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論「君子與小人」

2020-12-14 騰訊網

古人論「君子與小人」

君子與小人的名言警句

整理/劉佔一

(北京市門頭溝楹聯學會顧問)

1、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 《論語·憲問》

2、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

3、君子山嶽定,小人絲毫爭。

——唐·孟郊《秋懷詩》

4、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論語·衛靈公》

5、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論語·衛靈公》

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論語·裡仁》

7、君子得時如水,小人得時如火。

——漢·劉向

8、君子揚人之善,小人揚人之惡。

——唐·吳兢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

1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為政》

11.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

——《禮記》

12、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論語

13.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

——宋·司馬光《智伯 論》

14、君子暇豫則思義,小人暇豫則思邪。

——阮子

15、小人謀身,君子謀國,大丈夫謀天下。

——鬼谷子

16、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間而已。

——宋·朱熹

17、君子之為利,利人;小人之為利,利已。

——明·方孝孺

18、君子以道德輕重人,小人以勢輕重人。

——清·宋綞

19、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左傳

20、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

21、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論語·憲問》

22、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同利為朋。

——宋·歐陽修

23.君子浩然之氣,不勝其大,小人自滿之氣,不勝其小。

——明·薛萱

24、君子樂與人同,小人樂與人異。君子同其遠,小人同其近。

——《易·同人·彖》

25、小人當退黜之時,往往疾視其上。君子則窮通皆樂,未嘗一日忘其君。

——《讀易詳說》解《易·否·初六》

26、君子於細事未必可觀,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雖器量淺狹,而未必無一長可取。

——宋·朱熹

27、君子之遊世也以德,故不患乎無位;小人之遊世也以勢利,故患得患失,無所不為。

——宋·胡宏

28、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禮記·中庸》

29、臣聞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惡惡,近君子而遠小人。善善明,則君子進;惡惡著,則小人退矣。

——諸葛亮《出師表》

30、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莊子·山木》

劉佔一

劉佔一,筆名劉大愚,1937年生,河北唐山灤南人。現為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華夏詩聯書畫院院士、北京市門頭溝楹聯學會顧問。

著作有《楹聯撮要》、《劉正然書詩詞三首》、主編《門頭溝對聯集成》。

原創作者: 劉佔一 古廣祥 藝術家智庫 轉載發布 常小靠

相關焦點

  • 古人言「近君子遠小人」,君子好理解,小人是在指什麼人?
    古人常言「近君子遠小人」,其實這句話是出自臥龍先生的《出師表》,意思是說,希望我們能夠多接觸君子這樣的人物而遠離小人。君子是何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寬宏大量,光明磊落,行事坦蕩蕩,而小人所包含的類型則是太多了,心胸狹隘,善爭好妒等等。
  • 君子與小人的對比
    君子與小人相對,我們發現,有君子的地方一定有小人,不然也體現不出君子品行的高尚。君子的操守如蘭,存滿迷人的香氣,而小人的氣味如蒿草一樣腥臭。 君子品行高潔,如蓮出淤泥而不染,不會被現實環境扭曲了心性,也不會被現實的人打彎了腰,因為,君子之道在於直,君子的品德就是端正廉潔。君子的一生,生活可以不大富大貴,但是德行一定正氣,沒有汙點。而小人與君子正好相反,小人習慣見風使舵,喜歡口蜜腹劍。君子的正直在小人眼中是愚是笨,是不會轉彎的死腦筋,而小人在君子的眼中是會溜須拍馬的泥鰍,是狡猾而邪惡的模樣。
  • 曾國藩12字識人口訣,是君子是小人一看便知
    古往今來,對一個人的評價主要也就是兩種:君子,小人。都說曾國藩在識人方面是毋庸置疑地,有著獨特而高超的識人本領。那麼,君子與小人是怎麼樣的呢?君子和小人有何區別?曾國藩利用12個字輕鬆識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一看便知。
  • 從「否極泰來」中認識君子和小人
    《泰卦》寓意君子當道,上下交泰,天下太平。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在這樣清明祥和的環境中,君子們奮發作為,建功立業、利國利民。小人依附於君子,野心隱藏起來,不作為。聖人曰:邦有道,則仕。如果天下太平,君子應當如入仕有所作為。此時不作為,那就是小人。《否卦》寓意小人當道,天下混亂不安。此時小人道長,為非作歹;君子道消,隱藏躲避。
  • 君子難做要求多,小人其實是常人:古人的智慧
    ——《感遇》柳宗元《止學》,「嗜利」,自古小人多前一篇說了君子,這一篇就說小人。前一篇認為重義輕利的是君子。但是小人雖然是在君子的對立面,但是做真正的小人,還是要有條件的。畢竟無義無利的多數人,只是社會的底層和基石,根本稱不上小人。小人還必須有一定動能的人才能算是小人。
  • 是君子?是小人?孔子十句話教你明辨是非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 雖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譏笑為「偽君子」,但這並不影響君子這一詞的美好內涵,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 佛學:「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是什麼意思?
    其中,佛學裡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寓意很深,到底如何解釋?要解釋這句話,首先我們得鬧懂何為「君子」?一般說到君子,很多人都會說,成功,有品德,有教養的人都是君子。這麼解釋也不為過,只是比較片面。老子在《道德經》裡講,「上善若水」;孔子在《論語為政》裡講,「君子不器」。
  • 什麼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處世為人方面,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處世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從來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小人則不同,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盲目附和從眾,絲毫沒有自己的原則,與他人也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關係。在先秦時代,「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種有差別的、多樣性統一,因而有別於「同」。
  • 俗話說,「寧肯給君子提鞋,不肯與小人同財」,來自老祖宗的告誡
    俗話說丨「寧肯給君子提鞋,不肯與小人同財」,來自老祖宗的告誡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老祖宗留下了很多富含人生哲理的話,這些話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次看到總會有新的理解。那麼今天這句「寧肯給君子提鞋,不肯與小人同財」講的是什麼意思呢?真的說的是要給君子提鞋嗎?其實不是這樣的,隨小編一起看看其中富含的哲理吧。小編在這裡先介紹一下何為君子,「君子」觀念在中國各家中,「君子」一語,廣見於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調地位的崇高。
  • 君子坦蕩蕩,小人根本阻擋不了;一個人格局夠大,成全你的人越多
    經常有人說「我最近做什麼事情都不順,是不是犯小人了」。「小人」可不是現在的名詞,早在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就有了。那時小人的意思和現代不同,人們把統治者稱為「君子」,被統治的百姓稱為「小人」;人們把有德之人比喻成君子,無德之人稱為小人;還有人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自稱為「小人」,也算是一種謙稱。後來人們乾脆把好人稱為君子,壞人稱為小人。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第七篇第37章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坦:安也!形聲字,從土旦聲。坦原意為土地平坦而行步安舒,如《廣雅》:「坦坦,平也。」又如《易》:「道坦坦。」坦後延伸為心安、寬舒。如「坦然自若。」也指直爽、無隱瞞。如「坦白」、「坦城。」
  •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懷土是什麼意思,小人為什麼懷土?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論語·裡仁篇》,楊伯峻先生在他的《論語譯註》中解釋道:「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這個解釋僅從字面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更深層次地理解就不那麼準確了,道德和鄉土,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是不能類比的。
  •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半句說出小人的特徵,道盡人性
    君子與小人,這兩種人一直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常常會見到的兩種人。我們都想要與君子交往,避免與小人有過多的交流。在古代,古人也是用俗語告訴了我們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區別,也通過這句俗語給我們真實地反映出了人性的區別。「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說的是君子之間的交情不會有負面的情緒,不嫉妒、不苛求,就像那清泉一般乾淨,沒有什麼複雜的東西在裡面。
  • 職場上,為什麼小人總是比君子混得更好?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小人經》的第三章「解厄卷三」,通過對比君子和小人在困境面前的不同表現,我們會發現「職場小人獲利多,因為有三個優勢」,最後我們得出「職場上,小人總是比君子要混得更好」的結果。下面我們來詳細看看!
  • 如何區別君子與小人?老祖宗的這2句識人口訣,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文章作者:琢磨君《論語》裡「君子」共出現108次,「小人」共出現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時出現。由此可見,孔子是非常喜歡從道德層面來區分君子與小人的。但是,到底該如何區分呢?有的人,外貌溫厚和善,卻面善心黑;有的人,貌似長者,實則是小人;有的人,外貌圓滑,內心卻剛直,等等。古人總結了許多識人口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後我們反而不知道聽誰的為好。大浪淘沙,琢磨君篩選出了2句老祖宗的識人口訣,非常樸實無華,可以幫助大家區別一個人是君子是小人,是善是惡。
  • 寧與君子打一架,不和小人說句話
    跟君子相處,如沐春風,舒服。什麼人又是小人?小人常常喜好搬弄是非,顛倒黑白,做人勢力,不顧臉面,鼠肚雞腸,弄虛作假。跟小人交往,如履薄冰,不得不小心翼翼。有句古話說,寧與君子結下仇,不與小人做朋友。告誡我們,交友需謹慎,應擇善而交。寧願得罪君子,也別得罪小人。不是我們膽小啊,是小人會讓你防不勝防。
  • 什麼是「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孔子謁見齊景公,景公送給他廩丘作為食邑。生活中,我們也有聽到過類似「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愛財,無所不為」的話,那是說君子做什麼事,想要得到什麼都是依據道義,光明正大靠自己的堅實付出換來的,而小人則不同,他只要想到什麼,就不在乎道德仁義,即使手段卑劣,即使所要的東西不正當,他都恣意而為,絲毫不把道義放在眼裡。
  •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裡仁》
    不貪小利,必有大圖原創 2018-02-26 旗艦船長 端木志今日話題:不貪小利,必有大圖孔子區別君子與小人的第四個方面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裡仁》釋義:君子看重的是道義,而小人看重的卻是利益。感悟:當遇到問題,或者面臨選擇,君子會首先以道義的標準去衡量,最後做出選擇;而小人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獲利,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問題或者做選擇的時候的最大區別。
  • 老祖宗的3句識人術口訣,教你辨別君子與小人,越早知道越好
    這個世界上有君子,就必然會有小人,因為人性有多善,就有多惡。老祖宗教導我們要「親君子而遠小人」,那麼我們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呢?其實,古人早就把這個問題想透徹了,而且歸納總結得很好!老祖宗的以下3句識人術,教你辨別君子與小人,越早知道越好。小人和君子的3個區別,看完老祖宗的這三句話,你就會一目了然。
  • 「直率坦白真君子,笑裡藏刀是小人」古人10句經典俗語,受益匪淺
    第六句:直率坦白真君子,笑裡藏刀是小人。正直的君子,都是直接坦率,表裡一致的,而小人則是說一套做一套,心口不一,綿裡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