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出現意外事故,各艙門被緊急關閉,洩漏點或在美國分艙

2021-01-21 東南1號

目前國際空間站是太空上最大的運行平臺,該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以及可以開展大規模的科研活動和應用學科研究的綜合實驗室。在該平臺中,各國可以在太空中特有的環境下進行實驗,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貢獻出巨大的力量。目前,該空間站由美國、俄國、歐洲、日本以及加拿大共同運營。然而,就在近一段時間,該空間站發生了一起特殊事故。

空間站發生漏氣

據中國青年報在8月22日消息,據俄國衛星通信社報導,據俄國的航空航天集團在21日發布的消息表示,近期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艙段發生了漏氣,駐守空間站的人員為了尋找漏氣的源頭,位於美國艙段的人員全員集中在俄羅斯艙。據了解,目前該空間平臺仍然有三名太空人留守,其中兩名為俄國人另外一名為美國人。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對外表示,早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美航空航天局就曾發現了美國艙段發生了漏氣現象,然而這個事故一直沒有得到處理。在最近一段時間,漏氣現象已經加劇,空間站內部已經發生了失密現象。據消息人士表示,目前美艙段內大約每24小時之內損失220克空氣,這相當於在某個艙段外殼上有一個大約0.1毫米的孔徑。

據報導,目前為了排查事故的原因,美國艙段以及美俄兩國交界的艙段進行壓力檢測。因此所有的空間站人員全部在俄羅斯艙段留守三天,一直到24日晚間。據了解,在今年4月份,俄國派遣飛船將這三名人員深入太空,如今這三名太空人已經在空間站留守了196天。

空間站壽命將近

此次空間站發生漏氣現象,或將預示著該平臺的壽命將要走到盡頭。據了解,從建設之初一直到現在,該空間站已經在太空運營了20多年的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的建設階段,我國曾向各國提出加入的請求,然而受限於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各國均表示拒絕。如今,我國國產的空間站已經順利升入太空,目前正處於建設階段。

據了解,空間站在建成之後的工作壽命大約為15~20年的時間。也就是大約在2030年左右,國際空間平臺的使用壽命就要到期。而我國的空間站在那個時候正處於運行階段,屆時,各國想要在太空進行實驗,就需要向我國提出合作要求。

相關焦點

  • 俄航天集團稱將於明年2月徹底封堵國際空間站俄艙段裂縫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布消息顯示,2021年2月,等下一艘「進步」號貨運飛船向國際空間站帶去專門的修理包後,將徹底封堵上「星辰」號服務艙中轉隔艙引起漏氣的裂縫。照片 : ROSCOSMOS/SERGEY KUD-SVERCHKOV俄航天集團發行的新一期《俄羅斯太空》雜誌寫道:「(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副飛行負責人尤裡·吉津科說,將於2021年2月對中轉隔艙進行最終的氣密密封,屆時『進步』號貨運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送去專門的修理包。」
  • 俄航天集團總裁:國際空間站漏氣或因美國設備
    中新網12月30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29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稱,國際空間站美國艙艙內設備,可能是造成國際空間站失密減壓的「元兇」。據報導,羅戈津說:「很有可能是工作狀態下的美國艙內設備『漏氣』。」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俄航天集團總裁:可能是因為美國設備
    中新網12月30日電據俄羅斯衛星網29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稱,國際空間站美國艙艙內設備,可能是造成國際空間站失密減壓的「元兇」。資料圖:11月13日,國際空間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人傑西卡·梅爾為收穫一批芥菜修枝剪葉。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航天員前往俄羅斯艙段隔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ROSCOSMOS)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俄航天集團稱將於明年2月徹底封堵國際空間站俄艙段裂縫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布消息顯示,2021年2月,等下一艘「進步」號貨運飛船向國際空間站帶去專門的修理包後,將徹底封堵上「星辰」號服務艙中轉隔艙引起漏氣的裂縫。照片 : ROSCOSMOS/SERGEY KUD-SVERCHKOV俄航天集團發行的新一期《俄羅斯太空》雜誌寫道:「(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副飛行負責人尤裡·吉津科說,將於2021年2月對中轉隔艙進行最終的氣密密封,屆時『進步』號貨運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送去專門的修理包。」
  • 國際空間站又出重大險情,美國艙供電系統已崩潰,波音難辭其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出緊急通知,國際空間站已經記錄到了一起重大險情,美國艙供電系統突然出現故障,艙內電力系統陷入崩潰。NASA公開稱,國際空間站美國艙在29日被地球上的工作人員發現供電系統出現小毛病,隨後迅速擴大至電力系統出現全面崩潰。目前技術人員正在努力尋找事故原因,同時美國正在竭盡所能的使美國艙內恢復供電。一位美國航天技術專家指出,此次問題極有可能出在總線切換元件之中,該元件的主要功能是給供電通道提供能源輸送。
  • 國際空間站裂痕由微型隕石造成?俄航天集團這麼說
    中新網1月1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服務艙上的裂痕,可能是由微型隕石或技術原因造成。據報導,羅戈津表示:「在國際空間站上確實發現,外殼有些地方受到某種作用,這可能是微型隕石的撞擊,它們極小極小。
  • 美國「龍」飛船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
    據外國媒體報導,美國東部時間16日晚11時許,在經歷了27個小時飛行後,搭載4名太空人的 「龍」飛船和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 美國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23時01分與空間站自動對接。太空人將在對飛船進行漏氣和氣壓檢查後打開艙門,進入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炮塔觀測艙鳥瞰地球迷人美景-國際空間站,炮塔,觀測艙...
    據國外媒體報導,國際空間站的「炮塔」觀測艙是一個擁有7扇窗戶的圓屋頂,在圓屋頂的最中心是一個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太空船圓形舷窗,直徑為31英寸(約合0.79米)。通過這7個大號窗口,太空人們在對外觀測時能夠擁有360度視野。自2010年2月15日以來,太空人們利用各類相機和望遠鏡以前所未有的視角拍攝軌道下方220英裡(約合354公裡)處地球的迷人美景。
  • SpaceX太空艙與兩名美國太空人安全著陸
    太空人鮑勃·貝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利(Doug Hurley)在國際空間站呆了兩個月後,按計劃於周日降落在墨西哥灣的SpaceX太空艙內。自從NASA的太空梭計劃結束以來,美國一直依賴俄羅斯的飛彈。 如實況圖像所示,「龍」號太空艙按計劃於周日(當地時間下午2:48,美國東部時間晚上8:48)在佛羅裡達州沿海的墨西哥灣降落。
  • 即將退役的國際空間站,居然是個縫合怪?
    2020年9月18日,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國際空間站美國艙外部發現氨氣洩漏;9月30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言人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艙再次發現漏氣。考慮到原計劃在2020年後結束使命的情況(後又延到2024年),狀況百出的國際空間站是否真的不行了?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知道國際空間站的前世今生。
  • SpaceX Crew-3太空人抵達空間站,旅行途中介紹太空船內部
    他們比預定時間提前38分鐘到達。「對接完成,歡迎來到國際空間站,」SpaceX公司的任務中心控制人員通過無線電向外太空的機組人員宣布。「耐力號收到,很高興來到國際空間站,」馬什伯恩的回答也標誌著「Crew-3」太空人成功到達了空間站。在前往空間站的旅途中,太空人們對「龍」號太空船的內部進行了簡短的介紹,並從飛船的窗戶看到了我們星球的不可思議的景象。馬什伯恩分享說,他的所有新成員都很好地適應了太空環境。
  • 太空垃圾「偷襲」國際空間站 太空人逃生艙內避難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杜曉菲】據英國《衛報》7月17日報導,當地時間16日,國際空間站險遭太空垃圾襲擊,三名太空人被迫匆忙躲進逃生艙避難。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消息,俄羅斯一顆氣象衛星的殘片16日差點撞上國際空間站,一名美國太空人和兩名俄羅斯太空人只好躲在暫時停留在太空站附近的「聯盟號」宇宙飛船內避難。據報導,當時飛來的碎片離國際空間站只有3千米,所幸最後「擦肩而過」。這已經是國際空間站建立16年來第四次發生類似的事件。有潛在危險的太空垃圾逼得太空人不得不躲進逃生艙避難。
  • SpaceX有望明年初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原標題:SpaceX有望明年初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近日稱,如果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太空人座艙在測試中被證明可行的話,該公司可於明年年初將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 俯瞰蒼穹之下——國際空間站
    1998年,美國和俄羅斯攜手合作,發送了國際空間站的第一批組件; 巴西、加拿大、歐洲空間局和日本也做出了各自的貢獻。這座國際空間站計劃於2010年組裝完畢,成為一個寬110米、長80米、質量近500噸的龐然大物。國際空間站長期有太空人留守,首批人員於2000年1月抵達。從那時起,多個國家的太空人都登上了國際空間站,開展廣泛的研究。
  • 國際空間站的小洞使俄美生出嫌隙,雙方約定都暫時不提
    國際空間站發生神秘壓力洩露事件已經兩周,但引發洩露的小洞到底是怎麼來的仍然是個謎團。隨著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陰謀論被扯出水面。美國東部時間 8 月 29 日周三晚上 7 點左右,NASA 和俄羅斯國家航天機構 Roscosmos 檢測到空間站艙內壓力下降。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這次你們真的不太行!
    26日,一則「中國空間站將美國拒之門外」的消息在微博傳開。 有網友看後調侃稱,此舉「揚眉吐氣」,報了當年「中國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被美國拒絕」的仇,讓你當初「愛答不理」,現在的我「高攀不起」。
  • 1999年8月28日 俄和平號空間站運行13年後被關閉
    1999年8月28日,俄羅斯太空人在關閉「和平」號空間站與「聯盟」號飛船間的聯接艙以後,「聯盟」號脫離了「和平」號,「和平」號將進入「漂流」狀態。「和平」號將成為一個重達120噸,沒有任何實際功能的人造地球衛星。
  • 客機艙門漏風緊急返航 韓國對廉航展開調查
    據美聯社報導,1月3日,韓國真航空一架波音737-800客機(航班號LJ-38,註冊號HL7555)在菲律賓宿霧島起飛40分鐘後,由於一隻艙門被發現漏風,緊急返航。  韓國交通部於1月4日宣布在對真航空事故調查的同時,對韓國6家低成本航空公司進行安全審查。
  • 「廉價航班」艙門「沒關嚴」 163名乘客恐怖飛行1小時
    根據該公司官員的說法,出現這種聲音可能是因為艙門沒有完全關閉,這可能導致艙內氣壓降低。一些乘客感到頭疼和耳朵疼。韓國廉價航空真航空公司官員3日說,一架原定飛往韓國釜山的客機當天從菲律賓宿霧起飛後,因安全原因返航。這架客機載有163名乘客,於菲律賓當地時間1時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