。

古人有云,胸有激雷,而面若平湖者,可拜上將軍也。李品熹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顆滿懷俠義的心。

和當年名不見經傳的馬雲後來創立阿里帝國一樣,十一年後的2013年,李品熹和愛人王力加共同創立的烤魚品牌「探魚」誕生。

探魚海岸城店

「探魚」之後,「撒椒」、「蔡瀾Pho」「蔡瀾港式點心」等多個品牌相繼誕生,每個品牌都引來無數吃貨競相打卡,成為餐飲業現象級的存在。

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叱吒餐飲行業的人,童年時期卻是一個典型的乖孩子。

1983年,李品熹出生在湖北省天門市一個高知家庭,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老師。

從小所受的教育,使得她的父母始終有「知識焦慮」。反映到李品熹的身上,就是從小對她的嚴格要求。她也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可愛、懂事、學習好。

然而,她的內心始終藏著一顆嚮往自由的種子。高考志願,李品熹選擇了離家千裡之外的新疆大學。離父母遠一些,會有更多的自由。

2001年,李品熹考入新疆大學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隨著自由掌控時間的增多,李品熹反倒更忙了,每一天她都把日程排的很滿。

遊泳、網球、二胡,那些她曾經喜歡,但卻沒有時間培養的興趣愛好被一個個納入日常規劃之中。

02 考研之路

有一句話在考研群體中廣泛流傳:考研就像是在一間漆黑的屋子裡不停地洗衣服,你不知道它是否被洗乾淨,等到時間到了,結果自然見分曉。在這期間,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洗。

然而,李品熹的考研經歷卻與大多數人不同。她像一個極有天賦的拼圖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每一塊圖片擺到了正確的位置上,最終取得了成功。

2005年十一過後,天氣逐漸轉冷,距離考研的日期只有三個月。

直到這時,李品熹才開始著手做考研準備,當時沒有人覺得她會考上。大學四年,她經常逃課去學自己喜歡的東西。每天早上,她總是睡到自然醒,隨後到食堂吃上一頓豐盛的早餐,才慢慢悠悠來到考研教室。

但是,效率從來不是一個搬出來讓人看的概念。一個人的專注程度如何,只有自己知道。

李品熹的專注,是發自內心的。三個月的備考時間,她排除了所有外界幹擾。網絡斷絕,手機棄用,甚至連看時間都是通過消防栓上的時刻表進行。

她把考研期間的表現形容為,進入了「心流」狀態,一種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高度專注狀態。目前為止,她有兩次明顯感受到強烈心流的時期,一個是創造探魚的時候,另一個就是考研時期。

經過三個月的準備,李品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就讀對外漢語專業。

考研的經歷給她留下了許多精神財富,她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她看來,當一個人認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已經在得到回報了。全身心投入本身就是一種快樂,至於結果如何,沒必要強求。

在日後創立品牌的過程中,李品熹也一直秉持這個思想,不管能不能賺到錢,創造品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即使創業失敗,收穫的個人成長和認知提升也遠遠大於付出。

研究生畢業之後,李品熹來到深圳發展。工作一段時間後,她和先生王力加萌生了開一家餐廳的創業想法。

一開始,他們並沒有一定要把餐廳做到多大規模的規劃,只是想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但是,李品熹和王力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件事情只要瞄準方向,一旦開始,就會盡全力去做好。對他們來說,這個餐廳無論大小,都是自己的事業。

2013年12月26日,第一家探魚店面在深圳海岸城開業,開業當天便創下了「日翻臺最高紀錄16次、營業額18萬/天」的餐飲神話。

探魚塗鴉牆壁

一時之間,探魚海岸城店以「深圳最文藝烤魚店」的形象引領了餐飲行業的風潮。卡通菜單、塗鴉牆壁、充滿懷舊氣息的飾品,無數人驚呼,原來烤魚這種草根品類也能做的如此有格調。

再比如,新店開業營銷活動。海岸城店開業時,探魚推出三天三折,四天四折,五天五折的遞進式折扣營銷策略,引來無數粉絲排隊。

03 烤魚探險家

所有的一夜成名背後,都是無數個日夜的勤修苦練。探魚的成功同樣如此,看似突然爆火的背後,是長時間的沉潛和打磨,整個過程無異於一場探險。

起源於重慶的烤魚,最初大多以街邊大排檔的形式出現,且大多都是夫妻店。

李品熹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市場上沒有成熟的加工設備。

當時市場上的烤魚爐,無論是產能還是效率,都十分低下。李品熹回憶,最開始操作烤魚爐時,廚房的溫度能夠到達到四十度,同時還伴有大量的煙,後出的工作環境變得十分惡劣。

由於受熱點分布不科學,當時的烤魚爐無法將魚肉均勻的烤熟,焦糊點的香度也不夠。

從那個時候起,探魚團隊就開始研發烤魚爐。如今,探魚的烤爐已經發展至第四代,並且在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第二個難題,是缺乏成熟的原材料供應鏈。大部分廠家沒有成熟的魚肉處理技術,衛生條件和魚肉口感都很差,無法滿足需求。

於是,探魚開始著手自行研發產品,溫度、口感、技術操作工藝、醃製工藝等等。掌握相關技術以後,再找合格的供應商代工。

表面上看,探魚以「文藝」著稱,靠有趣的互動和獨特的營銷手段取得了成功。實際上,它的背後,是系統性的解決了生產設備和產品供應兩大難題後的必然結果。

在此之前,大部分烤魚店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進行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經營」,從來沒有人進行過類似系統化的探索。同時,這也暗合了探魚品牌名的寓意——探索人間美味。

海岸城店爆火之後,探魚在第一年就走出深圳,在廣州、成都等地拓展了30餘家店面。探魚的成功,引發了餐飲行業的烤魚熱。自2013年起,全國各地的烤魚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面對激烈的競爭,許多人會握緊手中的王牌,期望靠這張牌取得勝利。

然而,李品熹卻做出了相反的決定。她不僅把研發的技術標準分享給生產廠商,同時也允許自己扶植的廠商給別的餐飲品牌供貨。

對此,她有著獨特的認知:如果你把商業市場看成一張餅,切一切就沒了,那所有的同行都是你的競爭對手。但是,商業市場永遠不是一張餅,它是一片海洋,這個市場需要你去開拓他。如果大家不去開拓,都擠在一個地方就困死在這裡了。

所以,探魚一直在做的事兒就是把烤魚市場做大。供應鏈不夠,就把供應鏈給培育起來。技術不行,就想辦法研發技術,設備不行,就研發新設備。

保持開放心態的同時,李品熹始終保持著對供應鏈、對產品的高要求。甚至,連每條魚的大小和重量都要差不多,保持在±200g左右。

這種高要求,也給探魚的快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截止2020年7月,探魚已覆蓋全國63個城市,並在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開設分店,現有門店220餘家。

04 永葆好奇心

李品熹是一個感性與理性具備的人,崇尚藝術和尊重科學在她這裡恰到好處的融合在了一起。

說她感性,是因為她始終對新事物保有好奇心,喜歡做充滿創造力的事情。

從第一家餐廳開始,她就覺得自己很享受這份工作。創造一個品牌,創造不同口味的產品,她喜歡的就是這種創造的感覺。

「有一些東西從無到有,它在你的手裡誕生,你就會覺得人生很奇妙。我覺得這就是人類的厲害之處,人類就是能夠把自己腦海中的東西變成現實。」

你永遠不知道她會有什麼新點子,就像你永遠也不會知道頭頂上的雲下一刻會變成什麼樣子。她很像金庸筆下的黃蓉,聰明靈動、多才多藝,笑起來眼睛像一彎新月,給人一種獨特的親切感。

從號稱「最文藝烤魚店」的探魚橫空出世,到江湖人稱「最風情萬種店」的撒椒驚豔亮相;從兒童節的「校服派對」到情人節的「解救單身汪」活動,她的每一個創意都引發了餐飲行業的模仿浪潮。

她很在意和消費者的情感共鳴。「我要加工資」「洗衣做飯嫌累,琴棋書畫不會」……她在探魚水杯上寫的許多文字至今仍然被許多人模仿,甚至有媒體稱她為「餐飲品牌時尚設計師」。

在撒椒用餐,她會給消費者飯後贈送籤語餅,元寶狀的小點心,金黃酥脆,輕輕掰開,裡面的紙條上寫著各種暖心的文字。

說她理性,是因為她對品牌、對管理有著科學而清醒的認知。

截至目前,甘棠明善旗下共有探魚、撒椒、蔡瀾港式點心、蔡瀾越南粉等四個不同的品牌。

不知道的人會認為,多品牌經營能夠化解風險,甚至會拿出「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投資理論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但是,做餐飲不等於做投資,多品牌戰略背後有著諸多風險。

在李品熹看來,多品牌戰略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對不同市場的了解程度不夠。以探魚為例,目前探魚已經覆蓋63個城市,但是很多城市都是不熟悉的。當地的消費者有哪些偏好,市場前景如何都是未知數。

其次,是對組織能力的挑戰。實行多品牌戰略,勢必要對內部的組織架構做一些調整。每一個品牌都要建立獨立的運營團隊。

然而,餐飲市場的優秀人才其實並不多,還有一些人才需要通過兩三年的合作,才能夠達到一定的默契,合作的效率才能變高。

第三,是對組織效率的挑戰。品牌增多,勢必會導致部門變多。過去幾個人之間就可以解決的事請,變成了涉及到幾個部門之間的事情。如此一來,工作流程一定會變長。

面對諸多挑戰,李品熹給出的方法是「以用戶為中心梳理組織流程」。

這是一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事情。很多時候,餐飲人容易走入一個誤區,總是在關注自己擅長什麼,自己喜歡什麼,但是卻沒有站到顧客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再比如組織流程,傳統的組織流程都是科層式的。科層式的架構,很多時候是對上級負責、對老闆負責。就會出現「臉對著上司,屁股對著顧客」的現象,並且公司越大越容易有這樣的問題。

李品熹一直都在做組織架構和流程的梳理,目標就是把組織變成始終能夠面向顧客的組織。

比如,最近的一次大調整是在2019年,所有職能部門的夥伴都要下門店,每個人都要至少在門店工作滿30個小時。隨後,公司會挑出一天,在保證門店裡40%的人都是職能部門夥伴的情況下,各個門店進行pk,看誰經營服務的最好。

「職能部門的人不能總是坐在辦公室,那樣你不會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你的一線夥伴每天面對的是什麼。」

對於消費者的變化,李品熹也有著深刻的感知。

她認為,餐飲行業每五年就會面臨不同的消費者。每一個餐飲品牌,都要學會用屬於這一代消費者的方式和語言來與他們交流。

「你不僅要服務眼前的這些消費者,還要考慮怎麼去服務未來的消費者,這才是品牌升級的正確方向。」

經營好企業的同時,李品熹的內心也有著更大的目標,她想把甘棠明善的「善」字做起來。

但是,她所說的善,不僅僅停留在「把企業經營好,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工作崗位」上。

李品熹認為,這只是「善」的一部分,她想把甘棠明善做成有「共益影響力」的企業。不僅是自己的員工受益,而是跟自己有關聯的人,包括消費者、供應商、甚至整個行業的人都能夠受益。

這當然是一個難度很高的目標,她最終能實現這個想法嗎?或許,我們能從李品熹最有共鳴的一句話中得到答案。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採訪 | 白劉陽

文 | 白劉陽

編輯 | 白劉陽

相關焦點

  • 探魚創始人李品熹:打造第一品牌的本質,是創造新品類
    12月1日,在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紅餐網主辦,紅餐品牌研究院承辦的「首屆中國餐飲品牌節暨2020中國餐飲品牌力峰會」上,甘棠明善(探魚、蔡瀾點心)創始人李品熹分享了她對品牌打造的理解。  本文為甘棠明善(探魚、蔡瀾點心)創始人李品熹演講,紅餐網編輯發布。  各位夥伴,大家下午好!我是李品熹,來自甘棠明善飲食集團。
  • 看看探魚、撒椒就知道!
    烤魚這種傳統重慶小吃,到她這裡,成了年輕男女都想要鍾愛的「探魚」;那些川渝市井街頭流行的江湖菜,到她這裡,也成了不撒嬌不成活的「撒椒」。   作為探魚&撒椒品牌聯合創始人,李品熹認為,打造品牌,首先要確定自己是運用怎樣一個商業模式去運作。「我們非常喜歡探索一些尚未被開發,或者行業裡尚未出現巨頭的細分領域。
  • 她三年把探魚做到了年營業額10億
    你說烤魚已經泛濫,她的「探魚」卻做到年營業額超10億,並且馬上要開第100家分店。你說川菜滿大街有,她的「撒椒」玩起江湖菜,別人想模仿都難。可愛如她,溫婉如她。蔡瀾先生筆下的這位女子「清清秀秀,斯斯文文,本身是湖北人,但更像蘇州女子,說吳儂軟語」。此女,深圳潮牌——探魚&撒椒聯合創始人,李品熹。
  • 80後美女如何將探魚做到10億年營業額
    2006年在武漢念研究生的李品熹,最愛到小巷裡吃烤魚。她愛烤魚的濃味,也愛和朋友分享那份熱絡。回憶起十年前,她笑眯了雙眼,說當時好像已經有一顆種子,種在了心裏面。烤魚這種原本傳統的重慶小吃,到她這裡,成了年輕男女都想要窺探的「探魚」,最常見的川菜,也成了不撒嬌不成活的「撒椒」。
  • 餐飲界更需要好的「標題黨」!看看探魚、撒椒就知道了
    2013年,深圳開了一家烤魚店,她為它取名「探魚」。2016年初,她開了另一家江湖菜品牌店,大家稱它為「撒椒」。她,是這兩個店的老闆娘,名叫李品熹,湖北人,她以對生活的熱愛,打造出一個個童心、創意層出不窮的知名品牌,走進她的店裡,你能感受到,仿佛那些都是一個個生動的人,多年的老朋友,和你對話。
  • 李品熹:打造餐飲品牌價值 贏得定價權和顧客的信任
    以下是甘棠明善(探魚、蔡瀾點心)創始人李品熹主題為《從產品到品牌》的演講實錄。各位夥伴大家下午好!我是李品熹,來自甘棠明善飲食集團。11年前,我和我們的董事長創辦了這個企業,如今已經打造了探魚、撒椒、蔡瀾越南粉、蔡瀾港式點心四個品牌。
  • 啥,探魚、撒椒和蔡瀾港式點心、越南粉是一個老闆?
    在正式創立品牌前,這家公司曾經是黃記煌的加盟商,之後推出了旗下首個自有品牌「探魚」。2013年12月,「探魚」正式誕生,很快受到了市場的歡迎。三年後,甘棠明善又推出了自有品牌「撒椒」,以酸菜魚等江湖菜做主打。為了完善餐飲矩陣,2018年,甘棠明善又與美食家蔡瀾合作,推出了蔡瀾港式點心和蔡瀾越南粉,側重於年輕化和輕量級。
  • 人格化餐廳 探魚、撒椒取名字的智慧
    2013年,深圳開了一家烤魚店,她為它取名「探魚」。2016年初,她開了另一家江湖菜品牌店,大家稱它為「撒椒」。她,是這兩個店的老闆娘,名叫李品熹,湖北人,她以對生活的熱愛,打造出一個個童心、創意層出不窮的知名品牌,走進她的店裡,你能感受到,仿佛那些都是一個個生動的人,多年的老朋友,和你對話。
  • 探魚:吃的不是烤魚,是情懷
    編者按:市場需求瞬息萬變,消費者的獵奇心理,感官體驗,「誘發」了大量新興品牌的崛起。深圳,一座以年輕人為主的城市,新興品牌崛起速度更是其他城市所無法匹及。近幾年,大量兒童娛樂、潮流餐飲、零售等品牌快速在深圳甚至全國市場發展火爆,深受消費者青睞。
  • 第10屆商業地產節參會品牌推介:探魚
    據組委會最新透露,深圳市甘棠明善餐飲有限公司確定出席贏商網第10屆商業地產節,旗下品牌探魚(需求面積:250-330平方米)希望藉助此平臺大力拓展。「探魚」起步於深圳,憑著「文藝復古的環境氛圍」、「口味多樣創意豐富的出品」以及「貼心的服務」這三駕馬車,探魚迅速搶佔自己的市場。
  • 小電獨家入駐探魚全國200餘家門店,聯手頭部品牌深耕餐飲場景
    日前,共享充電創領者小電與深圳甘棠明善餐飲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行業獨家入駐烤魚頭部餐飲品牌「探魚」全國200餘家門店,同時獨家入駐集團旗下撒椒、黃記煌、蔡瀾港式點心等多個品牌,進一步開拓深耕餐飲場景,為消費者提供共享充電便利服務,解決手機電量「紅慌」問題,提升到店消費體驗和品質服務。
  • 探魚推滷味火鍋品類,布局北京市場今年將增10餘家門店
    新京報訊 主打烤魚的餐飲品牌探魚近日在北京方莊時代life購物中心店舉行品鑑體驗活動,推出火鍋新品類「滷味火鍋烤魚」,並表示正在加速布局北京市場,今年在北京將新增10餘家門店。探魚的滷味火鍋烤魚以重慶傳統牛油火鍋底料為口味基底,突出「味濃醇厚,多層麻辣」的口感,選取川味滷菜滷肥腸、耙鳳爪、滷豆乾片為烤魚配菜。
  • 專訪銀河航天創始人徐鳴:衛星網際網路是一場科創革命 商業落地不是...
    銀河航天創始人徐鳴預測,未來至少會有兩家全球性的衛星網際網路公司,一家是美國的Starlink,一家是以中國企業為代表的衛星網際網路公司。 探索宇宙,逐夢藍天。衛星網際網路是地面通信手段的重要補充,可有效覆蓋海洋、沙漠、飛機等特殊場景。
  • 探魚加速布局北方市場 今年北京市場將新增10家門店
    中國網財經9月29日訊(記者 陳瓊)主打烤魚菜品的探魚日前釋放出加速擴張北方市場信號。中國網財經記者獲悉,今年探魚將在北京市場新開10家門店,目前探魚在北京市場有15家門店。  繼去年推出燒烤後,探魚最新推出火鍋烤魚新品類,「既吃火鍋,又吃烤魚」的旗號,形成火鍋、燒烤、烤魚等多品類矩陣。  探魚隸屬於深圳市甘棠明善餐飲有限公司,甘棠明善餐飲有限公司旗下還有川渝江湖菜「撒椒」和蔡瀾港式點心、蔡瀾越南粉,共四個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