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讀國學 | 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勞——《呻吟語》

2020-12-12 守敬審讀

《呻吟語》由明末唯物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呂坤著,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刊刻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三月,時呂坤在山西太原任巡撫本書由明末唯物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呂坤著,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刊刻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三月,時呂坤在山西太原任巡撫。

呂坤像

書中向我們談人生、談哲理、抨時弊,內容涉及人生修養、處世原則、興邦治國、養生之道。行文中時常出現警言妙語、真知灼見。下面給大家分享十句書中對今日生活中最有幫助的語錄。

《呻吟語》

【壹】德性以收斂沉著為第一,收斂沉著中又以精明平易為第一大段。收斂沉著人,怕含糊,怕深險。淺浮子雖光明洞達,非蓄德之器也。

【貳】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君子以義處命,不以其道得之不處,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但君子謂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謂命在我,幸氣數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勞

《呻吟語》書影

【叄】心要如天平,稱物時,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時,即懸空在此。只恁靜虛中正,何等自在!

【肆】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緣無枝之樹,才住腳便下墜。是以君子之心,無時而不敬畏也。

【伍】無屋漏工夫,做不得宇宙事業。

【陸】一念收斂,則萬善來同;一念放恣,則百邪乘釁。

【柒】忘是無心之病,助長是有心之病。心要從容自在,活潑於有無之間。

【捌】自家好處掩藏幾分,這是涵蓄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玖】寧耐,是思事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置富貴、貧賤、死生、常變於度外,是養心第一法。

【拾】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知;過思者,迷正應。

相關焦點

  • 每天學點國學: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原典】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西漢 戴聖 《禮記·表記》)【註譯】全句譯意為:君子之間的交往淡如水 小人之間的交往濃如酒。君子之間的交情雖然很淡薄,但卻能相輔相成 小人之間的交情,雖然很濃甜,但只能互相壞事。
  • 老祖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還有一話更有深意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明言明語」躥紅網絡,這句近似霸道總裁般的經典話語適用任何場景,而從古至今也流傳著許多名言名語,老祖宗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司馬越這一聽對庾敳是由衷的佩服,兩人的感情也就進了一步,劉輿落了空,也無從下手,司馬越便說「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思是說不可以用惡劣的想法去揣測行為端正的人的心思。
  • 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觀象臺)
    與之前借疫情「汙名化」他國、靠「甩鍋」推卸抗疫不力責任的怪腔怪調一樣,這些言論再次暴露出部分西方人士的「小人之心」。事實面前,任何詆毀中國善舉的論調都是站不住腳的。據中國外交部3月31日消息,中國政府已向12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了物資援助,中國地方政府已通過國際友好城市等渠道向50多個國家捐贈醫療物資,中國企業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捐贈了醫療物資。
  • 謙卦:九三爻「勞謙,君子有終」;政如農功,日夜思之,君子無逸
    【解析】三爻是人位,小人(平民、百姓)之爻。現今一般將「勞謙」之「勞」解為「功勞」,我個人認為這種解析是錯誤的;「勞謙」之「勞」應為「勤勞、辛勞」、「夙夜不懈」之義。《尚書·周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
  • 從「否極泰來」中認識君子和小人
    在這樣的黑暗亂世環境中,君子應當秉持氣節,不與小人同流合汙。孔子曰:邦無道,則卷而懷之。此時邦無道,君子應當消極避世,以待時機。如果君子在小人亂政之時,經不住高官厚祿的誘惑,也不能頂住小人的打擊和威脅,屈從依附於小人,輔助小人幹一些禍國殃民的壞事,那才是偽君子、真小人。經受不住考驗的「君子」就不是君子,也沒臉自稱「君子」。
  • 讀《呻吟語》:古之學者,在心上做功夫,入道見光明
    明朝呂坤所著的《呻吟語》1、壓力大,無病也呻吟今日與友閒談,其感壓力之大,聽其一番呻吟語,已是形銷骨立之人,成了林黛玉呻吟者,無聊之語也。我這半年來,埋頭寫小說,常身心疲憊,顏容憔悴,毫無血色。私下裡寫點心得,也是頗多呻吟,實非青年所能言,一股酸老味。正是,壓力越大,呻吟越多。猶記當初遠遊求學,立志宏遠,近來已漸次磨滅。
  • 謹防披著朋友外衣的「小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謹防披著朋友外衣的「小人」人最容易在自己認為是最好最親密的朋友身上吃虧。有「心計」的人,在結交朋友時,會區別真友與假友、君子與小人。張成上大學後便違背了父母的意願,放棄了美術專業,專心於文學創作。值得慶幸的是,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知名的專欄作家田奇,他們成了知心朋友,無所不談。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國這款壓箱底技術,讓美國恐慌不已?
    對此我國網友也無奈感慨道:美國可真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代表了啊!本文為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 是君子?是小人?孔子十句話教你明辨是非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 雖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譏笑為「偽君子」,但這並不影響君子這一詞的美好內涵,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 佛學:「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很注重「君子」二字,在《易經》《道德經》《論語》《中庸》《孟子》等名篇巨著裡,都有提到關於「君子」的品德和修養。上到周易玄學,下到國學百家,甚至在很多佛學著作裡,也有關於「君子」的論斷。其中,佛學裡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寓意很深,到底如何解釋?要解釋這句話,首先我們得鬧懂何為「君子」?一般說到君子,很多人都會說,成功,有品德,有教養的人都是君子。這麼解釋也不為過,只是比較片面。老子在《道德經》裡講,「上善若水」;孔子在《論語為政》裡講,「君子不器」。
  • 君子與小人的對比
    君子與小人相對,我們發現,有君子的地方一定有小人,不然也體現不出君子品行的高尚。君子的操守如蘭,存滿迷人的香氣,而小人的氣味如蒿草一樣腥臭。 君子品行高潔,如蓮出淤泥而不染,不會被現實環境扭曲了心性,也不會被現實的人打彎了腰,因為,君子之道在於直,君子的品德就是端正廉潔。君子的一生,生活可以不大富大貴,但是德行一定正氣,沒有汙點。而小人與君子正好相反,小人習慣見風使舵,喜歡口蜜腹劍。君子的正直在小人眼中是愚是笨,是不會轉彎的死腦筋,而小人在君子的眼中是會溜須拍馬的泥鰍,是狡猾而邪惡的模樣。
  • 古人論「君子與小人」
    —— 《論語·憲問》 2、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 3、君子山嶽定,小人絲毫爭。 ——唐·孟郊《秋懷詩》 4、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 如何區別君子與小人?老祖宗的這2句識人口訣,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有的人,外貌溫厚和善,卻面善心黑;有的人,貌似長者,實則是小人;有的人,外貌圓滑,內心卻剛直,等等。古人總結了許多識人口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後我們反而不知道聽誰的為好。大浪淘沙,琢磨君篩選出了2句老祖宗的識人口訣,非常樸實無華,可以幫助大家區別一個人是君子是小人,是善是惡。
  •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有兩層含義,「小人」含義讓人意外
    1、「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理解的難點在於對「君子」、「小人」的理解從這段話之語境來看,如風一般的「君子」指的是「君主」,而「小人」指的是「老百姓」。如果脫離語境,可能就會生出歧義,認為這裡的「小人」是德性敗壞的人,若按照這種解讀來理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這句話,可能就變味了。所以,「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之「君子」與「小人」的差別在於古代封建制度的地位差別,並非特指人在品行上的差別。
  • 誰是陰險小人,一眼就能看出來,超準!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生活中處處都有小人,通常,他們為人處世不太厚道,常以不良手段達成目的。 與小人相處,稍不謹慎,會吃大虧;學會分辨小人,非常重要。 曾國藩告訴我們:「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
  •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裡仁》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裡仁》釋義:君子看重的是道義,而小人看重的卻是利益。感悟:當遇到問題,或者面臨選擇,君子會首先以道義的標準去衡量,最後做出選擇;而小人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獲利,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問題或者做選擇的時候的最大區別。
  • 古人言「近君子遠小人」,君子好理解,小人是在指什麼人?
    古人常言「近君子遠小人」,其實這句話是出自臥龍先生的《出師表》,意思是說,希望我們能夠多接觸君子這樣的人物而遠離小人。君子是何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寬宏大量,光明磊落,行事坦蕩蕩,而小人所包含的類型則是太多了,心胸狹隘,善爭好妒等等。
  • 常懷仁愛之心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身處一個思想文化相互激蕩,觀念日益多元、多樣、多變的環境,社會上物質追求更加突出,浮躁功利愈益普遍,仁愛之心愈加稀缺,人們對仁愛的渴望和敬意也更加強烈。時代呼喚仁愛之心。仁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勇者無懼,智者無惑,仁者無敵。
  • 曾國藩12字識人口訣,是君子是小人一看便知
    古往今來,對一個人的評價主要也就是兩種:君子,小人。都說曾國藩在識人方面是毋庸置疑地,有著獨特而高超的識人本領。那麼,君子與小人是怎麼樣的呢?君子和小人有何區別?曾國藩利用12個字輕鬆識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一看便知。
  • 小人之心是永遠也換不回君子之報...
    劉、項滎陽、成皋之戰,因為有韓信不斷地給劉邦訓練精兵,劉邦才有了穩固的大後方,才有力量與項羽爭天下。可以說韓信是西漢王朝的頭號功臣,那麼韓信為什麼會慘遭滅族呢?韓信滅齊後,軍隊直接擴展到30萬,劉邦對韓信的戒備心更加強烈了,但是此時劉邦並沒有殺韓信的念頭。 讓劉邦氣憤的是,韓信滅齊後,劉邦還在苦苦堅守滎陽,被項羽打得無還手之力,日日盼著韓信前來解圍,結果等到的不是韓信的援兵,而是韓信的一封求封信,他希望劉邦封他為代理齊王。劉邦生氣是可以理解的,韓信求封違反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下的官場潛規則,這也是韓信被殺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