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北京行業榜樣,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北京綠蜻蜓特色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多年來,她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堅決貫徹落實通州區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以實際行動投身到扶貧攻堅戰中,為幫扶地區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劉紅
近年來,她創新幫扶方式、方法,通過考察走訪、實地指導、宣講等多種舉措帶領團隊投入到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中,擔起了一名企業家應有的社會責任,在通州區發揮出引領和帶頭作用,為社會帶來了積極影響。
「醉心農業,深耕於通州漷縣鎮吳營村,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為村民教授科技專業知識,帶領村民、農戶一起奮鬥、一起脫貧致富,用科學理念發展農場,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劉紅不僅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十三年來,她積極發揚傳統農耕文化,突出鄉土知識的傳承,依照祖輩傳統的種養殖方法,種菜、種果和養殖家禽,杜絕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經營模式上,注重採取(CSA)社區支持農業的經營理念,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忘傳統,回歸田園!重建鄉村和城市社區和諧發展,重塑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和依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合作社成為會員,做起地地道道的「土食者」。
這些年來,合作社搭建營銷平臺,加大農產品銷售,不僅帶領農民增收致富,而且還帶動了周邊農村的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合計吸納農戶成員300家,幫助每戶年增收3000-5000元,帶動周邊農村婦女就近就地就業185名。
2018年9月,在鎮政府領導的帶領下,她來到了內蒙古翁牛特旗與奈曼旗,開展扶貧協作。
「京蒙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我們要為建設祖國北疆這道亮麗的風景線貢獻力量。」
在奔赴牧區的路上她講到,在幫扶的過程中她了解到,當地農民種了700百多畝的紫色胡蘿蔔,沒經過大力度宣傳和正確的產品推廣,並且當時沒有良好的銷售渠道,面臨著幾百畝豐收胡蘿蔔儲存銷售的難題,回到通州後不到一周的時間,她便高於內蒙古當地市場價一倍多的價錢,收購了十噸紫皮胡蘿蔔及十五噸大米,用不到半月時間幫他們銷售一空,從此她便走在了扶貧路上......
打造線上品牌,加大消費扶貧。與內蒙古古翁牛特旗五分地鎮一家散養雞農戶籤訂包銷協議,註冊商標,策劃宣傳、推廣,積極打造內蒙古農特線上品牌——「蒙香雞」、「草原良食」、「良食鋪子」,帶動周邊30多家建檔立卡農戶一起養殖草原雞致富。目前,蒙香雞非常受市場歡迎,已經賣到全國26個省,預期這一項2020年就能帶動300—500戶以上婦女養殖致富。
籤署銷售協議,加大消費扶貧。與老哈河、晟起農業、海拉蘇米業、天龍食品等這些內蒙古龍頭企業合作組建了一批專業團隊,籤署合作銷售協議,並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確保銷售這些企業的產品能夠切切實實惠及到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採取「線下社區實體店和線上社區、社群營銷群、私域流量等」模式銷售,推廣通過線上及私域流量銷往全國市場。
打造電商平臺,加大消費扶貧。通過線下實體店建設,助脫貧。強化用戶到店體驗,向用戶提供高頻高復購的產品。在通州區建設了7個社區服務站,設立京蒙扶貧專櫃,宣傳導購內蒙古三旗產品,創新線上營銷模式,打造家庭品質生活的社交電商平臺。以微信社群為「場所」,以社區為切入點,利用小程序、微商城、App等交易工具做貧困地區產地直供的精選商品,瞄準家庭日常消費場景主營全國安全美食。目前已搭建100多個社群銷售渠道,20多個合作產地。
直接線上銷售,加大消費扶貧。綠蜻蜓合作社,2018年引進內蒙古奈曼旗紫皮胡蘿蔔10噸,大米35噸,合計30.5萬元,15天的時間就銷售完畢;2019年採購內蒙古幫扶地區的米麵糧油等農產品700多萬元,銷售1000多萬元,實實在在的惠及建檔立卡貧困家庭1341戶。
參與各類展銷會,推介貧困地區農產品。在拓展消費渠道方面,她運用當今火爆的微商模式與全國知名的農特電商組織農友會建立合作關係,讓全國6萬多微主銷售內蒙古農產品;從內蒙古採購30萬元農特產品參加第九屆北京(通州)國際都市農業科技節,並且出資報名參加了2019年6月、8月、10月在北京、廣州、內蒙古等地舉行的各種展銷會及推介會,擴大影響力,大力推廣內蒙古優秀農產品。
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她又成立了專門對口精準扶貧產品的新零售公司——紅橄欖商業連鎖(北京)有限公司,劉紅介紹道:「我和朋友一起組建專業團隊,按照網際網路的方法去經營,設計了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的營銷模式,策劃出了一個又一個有著鮮明草原特點的新產品。就是要與受援幫扶地區的姐妹一起拼搏、一起奮鬥、一起築夢,努力打造京蒙農特產品的銷售新橋梁,攜手同步奔向小康社會。」
來 源
市婦聯發展部
通州區婦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