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報讀書會|熊培雲的尋美記,回望我的兩次孤獨美國之旅

2020-12-11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瑾華

繼《西風東土》出版將近四年之後,熊培雲又一部「旅行沉思錄」——《尋美記》面世。

在新著中,熊培雲記錄了自己在美國的兩次孤獨遠行,以及數年後的回望與沉思,詳細探討了獨立戰爭以來美國開國國父及普通民眾在塑造這個國家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美國真的如說鮑德裡亞所說是一個「已實現的烏託邦」嗎?它是怎樣一步步實現的?而現在又是否正在走向它的反面?

熊培雲在生活現場與歷史縱深間不斷切換視角,「人性的幽暗」與「理性的利己主義」這兩個核心議題散落在全書的各個章節,不但寫出了美國社會「烏託邦」與「現實主義」這兩種特徵既相互衝突又相互轉化的一面,也寫出了人性與制度相互糾纏互為因果的一面。

沒有人不是一座孤島。與其詛咒海水,不如建造船舶。除了觀照歷史與現實,《尋美記》中更有大量熊培雲涉及人生意義與人之境遇的思考。

熊培雲在書的後記中感言:「坐在託馬斯莫爾和託馬斯潘恩故國的咖啡館裡,終於完成《尋美記》最後的整理,這也算是一種緣分。按我在書中的理解,這兩位託馬斯都為美國的誕生譜寫藍圖。而現在,終於到了要和他們說再見的時候。寫完這篇後記的最後一個字,我將徹底失去對這本書的控制。用法國思想家羅蘭巴特的話說是「作者死了」。剩下的一切,一本書有著怎樣的意義和命運,只能交給讀者和時間。」

「若干天前偶然讀到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的一首短詩,講的是「我」停在路邊看司機換輪胎。他不喜歡自己來的地方,也不喜歡將要去的地方,而此時還在看著司機換輪胎,心中充滿了厭煩。有政治性的解讀認為這首詩表達了布萊希特對東德由納粹德國走向紅色蘇聯的不滿。而我更願意將此路邊意象理解為對人類荒誕境遇的揭示。過去與將來都令人憂愁,而人在此地此時的努力又似乎只是為了繼續擁抱所有憂愁。沒有什麼是澄澈的,現在同時被過去和將來汙染。就像貝克特筆下的「等待戈多」,人生只是一段難熬的歲月,穿插著無數重複而無望的等待。」每次寫完一本書,熊培去習慣於紀錄下自己那一刻的心情。

2019 年7月7日(周日)晚7點,錢報讀書會邀請著名作家熊培雲先生,攜新書《尋美記》做客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分享他的旅美經歷與思考,聊聊過往的榮光與人性的幽暗。

搶先讀

《尋美記》書摘:

一位母親的努力

車輪滾滾,鉛雲浮動。在美國旅行,我有一種明顯的感覺,相較於歐洲國家的去宗教化,美國雖然在政治上早已政教分離,但在文化傳統上還是保留了濃厚的基督教內涵。除了隨時可能遇到的傳教者,最能說明問題的恐怕還是美元,上面印著「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

半路上,我遇到一位華裔女子。她去斯泰特科利奇是為了上星期日的宗教課。為此,她隨身帶了一個厚厚的文件夾,裡面裝著不少資料。我開始注意她時,她正在看尼希米修建耶路撒冷城牆的故事。

「您關心美國大選嗎?」我問。

「不關心。」女子解釋說她雖已旅美十年,但並沒有加入美國國籍。

「不過我兒子九年前出生在美國,算是美國人,將來他會關心美國大選。」她補充道。

這些年,時常有熟人或朋友移民美國或者只是在美國生子然後帶回中國。不知道這位女子在美國生孩子是早已有之的悉心準備,還是抵美生活後的隨遇而安。一個聲音對我說:個人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地,但可以決定孩子的出生地;另一個聲音又在對我說,「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為一個孩子的出生做好準備」,這是辛波斯卡的詩句。

我知道這個世界沒有為我的出生做好準備。我是在父母吵完架後出生在外婆家的,而且骨瘦如柴。我無法責備母親當年不注重營養,那是一個腦子裡全是思想而肚子裡沒有糧食的時代。

我們這些地球上的過客,無論出生在宮殿還是茅屋,這世界都沒有做好準備。當一個個尋歡作樂的受精卵長成了人形,就被無情地拋進這個世界,像一隻熟透了的蘋果重重地摔到地上。

既然都是未經選擇的出生,哪有什麼人生而自由?有的只是無往不在的枷鎖。具體到現實,就算美國真如鮑德裡亞所說是「已實現的烏託邦」,它同樣有著各種各樣或明或暗的問題:種族矛盾、宗教衝突、貧富分化、槍枝泛濫……2016年的總統大選,更加暴露了這個國家隱藏的民意分裂。所有這一切似乎都在證明即使是世界唯一超級國家的美國也沒有為一個孩子的出生做好準備。

然而,這又有什麼關係?為了歡迎我們到來,世界不僅為我們準備了條件,也準備了逆境,不是很周到嗎?這世界包括其所暗藏的苦難,對我們比我們對自己要用心多了。假如沒有逆境——包括無聊至極的瑣碎、淬鍊靈魂的痛苦以及刻骨銘心的抉擇之困,一個人的成就最後難免淪為精緻的平庸。

只要人有欲望,並且謀求欲望的滿足,人就永遠生活在苦難之中。幸福轉瞬即逝,唯有痛苦持久綿長。相較於幸福,痛苦更能給人以存在感,並感知世界的存在。在此意義上,雖然實現烏託邦是人類持久的夢想,但是人性卻不真正需要那樣的人間天堂。當一個欲望清單(烏託邦A)被滿足後,人類還會開出下一個欲望清單(烏託邦B),因為代際更替,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起點與激情。

相關焦點

  • 錢報讀書會|2020最後一場錢報讀書會,和蔣方舟一起遙望「南十字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瑾華2020年收官的一場錢報讀書會,會有些特別。所有錢報讀書會的朋友們,將與青年作家蔣方舟一起,當一回星際漫遊客,遙望宇宙中的那一顆「南十字星」。對著宇宙星辰,你,會想些什麼?
  • 錢報讀書會|南極北極:跟著土摩託週遊世界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通訊員 馬正心1月19日晚,錢報讀書會聯合大屋頂文化,邀請長居北京的袁越攜新作《土摩託看世界:行走在世界之巔》進行一期別開生面的錢報讀書會。▲《土摩託看世界:行走在世界之巔》目錄用袁越自己的話說:「當我知道的人類故事越多,我對這個世界的偏見就越小。」本次錢報讀書會設在黃龍萬科中心的星商匯客廳這個周末晚上,袁越講一講從南極到北極、從古巴到斯裡蘭卡的有趣經歷,一起來感受旅行的意義。
  • 熊培雲:中國人要學習日本的責任意識
    「我不是說談自由談得太多,而是談責任談得太少。」騰訊文化實習生 楊彩娟 發自北京「(一本)打開未來的中國之書」,正如熊培雲在腰封上所寫的這句話,《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折》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還是在中國,雖然現實不堪,但我們依然要把眼光放在未來。
  • 「魚筌效應」與回不去的故鄉 熊培雲
    事實上,無論是現在的英國、美國、法國還是其他許多完成轉型的國家,鄉村並沒有隨著現代化進程而隱退。在那裡,鄉村依舊廣闊,像大地一樣安放城市,讓生活在城裡的人們不因走得太快而丟掉靈魂,不因走得太遠而忘記因何出發。沒有鄉村,城市就像是一個無根的漂浮物,卡爾維諾筆下的「一個裝載欲望與恐懼的容器,一段只有去路沒有歸途的旅程」。
  • 熊培雲:在費城,重審美國的誕生
    被遺忘的國父以我對美國的有限了解,至少有兩個人可以被列入「被遺忘的國父」名單,他們是羅傑•威廉士和託馬斯•潘恩。羅傑•威廉士羅傑•威廉士(Roger Williams),既是美國宗教自由的先驅,又是政教分離的早期支持者。
  • 中聯立信房產優秀員工和家人美麗西安之旅長安尋美記
    生活不止有工作還有詩和遠方  每一位中聯人的努力付出我們都不想錯過  中聯立信長安尋美記  ▲逛 地處西安市中心【鐘鼓樓廣場】,鐘樓與鼓樓,近在遲尺,遙相回望。1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院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鳳凰網讀書會年終特別活動]理想藏書——「2011鳳凰網年度好書」
    我們一起相約「鳳凰網讀書會」,相約在各個城市角落散發書香的幽靜之地。每期活動我們將在鳳凰網讀書會官方微博:http://t.ifeng.com/ifengdushuhui(鳳凰網微博)及鳳凰網讀書官方微博:http://t.sina.com.cn/ifeng001(新浪微博)進行預告和交流,歡迎加入和關注。
  • 重生追美記:如果人生能重來,我還要超能力
    重生追美記:如果人生能重來,我還要超《重生追美記》文筆相對利索,代入感極強,在都市重生流中算是王者級別的經典開山作。重生追美記:如果人生能重來,我還要超作品榮譽:《重生追美記》,又名《很純很曖昧前傳》,是都市大神魚人二代的處女作,
  • 錢報讀書會|「輕騎兵」路內:十七歲的姑娘是男孩們的路標
    浙江24小時客戶端-錢江晚報記者 陳淡寧 通訊員 馬正心7月7日晚上7點30分,錢報讀書會·華雲文化咖在杭州兩岸藝術中心舉行。此次讀書會的主角,是錢江晚報全民閱讀周刊的老朋友,作家路內。·讀書會開始了,現場的燈光卻滅了。大屏幕上開始放映董子健主演的電影《少年巴比倫》的片段。而《十七歲的輕騎兵》正是這部電影的前傳。《十七歲的輕騎兵》裡收錄了路內從2008—2017年近九年時間裡寫的13個短篇小說。
  • 錢報讀書會|阿來來到西湖邊:《雲中記》裡的42種植物你識得嗎
    8月9日下午,在剛剛結束的2020春風悅讀盛典上獲得白金圖書獎的著名作家阿來,帶著他從藏地,從雲中而來的智慧光芒,做客錢報讀書會。來杭州的這幾天,只要一有空,他就在西湖邊遊走,對著各種植物、小花小草竹林荷花,拍了又拍。
  • 錢報迎新讀書會|當我們遙望海德堡,更期待新一年的詩和遠方
    邀請來蔣方舟收官了2020年的最後一場錢報讀書會,今年的錢報讀書會,進入歲末終曲了嗎? 別急,愛閱讀的朋友們,我們還將奉上一場歲末大戲——錢報迎新讀書會。 以閱讀的名義,讓我們一起辭別一言難盡的2020年,迎接充滿希望的2021年吧。
  • 錢報讀書會|「養」出蔣方舟的媽媽尚愛蘭,要來杭州講作文課
    關於寫作的杭州爸媽們,還有小朋友自己,不妨來11月23日的錢報讀書會來聽一聽,尚愛蘭的「作文經」,有沒有別出心裁的地方呢?「不要用拼音代替漢字!「不要在什麼都沒有教會孩子之前,先教會他們畏懼字數。「有個愛好,就有了作文的半壁江山。
  • 春風薦書29|錢報讀書會:錦瑟無端,什麼是記得什麼又是值得
    今天,錢報讀書會向春風榜推薦了以下三本書。錢報讀書會給讀者拋出的問題是:錦瑟無端思年華,當你回首漫漫人生路,什麼是你的記得,什麼又是你的值得?這是一位錢報讀書會的讀者的肺腑之言。這是命運之書,二十六年等待後,80後作家徐海蛟以文字為永逝的至親鋪就一條重生之路;這是坦誠之書,他以至誠筆觸寫下一代人的顛沛流離,寫下少年的羞恥與哀傷;這是和解之書,越過千山與人海,在文字裡放下成見,與生活言和。或許你打開這最樸素的文字,才會明白為什麼這本書讓很多人落淚了。
  • 錢報讀書會|寫《思想史》的彼得·沃森要來跟你談談20世紀
    現在,機會來了,錢報讀書會和譯林出版社一起,把這個寫作胃口大得驚人的英國人請來了。10月15日晚上7點,杭州單向空間樂堤港店,彼得·沃森將攜新書《20世紀思想史》,與浙江大學副教授範昀一起,與讀者面對面,暢談。
  • 藍天白雲, 椰林樹影, 水清沙白——「海灘尋美記」之國內篇(下)
    碧海藍天之間見證甜蜜的永恆,是潮流,是「生死契闊」誓言的演繹上一篇的國內「海灘尋美記」推出後,不少網友納悶,怎麼國內最最重量級的海灘都還沒完全瞧見?亞龍灣的海灘長度約是美國夏威夷的3倍,自然資源國內絕無僅有,可與國際上任何著名的熱帶濱海旅遊度假勝地相媲美,如今,亞龍灣已經美名遠揚,並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品牌。在國內,選擇亞龍灣度假已是一種時尚,這裡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舒適完善的旅遊度假設施和獨具特色的旅遊項目已成為旅遊者嚮往的度假天堂。
  • 「黌門說」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讀書會
    一同在烽火歲月中回望初心、尋找使命。  這是2019年上半年最後一次讀書會,高教基地黨建聯盟的在校學生、社區黨員工作者等參與主題讀書會。眾書友被領讀人的精彩講解所感染。視死如歸、前赴後繼、義無反顧……對很多人來說,這些僅僅是書本上的詞語,而這一段苦難輝煌的歷史,卻引領在場的所有人感受到真真切切的革命歲月。
  • 50號公路之旅,感受它的孤獨
    導語:50號公路之旅,感受它的孤獨一條長長的路好像沒有盡頭,四周充滿無盡的黃沙,蒼茫是最大的感受,它長得好像接到了天邊,有時候甚至覺得這樣走下去就會到達天邊一直去到天堂。這是我去到美國50號公路的時候的感受,我一開始竟找不到該用什麼樣的話語來描述,想了半天卻也只是同所有人一樣認同這全美最孤獨的修飾。
  • 讀書會,新的流量增長點
    下面我將結合 2019 年網際網路大趨勢,從「讀書會存在的必然性」、「讀書會用戶增長模型」和「1~3年讀書會爆發增長點預測」這3個方面跟大家探討讀書會知識付費產品的可能性。二、讀書會的用戶增長模型通過拆解市面上成熟的讀書會產品,我發現用戶增長模型萬變不離其宗,基本點都圍繞著拉新、老帶新、活動策略、積分體系和線上線下聯動幾個方面進行。下面我將展開具體分析:1.
  • 本周六開啟尋茶之旅 誰不想做城市「李子柒」!
    本周六開啟尋茶之旅 誰不想做城市「李子柒」!獲得全部拼圖後返回籤到處,憑完整地圖領取抽獎券,共有兩次抽獎機會,中獎率百分百,完賽必得茶葉禮盒!部分獎品展示:步履匆匆難免錯過路上的風景和陌生旅伴交談 和家人朋友交心和茶莊老闆品茗 和孩子共享假期這一場家遊青島·尋茶之旅只為給我們一個難得的機會用腳步丈量你足下生活的城市用真心對待你身旁的旅伴親朋
  • 黑塞:德國浪漫派最後一個騎士,孤獨策馬在永恆的尋鄉之途
    黑塞:德國浪漫派最後一個騎士,孤獨策馬在永恆的尋鄉之途 2020-07-10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