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動物館:恐龍特展在英倫

2020-12-21 環球網

在我們的星球幾十億年的演變過程中,無數的物種誕生了,同時,也有無數的物種湮滅。滄海桑田,歲月賦予了這些物種一種神奇的存在方式——化石。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奉獻一生,只為尋找化石秘密;他們默默無聞,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孜孜不倦地還原地球過往的印記。近日,由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聯合新華公益推出的「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貢獻人物」活動,將發掘這些在古生物化石發現、科研、修復、宣傳、藝術展示、文化傳承以及保護等方面做出不朽貢獻的人物,揭開這些人物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2017年6月到10月,位於英國中東部,僅有20多萬人口的諾丁漢市,迎來了「中國龍,從撼地巨人到飛羽精靈」特展,展覽在美麗的沃倫頓大廳暨諾丁漢自然歷史博物館、諾丁漢大學湖畔藝術中心舉辦。

圖為「從撼地巨人到飛羽精靈」特展海報

圖為該展覽在沃倫頓莊園大廳(諾丁漢市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

這是一次不同凡響的經歷,我們的團隊以前從來沒有在文物建築裡面裝過恐龍,地方有些小,但是這次不辱使命!」中方裝架領隊、中國古動物館副館長曹強不無自豪的說。

這次特展吸引了大量觀眾。英國媒體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導。包括《諾丁漢郵報》、諾丁漢電視臺這樣的當地媒體,也包括BBC、 ITV、《每日鏡報》、《衛報》、《新科學家》、CBI(不列顛產業聯盟)等國家、國際媒體。《新科學家》為這次展覽作出了一個精彩的比喻:「英國的小城諾丁漢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兩次出彩的時候,一次是諾丁漢森林隊在1979年勇奪歐洲冠軍杯,另一次則是在1980年他們又拿了一次。然而今天,諾丁漢捲土重來了。藉助舉辦中國恐龍展,諾丁漢創造了可能是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成就,足以另其他大得多的博物館眼紅嫉妒。這不但是許多最重要、最著名的,在中國發現的恐龍首次在中國以外展出,更是許多標本首次在博物館中亮相。當展覽結束時,所有這些珍貴的標本都將回到北京。這一次,諾丁漢VS全世界,1比0領先!」

作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轄下的中國古動物館,是中國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為載體,系統普及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古人類學及進化論知識的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動物博物館。該館依託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20餘萬件標本,按照古動物的演化序列劃分為兩館(古脊椎動物館和樹華古人類館)四個展廳(古魚類和古兩棲動物展廳、古爬行動物和古鳥類展廳、古哺乳動物展廳、古人類與舊石器展廳),展現了史前動物和古人類的自然遺存和遺蹟,及其生命演化的宏偉歷程。

全世界已經被命名的恐龍有1000多種, 其中中國的數量最多,有290種。講好中國的恐龍故事,傳播恐龍知識,弘揚中國的恐龍文化;讓國內的青少年了解自家的恐龍,增強民族自豪感;讓國外的青少年通過恐龍來了解中國。中國古動物館視為己任。

英國是古生物學最早得到發展的國家之一,恐龍(Dinosaur)一詞也是著名的英國博物學家理察·歐文爵士(Sir Richard Owen, 1804-1892)借用希臘語詞根「恐怖的蜥蜴」而創立。然而,由於受自身國土條件的限制,在英國本土發現的恐龍並不多,這也使得英國民眾一直以來都對海外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2011年開始,中國古動物館就和英國諾丁漢大學建築與建造環境學院有多項合作。2013年6月的一天,該院王琦教授來到中國古動物館,主管科普教育的張平副館長接待了他。大家在一起愉快地談論今後的合作計劃,萌發了一個想法:為什麼不能把中國新發現的,帶羽毛的恐龍帶到英國展出呢?

圖為英方策展團隊

幾位英國策展人義務地進行了周密的推廣與設計活動。2014年,在沃倫頓大廳內展出了設計方案。同時進行了公眾問卷調查,簡單的問市民願不願意中國恐龍來到諾丁漢。最終的結果令人振奮,在558份有效答覆中,95.5%的公眾明確表示歡迎恐龍展。經過不斷的努力,英國的兩個主辦方:諾丁漢市政府與諾丁漢大學,於2015年12月正式將恐龍展立項。

2016年3月,中英雙方進一步協商,確認了赴英展覽的26件珍貴展品以及「從撼地巨人到飛羽精靈」的展覽主題。9月22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周忠和院士與諾丁漢市主管文教的副市長大衛·特林博先生在北京籤署了正式協議。

圖為雙方籤署協議

此次在英國現身的中國恐龍中,有身長達23米的馬門溪龍,被叫做「高富帥」恐龍明星。另外25件珍貴的標本光聽聽名字,就會叫恐龍發燒友為之瘋狂:中華第一龍——祿豐龍;90年中國加拿大科考明星大發現——中華盜龍;目前世界發現的最大似鳥恐龍——巨盜龍;最早被命名的帶羽毛恐龍——中華龍鳥;四翼滑翔機——小盜龍;睡夢中的恐龍——寐龍等等。

由於沃倫頓大廳是始建於1588年的古老建築,中庭僅15米長,無法容納長達23米的馬門溪龍,中英雙方為了如何安置這位「高富帥」貴客費盡了腦筋。由曹強帶領的技術支撐部門的技術人員,為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國內就把這條馬門溪龍進行裝架測試,為的就是到英國後萬無一失順利把它裝架好。到了現場,新問題還是來了。經過曹強、符術兵、鮑勇等技術人員的分析,決定最終將馬門溪龍採取立式裝架,其姿態高達13.7米,穩穩噹噹地站在中庭之中。它是無論在英國還是在歐洲境內迄今為止裝架最高的恐龍。在場的英方技術人員挑起了大拇指,為中方的技術人員點讚。

展覽過程中中英雙方密切合作,所涉及到的細節也一絲不苟。英方團隊為展品設定了極為詳細的安裝與安保計劃,甚至為中方提供了2016—2017年所有的展館內溫溼度監控數據。成功的展示使來參觀的人群源源不斷湧入展廳,看到孩子們仰望馬門溪龍的驚奇與激動,看到來自全英國各地的參觀者在網上的讚美留言,大家覺得一切的辛苦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這是一次中英文化與科學交流的盛事,是兩國人民相互深度了解的契機。我們相信這次展覽一定會在很多英國孩子們的心目中留下不可忘卻的記憶,也許還會激發很多人學習科學與古生物的興趣。下一個達爾文或許就在他們中間。」本次展覽的中方發起人之一,中國古動物館副館長張平女士無法掩飾內心的激動。

相關焦點

  • 中國古動物館將於五一期間舉辦特展及科普活動
    五一期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古動物館將為大家帶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胡氏遼尖齒獸特展一件來自中國白堊紀地層已經絕滅的小哺乳動物化石標本的發現,填補了哺乳動物中耳形成之謎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 中國古動物館90周年紀念展開幕,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模型重磅展出
    為慶祝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成立90周年,中國古動物館特展《90周年紀念展》今天上午開幕,從24萬件標本裡精心挑選出90件極具代表性的珍貴化石,再現了遠古中國的演化傳奇。此次特展將持續至2020年1月5日。
  • 自貢恐龍博物館「飛向藍天的恐龍」特展開幕
    8月9日,新華網從自貢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獲悉,由自貢恐龍博物館主辦、中國古動物館協辦的「飛向藍天的恐龍——帶羽毛的恐龍化石特展」於8月7日至10月9日在自貢恐龍博物館主展館二樓開放。  本次特展分為「初披絨衣」「對稱美羽」「飛天恐龍」「半龍半鳥」「鳳飛九天」5個部分,展出各種帶羽毛的恐龍化石展品和殘留恐龍特徵的古鳥類化石標本共15件。
  • 中國古動物館
    撰稿:祝常悅   中國古動物館(以下簡稱古動物館)位於北京市西直門外大街142號,與北京天文館和北京動物園為鄰,構成了
  • 「帶羽毛恐龍化石特展」在省地質博物館開展
    7月16日,「飛向藍天的恐龍——帶羽毛恐龍化石特展」在省地質博物館拉開序幕。本次特展為期3個月,共展出帶有羽毛恐龍的模式標本近20件,通過豐富的展品闡述恐龍羽毛的演化、身體結構的演化、飛行的起源等科學熱點問題。  本次特展是中國古動物館的藏品首次走出北京,展覽共分為初披絨衣、對稱美羽、飛天恐龍、半龍半鳥、鳳飛九天五大陳列單元。
  • 探秘古魚、追尋恐龍,中國古動物館首套兒童百科繪本見證38億年生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這是一場舉辦地點特別對的新書發布會。8月17日下午,中國古動物館,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動物館首套兒童百科繪本《探秘古魚王國》《追尋中國恐龍》在此舉辦新書發布會。
  • 遊中國古動物館!
    中國古動物館位於北京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42號,就在北京天文館西邊不遠的地方,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館。它的外形非常奇特,是一個大碉堡的樣子,有點兒意思。中國古動物館共三層,按照生物演化的過程,展覽內容分為兩個部分:樹華古人類館和古脊椎動物館。先來到第一層,這裡展示了人類進化簡史的樹華古人類館佔據了南面三分之一的地方。北面是古脊椎動物館中的第一部分:古魚形動物和古兩棲動物展廳,展示了古代動物進化最開始的形態。
  • 帶上這套百科繪本 探秘中國古動物館
    8月17日下午,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動物館首套兒童百科繪本《探秘古魚王國》《追尋中國恐龍》新書線上發布會在中國古動物館隆重舉辦,本場活動由青少年博物館公共教育推廣人朋朋哥哥主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董枝明,審讀專家代表盧靜博士,中國科技館原館長、北京市科協副主席王渝生
  • 中國古動物館攜手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打造給孩子的官方首套百科繪本
    本網訊  8月17日,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動物館首套兒童百科繪本《探秘古魚王國》《追尋中國恐龍》新書線上發布會在中國古動物館隆重舉辦,本場活動由青少年博物館公共教育推廣人朋朋哥哥主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董枝明,審讀專家代表盧靜博士,中國科技館原館長、北京市科協副主席王渝生,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及本書作者張平
  • 14米長恐龍首次走出博物館展出,大型恐龍展亮相京西商場
    仰望高大的恐龍骨架,欣賞來自億萬年前的古生物標本,體驗化石修復的樂趣……8月15日,一場大型恐龍展在門頭溝的北京長安天街亮相,這是該購物中心攜手中國古動物館打造的京西首場大型恐龍展。、購物休閒於一體的場景,一批博物館裡的古動物化石「活」起來,來到購物中心與市民見面。
  • 14米長恐龍首次走出博物館展出,大型恐龍展亮相京西商場
    仰望高大的恐龍骨架,欣賞來自億萬年前的古生物標本,體驗化石修復的樂趣……8月15日,一場大型恐龍展在門頭溝的北京長安天街亮相,這是該購物中心攜手中國古動物館打造的京西首場大型恐龍展。大量秘藏於博物館的古動物化石、生物復原模型、珍貴圖片悉數亮相,不僅助推線下實體商業的復甦,也為學生們提供了暑期學習科普知識的場所。受疫情影響,今年市民暑假出行旅遊受限,此次展覽為消費者、親子家庭和古動物愛好者帶來了集遊玩體驗、拍照打卡、科普教育、購物休閒於一體的場景,一批博物館裡的古動物化石「活」起來,來到購物中心與市民見面。
  • 中國古動物館兒童百科繪本帶小讀者見證38億年的生命歷史
    工人日報客戶端8月18日電 日前,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動物館首套兒童百科繪本《探秘古魚王國》《追尋中國恐龍》新書線上發布會在中國古動物館隆重舉辦。中國古動物館兒童百科繪本是中國古動物館建館以來寫給孩子們的第一套少兒科普繪本,本次出版2冊:《探秘古魚王國》與《追尋中國恐龍》。中國古動物館副館長張平介紹,本系列將中國獨有的史前動物按照從魚到人的演化順序編排、梳理,帶領小讀者見證38億年的生命歷史,幫助孩子構建涵蓋生物、地理、歷史的全面知識體系。
  • 恐龍來啦!京西首場大型恐龍展亮相北京長安天街
    白堊紀地球霸主霸王龍,來自新疆準噶爾盆地的戈壁克拉美麗龍,以及「蒙冤60載」的竊蛋龍…8月15日,北京長安天街攜手中國古動物館打造京西首場大型恐龍展——「奇妙的進化之旅」。   中國古動物館副館長張平女士出席本次開展儀式,並代表中國古動物館授予北京長安天街「中國古動物館科普教育站」稱號,同時將一份十分珍貴的古生物標本贈予北京長安天街。儀式上還同步首發了由龍湖天街攜手李寧YOUNG與中國古動物館聯名打造的限量科普潮流T-恤,一場跨界商業、古動物科普、運動時尚的奇妙之旅就此拉開序幕。
  • 北京文博|中國古動物館推出「每天一隻中國龍」專題,敬請關注!
    中國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在恐龍研究方面也佔據世界領先水準。截至2019年12月13日的中國古動物館統計數據,我國已經根據骨骼化石發現命名了322種各類恐龍,同時這個數字還在保持著每年約10種的速度增長。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中國古動物館特別推出「每天一隻中國龍」專題。
  • 中國古動物館:和史前生物來次親密接觸
    看上去並不太大的中國古動物館,其實已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動物博物館。它低調的坐落在西直門外大街142號,就在北京動物園對面,北京天文館的附近。很多北京人都知道——「那個門口有恐龍(雕塑)的就是」。於是,這一片區域,也成為孩子們在娛樂中學習知識的樂土。
  • 大型恐龍展亮相北京商場
    8月18日,小朋友在展出恐龍骨架前觀賞。近日,一場主題為「奇妙的進化之旅」的大型恐龍展在北京一購物中心亮相,這是該購物中心攜手中國古動物館打造的大型恐龍展。
  • 中國古動物館設立臨時郵局,1.2億歲顧氏小盜龍亮相郵戳
    今天上午,中國郵政推出「顧氏小盜龍」郵資機宣傳戳,在西外大街郵政支局內的古生物臨時郵局亮相啟用。集郵愛好者可加蓋「古動物館(臨)」和「古生物(臨)」郵政日戳。下半年,西城郵政還會將有更多古生物被搬上郵戳。
  • 「會飛的恐龍」化石在合肥展出 (圖)
    「會飛的恐龍」化石在合肥展出 (圖)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16年07月16日18:05 人民網合肥7月16日電(陳曦)今天上午,由安徽省地質博物館與中國古動物館合作舉辦《飛向藍天的恐龍》——帶羽毛恐龍化石特展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首次開展。
  • 中國古動物館館長是如何煉成的
    圖/《生命的進化》「化石講一個探究精神,從神秘感引入,激發好奇心,再用化石作為證據研究,這就是科學的精神」——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在一個透明的櫥窗裡,密密麻麻地擺放著上百塊湘西王冠蟲(三葉蟲的一種)的化石,雖然名字裡有蟲,但它們看上去並不駭人,圓滾滾的甚至有些可愛。
  • 古脊椎所首次聯合推出創新教育綜合課程《恐龍星球》
    5月29日,「ArtyBright創新教育綜合課程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戰略合作啟動儀式暨中國古動物館『飛向藍天的恐龍』化石特展揭幕儀式」在中國古動物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