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結巾帶長相思,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烏鎮民居的簡單介紹。
烏鎮民居
烏鎮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為浙江省北部嘉興所屬的縣級桐鄉市所轄,位於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嘉興、嘉善、吳興、吳江、吳縣、湖州、桐鄉)交匯處。春秋時,曾為吳疆越界,戰事頻繁,吳國駐兵於此以防禦越國,故得名烏戍。所以為「烏」,是古人因此地土質色深,黛而肥沃,遂以烏名之。烏鎮此名最早見於唐代,宋嘉定年間,以車溪(今市河)為界分為兩鎮,市河以西為烏鎮,屬吳興縣(今湖州市),市河以東稱青鎮,屬桐鄉市。新中國成立後,烏青兩鎮合併,統稱烏鎮。
烏鎮是一座保存得相當完整的江南水鄉古鎮,東西、南、北四條老街呈「十」字交叉,構成雙棋盤式河街並行、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體現出江南以水建市的特點。烏鎮繁盛時分五柵,即東柵、西柵、南柵、北柵、中柵,實際上就是由十字河形成的十字街,河側為街北柵衰落較早,以西柵最為興盛。烏鎮因以水稻和養蠶為主業,所以還保持著一些江南農村的風情和建築格局,尤見於西柵老街。那些店面和房屋的式樣還有一種「老通寶」時期的遺韻,100多米長的街上就有大大小小17個茶館。老街路面都由長條石板鋪成,木作門面。
現存用排門板的大多是商鋪,大的鋪子三、五、七開間小店只有一個開間。沿河的只有一進,下店上宅,另側則是前店後宅,並有宅戶四五進的大府第。沿街店鋪都注重店面裝飾,沿街橫梁常雕有花飾,人物花草,各家都不相同,這是當時工匠們展現手藝的機會,也形成烏鎮老街的一大特色。烏鎮街道上清代的民居建築保存得相當完好,這些古民居依河而建,與河上的石橋共同構成了小橋、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鎮風韻。古建築梁、柱,門、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藝精湛,當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這些老房子裡。其中,朱廳、宋廳較值得觀賞。
烏鎮民居的另一大特色是臨河的吊腳水閣樓,這些水閣挑出河沿,下部以木柱或石柱支撐。這是充分佔領水面以減少陸地上土地的佔用,所謂佔水不佔地。進是因為鳥鎮古代河面沒有陸上管得嚴格,居民就鑽了這個空子。另外,靠近河邊的人家多備有小船,在住房上搭起水閣,屋下就留有了一個泊船的地方,一家如此,家家仿效。這些水閣懸空於水面之上,顯得格外輕巧、空透。河沿有石級入水,水閣樓上開啟著長窗,儘量接近水面,充分體現了水鄉居民的親水感情。此外,烏鎮依河道而建的廊棚極富水鄉韻味,也是古鎮上典型的建築。
烏鎮文風蔚然,名家輩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就出生於此,他的許多散文、小說中都描述有當年烏鎮的風土人情。古鎮留有茅盾先生的故居,是日本風格的建築,分為東西兩個單元,前後兩進,中間各有兩個石板天井。現已被闢為茅盾紀念館,可供遊人參觀。另外,烏鎮還有香山堂,江南百床館、居家民俗館、高公生糟坊、宏源泰染坊、烏青水龍會、江南木雕館、餘榴梁錢幣館、修真觀、翰林第、皮影戲館、匯源當鋪等多處旅遊景點。烏鎮的水鄉之勝、古老之美、歷史文化之濃鬱,令人遊賞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