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搶救性保護梅山木偶戲 古稱「傀儡戲」

2020-12-12 湖南頻道

  紅網邵陽站12月20日訊(陽小龍 楊貴竹 段麗瑛) 12月17日,隆回縣梅山木偶戲劇團在西洋江鎮表演,吸引了遠近數千村民爭相觀看,一天內連續演出3場,場場爆滿。

  隆回縣梅山木偶戲2010年被公布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稱「傀儡戲」,又稱「傀儡子」,是梅山地區民間藝人走鄉串戶,為節日婚嫁、神靈祭祀表演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一門融合雕刻、服裝、表演、劇本、音樂諸元素的民間綜合藝術。隨著大眾傳媒技術的發展,梅山木偶戲演出市場逐漸萎縮,木偶戲傳承人也「青黃不接」。

  為解決梅山木偶戲的傳承危機,今年7月以來,隆回縣開展了該項目的搶救性保護工作。隆回縣非遺中心組織專人開展項目詳查,收集和整理了《永樂觀燈》、《四郎坐宮》、《華容擋曹》、《補瓷缸》四個梅山木偶戲劇本,完成了這四個劇目演出影像資料的拍攝。針對梅山木偶戲道具十分陳舊,服裝和木偶參差不齊的現狀,隆回縣大力支持傳承人進行道具更新、舞臺改良。不僅組織木偶戲傳承人前往邵東縣考察學習取經,而且為劇團重新配置了木偶頭像18樽、服裝15套,攝影機1臺、筆記本電腦1臺、LED電子屏幕及音響、胸麥等硬體設施。同時聘請隆回編劇家楊輝周創作出現代木偶戲劇本《老來難》,組織年輕學徒進行劇目排練,演出後深受老百姓喜愛。

相關焦點

  • 隆回梅山木偶戲走出「深閨」進城來
    隆回梅山木偶戲走出「深閨」進城來 來源:紅網 作者:紅網隆回分站 編輯:王娉娉 實習編輯 鄧瑤 2014-06-17 10:40:16
  • 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戲
    根據歷史判斷,木偶戲正式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應該最遲在公元550—577年的北齊時代,那時己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縱、木偶裝扮具體人物、當眾表演簡單故事的木偶戲。木偶戲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木製玩偶進行表湞的戲劇形式。木偶產生的年代並無準確記載,根據出土文獻記載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奴隸陶俑(商代〉,春秋、戰國有木俑(其中包括部分「樂俑」)。
  • 歷史悠久,遍及全國的木偶戲,種類多少種!
    一個木偶一般有十幾根基本線,特殊角色多至三十餘根。表演時,演員一手執操縱板提著木偶,一手撥弄不同的吊線,使木偶按照劇情要求做出各種動作,故又稱「線吊戲」提線木偶身高約66釐米,眼、嘴均可活動,主要流行於陝西、福建、廣東、湖南等地。鐵枝木偶又稱為鐵枝戲」「紙影戲」等,是通過硬鐵線抽動木偶的軀幹和兩肢進行表演,主要盛行於廣東、福建一帶。
  • 湛江木偶戲上榜 將製作系列動畫傳承
    12月22日,記者從赤坎區文化館(區非遺保護中心)了解到: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了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其中,由湛江市赤坎區申報的非遺項目「木偶戲(湛江木偶戲)」榜上有名。 木偶戲表演。
  • 傳承千年的木偶戲,演離合相遇悲喜為誰,木偶的分類與簡介
    據《漳州府志》記載,宋時龍溪地區就已經有木偶戲出現,清代中期布袋木偶戲興盛發展起來,民國初期後出現專職藝人和戲班。布袋木偶的種類又包括扁擔戲、被窩戲、要苟利子、布袋戲等,分布於北京、福建、閩南等地。提線木偶以流行閩南地區的泉州木偶戲最為有名,有絲戲、懸絲傀儡、加禮、嘉禮等名稱。「加禮」是指福建地區在婚嫁等隆重節日中,以表演提線木偶戲為大禮。3、託輥木偶又名杖頭木偶、杖頭傀儡、舉偶,「杖」指操縱木偶用的操縱木杖,「 頭」指木偶的偶首。
  • 為什麼宋代童子最愛玩傀儡戲
    枕面中部的主題紋飾為嬰戲圖,兩端為折枝牡丹紋,枕四側刻劃連續花葉紋。嬰戲圖描繪三個兒童在庭院圍欄邊、樹陰下嬉戲的場面,右邊兒童頭頂蓄髮一撮,兩側挽髻,身著綠衣白褲,坐在繡墩上,右手執一提線木偶;左邊的兩個兒童配合著他的表演,一人頭上無發,身著綠衣黃褲,坐在地上用左手提鑼,右手拿棰作擊鑼狀;一人頭頂蓄髮一撮,黑衣白褲,吹笛而舞。這三個孩童髮髻服飾、姿勢動作和表情神態各不相同,個個生動傳神,稚氣十足。
  • 手端木偶戲是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娛樂方式多元化的衝擊,手端木偶戲已漸漸淡出歷史舞臺,一度面臨失傳的危險。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經過信豐縣有關部門的努力,這一傳統技藝正得到有效保護、傳承和發展,目前其已入選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  不是真人勝似真人,木偶一出豔驚四座。
  • 那些正在逐漸消失的中國民間藝術——木偶戲,再不了解就晚了
    「木偶戲」又稱「傀儡戲」等(筆者老家稱「鬼兒戲」),地區叫法不一,是一種由人直接操控木偶扮演的具體人物,當眾表演的的藝術形式。木偶在這些民間藝人手中是有生命力的,武打戲份起,木偶時靈活瀟灑,威儀非凡,而女性角色出現時,卻又千姿百態、嫵媚動人……讓人不得不讚賞。
  • 漳州木偶布袋戲、木偶頭雕刻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報訊(記者黃樹金)近日,國家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漳州木偶布袋戲和木偶頭雕刻均榜上有名。據悉,漳州木偶劇團由此成為全國惟一擁有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團體。  漳州布袋木偶戲俗稱掌中戲、「景戲」、「指花戲」,是傀儡戲劇種之一。漳州古老神秘的傀儡戲在民間廣泛流行,歷經各朝代改進和發展,布袋木偶戲成為獨特的民間藝術。
  • 寧化:傳承客家提線木偶戲
    寧化提線木偶戲,俗稱傀儡戲,是客家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民俗藝術,有著上百年的歷史。近年來,寧化提線木偶戲逐漸走向衰落,藝人紛紛改行。為傳承保護好木偶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9月,水茜中心學校將木偶戲引進校園,成立木偶戲社團,現有社員40多名。賴家麒被學校聘請為木偶戲社團指導老師,定期進校指導師生排練木偶戲。
  • 原來臺灣的布袋戲早就超越大陸木偶戲這麼多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寧德福鼎市亦有流傳,當地人稱之為大拇指戲。
  • 指掌間的藝術,敘述傳統木偶戲種類
    木偶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歷史悠久,在古代也稱傀儡戲。相傳周穆王時期就有工匠拿著木偶表演歌舞,但真正作為戲劇性表演,普遍被認可的說法是「源於漢,興於唐」。杭州有「木人說」,廣東有「抓頸杖頭」,四川的杖頭木偶戲更是分大中小三種形式,北京也分「大苟利子」和「小苟利子」兩種。表演者通過雙手的搓、捻、掂、點、擺、扣、轉、擰等手法,靈活運用,使偶人動作明快灑脫,惟妙惟肖。
  • 客家絕活——五華提線木偶戲
    五華縣的提線木偶戲也極具地方特色,明朝初年由福建傳入,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源於秦漢。  福建閩南人稱為「嘉禮」,具體是由上空提線操縱或藉縛在控制器上的細線而操縱的木偶形體。  五華提線木偶戲的木偶造型精細,分生旦、醜、公、婆、淨六個臉譜,形體高大(約高90釐米)。
  •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顯得尤為重要。 慶幸,還有那麼一些人在堅守。 在漳州停留了足夠久,之前就聽說漳州的布袋木偶戲很是出名,於是抽空拜訪了漳州古城中的竹初木偶藝術館。
  • 南莊村:特色木偶戲源遠流長(洛陽傳統村落13)
    這種木偶戲屬於杖頭木偶,當地老藝人又稱其為肘偶(zhǒu hōu)。  前世  清末秀才與杖頭木偶  看過南莊村木偶戲的人,大都會對它有深刻的印象。那逼真的人物造型、精美的服裝道具、靈活的肢體動作……仿佛不經意間,老藝人們就能使木偶戲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境界。  木偶又稱傀儡,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漢代時已可「作傀儡」。北齊時出現了水動的「機關木人」,製作技術相當高超,也就是說,由人直接操縱、能表演簡單故事的木偶戲,最晚出現在北齊時期。
  • 日本民俗學專家來蒼南觀摩布袋戲
    日本民俗學專家來蒼南觀摩布袋戲www.zjol.com.cn 2006年03月22日 15:26:52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當日下午在靈溪鎮開展了「布袋戲學術研討會」,並邀請了六位布袋戲表演藝人與會參與研討。  木偶戲古稱「傀儡戲」,但現在保存於民間的木偶戲只有提線、杖頭、布袋木偶三大系列。中國是木偶戲的重要發源地,而浙南泰順、蒼南兩地則是國內木偶戲「活化石」的重要產地之一。據了解,現在溫州地區只有講閩南話的地方有布袋戲,特別是在蒼南縣,現在有26個戲班。
  • 長汀龍潭公園裡快樂的人和傀儡戲
    長汀龍潭公園裡快樂的人和傀儡戲 長安 長汀龍潭公園許多老人和婦女,看著木偶戲,唱著山歌,很是快樂。
  • 村裡傀儡戲 十裡八鄉傳
    據了解,該村傀儡戲劇團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群眾自我娛樂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賈家窪村傀儡戲歷史悠久,距今有200多年的歷史,屬杖頭木偶,自身具有鮮明特色,是一門集演唱、伴奏、戲劇表演等為一體的民間綜合性藝術形式,村民還自編自演歌舞,民間樂器演奏等精彩節目,吸引了十裡八鄉的村民受前來觀看。
  • 南派掌中木偶戲的發展困局:傳統從指間滑落
    因受傀儡戲、梨園戲、南音等的滋養,「唱南曲,依傀儡調,做梨園科」被認為是南派掌中木偶戲的劇種特點,而細膩優雅的表演風格,則成為南派掌中木偶戲區別於其他偶戲劇種的重要標識。   近年來,南派掌中木偶戲的發展遭遇了瓶頸。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記憶中的鄉村木偶戲被霹靂布袋戲秒成了渣
    其實在我小時候,我的家鄉也是有社戲的,只是這種戲不像魯迅先生筆下的戲,它是木偶戲,我們也叫它做「鬼戲」。木偶戲又叫傀儡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地區發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種類,比較著名的有提線木偶戲,鐵線木偶戲,杖頭木偶戲與布袋木偶戲,我家鄉的鬼戲就屬於杖頭木偶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