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研發8小時降水預報神經天氣模型

2020-12-14 中國氣象局

  準確預測未來幾分鐘到幾周的天氣是一項基本的科學挑戰,可對社會的許多方面產生廣泛影響。目前很多氣象機構的預報是基於大氣物理模型,雖然幾十年來預報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仍受物理定律和計算需求的限制。有一種能夠突破這些限制的天氣預報方法是使用深度神經網絡,其可在強大的專用硬體上使用並行計算發現數據中的模式,並學習從輸入到輸出的複雜轉換。

  近日,在以往對降水量預報的研究基礎上,谷歌提出了一種用於降水預報的神經天氣模型——MetNet。該模型能夠預報未來8小時降水量,空間解析度達1千米,時間間隔為2分鐘。MetNet的預測時效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目前使用的最先進物理模型提前了7-8小時,它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對整個美國的降水量進行預測,而 NOAA 需要1小時。

  MetNet不依賴於大氣動力學領域的物理定律,它是通過反向傳播學習方式,直接根據觀測數據預測天氣。該模型通過由多雷達/多傳感器系統(MRMS)組成的地面雷達站以及NOAA靜止環境觀測衛星(GOES)系統,運算得出降水量估計值。此外,這兩個數據源均覆蓋美國大陸,並提供可由模型有效處理的圖像類資料。

  MetNet的一個顯著優點是,它是為密集並行計算而優化的,並且非常適合在專用硬體上運行。目前,谷歌正在積極研究如何改進全球天氣預報模型,尤其是如何提升氣候快速變化地區的天氣預報準確率。

  (來源:谷歌官網 編譯:張明祿 責任編輯:申敏夏)

  

相關焦點

  • Google發布神經天氣模型 幾秒鐘預測整個美國降水量
    另一種能夠克服這些限制的天氣預報方法是使用深神經網絡(DNNs)。DNNs 在強大的專用硬體(如 GPU 和 TPU)上使用並行計算,發現數據中的模式,並學習從輸入到所需輸出的複雜轉換。近日,在先前對降水量預報的研究基礎上,Google 提出了 MetNet,這是一種用於降水預報的神經天氣模型。
  • Google AI推出即時天氣預報:1公裡以內,0-6小時天氣即時報
    新智元報導  來源:googleblog編輯:張佳、SHAO【新智元導讀】近日,谷歌發表文章詳細介紹了一個即時進行天氣預報的AI系統,1公裡範圍內、0-6小時的天氣可以即時獲取,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天氣預報不準啦
  • MIUI推出2小時天氣降水預報 太好用
    今天,小米官方宣布,在MIUI開發版上線2小時降水預報功能,這是國內首家具備短時降水預報能力的手機廠商天氣應用。按照小米的說法,新版小米天氣能將預測降雨時間精確到分鐘級,地理位置精確到街道級,準確率高達83%以上。
  •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 提升天氣預報的精準度 下雨津積水點位手機上可查
    市氣象局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天氣預報預警的精準性和效率。&nbsp&nbsp&nbsp&nbsp「我們與天津大學合作,研發了基於機器學習和專家經驗的強對流天氣識別及預警模型,實現了對冰雹、強降水、短時大風的自動識別功能,模型識別準確率可以達到80%,提高強對流監測和預警準確率和效率。」市氣象局副局長高潤祥表示。
  • 北京奧運天氣預報將禁用降水概率
    北京奧運天氣預報將禁用降水概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0日 01:20 來源: 北京晨報           [內容速覽]奧運天氣預報禁用「降水概率」等模糊詞語,必須明確「是否降雨」。
  • 天氣預報中的降水用語
    氣象部門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單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單位面積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裡有多少呢?我們知道,每畝地面積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於每畝地裡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
  • 天氣預報不準?也許是故意的!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承認,對未來12小時到5天內風速預測的平均誤差遠在每小時8公裡以上,所以你永遠看不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87公裡」之類的報告,0和5結尾的大概數字反而是更負責任的結論。  不過,計算機系統可不管什麼傳播效果,也不理會什麼「奇數效應」。而現在的天氣預報廣泛使用計算機分析系統作為輔助,所以在現實的天氣預報中,常能看見19°C、21°C之類數字。
  • 迎戰「七下八上」主汛期 蘭州中心氣象臺災害天氣預報預警「打...
    就在7月21日,甘肅河東大部再次出現明顯降水,最大降水出現在合水縣劉家莊,24小時累積降水量達136.3毫米。甘南、天水、隴南、平涼、慶陽等州市共有110個氣象站監測到短時強降水,合水縣劉家莊最大小時雨強達90.8毫米/小時。
  • 智能網格預報:讓氣象變「智慧」
    天氣預報現在為啥越來越準了  天氣預報經歷了從定性預報、描述性預報向數位化、格點化預報演變的發展歷程。  「就拿河北來說,原來的天氣預報只是以不同的氣象觀測站這一個點的氣溫、降水等來代表整個區域的天氣情況,內容只包括1888個城鎮的天氣現象、高低溫和風速風向預報。」
  • 天氣預報:江南華南有較強降水 內蒙古有沙塵天氣
    中新網5月16日電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中央氣象臺16日6時繼續發布暴雨預報,16日至17日,江南、華南、貴州和重慶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並伴有短時強降水或雷暴大風天氣;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5月16日8時至17日8時,內蒙古中部和東部偏南地區、吉林西部、黑龍江西南部、甘肅中北部、寧夏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內蒙古中部局地有沙塵暴。
  • 中央氣象臺未來三天天氣預報 全國天氣預報圖降水下雪預報
    二、重點天氣預報1、陝西黃淮等地將迎新雪5日夜間至7日,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東北地區、黃淮、江淮、江漢等地將有新一輪小到中雪過程,局地有大雪。湖北西南部、貴州北部、湖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凍雨天氣。2、6日起南方將有較強降水過程受南支槽和偏南急流影響,6至8日,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華南迎來新一輪小到中雨過程,其中江南東南部、華南北部有大雨,局地暴雨。
  • 2018年8月23日未來三天全國天氣預報:東北地區將有較強降水
    、廣西百色、安徽池州等地部分地區降大暴雨(100~185毫米);上述部分地區最大小時降雨量50~90毫米。  二、重點天氣預報  1.  三、未來三天具體預報  8月23日08時至24日08時,黑龍江東南部、吉林中東部、遼寧東部、雲南西南部、貴州中部、重慶南部、福建西北部和東南部以及臺灣島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中,吉林東南部、遼寧東部、貴州中部以及臺灣島東部局地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250~300毫米);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小時雨量20~50毫米,最大可達60
  • 氣象錦囊——人工智慧賦能數值天氣預報
    天氣況狀瞬息萬變,令人難以捉摸,精準的天氣預報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指導和服務,因此,最大限度的準確預測天氣一直是人們的不懈追求。數值天氣預報的誕生曾經給天氣預報領域帶來跨越式的發展,它是以氣象觀測資料為初值條件,通過巨型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再用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方程組進行求解,進而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
  • 中國氣象局開展大城市逐6小時精細化預報
    在氣候變化大背景下,極端天氣增多,大風、暴雨、暴雪等天氣考驗著交通等多條城市「神經」,易對城市安全運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大城市具有人口密集、財富集中、人類活動複雜多樣、下墊面人為影響較大等特點,同樣的降水量,由於出現時間不同,降水強度不同,降水落區不同,對不同人群、不同行業產生的影響差別很大。
  • 天氣預報是怎麼「算」出來的?
    數值天氣預報逐漸「取代」預報員預報 1950年,美國人恰尼、馮·諾依曼首次用電子計算機製作以大氣動力學為基礎的數值天氣預報取得成功,從此數值天氣預報方法逐步成為天氣預報的主要方法。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伴隨計算機速度的指數增加,數值天氣預報有效預報時效開始以每10年增加1天的速度持續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數值天氣預報超過了預報員預報的水準,並在20世紀末逐漸成為各時段氣象預報的主要依據。」楊秋明說。 目前歐洲中期數值天氣預報中心模式預報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預報時效已超過10天,已經接近了天氣可預報性之極限。
  • 預報 | 下周西藏降水較弱,北部多大風天氣!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11月8日發布消息,下周(11月9日至15日)西藏大部降水較弱,北部那曲、阿里有明顯的大風天氣。
  • 尼伯特登陸臺東 臺灣福建未來天氣預報及降水風力預報
    中央氣象臺7月8日06時繼續發布颱風橙色預警:  今年第1號颱風"尼伯特"(超強颱風級)的中心已於今天(8日)早晨5點50分在我國臺灣省臺東縣太麻裡鄉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6級(5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20百帕,早晨6點鐘其中心位於臺東縣境內,就是北緯22.5度、東經120.9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仍有16級(55m/s),中心最低氣壓為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客觀預報不準還是主觀感受差異
    這些爭議的背後,是否有人們認知上的差異以及主觀感受的不同,客觀上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國天氣預報的水平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客觀預報不準還是主觀感受差異8月12日,全北京都在等一場大雨的到來。
  • 豫天氣預報今後會更準 24小時預報90%以上準確
    今年我省要繼續提高  天氣預報的準確率  24小時晴雨預報  準確率要在90%以上  河南商報訊(記者 李雅靜)2013年,我省氣象預報預測水平要繼續提高:24小時晴雨預報要穩定在90%以上;24小時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要達到77%以上。
  • 眼控科技AI對流臨近天氣預報系統,助力航空氣象服務保障升級
    天氣原因是造成航班延誤的主要原因。「天氣原因」簡單的四個字實際包含了很多種情況:出發地機場天氣情況不宜起飛、目的地機場天氣情況不宜降落、飛行航路上氣象狀況不宜飛越等。因此,對氣象狀況的準確監測預警成為保障航班正常運行的重要手段。  在航空業,0-2小時是航空用戶運行方案的最後決策時間,對氣象預報的準確度要求更高,也對航空運行戰術階段的對流天氣預測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