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為茶 宗成大師 昌寧號茶鋪衛宗成獲「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

2020-12-18 昌寧號

一生制茶,匠心薈萃,昌寧號茶鋪的衛宗成大師在「第十三屆中國雲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暨首屆國際普洱茶產業發展大會」上獲得「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的稱號。

在「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頒證儀式上,雲南省政協原副主席陳勳儒,中共雲南省委農辦主任、雲南省農業廳廳長王敏正,雲南農業大學校長盛軍,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石麗康等領導上臺,為8位大師頒發證書。龍昌寧號茶鋪的衛宗成大師憑藉專業的制茶技藝和極致匠心喜獲「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殊榮。

— 大師歷程 —

衛宗成,雲南臨滄人,自1978年開始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從事茶葉工作,從茶葉的栽培管理,各類茶初制加工、精製加工,茶葉拼配,到新產品研發、銷售等工作,具有豐富經驗和能力,得到同行的好評和認可。轉瞬制茶40年,衛宗成大師已將傳承工藝,匠心制茶的信念銘刻到了骨子裡。

1982年衛大師被選派到日本國進行研修學習茶葉近半年,當時的日本茶廠已經實現了流水線作業,這段經歷給了他莫大的影響,不僅開闊視野,也提升各方面的制茶能力。回國後,他就開始著手引進茶樹新品種,規劃茶園發展,推廣標準化種植。

— 大師平凡的一天 —

每到中午時分,就是衛宗成大師最繁忙的時候。當天採下來的第一批鮮葉被及時送到了攤晾車間。他要及時把鮮葉均勻攤開,使得鮮葉喪失部分的水份。內含成分充分轉化,這一過程需要2-6個小時。

經過攤晾,殺青後的茶葉需要進行最重要的一步,揉捻。這十分考驗制茶師傅的技藝,揉捻,使茶葉面積縮小緊捲成條,保持苗鋒。茶葉細胞破碎率在30%為宜,內含可溶性物質溢於茶條表面,形成茶的滋味。

「茶葉揉捻關鍵是力道,以輕,重,輕,用團,揉,抖,拉的手法反覆進行,使茶葉卷緊成條,用手捏不易散開,有黏手感就行了。」

40年如一日的忙碌制茶生涯,讓茶氣「刻」入了衛宗成的手掌之中,再怎麼衝洗雙手都有一股淡淡的茶香!

昌寧號茶鋪的江城冬綠,茉莉花茶和玫瑰花茶就是出自衛宗成大師之手。

時代需要「匠人精神」,需要持之以恆的做人做事態度,為世人留一處經典之作。精工藝,傳匠心,衛大師在揉捻時力道與手法的極致融合,使茶葉緊捲成條,形成茶的滋味,才成就了昌寧號茶鋪的匠心好茶。而在昌寧號茶鋪,還有許多像衛宗成大師一樣,堅守崗位數十年,一心只為制好茶。

相關焦點

  • 普洱茶制茶大師郭少華女士:懷感恩之心 以初心傳承經典
    相比其他茶葉品種,普洱茶除了講究產區之外,對制茶師傅的手藝與經驗也更為倚重,因此近來由知名制茶師傅製作的「大師普洱茶」尤其受歡迎,許多資深茶友甚至只認制茶師傅的「招牌」,一路跟隨,與品牌之間形成了深厚的感情。在雲南的普洱茶制茶大師裡,郭少華女士是為數不多的女性制茶師傅,她不僅制茶經驗豐富,所創立的普洱茶品牌深受茶友們追捧,而且熱衷於公益,在圈內享有良好的口碑。
  • 到江西喝好茶喝大師茶,他你一定要知道
    言必以古為法,以樸為道,說的雲裡霧裡,泡的仙氣撩人。千方百計挑出別人的茶的不足,目的只讓人買自己的茶,這樣的「大師」,不是奇葩?可是俞旦華從不與這些人為伍,只專心做自己的漫江紅寧紅茶!俞旦華的父親是被譽為「現代寧紅茶第一人」的俞趙文,後者把畢生奉獻給了寧紅。
  • 8人首獲「中國制茶大師」榮譽稱號
    近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公布了首批中國制茶大師名單,得到了茶葉行業及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與關注。為進一步傳承我國傳統茶葉加工技藝,推動代表性制茶工藝的科學創新,展示各茶類生產加工技術人員的職業風採,弘揚工匠精神,根據《中國制茶大師調查推選工作管理辦法》,按照工作計劃安排,經調查申報、資格審核、基礎評定、綜合評議等工作程序,最終確定中國制茶大師(黑茶、普洱茶類)第一批名單,共8名。
  • 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鄒炳良,一生幹好一件事,一生做好一種茶!
    鄒炳良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前一陣子炒得沸沸洋洋的某品牌茶葉,八位制茶大師聯名推出的方式很有噱頭。但是有心人會發現,其實這八位大師中真正被認可的只有鄒炳良先生。當然鄒炳良先生在普洱茶上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學畢業後的鄒炳良來到勐海茶廠,他先從最基礎的工人做起,在這個茶廠勤懇工作了四十餘年,直到退休。而當他退休之時,他已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廠工變成了任時最長的廠長了。他不止步於固有的成就,而是用大膽的創新精神去銳意開拓。
  • 茶界風雲錄,普洱茶很多山頭,武夷山很多大師
    山多,茶樹多,為了區別此茶與彼茶的不同,便簡單易行地,用地名(山頭名)為這些普洱茶,命了名。於是,普洱茶,便從原來所有茶都統稱「普洱茶」的大名稱時代,進入了以產區命名的「山頭茶」時代。《3》普洱茶的這種「山頭命名法」,在福建之外的外省人看來,一點不奇怪。哪個村寨出產的茶,便以這個村寨的名字來命名,這不是很正常嗎?但是,在產茶大省福建,尤其是喝武夷巖茶的茶友看來,這些知名普洱茶宣傳時,只講山頭,不提工藝,便很不能理解了。
  • 逝去的歲月|雲南經典普洱茶號
    金瓜貢茶 普洱金瓜貢茶,是現存的陳年普洱茶中的絕品。港、澳、臺茶界稱其為「普洱茶太上皇」。該茶生產始於清正七年(1729年), 選取西雙版納最好的女兒茶,以製成團茶,散茶和茶膏敬貢朝廷。據傳均由未婚少女採摘的一級芽茶。採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於少女懷中,積到一定數量,才取出放到竹簍裡。這種芽茶,經過長期存放,會轉變成金黃色,故人頭貢茶亦稱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
  • 普洱茶老字號的歷史第二期——福元昌號
    福元昌原址歷史歷程光緒元年(1875年),元昌號茶莊在倚邦大街成立,此為福元昌號的前身。光緒五年(1879年),餘福生在易武大街開設茶廠分行,取名叫「福元昌號」茶莊,年產在500擔左右,因品質優異而贏得較高聲譽。福元昌號共有淺藍、紅紫、白色三種顏色的內飛,藍紫兩色內飛的茶品,屬陽剛型;白色內飛的茶品,則屬陽柔型。
  • 「高黎貢山」有機普洱茶,榮膺2020年「雲南十大名茶」。
    榮膺2020年「雲南十大名茶」「雲南十大名茶」榮譽稱號,是雲南省委、省政府在綠色食品產業跨越式發展過程中頒發給茶行業的最高榮譽。高黎貢山有機普洱茶是「高黎貢山」品牌的標杆產品之一,是由「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雲南茶區十佳匠心茶人」陳亞忠親制。「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雲南茶區十佳匠心茶人」的陳亞忠,是高黎貢山的女兒,是生於大山,長於大山的姑娘,數十年的光陰都與這些古茶樹為伴,為把古茶樹上的一枚嫩綠,繾綣成茶餅中的一生蒼老,把時光沉澱的味道,薈萃出迷人的久香陳韻,陳亞忠,付諸了畢生心血。
  • 沉痛悼念當代制茶大師戎加升
    2020年3月5日凌晨1時30分,勐庫戎氏董事長、戎氏制茶技藝第二代傳人戎加升逝世,享年74歲。戎老的離去,不僅僅是勐庫戎氏失去了領路人,同時也是茶界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制茶大師。為茶農提供種植、採摘等技術培訓,持續二十幾年輔導茶農管理茶園;為茶區通電修路;修建人畜引水工程;為貧困學生捐資助學;幾十年來他為茶鄉公益事業建設投資上千萬資金……他用行動回饋著家鄉,回報著社會。
  • 安溪鐵觀音制茶大師獲百萬元重獎 推動烏龍茶傳承與發展
    劉仲華院士、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為陳建平大師授牌。 大師將被直接認定為泉州市第四層次人才,名匠將被直接認定為泉州市第五層次人才。 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年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賽制設計科學嚴謹,賽制執行公平公正,讓安溪鐵觀音茶人紛紛以參加大師賽為榮。
  • 楊世華的茶匠之路——從「深山茶人」到「國茶工匠·制茶大師」
    因為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需要大師,更需要工匠精神,是他們的極致追求,給產品賦魅,為行業增彩,才讓我們內心更篤定,讓中國品牌找到文化自信,也是他們撐起了我們在世界的驕傲。執著、憨厚、純樸、為人處世低調而內斂,這是大家對楊世華先生的深刻印象,他從雲南深山中走出,在深圳紮根創立中吉號品牌,將雲南不為人知的茶葉推向世界,其創立的普洱茶獨特工藝也在行業內產生深遠影響。
  • 野生茶、年份茶、大師茶……你被哪種茶忽悠過?(犀利)
    年份茶裡有乾坤茶友們都知道有些茶是不講保質期,相反是越陳越好,尤其以白茶、普洱茶為甚!曾幾何時,茶葉總是越新鮮越好,過了年有新茶了,去年的茶就稱之為陳茶,比起新茶要差幾個檔次(這裡我會聽到罵聲一片,我當然知道你們想說普洱茶、白茶肯定是陳年的好,你懂不懂茶啊!)。呵呵,此一時,彼一時。
  • 胡秀秀:喝普洱茶應不應該相信「大師茶」?
    我們先不說,以大師名義銷售的普洱茶到底好不好, 但是世面上確實存在一些別有用心之人以大師的名義來制茶售茶,而我認為,做茶人來不得半點虛假。唯利是圖,薄情寡義之人是無法做出一款好茶的,這是因為他們的心思已經不在如何把控好品質,而把精力用在如何「忽悠」客戶身上。
  • 普洱茶中的高端配方茶是什麼樣子的?
    拼配這個詞我們主要說的是普洱茶,普洱茶因為有著「一山一味」獨特的口感,所以不同的山頭採摘下來的毛茶除了可以單獨的壓製成茶,也是可以「混合」著一起壓制的,當然這個混合併不僅僅是簡單的隨便混合一下就完事的,有一些懂茶的人經常會說「純料茶葉口感固然十分的可貴,而拼配茶口感十分的豐富」,甚至有人曾經說過「拼配才是普洱茶的靈魂所在
  • 普洱茶吐槽大會:那些一口喝出茶樹樹齡和年份的大師,你信嗎?
    分不清產區、山頭,不敢喝普洱茶,怕露怯?150年和280年的普洱茶有啥區別,真能喝出樹齡?聽說,大師可以一口喝出年份和山頭,是真的嗎?本期普洱茶吐槽大會,正式開播!貝葉吐槽首秀,為你撕開假大師吹過的牛!不懂這些,別說你能一口喝出樹齡很多人對古樹茶的樹齡有著謎一般的執著,「假大師」自然也抓住了這一點,隨口一說就是285年,但你知道這古樹樹齡是如何測量的嗎?
  • 念恩:淨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的故事
    道綽大師德望很高,是當時研習淨土教理最透徹的高僧,一生講解《觀經》兩百遍,廣勸弟子念佛往生極樂淨土,著有《安樂集》兩卷,承續了龍樹、天親、曇鸞一脈的純正淨土思想,為之後淨土宗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大師還有一個名號,叫「光明和尚」,因為他口念一聲佛號,即有一道光明從口而發,唐高宗聽聞後,賜大師號為「光明和尚」。
  • 贏商專訪:臺灣頂級工藝大師的技藝傳承與文創探索之路
    臺灣,是孕育文創產品的一片沃土,為尋找文化工藝的發展方向,交流工藝創作心得與靈感,贏商網聯合紫韻文化特邀請臺灣頂級工藝大師與本地藝術家共同舉辦了「臺灣現代頂級工藝VS西安古都時光穿梭」兩岸工藝大師交流沙龍,為兩岸工藝大師提供交流平臺。贏商記者特別專訪了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最高負責人許耿修主任及部分臺灣傑出工藝家,深入了解工藝背後的故事。
  • 臺灣制茶大師左如玉技藝傳承拜師禮在福州舉辦
    ,促進兩岸文化溝通, 今日下午,一場傳統的茶葉技藝傳承拜師禮儀式在福州三坊七巷臺灣會館舉辦,來自兩岸不同地區的八位弟子現場拜臺灣的制茶大師左如玉為師。為凸顯茶文化底蘊,拜先師環節,改為拜茶聖陸羽。隨後,八位弟子依次誦讀拜師帖,內容以茶文化為主題,弟子們在拜師帖中強調自己來自不同的地區,體現本次拜師儀式將臺灣傳統制茶技藝傳播神州大地的主題。
  • 烏龍傳奇 · 大葉烏龍 | 「天合茶盟」 &「劉協宗 · 大師」聯合勵制……
    烏龍茶(鐵觀音)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安溪第二屆鐵觀音大師賽百萬金獎得主——劉協宗,以專業嚴謹的工藝要求,監製此款『大葉烏龍』。劉協宗,12歲便開始跟父親學習制茶,潛心鑽研茶葉的生長習性,長年累月積累了豐富的茶葉經驗,用「專注、用心、堅持」的態度完成每款烏龍茶的製作。
  • 中國制茶大師——盧明德
    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兩湖茶區」即泛指湖南和湖北的產茶區,狹義上就是指湖南的臨湘聶家市和湖北赤壁的羊樓洞,一百多年前,兩湖茶橫空出世,叱吒萬裡茶道,創下了奇蹟,寫下了輝煌。時至今日,兩湖茶人風採依舊。截至2020年,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定的黑茶類(青磚)制茶大師全國僅有兩人,而這兩位制茶大師都是從兩湖茶區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