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蕩蕩,小人根本阻擋不了;一個人格局夠大,成全你的人越多

2020-12-13 文學漫談

百家號百家齊放,文學漫談雅俗共賞!

經常有人說「我最近做什麼事情都不順,是不是犯小人了」。「小人」可不是現在的名詞,早在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就有了。那時小人的意思和現代不同,人們把統治者稱為「君子」,被統治的百姓稱為「小人」;人們把有德之人比喻成君子,無德之人稱為小人;還有人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自稱為「小人」,也算是一種謙稱。後來人們乾脆把好人稱為君子,壞人稱為小人。古人說「寧可終歲不讀書 不可一日近小人」,可見對小人是多麼的深惡痛絕,提醒大家要時刻防著點。

孔子在儒家經典著作《論語·述而》中,有一句名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是孔聖人在尊尊教導弟子時所說的話,他希望弟子們,都能完善自我,做個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1)小人長戚戚

「戚戚」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在砍伐木頭時,發出刺耳雜亂的響音,孔子把這個詞用來形容小人內心世界的惶恐不安,相當確切和形象。

凡是小人都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為什麼古人把近處的小人看得「如臨大敵」?因為小人的能量不可低估,歷史上有很多聽信小人讒言,把國家都毀之一旦的。至於家破人亡的也不在少數。你不主動接觸小人,可小人會在你身邊尋找時機接觸你,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想擺脫就沒那麼容易了。假如你沒有滿足小人的胃口,小人就會讓你難堪,做什麼事情都給你下拌。 所以自古就有一句話:「寧可得罪君子 不可得罪小人」。

但現實中想要完全遠離小人也很難,因為你不知道身邊的小人是誰,或你知道是誰,但每天都在一起共事,想遠離是不可能的。此時要記住:對人要寬厚,不輕易許諾,不輕易貶詆他人。除了工作外,其他時間儘量少和小人交往。小人有求於你,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量滿足他。和小人相處要「若即若離」,保持的一定距離,不讓小人了節你的弱點,對你有可乘之機。

對小人要敬而遠之,儘量不去招惹,也不要開玩笑,因為小人心胸狹窄,有時一開個玩笑他也會多心,認為是針對與他,隨時會翻臉不認人,讓你下不來臺是小事,以後要是處處與你作對,那你就真的徹底犯了了小人,有小人擋道,你事事能如意嗎?

有的人看到朋友被小人欺負,對小人氣不過,就想打抱不平,儼然成為一名維護正義者,這就是公然與小人作對,把矛盾引到自己身上。古人云:「惡人自有惡人磨」,他整天對你明裡暗裡的使壞,時間長了哪有那麼多的精力和他鬥?

孔子告訴人們,小人因為心靈不夠純淨,有太多的雜念和各種欲望,做什麼事都想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斤斤計較,因此,小人常會總是一副心神不寧的樣子。

(2)君子坦蕩蕩

作為君子,有道德修養,心胸坦蕩蕩。當君子有求於你時,你如果拒絕他的要求,他還是報以微笑,他理解你的難處,絕不為難你。如果君子有缺點,你當面提醒他,他會感謝不盡,認為你是真誠信得過的朋友。所以與君子交朋友,不必遮遮掩掩,可大以坦露心扉,消除戒心,暢所欲言。

君子性情坦率,心胸坦蕩,身正不怕影子斜,君子的內心必定是安定平和的。作為君子,因為平時注重道德修養,學習技能,才識出眾以身作則,肩負著社責任感,凡事首先想到他人和集體利益,有自我奉獻精神。

《易經》中乾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通過自然的規律來約束自己,力求達到天人合一風境界。老子講: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君子用道來要求自己。這個道像水一樣的善,這樣君子和小人的差距就會明顯變大,君子和小人的得與失,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正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種差距之大是無法比擬的,這也是小人和君子的區別。

(3)人的格局

什麼是人的「格局」?格局有不同的解釋,格是人對事物認知的的程度,王陽明在龍場悟道,使他對聖人這個概念,在理解上產生了質的變化。原來只有一層窗戶紙的距離,但你就是被拒千裡之外;局是指人在認知範圍內做到事情和結果,格和局,合在一起稱為「格局」。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同,格局的大小就不一樣。

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說有三個人在工地上砌牆,有人問:「你們在幹什麼呢?」第一個人不耐煩地說:在砌牆,你沒看到嗎?第二個人笑著回答: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笑容滿面,信心滿滿地說:我們正在為這座城市添磚加瓦,建設一座新城市。等到10年後,第一個人還在幹砌磚的活,第二個人當上了工程師,在指揮砌磚的人,而第三個人,成為了前面兩個人的老闆。

這就說明,你擁有多大的格局,就有怎樣的命運。格局越大,越有大眼界,大智慧,大涵養,大氣度,大成就。而心胸狹窄,只看到眼前的風景的人,猶如井底之蛙,就有那麼一丁點小格局,還非常容易滿足,不思進取,就難以步入大格局中,看不到宏大的境界,怎麼能出人頭地呢?

不要和小人談格局,小人整天在追逐權力和為蠅頭小利而沾沾自喜,是不會有格局的。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在社會上為人處世,最怕見風使舵,唯唯諾諾,胸中沒有前進目標,沒有大格局,註定鼠目寸光,難有大的成就。放大自己的格局,開放全新的視野,就能打造自己一個廣闊的人生舞臺!

有格局的君子,當有小人當道時,能擺脫小人的糾纏,不影響自己前進的步伐。君子坦蕩蕩,小人根本阻擋不了;一個人格局夠大,成全你的人越多。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遠才能有大智慧,大格局,才能飛得更高,做得更大!

相關焦點

  •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什麼意思?有何用意
    像人們耳熟能詳的「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是一句跟做人有關的名言,後世許多文人對這句名言頂禮膜拜,會把它寫成書法作品,懸掛在書桌旁,當作激勵自己的金玉良言。君子坦蕩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名言出自儒家經典著作《論語·述而》,是孔子跟某個弟子對話時,語重心長地教誨弟子時所說,殷切希望弟子能完善個人的德育。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戚戚兩字在這是什麼意思?
    憂鬱的眼神戚有多重意思,一種是兵器之斧子的意思;一種是表示親屬關係,比如親戚。不過,小人長戚戚中的戚,是憂愁、悲傷的意思。那麼,為什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呢?因為,心底無私天地寬,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孔子說這番話,當然是一種說教。意思是說,君子心胸開闊,神安氣定;小人斤斤計較,患得患失。表面上,小人也可以表現得光鮮亮麗,不過,其內心,無論如何都脫不開各種算計。無需羨慕這種人,由於戚戚造成的長期抑鬱,其實,一點也不好受。可見,做人還是光明正大一點好。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第七篇第37章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坦:安也!形聲字,從土旦聲。坦原意為土地平坦而行步安舒,如《廣雅》:「坦坦,平也。」又如《易》:「道坦坦。」坦後延伸為心安、寬舒。如「坦然自若。」也指直爽、無隱瞞。如「坦白」、「坦城。」
  • 是君子?是小人?孔子十句話教你明辨是非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 雖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譏笑為「偽君子」,但這並不影響君子這一詞的美好內涵,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 《菜根譚》:君子坦蕩,小人戚戚。愛算計的人終是福薄德淺之人
    古人言:「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在平常生活當中,如果一個人內心坦蕩,行為光明磊落,那麼他就會心無掛礙,正因為心裡純淨無染,所以才會活得輕鬆灑脫,反之,如若心中充滿算計,為了利益而自私自利、斤斤計較,到頭來說不定只會「聰明反被聰明誤」,耽誤了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活得身心俱疲。內心坦蕩,其實也是人生當中的一大福報。
  • 曾國藩12字識人口訣,是君子是小人一看便知
    古往今來,對一個人的評價主要也就是兩種:君子,小人。都說曾國藩在識人方面是毋庸置疑地,有著獨特而高超的識人本領。那麼,君子與小人是怎麼樣的呢?君子和小人有何區別?曾國藩利用12個字輕鬆識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一看便知。
  • 古人言「近君子遠小人」,君子好理解,小人是在指什麼人?
    古人常言「近君子遠小人」,其實這句話是出自臥龍先生的《出師表》,意思是說,希望我們能夠多接觸君子這樣的人物而遠離小人。君子是何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寬宏大量,光明磊落,行事坦蕩蕩,而小人所包含的類型則是太多了,心胸狹隘,善爭好妒等等。
  • 拙讀《論語》第一百八十七篇: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原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主流譯文:孔子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經常侷促憂愁。」拙的譯文: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慮苦悶。」拙的體會:這是孔子又一次描述君子和小人。這次描述的是君子與小人的日常表現。「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小人報仇,從早到晚」:這四種心術不正的人,要敬而遠之
    它讓你習慣於淺顯地考慮問題,而忘記了深入閱讀,能帶來的底層代碼思考。—阿文前言我們經常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小人報仇,從早到晚」。寧願欺負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那些生活中心胸狹窄的人,總是喜歡在暗地裡埋伏你。
  • 古人論「君子與小人」
    —— 《論語·憲問》 2、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 3、君子山嶽定,小人絲毫爭。 ——唐·孟郊《秋懷詩》 4、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 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於物,故多憂戚
    《論語·述而》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自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君子是修自身的,通過自然的規律去約束要求自己,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小人因不修自己,而是向外求名逐利,不斷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以滿足自己的私慾。
  • 佛學:「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是什麼意思?
    其中,佛學裡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寓意很深,到底如何解釋?要解釋這句話,首先我們得鬧懂何為「君子」?一般說到君子,很多人都會說,成功,有品德,有教養的人都是君子。這麼解釋也不為過,只是比較片面。老子在《道德經》裡講,「上善若水」;孔子在《論語為政》裡講,「君子不器」。
  • 小人不怕君子,卻最怕這四種人(深度好文)
    這一句話也足以說明,小人確實是不好對付,不是對付不了他,而是對付他的時間可以拿來做出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然而小人遇見下面這4個人,只怕就要走路繞著走,見面不吱聲了。真箇是不怕你狠,就怕遇著更狠的。一報還一報,只等時間到,惡人遇著惡人磨,滋味夠你受。
  • 小人總能成功謀害君子,小人難道更幸運嗎?背後是殘酷的真相!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俗話說好人長命,禍害遺千年。生活好像永遠都很殘酷,總用最殘忍的東西承託出來真善美,古代流傳至今的不論是東西方,好像都是悲劇會多一點,西方的四大悲劇,東方的《竇娥冤》、《趙氏孤兒》,好像只有謀害別人的小人能夠活下來,真善美的人往往都被撕成了碎片。但恰恰是真善美能夠為人所銘記,小人所被人厭惡。《增廣賢文》中就有這樣一句:「賊是小人,智過君子。」
  • 職場上學會這5招,「小人」也不敢招惹你!
    有經驗的職場人士清楚:」當一個人在工作中突然出現各種不順以及做事情莫名感到不少阻力的時候,極大可能是因為有人在背後從中作梗來破壞你的人際溝通交流。「而這影響最糟糕的莫過於直屬上司對你的意見和誤解,它會給一個人的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甚至會影響一個人此後在工作中的發展和前途是否順坦。俗話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小人永遠是小人,不會因為你的客氣而改變」你認同這句話嗎?
    有人說:「小人永遠是小人,他不會因為你的客氣而改變」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個人贊同這個觀點!小人與君子最大的區別就是君子守信,小人無常!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小人更要常懷提防之心,因為不知道他會怎麼樣對待你,哪怕你所做出的都是善意的,小人不會為了你客氣而改變。是否是小人不是那麼容易分辨的,是需要用時間沉澱或者是用心體會的,屬於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範疇!
  • 孔子區分「君子」和「小人」的標準是什麼?主要有這12條!
    在《論語》中,有很多談論「君子」和「小人」的話,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比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那麼,孔子界定和區分「君子」與「小人」的標準是什麼呢?
  • 天地萬物都有好壞之分,明辨君子與小人,才能避免受到無謂的傷害
    君子與小人,同樣是人,只因為做人的標準和價值觀不同,所以他們的人格才有了高低貴賤之分。君子做事光明磊落,心胸寬廣,憑藉的是強大的氣場;而小人則是損人利己,表裡不一,陽奉陰違,自然沒有什麼氣場可言了。孔聖人對君子與小人早有理論,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與小人打交道之時,記住這三點,教你遠離他們的「迫害」
    世界上,有男人就有女人,有富人就有窮人,有君子就有小人,一切都是互相對立而存在的。人們常說:「寧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可見與小人相處有多麼難,他們陰險狡詐,如果得罪了他們,就會被他們記恨上並且被算計。但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要和小人打交道,因為小人經常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他們總是背後捅你一刀,讓人防不勝防。當你和小人打交道的時候就要多留一個心眼,讓人家不敢隨便欺負你。
  • 君子與小人的對比
    君子與小人相對,我們發現,有君子的地方一定有小人,不然也體現不出君子品行的高尚。君子的操守如蘭,存滿迷人的香氣,而小人的氣味如蒿草一樣腥臭。 君子品行高潔,如蓮出淤泥而不染,不會被現實環境扭曲了心性,也不會被現實的人打彎了腰,因為,君子之道在於直,君子的品德就是端正廉潔。君子的一生,生活可以不大富大貴,但是德行一定正氣,沒有汙點。而小人與君子正好相反,小人習慣見風使舵,喜歡口蜜腹劍。君子的正直在小人眼中是愚是笨,是不會轉彎的死腦筋,而小人在君子的眼中是會溜須拍馬的泥鰍,是狡猾而邪惡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