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茶店來了一位「大師」,白衫布鞋,手上的佛珠比雞蛋還大。坐定開口:「小夥子,喝喝你這裡最好的茶,樹齡沒有1000年的我不喝!」
差點被口水噎到的我本來想對他說出門右轉的。不過我突然想起一樣東西,於是默默的從桌子底下掏出來說:大哥,上千年的古樹茶沒有,不過上萬年的有!
這是出土於普洱景谷縣的茶樹始祖寬葉木蘭(新種)化石,距今約3540萬年。
大師被嚇了一跳,連聲說,哎喲茶氣太足,茶氣太足,我快受不了。於是連滾帶爬的跑了。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
「樹齡,對商家是絕佳賣點,對消費者來說又是無法抵抗的誘惑。樹齡的誘惑,帶動了茶區經濟,從賣茶到旅遊,讓茶農賺得盆滿缽滿,讓本來就故事遍地的普洱江湖再多了幾份奇異色彩。」——51普洱呂劍鋒
(淘寶上玲琅滿目的千年古樹茶)
問題:樹齡越長,茶品質一定好嗎?
我看不一定,樹齡的測量至今都是個世界級的難題,商家動輒「千年古茶樹」的宣傳,讓很多茶友雲裡霧裡,遍地千年古茶樹,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800年。茶鮮森一向是反對「唯樹齡論」的人,原因如下
一,樹齡判斷很難。
二,茶樹是植物,生長地的生態環境,包括溫度,海拔,水,土壤,以及生物鏈的完整豐富,都會直接影響到茶的品質。
三,很多實際案例可以證明,某些生態環境很好的山頭的小樹茶品質好,不僅與當地的古樹茶比起來卻區別不大,甚至比一些生態環境不太好的地方古樹茶還好喝。(這裡說的不是絕對)
舉例一:
都說布朗山出好茶,老班章,老曼峨等知名山頭都屬於布朗山系,布朗山脈連綿不絕,與緬甸接壤,生態環境是非常棒的。所以說當地的小樹茶當然也很棒,整個布朗山小樹茶的種植面積上萬畝,單老班章一個寨子小樹的種植面積就不下5000畝,可是你喝過老班章或者老曼峨的小樹茶產品嗎?剩下的自己腦補...哈哈哈哈
舉例二:
布朗山章家三隊的小樹茶,被稱為小班章,近些年追捧的人很多,山頭價格也要幾百元。布朗山上類似的優秀小樹茶很多,讓我們一起看看布朗山的生態環境。
布朗山優質的水環境:
這是布朗山的納達勐水庫,現在已經成為自然保護區,不僅滋養著布朗山鄉數十個擁有古茶地的村寨,也是整個勐海縣的水源地。
布朗山大面積的植被覆蓋:
這是春茶季上午10點的布朗山老班章村上空,雲霧環繞,相對溼度超過70%
都說高山雲霧出好茶,而布朗山受整個橫斷山脈的影響,有綿延不斷的山體和完整的植被覆蓋。這樣的地形和生態環境一方面保證了好茶生長所需的大量水分,另一方面,雲霧為好茶的生長過濾出了大量的漫射光,使芽葉生長旺盛,持嫩度高(就算是小樹茶泡開後的葉底摸上去也可以有絲綢的柔順質感喲,不像大師們說的古樹葉底像絲綢,小樹葉底摸起來像麻布,頂多也就是塊棉被……關於持嫩度的更多討論,有意者可以加茶鮮森懶小姐v信lanxiaojie01),並且抑制了茶葉中苦澀(茶多酚)的呈味物質的生成,使得葉綠素胺基酸和水分含量增加,口感更加鮮爽。
說說老茶人的聲音:
近些年在普洱產區接觸了很多老茶人,一些幾十年前就在國營茶廠工作,或者8,90年代就科班畢業,開始從事茶葉研究,不可否認他們對茶葉的理解,對加工生產環節的熟練,甚至對雲南茶產業的貢獻,但許多老茶人雖然衣食無憂但並沒有現代意義的物質上的成功(比如賺很多錢,擁有豪車豪宅),究其原因,很重要一點是他們不願意隨著市場的風氣走,去追逐天價的飲品,從之前的港臺偽大師炒老茶沒有,到近年的,名山古寨,古樹純料也沒有。也許在他們心裡,做出一杯能給大眾消費得起,並且能夠放心喝下的茶,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這條朋友圈代表了茶鮮森的困惑,也表達了一些老茶人真實的聲音
說實話,越寫到後麵茶鮮森就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往下接了,感覺自己知識儲備,對整個雲南的古樹茶產區認識還不夠,當然,做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漫漫學茶路上,希望與大家一同前行。
茶鮮森是一群在普洱茶原產地
西雙版納的茶二代
想了解最真實的古樹茶信息
交流普洱茶品飲心得
諮詢購買古樹茶請加
微信號:chaxiansen04