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全會即將召開,市政協各個專委會陸續組織委員進行集中考察,凝聚共識,知情明政,為委員更好地建言獻策提供「彈藥」。昨天,由市政協城建環保委組織的今年首個集中考察來到即將開通的地鐵7號線東延,委員們最關注的問題是有著「夢開始的地方」之稱的環球度假區站,在尖峰時段是如何保障每小時4萬人的大客流進出。
環球度假區站站廳
環球度假區站
打開站廳解決客流疏散安全
抵達容易離開難是許多大型公共場所都難以避免的問題,根據客流預測,環球主題公園開園後,晚高峰瞬時客流能達到每小時4萬人次。這是什麼概念呢?天通苑北交通樞紐的設計客流量也僅為每小時1.8萬人次。2018年6月發布的北京地鐵早高峰大數據顯示,當時進站量最大的霍營也僅為1.6萬人。
記者跟隨市政協委員們乘坐正在空載試運行的地鐵7號線東延線抵達環球度假區站,站臺就開始別具匠心。環球度假區站站臺明顯比其他站臺寬,而且通向站廳的樓梯也不是居中的,而是偏向到達地鐵列車一側。「考慮到瞬時客流量高峰主要集中出現在返京時段,到站的直接就出站了,所以特意加寬了進京方向的候車空間。」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環球度假區站項目負責人崇志國說。
在站廳靠近樓梯的地方抬頭向上看,明顯能看到從屋頂處瀉下的陽光,順著樓梯拾級而上,映入眼帘的不再是與站臺寬度相同的站廳,而是一個碩大的空間,一眼望去能夠直接看到北側的標誌性建築環球影城大酒店。
這就是環球度假區站能夠保障4萬大客流的終極武器:把站廳打開,讓地下車站完全地面化。崇志國告訴記者,環球度假區站沒有像傳統地鐵站設置ABCD出入口的方式設計,而是採用類似高鐵進站通道的方式,把站廳打開,北側形成一個出站面,所有人的進出都是平層。
出了站廳的玻璃門,記者發現這裡又別有洞天。其他地鐵站從站廳到地面出口的高差,在這裡被下沉廣場「消化」掉了,下沉廣場使本來位於地下的站廳完全地面化。這裡的下沉廣場沒有臺階,而是通過坡面的形式與環球度假區銜接,形成無感過渡,也解決了大客流疏散過程中的行走安全隱患問題。
此外,環球度假區站還是消隱於環境的地景式建築,將中國的寫意山水與西方的科幻未來賦予建築形體空間中,是國內首個交通建築鋼結構綠化屋頂。
高樓金站
「挖」出1.3萬平方米的商業空間
高樓金站為什麼這麼大?許多路過地鐵7號線東延高樓金站的市民都有這樣的疑惑。記者跟隨市政協委員走進高樓金站,揭開了這個謎團:同步「挖」出了1.3萬平方米的商業空間。
出了高樓金站站廳,通道並沒有直接把乘客引向地鐵站的出口,而是來到一處7000多平方米的下沉廣場,而這個下沉廣場還連通著1.3萬平方米的商業空間。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二中心書記劉魁剛告訴記者,未來環球度假區客流淡季時期,部分列車將以高樓金站作為起點和終點,所以在高樓金站設置了折返線。
高樓金站車站總長493米,其中車站主體結構326米,站後明挖區間及一體化開發空間長167米,寬29.9米,高13.7米,形成下沉廣場和商業空間。劉魁剛解釋說,高樓金站的折返線與地鐵正線在一個水平空間上,按照常規的做法,折返線上方開挖的土方都將進行回填。而在高樓金站沒有簡單的回填,而是將折返線上方對應正線站廳層的位置留了出來,形成1.3萬平方米的空間,用於商業開發。
劉魁剛介紹,高樓金站一體化開發,充分發揮剩餘空間價值,這1.3萬平方米的商業空間建有4條通道與地鐵相連,與7000平方米的下沉廣場一起,形成公共休閒空間以及購物休閒空間,是北京市在單個地鐵站一體化開發的新嘗試,為城市和軌道交通增加配套服務空間,也構建了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間。
另外,劉魁剛還介紹,高樓金站投用後還將開通一站接駁副中心的公交接駁線,15分鐘左右即可抵達副中心,城市南部居民往返副中心不用再繞行地鐵6號線。
花莊站
引入運河元素 未來與城際車站接駁
7號線東延花莊站是與八通線南延的換乘站。記者了解到,花莊站總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規模相當於普通標準車站的2.5倍。車站設計與城市無縫銜接,近期利用連廊銜接車輛段上蓋、預留遠期接駁城際車站。
整個車站設計站城融合,通過下沉廣場融合車站與城市空間,地面附屬建築融合車輛段上蓋建築群,形成完整的沿街立面。車站將被打造成圍繞運河文化的高品質車站空間,西擴廳採用光窗+運河文化藝術牆的方式,迎接城際旅客,站廳至站臺設中庭,利用藝術牆滲透進站臺空間。
與城際車站接駁區將設下沉庭院,引自然光入站廳,採用滑軌式人防門,使人防區與非人防區開敞銜接。
萬盛東站的壁畫
■委員建議
實地考察了地鐵7號線東延各個站點建設情況後,參與考察的委員們紛紛就北京市地鐵建設、運營提出建議。
地鐵站建設過程中多「挖」一定比例商業面積市政協人資環建委主任周正宇說,北京地鐵每天客流量達到1200萬,可以說是一個「地下特大城市」。在地鐵站規劃建設階段就應該注意商業一體化開發,應該允許地鐵站在建設過程中向外挖一定比例的商業面積。
重視地鐵站公共空間的藝術設計市政協委員、豐臺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婕說,考察中發現7號線東延站點公共空間設計比較有特色,比如萬盛東站充滿傳統習俗的壁畫,花莊站垂吊的一片遊魚吊墜,還有部分車站設計了藝術牆。但是目前北京市地鐵站公共空間缺乏總體設計,應重視地鐵內公共空間的打造,邀請專業人士參與其中,使之成為展示北京市城市形象最好的舞臺。
遠郊線建設中考慮到大站快車需求市政協委員、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智慧財產權處教授級高工朱良說,在考察中發現7號線東延以及八通線南延各個車站都沒有複線的身影。朱良建議,新地鐵線尤其是遠郊線應充分考慮大站快線需求,在車站建設過程中增加複線內容,提高地鐵線尤其是遠郊線的利用效率。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孫穎 文並攝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