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制茶,匠心薈萃,昌寧號茶鋪的衛宗成大師在「第十三屆中國雲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暨首屆國際普洱茶產業發展大會」上獲得「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的稱號。
在「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頒證儀式上,雲南省政協原副主席陳勳儒,中共雲南省委農辦主任、雲南省農業廳廳長王敏正,雲南農業大學校長盛軍,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石麗康等領導上臺,為8位大師頒發證書。龍昌寧號茶鋪的衛宗成大師憑藉專業的制茶技藝和極致匠心喜獲「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殊榮。
— 大師歷程 —
衛宗成,雲南臨滄人,自1978年開始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從事茶葉工作,從茶葉的栽培管理,各類茶初制加工、精製加工,茶葉拼配,到新產品研發、銷售等工作,具有豐富經驗和能力,得到同行的好評和認可。轉瞬制茶40年,衛宗成大師已將傳承工藝,匠心制茶的信念銘刻到了骨子裡。
1982年衛大師被選派到日本國進行研修學習茶葉近半年,當時的日本茶廠已經實現了流水線作業,這段經歷給了他莫大的影響,不僅開闊視野,也提升各方面的制茶能力。回國後,他就開始著手引進茶樹新品種,規劃茶園發展,推廣標準化種植。
— 大師平凡的一天 —
每到中午時分,就是衛宗成大師最繁忙的時候。當天採下來的第一批鮮葉被及時送到了攤晾車間。他要及時把鮮葉均勻攤開,使得鮮葉喪失部分的水份。內含成分充分轉化,這一過程需要2-6個小時。
經過攤晾,殺青後的茶葉需要進行最重要的一步,揉捻。這十分考驗制茶師傅的技藝,揉捻,使茶葉面積縮小緊捲成條,保持苗鋒。茶葉細胞破碎率在30%為宜,內含可溶性物質溢於茶條表面,形成茶的滋味。
「茶葉揉捻關鍵是力道,以輕,重,輕,用團,揉,抖,拉的手法反覆進行,使茶葉卷緊成條,用手捏不易散開,有黏手感就行了。」
40年如一日的忙碌制茶生涯,讓茶氣「刻」入了衛宗成的手掌之中,再怎麼衝洗雙手都有一股淡淡的茶香!
昌寧號茶鋪的江城冬綠,茉莉花茶和玫瑰花茶就是出自衛宗成大師之手。
時代需要「匠人精神」,需要持之以恆的做人做事態度,為世人留一處經典之作。精工藝,傳匠心,衛大師在揉捻時力道與手法的極致融合,使茶葉緊捲成條,形成茶的滋味,才成就了昌寧號茶鋪的匠心好茶。而在昌寧號茶鋪,還有許多像衛宗成大師一樣,堅守崗位數十年,一心只為制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