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產區、山頭,不敢喝普洱茶,怕露怯?
150年和280年的普洱茶有啥區別,真能喝出樹齡?
聽說,大師可以一口喝出年份和山頭,是真的嗎?
本期普洱茶吐槽大會,正式開播!
貝葉吐槽首秀,為你撕開假大師吹過的牛!
不懂這些,別說你能一口喝出樹齡
很多人對古樹茶的樹齡有著謎一般的執著,「假大師」自然也抓住了這一點,隨口一說就是285年,但你知道這古樹樹齡是如何測量的嗎?
古樹樹齡測量,最準確的一種方法是「生物錐」。用儀器從樹的主幹穿過去,取一個拇指粗的圓柱體出來,然後帶到實驗室用顯微鏡去數它的年輪。這是目前最準確的方法。
但它會破壞古樹健康。古樹像老人一樣,身體素質沒那麼好了,被拆下一塊「骨頭」,傷口暴露在外,容易被害蟲、細菌,侵蝕感染,嚴重影響健康,所以這種方法並不常被使用。
那麼,最常用的測量方法是什麼呢?
根據建寨時間、繁衍代數、族譜、縣誌等進行歷史推演,但它的準確性禁不起考驗。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去準確化一顆茶樹的樹齡到底是多少。
或許真正的高手能品出樹齡差異,但你要是遇到那些聲稱一口就能喝出茶樹樹齡的「行家們」,不妨問問,大師,你是在用舌頭數年輪嗎?
能喝出產區的,已經很牛了
雲南地理生態環境獨特,造就了普洱茶「北苦南澀、東柔西剛」的特質。不同產區山頭,會有不同的特點,所謂「一山一味」。
影響因素有很多,如大環境:茶區海拔、經緯度、降雨量等;小環境:茶樹品種、周邊土壤、植被豐富性等;更或者與養護方式、採摘芽葉比例有關。
所以,那些能基本喝出茶葉產區的人就已經很牛了,例如貝葉身邊的一位老茶客。
他經常奔走於各個茶山產區,品嘗過無數茶後才能有這樣評判力,但你要讓他品出具體山頭、村寨,準確性不會很高。
年份山頭,真不能一口喝出來
除了生態環境等自然因素外,制茶工藝、倉儲條件和泡茶手法,對茶葉品質也有很大影響。
制茶工藝
雲南普洱茶,特別是優質古樹茶,大多採用手工製作,而這會讓茶葉品質存在差異性。
不同制茶者手法不同,就算是同一位制茶者,不同批次的茶,茶葉品質也不會均等。
而這樣的差異性會體現在品飲時。
倉儲條件
存儲方式、避光條件、密封性程度、空氣溫溼度等都對普洱茶後期轉化有很大影響。
以昆明倉和廣東倉為例:廣東相較於昆明氣候更溼潤,普洱茶轉化速度會較快。昆明茶友去廣東喝茶,或許會將五年陳普洱判定為十年陳。
泡茶手法
泡茶方式對普洱茶品質也會有一定影響。
普洱茶可以通過投茶量、水溫、衝泡手法等改變,分別呈現出易武柔、景邁甜、班章甘、冰島活等不同茶區特徵。
結語
顯然,僅以品飲判斷山頭村寨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對於喝茶人而言,他喝的茶是來自於茶種、茶區、制茶工藝、倉儲條件等多重因素交錯後的結果。
而那些傳聞中的大師,在信息不完整的情況下,僅憑一口茶的滋味就能分辨茶樹樹齡,普洱山頭、村寨、年份,那基本是在信口開河!
本期吐槽大會就到此結束了,大家還想聽貝葉吐槽什麼呢?歡迎評論區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