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空間站是太空上最大的運行平臺,該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以及可以開展大規模的科研活動和應用學科研究的綜合實驗室。在該平臺中,各國可以在太空中特有的環境下進行實驗,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貢獻出巨大的力量。目前,該空間站由美國、俄國、歐洲、日本以及加拿大共同運營。然而,就在近一段時間,該空間站發生了一起特殊事故。
空間站發生漏氣
據中國青年報在8月22日消息,據俄國衛星通信社報導,據俄國的航空航天集團在21日發布的消息表示,近期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艙段發生了漏氣,駐守空間站的人員為了尋找漏氣的源頭,位於美國艙段的人員全員集中在俄羅斯艙。據了解,目前該空間平臺仍然有三名太空人留守,其中兩名為俄國人另外一名為美國人。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對外表示,早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美航空航天局就曾發現了美國艙段發生了漏氣現象,然而這個事故一直沒有得到處理。在最近一段時間,漏氣現象已經加劇,空間站內部已經發生了失密現象。據消息人士表示,目前美艙段內大約每24小時之內損失220克空氣,這相當於在某個艙段外殼上有一個大約0.1毫米的孔徑。
據報導,目前為了排查事故的原因,美國艙段以及美俄兩國交界的艙段進行壓力檢測。因此所有的空間站人員全部在俄羅斯艙段留守三天,一直到24日晚間。據了解,在今年4月份,俄國派遣飛船將這三名人員深入太空,如今這三名太空人已經在空間站留守了196天。
空間站壽命將近
此次空間站發生漏氣現象,或將預示著該平臺的壽命將要走到盡頭。據了解,從建設之初一直到現在,該空間站已經在太空運營了20多年的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的建設階段,我國曾向各國提出加入的請求,然而受限於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各國均表示拒絕。如今,我國國產的空間站已經順利升入太空,目前正處於建設階段。
據了解,空間站在建成之後的工作壽命大約為15~20年的時間。也就是大約在2030年左右,國際空間平臺的使用壽命就要到期。而我國的空間站在那個時候正處於運行階段,屆時,各國想要在太空進行實驗,就需要向我國提出合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