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漢初三傑,漢朝最厲害的將領,並譽為兵仙。就這樣一個大英雄的韓信,竟然死於文人和女人之手。正可謂「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說白了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而且成也女人敗也女人。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出生在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 ,一說淮陰區 ),劉邦的開國功臣,他頭上帶有很多光環的標籤:「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兵權謀家」、「兵仙」、「神帥」。家喻戶曉的「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便是指的他。
漂母飯信,給了韓信再生的機會,而呂雉直接殺死了韓信。韓信他死得很慘烈,很不值,被一群女人用竹籤捅死,留給後人無盡的深思和感慨,韓信的死也成就了兩個成語,說到這裡估計大家都已經猜到了,就是小姐姐前面加了引號的兩個成語,那麼讓我們一起透過歷史的煙雲來了解下韓信成敗的足跡吧。
生死一知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一個成語)
1、成也蕭何
秦末,兵荒馬亂,所謂亂世出英雄,可在亂世中,韓信連飯都吃不上,都是蹭飯。後來,為了更好地吃飯,就參加反秦了鬥爭。他先是投奔項梁,不久項梁戰死。他又跟著項羽混,項羽乃一世之雄,剛愎自用,無往不勝,韓信所幹的工作不過就是看大門的執戟郎。此時的韓信,不再是為吃飯而活,而是要為理想而活。有勇有謀天下無雙的韓信,不甘心才能在此被埋沒。
他轉而投劉邦,在劉邦這裡,他依然不如意,劉邦讓他看倉庫,鬱悶的韓信不好好工作。結果犯了大事兒,要被砍頭,韓信可不想這樣窩囊死,就高呼「漢王不想得天下嗎?為什麼殺人傑!」夏侯嬰看韓信長得不簡單,說的話也不簡單,就替韓信美言了幾句,韓信保住了命,這次分配一個看糧庫的工作。韓信不甘平庸,就想方設法地接近蕭何,讓蕭何成為了自己的伯樂。蕭何也挺仗義,但劉邦覺得韓信有點說大話的感覺,又不願意傷了蕭何的面子,就敷衍他。
蕭何也沒什麼好辦法,韓信認為劉邦不過是第二個項羽,既然不能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乾脆炒掉劉邦,另投明主。韓信跑了,蕭何聽說韓信跑了,連重要的工作都不幹了,大半夜地一路狂奔去攆韓信,都沒有顧得上和劉邦打聲招呼。
劉邦聽說蕭何跑了,幾乎都絕望了,且不說,這時他手下跑得多,連蕭何都跑了,他絕望的極點了 。誰知道,蕭何不僅回來了,還帶來一個人。劉邦是又高興又生氣,責問蕭何為什麼跑?蕭何說追韓信,劉邦覺得蕭何在侮辱他的智商,蕭何就把韓信的好徹底說了個夠。劉邦怕蕭何再跑,只能聽蕭何的話,加上劉邦對韓信的面試也非常滿意。韓信就從一個看糧庫的一下子成為了大將軍,統帥全軍。
2、敗也蕭何
成為大將軍的韓信,如虎添翼,無往不勝,給大漢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了和蕭何、張良齊名的漢初三傑。不過,他是三傑最厲害的,蕭何、張良是侯爺,而韓信是王爺!劉邦忌憚韓信,不斷削弱韓信,韓信由齊王變楚王,由楚王變淮陰侯,最終也成為了侯爺。韓信大權在握的時候,他感激劉邦,不忍反。如今手無兵卒,卻受不了劉邦尤其是呂雉的侮辱而一怒反了。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兵鎮壓,韓信裝病不去並派人密報陳豨:「只管起兵,我在這裡協助您。」韓信本來和家臣商量好了利用罪犯和奴隸去拿下呂后和太子。這時韓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關進小黑屋,準備弄死他。這位家臣的弟弟向呂后告發了韓信謀反內幕。
呂后就和蕭何謀劃,蕭何給韓信來了個大招。他說劉邦打敗陳豨回來,你不去喝兩杯慶功嗎?蕭何果然很毒辣,說劉邦打敗陳豨這個心理戰一下子讓韓信絕望了。他說劉邦回來了,就更讓韓信心虛、害怕。只能假裝什麼都不知道,去給劉邦慶功。誰知道,這一去就是自投羅網!劉邦根本沒有回來,利用蕭何的計策誘殺韓信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第二個成語)
韓信作為統帥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揚四海,威震天下。項羽兵敗,他的將領鍾離眛就去投奔韓信。他和韓信關係好,就勸韓信聯合起來對付劉邦,也就是謀反。雖然韓信沒實際行動,但跳進黃河難洗清,很快他被人告發謀反。劉邦記恨鍾離眛,也很想除掉功高震主的韓信,這次是個機會,就找陳平商量怎麼辦?陳平出主意讓劉邦假意巡視諸侯,來個一箭二雕,滅鍾離眛和韓信。結果韓信中計,他逼死鍾離眛自己也被劉邦擒獲,留下感言:「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總結:
韓信情商有些低,他把劉邦對他關懷對他的愛當成真的了。劉邦一點小恩小惠,讓他感動萬分,不忍心背叛劉邦。可韓信又貪利,齊國剛剛拿下就逼著劉邦封他為齊國的代理王爺,劉邦很「仗義」地把代理二字拿掉了,但心中有殺韓之心。在我最需要你幫助我的時候,你給我要官,不然就見死不救,這樣的屬下怎麼能要?劉邦成為皇帝後,韓信的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 了。最終被逼的在毫無資本的情況謀反了,失敗後被呂后滅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